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黃蘭發認為,香港特區政府過去一年在中央支持下,推出多項政策措施,令香港社會形勢發生許多「積極變化」,取得明顯成效,實現良好開局。他又指,香港社會以實際行動,對「港獨」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香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九周年籌委會,16日(星期一)舉行成立大會,國家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出席,並主持會議。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黃蘭發致辭時,回顧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一年來,國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所取得的成績。

黃蘭發:新一屆政府成功把握對接國家發展戰略

他指去年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把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為一國兩制提供憲制保障,而香港在新一屆特區政府領導下的一年來,「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團結奮鬥,開拓進取」,把握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包括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本地立法草案,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邁出重要的一步。

黃蘭發指港社會對港獨「零容忍」

黃蘭發又提到香港的司法機構對旺角騷亂等案,「依法作出判決,有利維護法律尊嚴,彰顯法治精神」,他強調香港社會對港獨「零容忍」的態度,是以實際行動,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又指部分激進份子「散播港獨言論,挑戰一國兩制」的行為,「受到主流民意的嚴厲譴責和抵制」,他更指立法機構方面,香港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後,「大大提高議事效率,議事堂裏建設性的聲音更多、也更響了」,黃蘭發認為「支持國歌法本地立法、支持高鐵一地兩檢的民意,始終佔大多數」。

他表示,香港應該思考如何發展自身優勢,在國家新的發展大局中尋找新機遇及動力。


香港中聯辦於6月4日召開會議,傳達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對香港的重要講話,當中提及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又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把發展創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習近平對港重要講話意義深遠  港中聯辦五方面落實指示

香港中聯辦指,領導班子會議在6月4日下午召開,他們認為要從五方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對香港創科工作的重要指示,包括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把發展創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努力實現中央惠港科技政策、充分發揮中央支持香港創科發展體制機制的作用,促進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發揮香港在提升國家科技事業國際化水平中的作用、及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培養青年創新創業人才。

香港中聯辦的會議也認為,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尊敬的梁君彥主席、各位議員朋友:

大家中午好!非常高興再次來到中環立法會大樓做客。5年前,我陪同大家熟悉的朋友張曉明主任來到這裡,和議員朋友們見面交流,當時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今天,我和楊健副主任、何靖副主任等中聯辦同事一起,再次和議員朋友見面交流,「大家聚埋一堂食餐飯,坐埋一齊傾下偈」,「真係好親切好開心」。首先,我代表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對梁君彥主席的盛情邀請和議員朋友的熱情接待,對陳維安秘書長和各位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我也代表張曉明主任向各位議員朋友問好!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家園建設的重要一年。我知道,在座有30多位議員朋友昨晚剛從大灣區考察回來。

在短短三天時間裡,你們走訪了廣東的深圳、東莞、中山、佛山和廣州5座城市,參加了10多場考察活動,行程緊密、收穫滿滿,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有議員朋友說,這三天雖然「辛苦啲、緊張啲,但係都好開心。好珍惜有咁難得嘅機會,大家行埋一齊考察大灣區。」有議員朋友給我發短信微信,我也從媒體上分享了大家的喜悅,看到一張張開心笑臉。特別是張華峰議員體驗無人機的場景令我印象深刻。大家通過這次實地考察活動,能夠實地深入地瞭解大灣區發展情況,能夠更接地氣地思考「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共同謀劃香港更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良策。我聽說,議員們在考察途中就已經擦出很多火花,提出很多好建議。比如,葉劉淑儀議員認為香港應該改革科創審批程式,促進香港創科產業發展;葛珮帆議員提出香港在電子支付方面應該迎頭趕上;還有楊岳橋、胡志偉議員有心地留意到內地城市積極吸引人才,建議特區政府推動大灣區人才及資源互通,促進香港的發展,等等。這些都讓我們更深刻感受到,「求發展、求穩定、求和諧」既是香港社會的主流民意,也逐漸成為立法會的主流共識。今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出臺和逐步推出一些「大政策、大項目、大基金」,香港必將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家園」、「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中迎來嶄新發展機遇。我們相信也真誠希望,越來越多的議員朋友一定會把「主流民意、主流共識」變成更多的類似於這次大灣區考察的實際行動,香港市民也很期盼跨板塊的議員朋友能夠多一點同心同行的交流考察,中聯辦一定會像剛才梁主席所說的,繼續提供積極主動的配合和服務,共同為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解決香港經濟民生問題多做一些實事好事,給香港市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七一」視察香港時指出,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去年9月我回香港工作後,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氣象,越來越感受到香港風更清、氣更正、心也更齊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作為特區建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立法會議員作為特區管治的重要力量,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相信今後必將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借這個難得的機會,我談三點感受和議員朋友們分享。

