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計劃最快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香港理工大學將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研安裝於探測系統「著陸器」上的「火星相機」,以監視降落火星後巡視器的操作狀態。
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和生產火星探測系統上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雙方就火星探測項目的聯合研製協議舉行簽署儀式。

火星探測系統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由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和生產的「火星相機」將安裝於著陸器頂部,監察包括打開太陽翼、火星周遭環境,及巡視器本身移動情況,有關資訊有助地面人員掌握巡視器能否在火星表面成功巡視。

「火星相機」須承受地心吸力6,200倍沖擊震盪

理大指,研究「火星相機」要求甚高,除重量要限制於約380克、機體堅固、抵受穿梭地球與火星長期出現的極端溫差、輻射超過九個月,及須能在火星極低溫下運作外,更須承受相當於地球地心吸力6,200倍的沖擊震盪。

理大:有信心明年完成研製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啟亮指,已掌握「火星相機」物料的配置、相機要承受的熱流等關鍵技術,有信心可於明年完成研製。

至於火星探測器料於2020年發射,目標可於單一次任務中,進行火星軌道和地面探測,為全球首次。


香港國際機場的空管系統8月13日一度出現故障,《傳真社》報道,主系統兩個航班數據處理器被揭一同出現故障,先後進入「降級模式」及「緊急狀態」,須轉用備用系統,發生故障的主系統重啟後,須進行數據同步約一小時,才可轉為備用系統,但香港民航處一直未有對外公布。

香港民航處的新聞稿稱,工程人員13日轉備用系統後,航班數據的處理和顯示回復正常運作,歷時六分鐘,期間有三班航班受影響。不過《傳真社》引述消息人士指,空管主系統和備用系統,各配有兩個航班數據處理器,同時間只會使用其中一個,一旦發生問題會自動切換。不過,消息指13日下午主系統兩個處理器同時故障,令主系統進入降級模式及緊急狀態,須轉用備用系統,過程中大部分功能受影響,情況持續逾半小時。

港機場空管系統新程式未解決問題

空管系統AT3於2016年11月中啟用以來,曾多次發生涉及處理器的故障。在2016年11月29日及12月12日,工作人員在存取數據時,系統切換至備用數據器,但處理器資訊無法與雷達資料配對,航班部分資料消失達26秒和75秒。到2017年4月8日,處理器再因用戶個人設定總數超出上限,令雷達屏幕未能顯示所有航班資料,新空管首次轉用備用系統,導致本港離港航班停飛15分鐘,處方其後公佈雷神公司已於5月中安裝新軟件程式解決問題。

消息人士向《傳真社》表示,高性能的空管系統應具完善容錯功能及韌性,能自我修復人為或隨機問題,批評航班數據處理器屢次發生雙重故障,說明系統無法將問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