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針對全球逾八十個著名朱古力品牌的研究指,大部分品牌的供應商都以不合埋的低價向可可農買貨,令可可農難以維生。在如此低價下,不排除部分品牌的朱古力會由童工生產。事實上,全球約有六成的可可豆來自西非,當中加納及象牙口岸種植可可的家庭中,便有六成涉及童工生產。報告呼籲消費者避免選擇那些未能實踐公平貿易的朱古力品牌。
 
這份由「道德消費者」進行的研究發現,當中只有不足兩成的朱古力品牌,選擇那些向可可農支付高於國際公平貿易或雨林聯盟訂立價格的供應商,以及採用在可可出產國生產的朱古力,令到可可生產國能夠真正得益於這些可可貿易。報告批評部分家曉戶曉的朱古力品牌,雖然各自都有持續性發展計劃,但這些計劃很多時都只涵蓋品牌的部分供應商,意味並非所有為其供應可可的可可農都能受惠。
 
來自「道德消費者」的奧雲斯向媒體指出,朱古力工業普遍存在傾斜不平等的情況,在國際朱古力企業賺取巨額盈利的同時,不少可可農卻要在貧窮線掙扎求存。事實上,全球大部分的可可豆都是源自西非國家,但這些國家的可可農的情況卻普遍令人慘不忍睹。因這些可可的消費大戶是歐洲及英國,而西非農民種植可可是為滿足這些國家的需求,故這些國家有能力並有責任改善這些可可農的情況。
 
其中一間被讚譽能真正做到公平貿易的朱古力品牌,其供應商指他們一直嘗試將人權作為他們採購時的核心原則,其大包括購入可以追蹤來源的可可豆,並以維生收入參考價,向農民買入可可豆,協助當地的務農合成社變得更專業,最少與有關的可可農合作五年,協助可可農改善可可的收成,減低他們為種植更多可可樹而清除土地上原有樹木的情況。
 
而其中一間在報告中備受批評的公司,則反駁該報告採用的研究方法,並未能如實反映他們應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採購可可豆的情況,其中包括他們正與象牙海岸約萬個家庭合作進行一項名為「入息加速計劃」,即讓參與計劃的可可農家庭,最少能在參與計劃的兩年內,每年額外賺取逾500鎊。
報告批評大部分朱古力品牌都未有在採購可可豆上嚴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致西非國家的可可農未能賺取足以維生的收入。
 
美國芝加哥大學一份於2020年刊載的報告指出,居於加納及象牙海岸可可種植區的兒童中,有四成三,即高達156萬兒童,因為家境貧窮而被迫退學,在可可林工作。致力消除可可業童工及奴隸工的國際可可協會指,顯然,家境貧窮為導致可可業童工問題的原因,但可可業界、可可生產國的政府、公民社會組織、可可消費國均應對此負上責任,包括為這些可可農的兒童提供高質的教育等。
 
學者指雖然加納及象牙海岸均各自有法例打擊童工問題,而且當地警方亦會定期到部分可可林進行巡查,但因為當地的可可林面積實在太大,令他們難以管控。而企業未能以一個恰當的價格向農民收取可可,令這些可可農家庭難以維生及養家。他續指朱古力公司難以追蹤購入的可可𠥔源,原因為可可豆的買賣通常以50公斤為單位,而且每袋可可豆很多時都由經間可可豆加工公司混口而成,所以如果朱古力業界要利用可可豆的基因,追蹤它們的來源,每年便要花4百萬鎊。
 
(來源:英國衛報)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