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再有源頭不明確診個案。過去一天新增22宗新冠病毒確診,5宗本地個案中,1宗源頭不明,患者是竹篙灣檢疫中心的女保安員。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確診女保安住屯門寶田邨,當值時與檢疫人士沒有直接接觸,會調查她是在竹篙灣抑或屯門社區感染。初步確診個案中,兩人是北角楓林花園第三期B室的住戶,包括早前確診任職中信證券職員的83歲家人,以及住9樓B室的32歲男子,意味同一座向的B室單位,感染人數增至3人。

其中的32歲男患者傳染期間曾經到紅山半島、及百福花園等多個單位做裝修,一同工作過的工人,以及同場的業主需要檢疫。

銅鑼灣希慎廣場「牛気」再有初步確診個案,一名20歲大學生上星期二(4日)晚到過餐廳後初步確診,有確診者當晚差不多時間亦在同一餐廳用饍。中心憂慮餐廳可能出現傳播,呼籲同一時段到過餐廳的人士與中心聯絡,並接受檢測。

另一名初確者是就讀鄧鏡波書院的19歲學生,住油塘崇山街曦臺,曾到過中央圖書館,患者有家人早前確診。

 

2.北角楓林花園第三期相同座向的B室出現垂直傳播,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場視察後,相信由於涉事單位U型隔氣管乾涸,單位在窗戶閉上的同時開抽氣扇而產生負壓,將病毒吸入室內導致,建議B室單位居民要撤離。袁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空氣傳播力強,建議市民可考慮佩戴一個布口罩加一個外科口罩防疫,但毋須戴N95口罩。

 

3.香港經完善選舉制後誕生的首屆立法會舉行首次會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會上交代政府政策局改組方案,提出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拆「運房局」與改組「食衞局」。

林鄭月娥周三(12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稱,建議由目前13個政策局改為15個局。她提出新設立「文化體育旅遊局」,將相關工作從民政事務局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中分拆,加強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成為「十四五」規劃中,中外文藝交流中心。

「運輸及房屋局」則會分拆,其中建議新設房屋局會專門處理加快興建公營房屋,協助市民盡快上樓,並監督私人住宅市場,督導房屋委員會、房署工作,與房協,市區重建局及港鐵合作,結合公營機構力量建屋。運輸方面就會重組為運輸及物流局,強調對內及對外的交通工作,對內以運輸基建先行,研究多項包括跨境的鐵路項目;對外就會加強海、空運及物流發展,鞏固本港樞紐地位。

「食物及衛生局」亦會分拆,醫療部分改為「醫務衛生局」,除應對疫情外,亦推動多項醫療政策,包括兩個十年醫院計劃、中醫發展及基層醫療政策等,並更新公共衛生策略,進行醫療科技藥物研發。公共衛生的工作就會與環境局合併,改名「環境及生態局」,接掌環境衛生、食物安全、漁農發展等公共政策,例如廢物收集回收運送可一條龍,由新政策局管理。

「創新及科技局」會改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反映「再工業化」的任務,目標在新田科技城引進先進科技產業,將智能生產植根香港。「民政事務局」亦會改組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加強地區為本工作,提升社會凝聚力,制定青年政策。

林鄭月娥指出,會建議統一政策事權,將目前由不分政策局分管的工作劃一負責,例如人力,扶貧及退休保障會由勞福局統一負責。林鄭月娥指會重組建議交由下屆行政長官考慮。至於是否設副司長,由於涉及管治風格,她建議交由下屆行政長官決定。

林鄭月娥說,目標將建議方案在今年3月27日行政長官選舉後,轉交候任行政長官考慮,現屆政府會在6月初前完成所有程序,讓候任行政長官完成官員任命的工作。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