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發布半年度匯率報告,並一如外界預期,未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繼續將中國及其他五個國家列入觀察名單,又加強批評中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模式。

美國財政部解釋,中國在近幾個季度並未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而是否進行實際干預為界定是否操縱的重要關鍵標準。美國財政部長姆欽對中國匯率政策缺乏透明度及近期人民幣下跌提出批評,他在聲明中稱,對實現更公平、更平衡的貿易構成巨大挑戰,美國將持續觀察和評估中國的匯率政策。

至於中國繼續被列入觀察名單,意味美國正警示名單中的國家,其匯率行為已令美國處於不公平的劣勢,並有可能促使財政部採取行動。

自美國財政部4月中發布上一份貨幣報告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下跌逾9%。

中國未構成匯率操縱國的三個條件

美國財政部發表的匯率報告,讓美國可宣布借操縱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的國家。報告的法律規定指,將一個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需滿足三個條件,包括持續干預外匯市場、對美國擁有相當規模的貿易順差及總體經常項目盈餘龐大。目前沒有一個國家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報告指,中國雖然對美國貿易順差較大,但中國的總體經常項目盈餘不算龐大。一旦美國認定一個國家操縱匯率,將就其貿易做法進行談判,並可能會對該國採取關稅行動。

通過貨幣貶值將使出口產品價格下降,並使進口成本增加,有助提升並鞏固一個國家的貿易地位。中國央行上周末表態,中國不會進行競爭性貶值。

中國過去一直被認為,曾通過讓人民幣貶值降低出口價格,削弱國際競爭對手,並藉此扶持本土製造業。但自從2015年美國通過加強匯率行為審查的法律以來,中國已在很大程度上克制積極干預匯市的做法。

過去12個月來,中國既買入也賣出外匯。美國財政部估計,中國外匯凈購買額不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1%。

印度或半年內被剔除出匯率觀察名單

至於觀察名單上的另外五個國家,也未完全符合美國財政部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全部三個條件:德國、韓國和日本沒有大規模干預匯市,瑞士干預了匯市,但對美國不存在巨額貿易順差。印度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稍為超出標準,雖然印度早前干預過美國匯市,但近六個月來基本未有再採取行動。美國財政部認為,印度目前僅滿足匯率操縱國的三個觸發條件之一,如果一直保持現狀,印度將在六個月內從觀察名單中剔除。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底參加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二十國集團(簡稱G20)峰會,目前中美兩國政府正就會面做準備。


中美緊張關係升溫,美軍驅逐艦「迪凱特號」早前在南海航行時,被中國導彈驅逐艦「蘭州艦」驅離。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美軍太平洋艦隊秘密計劃下月,派出船艦和戰機在南海和台海附近進行連串軍事演習,以展示美國可以從多方面迅速打擊對手,為時一星期。

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計劃建議,由美方派遣戰艦及戰機群,通過靠近南海、台灣海峽附近的「自由航行海域」,以證明國際公海領域自由航行的權利,行動屆時會非常接近中國的海軍。

美國國防部官員強調,無意與中方對抗,亦有官員形容演習只屬於構思階段。國防部、太平洋艦隊均拒絕就軍演置評。

美國海軍早前公布相片,以圖證明美軍驅逐艦「迪凱特號」早前在南海航行時,被中國導彈驅逐艦「蘭州艦」驅離。

中美外交安全對話推遲  中方:應美方要求

隨著中美兩國在軍事及貿易爭持不下之際,中方上月拒絕美軍兩棲攻擊艦黃蜂號(USS Wasp)本月訪問香港的申請,而原定本月中舉行的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亦要押後。

中國被指拒絕美艦訪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曾表示,對美國軍艦訪問香港的請求,中方一直根據主權原則和具體情況,逐案進行審批。至於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中方重申是應美方要求,批評有報道指是中方提出推遲會議,完全是歪曲事實、別有用心、極不負責任,中方強烈不滿,促請有關方面停止無中生有、散布謠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指控中國企圖干預十一月的美國中期選舉,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強調,中國沒有亦從未干涉別國內政,不接受任何對中國的無端指摘。