第一,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依法維護特區憲制秩序的重要政權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七一」視察香港時指出,回歸完成了香港憲制秩序的巨大轉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立法會就是在這一憲制基礎上設立的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基本法還規定了立法會的組成、職能和基本的運作規則。基本法第73條規定的立法會10項職權,第一項就是根據基本法並依照法定程式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回歸以來,立法會共計通過了600多項法案,使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落地生根,成為全港市民的共同遵循。特別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九七回歸當天,臨時立法會于淩晨2點45分舉行特區成立後的首次會議,通過了《香港回歸條例草案》,確認了臨立會回歸前通過的條例及香港原有法律在7月1日後的延續性,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實現平穩過渡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如果說憲法第31條和全國人大1990年4月4日關於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決定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出世紙」,那麼《回歸條例》就是在回歸後的第一時間派發給全體港人的「大福袋」「定心丸」。所以說,立法會議員是九七特區新政權誕生的參與者見證者,立法會是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維護特區憲制秩序的重要政權力量。

第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促進和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造福香港市民的重要政權力量。習總書記去年「七一」視察香港時強調,特別行政區政府管治團隊是一個整體,關鍵是要全面落實和進一步完善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處理好行政、立法關係,真正做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確保政府依法施政的順暢、高效。立法會是特區重要的民意代表機構,各位議員朋友來自各個地區各個界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回歸二十多年來,議員們積極瞭解和反映市民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所憂所慮,發揮了政府和市民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我們都記得,1998年9月9日,立法會在亞洲金融危機的危急時刻,通過陳智思議員提出的動議,支援特區政府採取必要措施維持市場秩序。這也讓我想起,當年朱鎔基總理「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這一莊重宣示,讓香港同胞強烈感受到中央的堅定和強力支援,大大增強了香港打贏那場金融保衛戰的信心決心。我們都堅信,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當前,香港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中央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援香港未來更好的發展。廣大市民更是對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充滿期待,尤其希望特區政府和立法會更多關注經濟民生議題,希望立法會不斷提高議事效率,促進政府更多更快地出臺一些有助於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好政策。令人高興的是,香港市民已經看到了一些可喜的進展。比如,去年年中36億港元優質教育的經常開支撥款在政府提出後不到半個月就經立法會財委會順利通過。爭論多年的醫委會改革法案前不久也得到出席會議的全體議員悉數支援。我們由衷地為議員朋友客觀表達社會各界訴求,既理性監督又支援促進政府有效施政點贊,為議員們的政治智慧和擔當精神點贊。中央政府殷切希望,廣大香港同胞更熱切期盼,特區立法會與林鄭月娥行政長官領導的新一屆特區政府有商有量,不斷造福市民;也殷切期待並相信,「愛國愛港、民主監督、理性務實、和衷共濟」應該也必將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文化的核心價值。

第三,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弘揚愛國愛港精神,促進香港共擔歷史責任、共用發展榮光的重要政權力量。習總書記去年「七一」視察香港時還指出,香港從回歸之日起,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也就是說,特區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共同構成了特別行政區新政權,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包括各位議員朋友在內的所有特區公職人員,都是「一國兩制」下治國理政的特殊重要力量,都是特區政權機關的重要成員,可以說也都屬於建制人士,都應當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都必將共用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我們記得,2005年5月4日,立法會一致通過由劉江華議員提出、何俊仁和田北俊議員作出修正的議案,強烈譴責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要求日本正視歷史事實,彰顯了香港同胞堅定捍衛中華民族尊嚴的凜然大義。我們更記得,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立法會通過了90億港元的救災撥款,時任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和譚耀宗、劉健儀、黃定光、塗謹申、李國麟、張超雄等議員,冒著餘震不斷的危險訪問災區,展現了兩地同胞血濃於水的深厚民族情懷和香港參與災區恢復重建的強烈愛心。有議員朋友跟我說,今年正好是汶川地震10周年,很想組團去看看災後重建的變化,看看當年特區援建專案發揮作用的情況。如果大家都有這個想法和要求,我也借這個機會表個態,我們一定全力配合和支援。我們還記得,在2010年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立法會批准撥款建設香港館,促成香港與祖國內地共襄盛舉,時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42名立法會議員還組團赴內地共同見證這一歷史盛事。

我們同樣記得,有的議員朋友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通過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及時把香港市民對國家對香港更好發展的期待和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帶到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積極建言獻策,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視和採納。正是由於回歸後歷屆84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473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和4000多名省區市港區政協委員,多年來積極在祖國內地「兩會」上為香港發展、為香港市民福祉不斷鼓與呼,有力地配合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共同為廣大香港同胞爭取到許多的改革紅利和政策便利,從而為香港贏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各位議員朋友!我去年9月回港工作時曾經說過,作為從事港澳工作接近20年,其中十六七年在香港工作的「六十後」,有機會重返這片我真誠服務奉獻、成長成熟和有所成就的「第二故鄉」,為國家履職、為香港盡責,我十分珍惜和感恩。有幸趕上新時代、趕上好時代,我將繼續真誠聆聽、認真思考包括議員朋友在內的社會各界對香港回歸20多年來寶貴經驗的總結和對未來發展的謀劃建議。這是我的心裡話,也是中聯辦的職責所在。我堅信並熱切期盼,只要我們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堅守初心、同心同行,就必將為「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和行穩致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各位議員朋友,今天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人間四月讀書天。借這個難得的機會,我想通過梁君彥主席給大家送兩本書,一本是憲法和基本法合訂本,一本是《鄧小平論香港問題》,希望大家喜歡。最後,我代表中聯辦誠摯邀請梁君彥主席和各位議員朋友到中聯辦做客,歡迎「中環」的各位議員朋友再聚「西環」、再敘友情。

