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表示,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約為40%,高於他年初時預計的30%。如果現屆政府破壞民眾對美國治理的信任,美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地位,就有可能受到持久損害。

卡斯曼表示,目前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加劇,雖然並未修改任何有關美國經濟的預測,但認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約為40%,而摩通目前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長2%,又指如果特朗普威脅從4月起徵收對等關稅,經濟衰退風險將上升,可能達到一半或以上。

卡斯曼表示美國繼續實施具破壞性、對商業不友好的政策,經濟衰退風險會上升,美國政府行事風格引起的不安情緒,可能會動搖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信心,因其可能挑戰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對美國市場和制度的信任,並會動搖美元和資產的吸引力。


美國今天(12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加徵兩成半關稅,歐盟隨即宣布下月起,反擊美國關稅措施。

歐盟委員會當地周三(12日)發表聲明稱,將從下個月開始對價值260億歐元(約合283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作為美國對外國鋼鐵和鋁加稅的反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表示,將於4月1日結束目前暫停對美國產品徵收關稅的做法,並將在4月中旬前對美國商品推出新的一籃子反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這與美國關稅的經濟範圍相匹配。我們的反制措施將分兩步實施。從4月1日開始,到4月13日全面實施。」

 

馮德萊恩說,「我們已準備好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我已委托貿易專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恢復談判,與美國探討更好的解決方案。」

 

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產品加徵25%關稅,並取消對部分貿易夥伴的鋼鋁免稅配額和豁免政策,還表示將考慮對汽車等徵稅。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美聯儲穩坐觀望席

歐洲央行持續降息

關稅成市場焦點

 

                                                                                                       一方

 

在全球經濟格局波譎雲詭的當下,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與歐洲中央銀行(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的道路上,已然分道揚鑣,並且至少在當前美國貿易政策細節尚未明晰之前,這種態勢還將持續下去。

時間來到 2025 年,在這新一年的首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兩家央行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姿態。歐洲央行選擇繼續降息,旨在為深陷困境的經濟註入一劑強心針;而美聯儲卻按兵不動,維持現有貨幣政策。這兩大央行未來的政策走向充滿未知,其關鍵取決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關稅方面的具體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尤其是歐洲經濟增長所產生的影響。

美聯儲:政策抉擇的十字路口

正如市場普遍預期的那樣,美聯儲在此次會議上維持政策利率於 4.25% 至 4.50% 之間不變。這是自去年開始降息以來,美聯儲首次停下降息的腳步,背後的原因是當下愈發復雜的經濟環境。美聯儲在會後發布的聲明中,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對勞動力市場的評估從之前的 「普遍放緩」 上調為 「正在企穩」,這一調整反映出 12 月份強勁的就業數據。聲明中對通脹的描述也有所改變,不再提及通脹持續取得進展,而是稱通脹 「維持於較高水平」。不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淡化了這些聲明變動,解釋稱僅僅是措辭上的 「正常調整」。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記者會上,鮑威爾釋放出的關鍵信號是對未來通脹走向持謹慎態度。尤為引人關註的是,他堅決回避所有與關稅相關的問題。盡管鮑威爾強調貨幣政策委員會目前不再 「急於」 降息,但從他的表述中仍能看出其更為溫和的立場。例如,他重申當前政策仍是 「相當具有限制性」,同時表示若勞動力市場或通脹數據顯示有必要,他傾向於採取降息措施。

面對貨幣政策委員會強硬的聲明與鮑威爾傾向降息的立場,市場陷入了迷茫與搖擺。在我們看來,一旦美聯儲開始將新政府的實際政策納入其經濟預期,這種矛盾終將得到化解。我們預測,特朗普推行的關稅以及縮減移民的政策組合,極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持續高企。目前勞動力市場正趨於穩定而非惡化,這也讓我們更加堅信,貨幣政策委員會在 2025 年將延續現行政策,優先保持政策穩定,而非過早進行政策調整。

歐洲央行:在經濟泥沼中艱難前行

歐洲央行此次下調主要政策利率 0.25 個百分點至 2.75%,同樣符合市場預期。其發布的相關聲明大致保持不變,依舊強調根據經濟數據,並在每次會議上進行評估後做出決策。歐洲央行仍然認為現行利率具有限制性,並表示會進一步降息,直至利率達到中性水平。市場參與者普遍認為,中性利率大約在 2% 左右。考慮到歐洲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我們認為歐洲央行將利率降至寬鬆區間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盡管此次會議並未發布新的經濟預測,但近期數據為這一觀點提供了有力支撐。歐洲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持平於 0.0%,低於歐洲央行之前預測的 0.2%,這一數據清晰地表明經濟下行風險正在加劇。