聯合國安理會會議,原定討論伊朗和阻止大殺傷力核武議題,但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在會上指由於中美貿易糾紛升級,北京不希望他和共和黨得勢,因此試圖干預美國2018年的中期選舉,但無提及有關證據。

王毅:中國從不干涉別國內政

在場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一臉冷漠,並聳了聳肩。他稱,中國歷來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屬中國的外交傳統,也獲國際社會普遍讚譽,不接受任何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呼籲其他國家也能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不得干涉別國的內政。

特朗普指習近平或不再是朋友

另外,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特朗普曾多次稱呼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朋友,但他這天改了口風,指可能習已不再是(朋友)。

特朗普周二在第二次聯合國大會演講中稱,非常尊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但他警告稱貿易失衡是不可接受的,又指中國的市場扭曲以及行為方式讓人無法容忍。

 

 


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加息四分一厘,符合市場預期,會後的公布又預計,年內可能會再加息一次。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亦宣布跟隨,調高指標利率,多間香港銀行12年來首度上調最優惠利率(P),包括香港匯豐、恆生及渣打。

美國央行官員當地周三一致投票支持加息,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2%至2.25%,他們又暗示希望明年繼續加息,以確保強勁經濟保持平穩。

根據議息會議後的公佈,大部分官員預期今年還將再加息一次。

香港匯豐12年首加息

香港金融管理局隨後將貼現窗基本利率,加四分一厘至2.5厘。香港多間銀行包括匯豐、渣打等亦上調最優惠利率。

香港滙豐銀行宣布,周五(28日)起上調最優惠利率(P)12.5個點子,由5厘上調至5.125厘,為自2006年3月以來首次加息,另外,匯豐亦上調港元儲蓄存款戶口利率12.4個點子,由0.001厘上調至0.125厘。

至於渣打香港周五(28日)起,上調最優惠利率八分一厘,由5厘25上調至5.375厘,另外港元儲蓄存款利率則上調12.4個點子,由0.001厘上調至0.125厘。

港金管局:港加息步伐會循序漸進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指,銀行調整利息屬商業決定,而現時存款利率及最優惠利率都處於歷史低位,相信在美息正常化下,港息趨勢亦會跟隨,加息步伐會循序漸進。


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向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10%的關稅,星期一(24日)中午生效,同時中國亦會向600億美元美國貨加徵關稅作為報復。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中國已退出原訂的中美貿易談判。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拒絕向美國這類施壓手段屈服,亦會透過拒絕參加談判,以兌現中國不在威脅下進行磋商的承諾,但中國仍對下月與美國啟動新一輪談判持開放態度。

彭博亦引述知情人士指,中國已決定取消副總理劉鶴原訂本周四至五(27至28日)到美國華盛頓展開的貿易談判,而中國方面已有共識,在美國十一月中期選舉結束前,不會與美方進行實質談判,使美中兩國在短期內改善貿易關係的希望更渺茫。

中美上周各自宣布最新一輪互徵關稅措施後,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即表示會加大施壓力度,威脅再對2,57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上周五(21日)稱,美方的所作所為,沒有體現出誠意與善意,希望美方能採取措施,糾正目前的錯誤做法。

 


美國當地下星期一(24日)開始,向約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17 日)表示,如果中國採取報復行動,則會對額外約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預計下周生效的新稅率,會由最初10%增至年底的25%。最終關稅清單包括互聯網伺服器、行李箱到海鮮水產等數千種商品,但剔除約300項貨品,主要屬消費品,包括智能手錶、藍牙設備、嬰兒汽車坐椅、單車頭盔等。有美國政府官員表示,特朗普關稅政策,將首次影響到涉及範圍更廣的美國消費者。

