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疫情形勢危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佈,三月推行全民強檢,750萬市民須進行三次核酸檢測,暫時構思按出生年份分批進行,每次強檢之間須每日進行快速測試,屆時全港各區將設立數百個檢測中心。無做強檢會有處罰機制。

林鄭月娥亦宣佈,全港幼稚園及中小學提前至3、 4月放暑假,讓各界可集中精力抗疫,校舍會用作檢測等用途,預料到復活節假期後復課,亦會爭取中學文憑試可如期4月開考。

至於現行晚市禁堂食等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最少要延長至4月20日,當局並考慮進一步收緊午市堂食至兩人一枱,戶外戴口罩亦會收緊。

林鄭月娥指,目前估計約3萬名染疫市民等入院或隔離,港目前有5千個隔離設施單位,預料二月底前可增至約1萬2千個,三月可額外增加1萬6千個。另外,內地將派員於落馬洲河套區籌建應急醫院。

 

2.香港疫情牽動中央領導和內地同胞的心,內地抗疫專家連日在港考察,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他們對香港的抗疫工作予以肯定, 因應疫情的複雜性, 他們將繼續留港一段時間, 在個案追蹤及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方面, 給予更多意見, 令港疫情防控更加精準和有效。

陳肇始接受央視專訪時指, 內地支援香港的檢測人員和設備已投入工作, 有效提升香港的檢測能力, 隨著另外兩個火眼實驗室稍後開始運作, 預計每天檢測量可由20萬增至最少30萬。

陳肇始又指, 中央的支持為香港打下強心針, 加上市民配合, 有信心可以戰勝疫情。

 

3.港增6211宗新冠病毒確診,除3宗輸入個案,其餘均屬本地感染。過去一天多32名患者在公立醫院不治,年齡介乎45至103歲,大部分為年過60歲的長期病患者及無接種新冠疫苗,而45歲死者是一名長期臥床的院友。

衛生防護中心指,2月21日呈報個案有8013宗,是2月1日確診數字的64倍,形容個案呈幾何式上升了6次,平均每三天增加一倍,增加速度仍然向上,呼籲市民保持警覺、減少外出,公司亦應盡量安排員工居家工作。中心又指,第五波疫情至今,累計超過300間院舍出現個案,超過230名員工及820名院友確診。

醫管局表示, 19名留醫患者情況危殆。新一輪疫情下共145名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大部分是長者,超過870名醫護人員確診,局方今個星期內會要求員工每天上班前,都要接受快速測試。

另外,聖保祿醫院將會撥出20個床位,接收港島東聯網的非新冠患者,局方期望會有更多私家醫院作相關安排。

 

4.俄烏緊張局勢不斷升溫,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承認烏克蘭兩個親俄分離主義分子掌控東部地區「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並以「維和」為由,下令俄軍進駐。英美相繼宣佈作出新制裁。

英國首相約翰遜周二(22日)表示,英國會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重擊俄羅斯」。

白宮發言人周一(21日)向法新社稱,計劃明天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措施,以回應莫斯科當局的決定和行動,正與盟邦及伙伴協調公告事宜。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被問到中方是否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時說,烏克蘭問題有複雜歷史經緯和現實因素,中方立場一貫和明確,沒有變化,主張根據聯合國憲章原則,和平解決爭端,呼籲相關各方克制,透過談判化解分歧,避免局勢繼續升級。

汪文斌表示,中國駐烏克蘭使館已提醒在烏中國公民和企業加強安全防範,中國外交部及駐烏克蘭使館將繼續與在烏中國公民和企業密切聯繫,及時提供領事保護與協助,切實維護企業安全和正當權益。

 

5.加拿大渥太華反疫苗示威持續三周後,國會眾議院通過,批准聯邦政府引用 《緊急狀態法》, 宣佈實施公共秩序緊急狀態, 應對1月下旬以來發生的大規模反防疫措施示威、 堵路、 佔領首都渥太華國會附近地方,及堵塞加美陸路邊境口岸。

加拿大聯邦政府上星期一(2月14日),首動用《緊急狀態法》,宣佈進入公共秩序緊急狀態,但要國會批准才可繼續執行。當地警方上星期四(2月17日)在渥太華展開行動, 拘捕近200名示威者, 拖走幾十架堵路的貨車。總理杜魯多表示,在渥太華外圍仍有示威者及車隊聚集,試圖重新發動佔領行動。

加拿大政府一月中起,要求跨境貨車司機入境時,須出示新冠疫苗接種證明,引起司機不滿,在多個城市發起連串抗議示威行動。

 

6.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以廣東話向香港市民錄製短片,強調香港與內地與西方不同,對待疫情最高指導思想是「生命至上,健康至上」,指出內地不會容忍自然感染導致大量長者死亡,應對政策仍然是爭取動態清零,又向港防疫提三點建議,分別是預防傳播、加強疫苗注射和儲備藥物。

鍾南山在短片中,憶述2003年到香港,與港醫學專家共同抗擊沙士的經歷,提到不管甚麽政治觀念,在人與病毒的鬥爭中,最高的人權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他又認為,自2020年初以來,港府領導抗疫行動及措施非常有效,在患病率和死亡率上一直處於全球的低位,有效地保證了香港社會的穩定。

鍾南山又提到,Omicron症狀雖較輕,死亡率較低,市民不用過度擔憂,但Omicron的危害性遠遠大於流感,其一是傳染性強,其二是60歲以上的人群,死亡率會明顯增加。

鍾南山呼籲當前嚴峻形勢下,社會要加強團結協作。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