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務院公布前海深港合作區方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認為,為香港經濟提供更大動力。內地《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認為剛發布的前海和橫琴方案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對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大意義。

中央一連兩天宣布粵港澳大灣區新政策,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後,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涵蓋各領域開放及政策創新,包括服務業、科技、營商保護、機構管理、自由貿易、金融開放、開放法律服務、內地「走出去」國際等範疇,亦提出便利港人及專業北上發展、辦學、開設醫療機構等,港人往後亦可出任前海法定機構職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認為,前海合作區為香港發展帶來更大腹地。

《人民日報》評論員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文章認為,今次前海和橫琴方案的發布和實施,有利於加快推進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等重大平台開發建設,有利於拓展港澳發展空間,優化港澳現有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評論員認為,進入新時代,港澳與內地的發展要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共同推進大灣區建設,一定能保持香港、澳門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促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不斷向前發展。

 

2.因應內地疫情發展,港人從內地返港免檢疫的「回港易」計劃星期三(8日)起恢復。至於內地及澳門非港人免檢疫來港的「來港易」計劃,下周三(15日)實施,每天名額2000人。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隨著現時內地疫情穩定,八月初一度暫停的「回港易」計劃周三(8日)起恢復。

她並指,回港的香港居民需於行程前十四天內,未到過高風險地區、抵港前持有效陰性核酸病毒檢測,回港後也需定期進行病毒檢測。

至於下周三(15日)起推出「來港易」的安排,容許從內地及澳門的非香港居民免檢疫來港,每天最多2000人。深圳灣口岸及港珠澳大橋各佔一半,來港人士同樣要持陰性檢測證明及接受定期檢測。

 

 

3.公職人員宣誓條例五月中刊憲後,港府落實區議員宣誓安排,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指,在任的211名區議員將分為四批宣誓,首批是港島區議員,宣誓儀式周五於北角社區會堂舉行,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作監誓人。

政府會陸續向區議員發信,詳細列明宣誓儀式安排,包括衣著等。林鄭月娥指宣誓具法律約束力,區議員須真誠、莊重,若拒絕出席會喪失議員資格,監誓人亦會審視宣誓是否有效。

被裁定宣誓無效的話,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他們當天會喪失區議員資格,並從當天起停發酬金、津貼等。過往若有支出不符合薪津指引或與區議會工作無關的開支,將不獲償還。

 

4.施工歷時五年、香港歷來最昂貴的基建工程之一機場第三跑道,路面於六月完成鋪設,預計明年下半年可投入服務。

整個三跑道系統將於2024年完工,至於去年關閉的二號客運大樓正進行地基及底部結構等擴建工程,會於2024年重開。整項三跑工程造價達1415億港元。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