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隊在亞運會屢獲佳績,截至20日下午,共奪一銀兩銅。
莫宛螢在女子套路(太極拳及太極劍全能) 取得一面銀牌。
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賽,歐鎧淳、鄭莉梅、施幸余、譚凱琳奪得中國香港首面銅牌。

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賽,23歲莫宛螢繼早前在太極拳取得9.71分後,20日在太極劍再獲9.71分,總分19.42,是她首次參加亞運就奪得銀牌。

隊友袁家鎣在女子南拳南刀全能賽兩個項目取得19.27分,奪得一面銅牌。

至於歐鎧淳、鄭莉梅、施幸余及譚凱琳則在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賽奪得中國香港隊首面銅牌。

總結,中國代表團首天共取得7金、5銀和4銅。


為免美韓軍演會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北韓領袖金正恩舉行峰會前製造緊張局勢。美國國防官員透露,南韓主動提出退出聯合軍演,美國上周決定取消美國B-52轟炸機與南韓軍機的軍演。

美國特朗普政府早前多次重申,在北韓尚未放棄核武器項目前,將繼續對北韓施加最大限度的經濟和軍事壓力,且美國並未改變其軍演規模。

美國有官員表示,南韓政府已要求退出原本由美國、南韓和日本聯合舉行的三國空軍演習。美國暫未就南韓的決定公開評論。


北韓宣佈星期六起,將平壤時間調快半小時,與南韓時間同步,被認為是實現民族和解的第一步。 另外,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北韓外交部邀請,將於星期三訪問平壤。

北韓官方《朝中社》報道,經北韓領袖金正恩提議後,最高人民會議常委會頒令,把平壤時間調快半小時,令平壤與首爾時區再次同步,即同樣快本港時間一小時。

報道指,金正恩上周在兩韓首腦會談場地板門店和平之家,見到分別掛著顯示平壤和首爾時間的時鐘後,感到非常心痛,認為兩韓統一並不抽象,是彼此遷就的過程,因此決定先統一兩韓的時間,作為實現民族和解第一步。

另外,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北韓外交部邀請,將於星期三訪問平壤。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4月27日,南北韓雙方將於板門店南韓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首腦會晤。為今次會晤營造和平氛圍,緩解軍事分界線附近緊張狀況,南韓國防部在4月23日宣佈,停止三八線附近以擴音器向北韓廣播。

李煥宇

另外,南韓媒體稱,南韓軍隊也在跟美方協商「關鍵決斷」和「鷂鷹」這兩大美韓例行軍演的日程安排,爭取在朝韓首腦會晤當天暫停演習。

南韓《亞洲經濟》4月23日報道稱,考慮到可能會刺激到朝方,韓國國防部決定於當天0時起終止軍事邊界線一帶的對朝擴音器廣播。

南韓媒體的相關報道

據悉,南韓在三八線一帶負責對朝廣播的擴音器有40多部,廣播內容包括新聞、天氣、歌曲等。韓聯社報道稱,三八線以北2萬米的地帶,都能聽到廣播內容,而南韓中斷廣播後,北韓也會以中斷對南韓廣播作回應。

據《亞洲經濟》報道,盧武鉉政府時期,南韓曾在2004年6月根據朝韓達成的協議拆除所有對北韓的擴音器。 2010年「天安艦」事件後,南韓一度威脅要重啟擴音器,但直到2015年「8·10地雷事件後」,即時隔11年後,南韓才重啟對北韓的擴音器廣播。

2016年,北韓開展第四的核試驗後,南韓對北韓的擴音廣播全面啟動,北韓也啟動了對南韓的擴音廣播。

近期,朝鮮半島局勢有緩和跡象,南北韓雙方在今年實現藝術團互訪,北韓領袖金正恩在上月25日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朝美峰會也有望舉行。

本月21日,央視引述《朝中社》報道稱,金正恩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七屆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佈,北韓將從21日開始,不再進行任何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廢棄北部核試驗場。只要北韓不受核威脅挑釁,絕不使用核武器,不洩露核武器和核技術。

