1.部分透過書面遞交消費券申請的市民表示,未能成功收取首期電子消費券。連續第二天有市民到位於太子始創中心的辦事處查詢及重新遞表。
高峰期,估計有數百人在位於始創中心的消費券辦事處外排隊取籌,有職員在現場維持秩序及分發表格。
政府發言人表示,因應有部分市民未有察覺早前遞交的登記,因資料有誤或不齊全等原因而未獲進一步處理,決定將有關補交資料重新登記的特別安排時限,延長至9月15日。
經核實資格後,成功申請者會於10月1日獲發放首期2,000港元消費券。一般會在遞交登記約一星期內收到短訊通知,他們亦可透過熱線18 5000的語音系統查詢其登記情況。
財政司長辦公室表示,當局已加強辦書處人手,未來兩個星期六,亦會在朝9晚6提供服務,加快處理個案,職員亦會盡量幫到場補交資料的市民,確認資料無誤,呼籲市民不用急於湧往辦書處。
政府表示有約60萬份申請未收到首期的消費券。
2.香港海關破獲近十年最大宗海路販運氯胺酮的案件,檢獲1.25億元懷疑毒品,拘捕一名物流公司女負責人。海關指毒販利用海運,爭取時間物色買家及避開偵查。
海關根據情報,7月30日在葵涌海關大樓驗貨場檢查一個由巴基斯坦抵港,稱載有棉紗線的貨櫃,透過流動X光機,發現貨物最深處的影像有異,決定卸貨檢查,發現其中六包棉紗線,原本紙製的軸心被換成膠筒,裝有懷疑氯胺酮。貨物原本是寄予一間不存在的成衣公司,但未有人領取,寄貨公司隨後把貨物轉往一間物流公司。海關星期二(31日)拘捕一名35歲物流公司女負責人,她獲准保釋候查。
3.香港浸會大學新學年起,要求本科新生必修國家安全課程,並將通過測驗列為畢業條件。浸大在網站列出課程簡介,內容包括介紹憲法及基本法下一國兩制重要性及香港憲制地位、港區國安法的重要性及法治原則等。學生需參加2小時面授課程,閱讀指定材料及通過測驗。新課程無要求現有本科生必修。
4.東京殘奧女子S14級100米背泳,港隊陳睿琳於決賽以第六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