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
港新增251宗新冠病毒確診, 28宗屬於輸入個案, 再有兩名患者不治, 今波疫情累計9,161人死亡。
衛生防護中心發現4宗懷疑社區感染的Omicron亞型變種病毒個案,有三人來自同一家庭,住土瓜灣利榮大廈,其中一人在灣仔會展任職清潔員,曾於員工餐廳及寶蓮寺齋堂用膳。另一名患者住在沙田嘉徑苑嘉善閣,在灣仔入境事務大樓12樓工作,曾光顧港灣道麥當勞,他們到過的餐廳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太古城麥當勞群組新增一宗個案, 患者是一名99歲婆婆, 住九龍灣麗晶花園6座, 她未曾光顧涉事餐廳, 但病毒基因排序, 與住在同一大廈, 相隔5層、不同座向的群組患者相同, 有機會在出入大廈時受感染, 而她的工人亦都確診。
再多19間學校呈報共20宗陽性個案。九龍塘羅福道 「國際英文幼稚園」再多兩名學生染疫, 其中一人來自新的班別, 學校累計3個班房共9名師生確診。
2.【#吸煙率 #加熱煙 #電子煙】
港去年吸煙率跌至有紀錄以來最低,惟吸食電子煙倍增。
政府統計,約58萬人每天吸食傳統煙,15歲或以上人口吸煙率為9.5%,較2019年下跌0.7個百分點,是有記錄以來首次跌至單位數。他們平均每天吸食約13支煙,一半人是50歲或以上。至於同期使用另類煙草產品的人數,就由7,200人增加至17,500人,當中佔15歲或以上人口比由0.1%增至0.3%。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香港吸食傳統煙的人口比例下降,反映立法、 徵稅、 執法及教育取得成效,隨著港由四月底起禁止進口和售賣電子或加熱煙,她相信相關吸食另類煙草產品的人數會減少。
她又強調,當局會積極研究「煙草終局」的具體措施, 目標是吸煙率在2025年降至7.8%。當局亦正考慮將禁煙範圍擴展至交通工具等候區, 及禁止在煙草產品添加味道等。
3.【#日本 #入境 #限制 #遊客 #旅客】
港人又可以考慮返鄉下啦!
隨著部分國家都陸續開關,日本宣佈放寬入境限制,6月10日起恢復接待外國遊客。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星期四(26日)表示, 當地下月10日開始,容許外國人以旅遊為由入境當地,但暫時只限於有導遊隨行的旅遊團。
當地目前已恢復有限度的旅行團入境,接納來自美國、 澳洲、 泰國和新加坡的小型旅行團,遊覽部分都道府縣的熱門景點。
4.【#PTSD】
港新冠疫情持續逾兩年,影響港人心理健康。理工大學在香港爆發疫情一年後展開研究調查,發現約一成受訪者出現創傷後遺症(PTSD)徵狀,包括有侵入性記憶、迴避行為;當中失業或無個人收入、教育程度較低受訪者,較大機會出現PTSD徵狀。理大估計,受第五波疫情衝擊,受PTSD影響的市民或急增至逾三成。
理大團隊正值香港第四波疫情之際,即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間,電話訪問逾3000名市民,及與約30名長者深入訪談,發現12.4%受訪者有創傷後遺症徵狀。
【#焦點新聞 #大千視界 #MVM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