另一邊南韓也在示好。據韓國《每日經濟》22日報道,如果朝美峰會能取得成功,南韓將在今年6月推出新南北韓經濟合作計劃,內容包括擴建開城工業園、「海州(朝鮮西海岸港口城市) ——新義州經濟軸心」、「包括首爾——北京高鐵在內的西海岸產業、物流、交通帶建設計劃」等。

對於朝鮮半島當前的局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21日發言稱,希望有關各方相向而行,採取切實行動,為實現地區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發展作出應有努力。中方將繼續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北韓領袖金正恩4月27日上午9時30分在板門店跨過軍事分界線,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會晤。雖然半島和平仍有漫長路要走,還要看其他力量的態度,但至少是一個新起點。

然而,南北分離數十年,民眾的認知錯位與情感糾葛,也是兩國交往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在南韓的民調中,青年與老年形成兩個獨特的「保守」群體,如何說服青年支援政府的半島政策,是文在寅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

(翻譯/觀察者網馬力)
在2018平昌冬奧會籌備期間,最具爭議性是北韓半島南北雙方共組女子冰球隊這事。其實過去歷屆奧運會籌備期間,兩韓雙方都曾希望共同組隊參賽,但結果未能成功。南韓總統文在寅政府將共組女子冰球隊一事,視為緩解半島緊張局勢的良機,此外他還希望借此將平昌冬奧會作為「和平奧林匹克」的樣板進行宣傳。今年1月17日,南北雙方在一次副部長級磋商中達成共識,雙方決定共同組成半島女子冰球隊參加今年的冬奧會。

不過,南韓民眾對這決定的反應,與文在寅政府的預期實在是大相徑庭。雖然大家都很歡迎北韓隊參加冬奧會,但共組女子冰球隊一事卻在南韓國內引發不少反對聲音。首爾廣播公司(SBS)2018年1月進行一項調查顯示,81.2%受訪者歡迎北韓隊參加平昌冬奧會,但也有72.2%的受訪者認為,南韓政府不應主動促成南北雙方共組女子冰球隊一事。這種對文在寅政府的批評聲音,在南韓年輕一代中尤為明顯。分析人士指出,此事可能對文在寅的支援率造成負面影響。

南韓峨山政策研究院民調中心主任4月20日撰文:《韓國年輕一代對北韓和半島統一的看法》

南韓年輕一代對與北韓共同組隊參賽尤其反感,這引起我們的研究興趣:南韓年輕人到底對北韓印象如何?他們又是怎樣看待半島統一事業的?我們在撰寫本文時使用南韓峨山政策研究院民意調查資料庫,內容主要涉及南韓民眾對北韓的看法、對援助北韓的看法以及對半島統一事業的看法。此外,我們還著重對南韓20多歲新興保守派和60多歲傳統保守派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了分析研究。

如何看北韓對南韓造成的威脅?
如何看北韓對南韓造成的威脅?南韓民眾在這問題上的思考,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北韓的印象以及對半島統一事業的看法。為得到這問題的答案,我們針對南韓民眾如何評估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可能性這個問題,連續7年進行調查。縱使過去7年,南韓民眾在戰爭爆發問題上的看法沒有出現太大變化,不過將調查結果按不同年齡層進行分解後,我們得出更有趣的結論。

表一:以不同年齡層為調查組別,認為朝鮮半島將爆發戰爭的比例

與其他年齡層的南韓人相比,20幾歲的年輕人和60歲以上的老人中,有更大的比例認為半島可能會爆發戰爭。在每一年的調查中,最大比例持有「朝鮮半島將爆發戰爭」這觀點的就是20幾歲的年輕人群體,緊隨其後的是6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僅有2017年例外,在這一年兩者的順序是顛倒的。從2011年到2017年,至少有55.5%的20幾歲的南韓人都認為,朝鮮半島將爆發戰爭。其中2015年比例最低為55.5%,2013年和2016年比例最高為66.2%。這一調查結果顯示,20幾歲的年輕人和60歲以上的老人比其他年齡層,更傾向認為北韓是對南韓的嚴重威脅,這也體現他們在國家安全方面的保守傾向。

