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香港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鑼鼓喧天,近日正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家園主題展覽、龍獅匯演嘉年華」,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兩條大金龍和400隻舞龍來回巡遊,熱鬧非凡。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發展,在5.6萬平方公里的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7,000萬人口、經濟總量達10萬億元的龐大體量,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獨有的需要突破的體制機制障礙。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張學修喜歡用「一二三三三」來概括粵港澳大灣區的現狀: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三種貨幣、三個獨立關稅區、三個獨立的管理體制。這獨特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帶來機遇與多樣化,可以讓粵港澳三地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卻使得「要素自由流動」這一其他灣區的常態化特徵,在粵港澳大灣區成爲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依托國際一流灣區,粵港澳三地一道,能否以「二次創業「的智慧和勇氣,再創一次「奇迹」?
創新的前提
盛夏的陽光灑在灰白色的地面上,勾勒出各種光影。在聯結內地與澳門的珠海拱北口岸,潮水般的客流不斷湧入出入境大廳。
作爲全國最大的旅檢口岸,拱北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達35萬人次,高峰期達40萬人次,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人口在流動。
統計數據顯示,內地赴港、赴澳旅客人數從2003年的850萬人次、510萬人次,分別攀升至2017年的4,444萬人次、2,219萬人次,部分出入境口岸設計日通關能力已遠低於實際通關需求。
「按傳統的出入境管理程序,進出香港兩道關口、進出內地兩道關口,加起來就是四道關。」張學修說,香港2017年入境旅遊人數已超6,000萬人次,根據預測,未來幾年內將突破1億人次。「傳統通關模式和查驗技術如若再不改進,完全無法適應當前趨勢。」
張學修認爲,解決物流問題,提高貨物通關的便利性是關鍵。「一個是稅制問題,另一個是檢驗檢測標凖,如果這兩方面問題能解決,必然會爲大灣區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近年來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是個很好的開始。」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談到資金流的問題時說,希望跨境資金流通可以更加開放和便利。
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看來,無論是人流、物流還是資金流、信息流,其背後是産業鏈、物流鏈、價值鏈的全方位融合。「如果信息流不通,創新就無從談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又談何實現?」
建設需尋求新的發展路徑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蔡冠深聯合香港、廣東、澳門的近120名政協委員提交聯合提案,建言由中央政府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委員會」。
由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擔任主席的「與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今年5月4日已易名爲「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負責督導及統籌香港參與推進大灣區建設相關事宜。張建宗透露,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將盡快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統籌落實相關工作。
廣東省今年初也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機制創新專項小組,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建立合作機制,推動粵港澳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産業發展、貿易通關、營商和生活環境等重點領域深化合作。
「現代服務業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機場管理、酒店管理、精算師等中介服務水平居世界前列。」蔡冠深認爲,要做好與香港專業服務業的對接,迅速向全國輻射。2017年粵港服務進出口5,666.89億元,比增32.12%,佔全省比重達46.62%;粵澳服務進出口358.78億元,比增19.9%。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嶽表示,珠三角已發展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大灣區要從更高起點、更高質量出發,發揮三地的互補優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創新科技産業鏈;同時,在現代服務業上展開深度合作,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現代服務業基地。
「你需要我我需要你」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一些變化已在悄然發生。廣深港高鐵香港段4月1日開始試運行。記者於試運行前夕進入香港西九龍站採訪,看到車站已基本竣工,正在進行最後的裝修。
香港立法會6月14日,三讀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將實施「一地兩檢」的通關程序,意味乘客可在西九龍站站內一次性地完成清關、出入境及檢驗檢疫的手續,從香港通過高鐵一站直達內地18個站點。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主席馬時亨早前表示,對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今年第三季度通車有信心。他強調,香港段的26公里將連接總長超過25,000公里的國家高鐵鐵路網,有助於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的赤鱲角,三分四面積由填海而成的香港國際機場,已連續九年登上「世界十佳機場」榜首。2017年香港機場旅客吞吐量是7,290萬人次,其中從珠三角經各口岸來往香港機場的年旅客量超過1,405萬人次,佔香港機場旅客吞吐量的19.3%。
「香港機場近幾年中轉旅客數不斷躍升,這與香港機場背靠珠三角巨大市場這得天獨厚的優勢密不可分。」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業界協作總經理馬耀文說。
港澳珠大橋開通在即。今年4月港珠澳大橋順利完成收費系統聯調檢測,這表明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歷史性地實現粵、港、澳三地不停車收費系統的互聯互通。珠海和澳門也將在珠澳口岸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模式。
「過去的粵港澳合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下一階段要做的是『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大家實現錯位發展。」張學修說,而這需要的是更頂層的設計、更整體和全局的考慮,以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