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約55公里的國家級重要基建港珠澳大橋,將於下周二(23日)在珠海舉行通車儀式,稍後才會正式通車。
將於本月底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屬國家級重要基建,全長約55公里,當中從香港至人工島的12公里長路段,屬本港管轄區域。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於8月21日至23日進行了開通前第一階段試運行測試,首階段試運行測試效果良好,並具備開通營運條件。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全長約55公里的國家級重要基建港珠澳大橋,將於下周二(23日)在珠海舉行通車儀式,稍後才會正式通車。
將於本月底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屬國家級重要基建,全長約55公里,當中從香港至人工島的12公里長路段,屬本港管轄區域。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於8月21日至23日進行了開通前第一階段試運行測試,首階段試運行測試效果良好,並具備開通營運條件。
三地政府星期五(28日)起一連三天聯合測試港珠澳大橋運作。
外界一直盛傳港珠澳大橋將於十月下旬通車。為準備大橋開通,消息指,港珠澳大橋試運期間,會有直通巴士在橋面行駛,並會模擬路面突發情況,以測試各口岸的運作。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表示,三地正加緊完善口岸通關條件,會於報請中央後才確定大橋開通時間,有定案後盡快公布。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八月底已在珠海口岸及東人工島間的主體工程,進行首階段運作測試,以穿梭巴士、維修車等模擬大橋暢通、突發事故等,測試橋上基建及機電配套設施。
新基建能否抵禦「山竹」來襲,成為公眾關注焦點,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東省交通廳周一(17日)表示,港珠澳大橋在「山竹」吹襲期間,一切正常,防眩板、路牌等指示標誌等未有損壞,經監測數據分析,大橋結構符合設計要求。
為抵禦颱風「山竹」,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透露,港珠澳大橋現場指揮中心進行防台值守的83人各司其職,其中應急指揮中心值守人員21人,西人工島32人,東人工島21人,收費樓9人,主要為監控、救援、應急用電及排水保障人員,情況一切正常,將按照工作部署,繼續做好防颱值守工作。他稱監測資料顯示,索力、位移、震動都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香港《文匯報》報道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從15日起已啟動一級響應,大橋有83名名值班人員分別留守東人工島、西人工島、收費樓、救援樓、養護樓等,負責監控、養護、收費、救援、路政、用電及排水等工作。
廣東省全部高速公路恢復
至於廣東省交通廳針對「山竹」吹襲,召開會議部署全省交通在打風後的安排,截至17日晚7時,全省所有高速公路已恢復行車,未有發生較大交通事故。
港珠澳大橋公開的設計資料顯示,大橋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能抵禦8級地震和16級颱風。由於「山竹」15日凌晨在菲律賓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7級以上(每秒65米),令外界一度關注港珠澳大橋能否捱過「山竹」考驗。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初期,為便利通行車輛購買相關跨境車險產品,消費者可在自己所在的當地保險公司一次性買到粵港澳三地的跨境車險產品。
2012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多個政府職能部門聯合成立港珠澳大橋跨界通行政策協調小組,其中專門對駕駛人及車輛保險制度進行政策研究。在借鑑歐洲和東盟在車險一體化的製度經驗基礎上,港珠澳大橋的跨境車輛保險安排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早前,中國銀保監會批覆廣東對港澳入境車輛投保內地保險實施電子保單試點,廣東保監局也召集在粵港澳三地均有機構的保險公司推動研究制定符合三地跨境車輛需求的創新保險產品。
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澤說,通過「三地通保通賠」的一站式跨境車輛保險服務,可以讓消費者節省到不同地區購買保險的精力。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蘇毅說,粵港澳三地的保險監管機構將持續推進通行車輛購險的便利化措施,爭取儘早實現從「一地購三險」到「一張保單保三地」的轉變。
0.3秒!從識別車輛卡片,到閘口自動打開僅需0.3秒。
粵通卡運營單位廣東聯合電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合電服公司」)4月26日在港珠澳大橋完成收費系統的聯調檢測工作,標誌粵、港、澳三地歷史性地實現不停車收費系統的互聯互通。
據聯合電服公司公司介紹,港珠澳大橋ETC收費系統將同步支援納入全國ETC聯網標準的國標ETC卡用戶和安裝香港快易通電子標籤的使用者,安裝以上兩種電子標籤的車輛,均可快速通行ETC車道。
在技術上,港珠澳大橋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相容香港和國標ETC標準及系統,採用基於5.8G(國標)和2.45G(港標)ETC收費技術;硬體上,大橋的主體工程實現了一處主線收費站的雙向20條收費車道,均支援電子不停車收費(ETC)和人工收費(MTC)方式,全球首創。
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門,全長55公里。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2018年2月6日交工順利驗收成稿,而三地完成系統聯調聯試也意味距離通車更進一步。屆時由香港駕車到珠海僅需四十分鐘,比現時繞道東莞虎門大橋減少三個小時。
(編輯: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