對援助北韓的看法
在南韓,對北韓的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一直是個爭議性話題。一些人認為,出於人道主義,南韓應該為北韓提供經濟援助。而另一些人卻是極端反對,他們認為援助只會有利於北韓核計畫的實施。從表二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南韓人是反對向北韓提供經濟援助的,這態度在過去7年裡始終如一。2012年,有68.5%南韓民眾認為,除非北韓態度有明顯轉變,否則不應該向其提供經濟援助。2017年,這比例更升至創紀錄的78%。在這年,僅有22%的南韓民眾認為無論南北關係如何,南韓都應向北韓提供經濟援助。2012年,也僅有31.5%的南韓民眾支援對北韓提供援助。
從總體來看,反對援助北韓的態度,在所有年齡層都是主流,不過這傾向在20幾歲的年輕人和60歲以上的老人中尤其明顯,高至70-80%,而其他年齡層僅有50-70%。2017年最新的資料顯示,有88.5%的20多歲的年輕人都反對援助北韓,在30多歲的人中,反對的比例是73.9%,在40多歲的人中,反對的比例下降至66.9%。

表二,以不同年齡層為調查組別,對援助北韓持負面看法的比例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自2011年,反對援助北韓的20多歲年輕人比例基本上呈增加的趨勢。2011年,這比例是78.4%,而到2017年,比例增加至88.5%。而且不出所料,增加幅度排名第二的仍是60歲以上的老人,增幅達9.4個百分點。

對北韓的看法
在過去8年,南韓人對北韓的看法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雖然北韓在過去10年裡挑釁不斷,但大多數南韓人仍將北韓視為「自己人」或「鄰居」。在另一方面,從圖一可以看出,自2012年以來,對北韓有負面觀感(陌生人或敵人)的南韓人比例一直維持在30%左右。更加有趣的是,雖然2017年北韓不斷登上南韓報紙的頭條位置,表示對北韓不感興趣的比例卻從2016年的5.4%增至2017年的9.5%。看來,經過2017年來自北韓密集的挑釁後,很多南韓人開始對北韓話題表現出厭倦情緒。

圖一:南韓民眾對北韓的看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幾歲的年輕人和60歲以上的老人在北韓威脅和經濟援助兩個問題上看法相似,不過他們在如何看待北韓這個問題上的觀點,卻出現了很大差異(見圖二)。將調查結果按照年齡層分類後,我們可以看到,20幾歲的南韓年輕人對北韓態度最消極(敵視或不感興趣)。2017年,有49.3%的20幾歲的南韓年輕人認為北韓是與己無關的陌生人或南韓的敵人。在其他年齡層,持這態度的比例基本不到30%。另外,20幾歲的南韓年輕人中僅有32%認為北韓是「自己人」或「鄰居」,而在60歲以上老人中,持有這看法的比例高達61.7%。

圖二:以不同年齡層為調查組別,南韓民眾對北韓的看法

對半島統一事業的態度
在南北雙方之間,最重要的議題無疑就是統一問題了。自201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南韓人對統一前景釋出興趣。2010年發生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遭炮擊事件之後,支援統一的南韓人的比例陡然降至52.6%,但很快第二年這比例就回升到70%。自2012年後,支援統一的南韓人比例一直維持在80%以上。
不過將調查結果按照年齡層分類後,我們發現一些規律。年齡越是小的群體,他們對統一就越覺得無所謂。從2011年到2017年,最低有22.9%、最高有35.6%的南韓20幾歲年輕人認為統一與否並不重要。而在60歲以上老人群體中,認為統一無足輕重的的比例一直維持在10%左右,只有2011年例外,達到了31.4%。