特朗普在聲明中稱,中國貿易行為顯然嚴重威脅到美國經濟的長期健康和繁榮。中國已表示,將尋求加大對美國出口商施壓,對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就像特朗普政府今年夏初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所作一樣。

特朗普則表示,將以更大力度予以回擊,稱「如果中國對我們的農戶或其他行業採取報復行動,我們將立即尋求對另外大約2,67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意味屆時的關稅行動,將覆蓋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


美國與加拿大兩國於周三(9月5日)在華盛頓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談判前夕暗示,在核心事項上不會妥協。

杜魯多指出,在重議NAFTA過程中,雙方將有很多事情要討論。他堅稱,沒有NAFTA協議,較簽訂一份對加拿大不利的NAFTA協議好。

杜魯多又強調,加拿大將「堅定不移地捍衛」保留NAFTA第19章仲裁機制。他亦提及,要防止美國媒體集團收購加拿大同業,以維護加拿大文化產業。

有知情人士向美國《華爾街日報》透露,加拿大總理明年面臨大選壓力,不能輕易在貿易談判上讓步。由於加拿大75%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國,約佔國內經濟產出的20%,大部分分析師認為,如果加拿大被排除在協議外,經濟損失相對更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1日聲稱,把加拿大保留在NAFTA協議中,已沒有政治必要性,又指如果在遭受數十年的貿易不公後,無法為美國帶來公平貿易,加拿大就要出局。特朗普又認為,NAFTA是歷來最差的貿易協定,美國因此喪失成千上萬的公司和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特朗普更警告國會不要插手談判,否則將立即終止現有的三方談判框架。

《華爾街日報》指出,本周是對特朗普高壓談判風格的一次測試。支持者認為,這種強硬風格已經令很多貿易夥伴重返談判桌。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加拿大與美國去年雙邊商品和服務貿易額達6730億美元,而加拿大也是美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

美元兌加元9月4日全日波動微跌,但過去一周普遍上揚。美股星期二開市不久,美元兌加元升至1.32關口,為7月20日以來首次。


美國駐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大使館遭槍擊,無人受傷,當局拘留兩名分別38及39歲涉案的土耳其男子,檢獲一支9毫米口徑的手槍及涉案汽車,正調查他們的犯案動機。

土耳其總統府發言人卡林在社交媒體上譴責槍擊事件,斥這樣的行為「顯然是企圖製造混亂」。土耳其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已採取措施,加強對美國駐土使領館及人員的安全保障。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則感謝土耳其當局快速應變。

事發在當地20日清晨5時許,槍手從一架行駛中的白色汽車內,向使館外的警衛室開了6槍,之後駛離現場。使館今個星期因為土耳其慶祝伊斯蘭教節日而關閉,案發生時沒有人在內。

土耳其因拒絕釋放美國牧師布倫森,被美國倍增鋼鋁進口關稅,多名官員在美國境內的資產亦被凍結,雙方關係惡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簽署生效《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其中,法案要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IFIUS)更嚴格審查外資收購美國公司。商務部回應,呼籲美方客觀、公正對待中國投資者。

美媒報道,《外國投資風險審查更新法案》被納入《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法案要求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IFIUS)更嚴格審查外資收購美國公司,並對外國投資美國企業提供國家安全評估報告。法案主要目的為保護美國科技研發領域的知識和關鍵技術,避免被其他國家藉由收購或投資美國公司而輕易獲取,「而焦點則鎖定中國」。

美國商務部長努欽在Twitter上稱,法案「將增強美國政府保護關鍵技術的能力」。

據第一財經消息,由於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法案版本稍有不同,最終由兩院各自推派代表組成的一個臨時協商委員會統一了原本內容不盡相同的文字後,成為最後的版本,然後再分別由參、眾兩院於8月1日表決通過。

法案引進的重大改革包括,擴大CFIUS關於對美國的「關鍵技術公司」或「關鍵基礎設施公司」進行任何非被動外國投資的管轄權(很多以前屬於CFIUS的管轄權範圍以外的對關鍵技術或基礎設施公司的投資將須經CFIUS審查);擴展「關鍵技術」的定義以包括新興技術。

