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聯辦成立71年來首次舉辦公眾開放日,大樓開放其中五層供獲邀香港市民參觀,一連兩天共接待約1,500人。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表示,希望透過活動減少神秘感,拉近與市民的距離。

不少市民扶老攜幼,到位於西環的香港中聯辦大樓外排隊,等候進場。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認為,香港中聯辦大樓一直「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並不神秘」,他表示開放日讓市民「走進香港中聯辦」作客,體驗與中聯辦職員「行埋一齊、坐埋一齊、傾埋一齊」。活動同時也是中聯辦員工「走進香港市民」的機會,有助他們了解香港市民所思所想。
期間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香港中聯辦的職員,更與市民展開乒乓球友誼賽。

展板羅列香港中聯辦71年貢獻
樓高38層的香港中聯辦大樓,今次開放一樓、二樓、三樓、八樓和九樓供市民參觀,其中一樓設合照展板,二樓為中西式會客廳,三樓設多功能會議室及香港中聯辦辦史展,詳細介紹新華社蛻變成為香港中聯辦的歷史,也有展板講述歷代國家領導人對香港的看法。展板詳細列出,香港新華社及香港中聯辦參與的香港事件,例如六十年代開始將東江水供港、九七年與香港共同面對金融風暴、二○一○及一四年分別推動新特首選舉產生辦法等。至於八樓、九樓則分別為坐擁全海景的員工餐廳和文體活動區,有市民爭取機會與香港中聯辦人員對打乒乓球和比試桌球。

市民參觀後更獲發紀念品,包括最新修訂版的憲法。
香港中聯辦將於十月再舉辦開放日,又計劃自此每年兩次舉辦開放日。
中聯辦肩負重任 促進內地與港繁榮發展
香港中聯辦為中央政府派駐香港的機構,前身是1947年5月成立的新華社香港分社,2000年1月易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英談判到香港回歸、恢復行使主權、設立特別行政區;支持香港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和抵禦國際金融危機、推出CEPA和開放個人遊、1965年東江水供港到現在對港食品、電、天然氣等一系列生活物資的供應,與內地經濟合作到兩地教育、科技、文化、法律等多領域交流,中聯辦都有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