表三:以不同年齡層為調查組別,認為半島統一與否不太重要的比例

應該保持怎樣的統一節奏?
下面我們來看關於統一節奏問題的調查。從整體上來說,大多數人都認為,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推進統一事業,持這一觀點的比例為54.6%。另有22.3%的人認為無需急於統一,而16.2%的受訪者認為朝鮮半島應盡快統一。從年齡層的角度來看,「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推進統一事業」在各個年齡都是主流觀點。
關於統一節奏問題,不同年齡層的南韓人也是觀點不一。12%的20多歲年輕人認為統一沒有必要,而在60歲以上老年群體中,認為沒必要統一的比例僅有6.4%。實際上,有21%的老人認為半島應盡快統一,而僅有7.2%的20多歲年輕人持這樣的看法。很顯然,在統一問題上,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加急迫。

表四:以不同年齡層為調查組別,對統一節奏的看法

統一能帶來什麼好處?
根據2017年調查結果,當被問及半島統一會帶來哪些好處時,有27.4%的南韓受訪者認為統一就可消除戰爭威脅;有22%受訪者認為,統一後,將南韓的高科技和北韓的勞動力結合在一起可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有14.6%的受訪者認為,統一可消除南北雙方離散家屬的痛苦;另有12.3%的南韓受訪者認為,統一可有效恢復韓民族的團結和民族認同感。

在這個問題,我們也可從年齡角度分析,老年人和年輕人的觀點也是迥異的。很多60歲以上南韓老人認為,半島統一將刺激經濟增長,而且韓民族的自豪感將得到極大恢復;而年輕人則認為,半島統一的好處在於,戰爭風險將大大下降。
期望借統一回復民族自豪感的以60歲以上老人居多,佔17.6%,40多歲和50多歲的中年人的比例分別為15.3%和13.9%。在20多歲和30多歲的受訪者中,分別僅有4.8%和6.6%認為統一帶來的最大好處,在於恢復民族自豪感。
認為統一的好處在於降低戰爭風險的人以年輕一代居多。在20多歲和30多歲的受訪者中,分別有30.6%和36%認為統一的好處在於降低戰爭風險。在60歲以上老人群體中,持這一觀點者僅佔19%。上述資料表明,通過半島統一來恢復韓民族自豪感,對南韓年輕一代來說並不重要。更準確地說,南韓年輕人更傾向於將北韓視為一個對南韓產生威脅的國家,而非手足同胞。

圖三:以不同年齡層為調查組別,對半島統一所帶來的好處的預期

結論
南韓峨山政策研究院在多次民意調查中發現,20幾歲的南韓年輕人正日益形成一個新的保守群體。正如上面資料所揭示的,南韓年輕一代和老年人群體的觀點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他們都將北韓視為南韓的國家安全威脅,而且都反對向北韓提供經濟援助。

不過,這兩個持保守觀點的群體,在北韓和統一問題上卻體現出不同特徵。與60歲以上的南韓老人不同,很多20多歲的南韓年輕人,僅僅將北韓視為一個「敵人」或「陌生人」。此外,很多南韓年輕人對統一毫無興趣,他們並沒有把半島統一,視為一件對國家來說很緊要的事情。他們太擔憂戰爭風險,以至他們認為半島統一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有效降低戰爭風險。

南韓政府應從更現實角度,向年輕人解釋半島統一的必要性,從民族情感角度來解釋的效果是不好的。換句話說,南韓政府應向年輕一代解釋,半島統一將如何降低戰爭風險,而非只強調實現半島統一後,作為統一韓民族一員的榮耀感。

半島分裂至今已有68年,南北雙方間的認同裂痕已經很深。南韓年輕人無法理解北韓迥異的政治制度、社會價值觀和文化,這是可以理解。為彌合南北之間的裂痕,南韓政府應積極促進南北雙方的社會和文化交流,以淡化南韓民眾對北韓的疏離感,拉近雙方心理距離。

由於兩韓雙方在社會和文化領域的融合將是一個耗時漫長的過程,在組織交流活動時,不應僅僅進行政治性的安排,而應從長遠角度看待這一問題,形成常態化的南北雙方在文化和社會領域的交流機制。

對南韓政府來說,應該向南韓年輕一代解釋,半島統一是符合理性的,統一將為雙方都帶來現實利益,政府不應只是一味從民族情感角度強調統一的必要性。

(觀察者網馬力摘譯自2018年4月20日南韓峨山政策研究院英文網站文章)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