《金融時報》8月12日的專欄文章點出,1980年代,美國收緊外國投資委員會,是警惕日本崛起;30年後再一次收緊,對像已然不同。

研究機構榮鼎集團的數據顯示,中國對美投資從高峰時2016年的460億美元,跌至2018年上半年的21億美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中方將對美國「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內容進行全面評估,並將密切跟蹤法案實施過程中,對中國企業產生的影響。

商務部又指,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跨國投資方興未艾。中美企業在深化投資合作方面有強烈的意願,巨大的潛力。兩國政府應順應企業呼聲,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穩定的預期。美方應客觀、公正對待中國投資者,避免國家安全審查成為中美企業開展投資合作的障礙。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貿易摩擦下,美國除將中國和歐盟等世界主要經濟體視為對手,最近把目標擴至小國。

美國《華爾街日報》12日報道,美國政府4月起,開始以「審查普遍優惠制度(普惠制)適用資格」為由,計劃取消泰國、印尼與印度等國的「免稅權」,從而在雙邊貿易關係中謀取利益:例如擴大對泰「美產瘦肉精豬肉」的出口,及削減印尼對美國商品的關稅等。

消息稱,美國首批審查對象包括25個亞太區國家,今年秋季逐步對東歐、中東和非洲等國進行評估,由於它們發展程度相對不足、對美國經濟的依賴性較大,在「普惠制」資格審查過程顯得很被動。

近期美國和土耳其貿易摩擦加劇,本月4日起,土耳其的「普惠制成員」合理性也受到美方的質疑。

過份依賴美國市場

美國「普惠制」自1976年實施,以免除發展中國家對美出口的數千種商品的關稅(包括汽車零件到珠寶等)。據美國貿易代表處網站顯示,全球有120個國家和地區受益於該政策,其中泰國、印度、印尼、土耳其對這項政策依賴程度超過10%:

美國商務部資料顯示,2017年享受「普惠制」保護的泰國對美出口商品總額為42億美元,約佔對美出口13%。印度對美出口總額490億美元中,約56億美元享受「特權」;印尼200億美元對美出口總額中的20億美元,及土耳其對美出口94.13億美元中的16.6億美元,都通過「普惠制」實現。

相反,美國從「普惠制」中的受益相對較小:2017年美國通過該政策進口的貨物價值約212億美元(這還是120個受惠國家、地區出口美國商品價格的總和),但在2.34萬億美元的進口總額中佔比不足1%,形成和受惠國間的依賴不平等性。

「普惠制」對於美國來說更像是一個制衡貿易對手的工具。美國貿易代表處擁有審查一國是否符合「普惠制」資格的權限。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受美國貿易協會、工會組織等第三方團體遊說影響,該機構在審查過程中經常向目標國家的「人權問題」展開追查。

不過從去年10月起,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透露,白宮在該項目資格審查方面啟動一個新「標準」,即圍繞「公平合理的市場准入機制」進行對申請國的甄選。 《華爾街日報》指出,「市場准入」從來都不是一國享有「普惠制」待遇資格的基礎。

據悉,第一階段的評估對象包括25個亞太區國家。對東歐、中東和非洲國家的評估將於今秋展開。在新的審查程序下,目前尚沒有任何國家被取消參與該項目的資格。

迫泰國進口「美產瘦肉精豬肉」

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的常務董事埃爾姆斯(Deborah Elms)對比表示,美國正在運用這項評估,引誘這些國家展開雙邊貿易協定談判,或迫使他們做出其他讓步。

10多年來泰國政府一直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豬肉,並對聲稱不含有這種激素藥物的貨物收取高額檢查費。而瘦肉精在美國合法,許多美國豬農都用這種激素飼養生豬。

今年5月,美國豬肉生產者協會(National Pork Producers Council)上書白宮,抱怨道泰國很少向美國豬肉發放進口許可證,引來泰國6府地方豬農代表聯名致函特朗普,稱目前泰國35億美元的豬肉市場已經飽和,呼籲美國不要「強人所難」。