謝謝大家!


香港中聯辦成立71年來首次舉辦公眾開放日,大樓開放其中五層供獲邀香港市民參觀,一連兩天共接待約1,500人。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表示,希望透過活動減少神秘感,拉近與市民的距離。
大批市民排隊持票入場(香港中聯辦)

不少市民扶老攜幼,到位於西環的香港中聯辦大樓外排隊,等候進場。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與小朋友互動 (香港中聯辦)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認為,香港中聯辦大樓一直「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並不神秘」,他表示開放日讓市民「走進香港中聯辦」作客,體驗與中聯辦職員「行埋一齊、坐埋一齊、傾埋一齊」。活動同時也是中聯辦員工「走進香港市民」的機會,有助他們了解香港市民所思所想。

期間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香港中聯辦的職員,更與市民展開乒乓球友誼賽。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與參觀的市民交流。(香港中聯辦)

展板羅列香港中聯辦71年貢獻

樓高38層的香港中聯辦大樓,今次開放一樓、二樓、三樓、八樓和九樓供市民參觀,其中一樓設合照展板,二樓為中西式會客廳,三樓設多功能會議室及香港中聯辦辦史展,詳細介紹新華社蛻變成為香港中聯辦的歷史,也有展板講述歷代國家領導人對香港的看法。展板詳細列出,香港新華社及香港中聯辦參與的香港事件,例如六十年代開始將東江水供港、九七年與香港共同面對金融風暴、二○一○及一四年分別推動新特首選舉產生辦法等。至於八樓、九樓則分別為坐擁全海景的員工餐廳和文體活動區,有市民爭取機會與香港中聯辦人員對打乒乓球和比試桌球。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與市民切磋球技。 (香港中聯辦)

市民參觀後更獲發紀念品,包括最新修訂版的憲法。

香港中聯辦將於十月再舉辦開放日,又計劃自此每年兩次舉辦開放日。

中聯辦肩負重任 促進內地與港繁榮發展

香港中聯辦為中央政府派駐香港的機構,前身是1947年5月成立的新華社香港分社,2000年1月易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英談判到香港回歸、恢復行使主權、設立特別行政區;支持香港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和抵禦國際金融危機、推出CEPA和開放個人遊、1965年東江水供港到現在對港食品、電、天然氣等一系列生活物資的供應,與內地經濟合作到兩地教育、科技、文化、法律等多領域交流,中聯辦都有參與其中。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港出席「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研討會表示,國家安全跟空氣與水一樣,與日常生活不可分離,但香港特區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方面制度未夠完善,甚至是全球唯一欠缺健全國家安全法制度的地方,成為國家安全中的突出短板和風險點。他又不點名批評有激進份子在香港特區搞港獨,還跑到台灣和國外與反華勢力勾結,進行分裂和顛覆國家主權的活動。

 

王志民致辭時指,倘國家動盪不安、山河破碎,會民不聊生;只有國家安全穩定,才能給予最基本的安全感,要倍加珍惜和維護國家安全。他引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

他認為港人都是「命運與安全的共同體」,共享國家安全的紅利,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等於有助維護自身福祉,亦即香港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中聯辦副主任黃蘭發、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解放軍駐港部隊副司令員田永江、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等,都出席研討會。(中聯辦)

王志民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原創領導和捍衛實踐者,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有「一國兩制」、香港特區、和香港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他又認為只有尊重、維護國家主體,才能從根本真正維護「一國兩制」,呼籲港人同心同行,堅守「一國兩制」初心,維護國家安全、推進香港特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林鄭月娥:港人國安觀念薄弱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承認,港人對國家安全定義模糊,觀念相對薄弱,當中涉及歷史原因,也可能是宣傳教育不足。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稱,特區政府會按香港特區法律,嚴肅處理任何鼓吹港獨的行為。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討會,由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主辦,並在港麗酒店舉行,是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國家安全法》後,香港首次舉行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為題的活動,香港特區政府官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青年代表和智庫專家等近400名香港各界嘉賓都有出席,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外交部駐港特派員謝鋒、解放軍駐港部隊副司令員田永江、中聯辦副主任黃蘭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