但最終(5月),美國政府在收到請願書後表示,將對泰國的「普惠制」資格進行審查。美國參議院中也有議員認為,應該全面叫停泰國的「美國豬肉禁令」。

與此同時,美國貿易代表處今年4月稱,印尼設立的一系列貿易和投資壁壘,已對美國企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同月,美國開啟對印尼「普惠制」資格的重審。 《雅加達郵報》稱,自2013年以來,印尼對美順差以8.47%的速度逐年增長,在2017年已達89.7億美元。

今年7月,香港《南華早報》以「印尼已經被特朗普盯上」為題,稱美國政府宣布將對印尼124項進口商品設立反制關稅。對此,印尼政府很是被動。總統佐科和貿易部長魯基托(Enggartiasto Lukita)在7月先後表示,準備派官員前往華盛頓和美方會談,稱印尼還是想保留「普惠制」資格。

同印尼一道被審查「會員資格」的還有印度和哈薩克斯坦。美國貿易代表處稱,美國乳業和醫療器械行業正面臨來自印度的關稅。從某種意義上,印度是「普惠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其56億美元的出口額是120名成員中最高。

美國貿易代表處宣布檢討印尼、印度及哈薩克等國是否符合「普惠制」。(美國貿易代表署網站截圖)

近日特朗普在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較量中,也有用到「普惠制」的施壓手段。

今年3月起,美國政府對鋼鐵和鋁加徵關稅政策同樣波及土耳其。作為報復,土耳其在6月宣布對從美國進口的大米、煙草和汽車等產品加徵2.67億美元關稅。

對此,在8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處表示正考慮土耳其參與「普惠制」的合理性。一周之內,土耳其里拉暴跌;特朗普又「落井下石」,對土耳其鋼鋁產品加徵關稅翻一倍,並在推特上宣告「咱和土耳其當前的關係不太好」。

埃爾多安隨後在10日於美國《紐約時報》上發文,警告美國不要鋌而走險,切勿繼續做威脅兩國關係的舉動,否則土耳其將尋覓「新夥伴」。同一天,他和俄羅斯普京通電話,兩人暢談雙邊合作。

專家:幾乎所有國家都在無視美國

上述一些國家介於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性,導致其在和美國的談判中欠優勢。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的常務董事埃爾姆斯認為,由於美國是很多商品的巨大出口市場,因此不得不認真對待美方的舉動,並評估可能帶來的風險。

反觀中國,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時有更多的應對手段。香港 《南華早報》分析人士在8月12日的報道中指,中國總能找到美國出口商品的替代品,例如可以在日本和歐盟那兒買來波音飛機及其零件;或在巴西補充大豆的進口額度等。

經濟研究諮詢公司資本經濟(Capital Economics)首席全球經濟學家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認為,貿易戰是種「互相傷害」,「但如何令對方傷得更疼,自己又少受點傷,才是明智之舉。」他認為,今次美國挑起的貿易戰給全世界上了一課,可能會改變未來全球的貿易走向。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Adam Posen)認同有關觀點。他於今年3月在美國《外交》雜誌上寫道:新一輪貿易戰在長期內給美國造成的主要損失在於喪失國際影響力,「現在幾乎所有國家都在無視美國並建立後美國時代的世界經濟」。

波森說:「特朗普(Donald Trump)對貿易和盟友的攻擊、對個別公司的獎懲意圖和總體的不可靠性——這一切塑造了一個強人統治、不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形象。唯一的特點是,美國的強勢領導人可能摧毀整個世界經濟。」

無獨有偶,阿根廷貝爾格拉諾大學經濟研究中心(CENE)主任貝克爾(Víctor Beker)在8月6日表示,「歷史上最近一次出現的大規模貿易戰是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回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徵兆。而今次率先發起貿易戰的恰恰卻是曾經提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美國。」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