在通脹方面,第四季度整體及核心通脹指數均低於預期。然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指出,居高不下的工資水平以及全球貿易摩擦升溫導致供應鏈緊張,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發通脹壓力。近期,能源價格上漲以及貨幣貶值也帶來了額外的通脹上行風險。不過,拉加德同時強調通縮趨勢 「仍然持續」。

最新的銀行借貸調查顯示,信貸狀況進一步收緊。這主要是因為在貿易政策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各銀行認為風險顯著加劇,並且借貸增長持續放緩,這進一步突顯了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必要性。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維持目前的降息步伐,直至利率達到約 2% 的中性水平。之後,歐洲央行可能會採取更為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個別會議上進行降息操作。我們的觀點相較於目前市場價格所反映的觀點更為溫和。我們預測,由於增長壓力的持續存在,最終利率將在年底或之前降至 1.5%。這主要是因為全球貿易關係持續緊張,引發了廣泛的擔憂。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周內,關稅問題將有所進展,而關稅無疑是影響歐洲央行未來政策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時代,美聯儲與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以及關稅政策的最終落地,都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軌跡,市場各方正拭目以待。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表示,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不是一句空話,香港的未來在於與國家同頻共振。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鞏固提升「三個中心」地位的必由之路。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今日(10日)8時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有記者問香港如何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施榮懷表示,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得益於國家發展進步。

回歸後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制度,為鞏固「三個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鞏固提升「三個中心」地位的必由之路。國際金融中心始終是香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478間,市場總值佔總體逾八成,每天成交額近90%,說明香港金融市場對內地企業的強大吸引力,我們也看到內地企業對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性。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

 

 

「在這裏值得跟大家一提的,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持續上升,在去年年底已經回到世界第三位。」施榮懷說,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就是國家重要的對外窗口,隨著內地經濟發展,進出口量持續增加,香港成為世界重要的貨櫃碼頭和航運中心。去年,香港港口處理了超過1300萬個標準集裝箱,其中40%的轉口貨物來自內地,60%的貨量以內地為目的港。香港作為舉世有名的自由貿易港,在全球貿易上有許多優勢。

 

「我們常說食四方飯、做中國事,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這不是一句空話,香港的未來在與國家同頻共振。」施榮懷說,「如今,國家賦予香港新的戰略定位,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相信東方明珠一定更加璀璨,我們要繼續發揮獅子山精神,為國家發展貢獻香港力量。」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特朗普政策引通脹隱憂

美聯儲決策陷入深思

一方

 

在經濟局勢波譎雲詭的當下,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1 月會議紀要的公布,宛如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這份紀要揭示出,美聯儲決策官員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系列政策提案所帶來的潛在通貨膨脹效應,正處於深深的憂慮中。

特朗普上台後,一系列強硬的經濟與社會政策引發廣泛關注。他曾信誓旦旦地揚言,要對美國的部分最大貿易夥伴加徵全面性關稅。在特朗普看來,這些國家不僅存在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在打擊毒品販運方面也力度不足。他的這一舉措,無疑給全球貿易格局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特朗普還矢誌執行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行動。眾多經濟學家敏銳地預測,這一移民政策與關稅措施雙管齊下,極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效應。

再把目光聚焦到美聯儲這邊。美聯儲制定利率的關鍵機構 ——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在連續三次果斷決議降息之後,於今年 1 月召開會議並進行表決,最終決定維持利率按兵不動,並明確表示短期內並不急於再次調降主要貸款利率。當時,美國的消費通脹已呈現出略微攀升的態勢,而在特朗普 1 月 20 日就任總統僅僅數天之後,美聯儲便做出了維持基準利率在 4.25% 至 4.50% 區間的重要決策。

美聯儲在會議紀要中明確指出,「與會官員預測,在適當的貨幣政策調控下,通貨膨脹率仍將持續朝著 2% 的目標穩步邁進,然而這一過程極有可能維持崎嶇波動的狀態」。這一表述,既展現出美聯儲對於通脹目標的堅定追求,也透露出對經濟運行復雜多變的審慎態度。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的貿易和移民政策所帶來的潛在通脹風險,讓美聯儲的決策者們憂心忡忡。「貿易和移民政策潛在變化的效應」,這一因素很可能使原本就復雜的通貨緊縮進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與會的決策官員們對此深感憂慮。盡管這份會議紀要通篇並未提及特朗普的名字,但字裏行間無不透露著對其政策走向的高度關注與深度擔憂。

美聯儲還進一步表示,其轄下多個行政區的企業聯絡人 「已表明企業會嘗試將潛在關稅導致的輸入成本上升轉嫁給消費者」。這意味著,一旦關稅政策落地實施,企業為了維持自身的利潤空間,很可能會將增加的成本轉移到商品價格上,最終由廣大消費者買單,從而直接推動物價上漲,加劇通貨膨脹壓力。

從市場預期來看,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的相關數據,期貨交易人目前預計美聯儲今年最多降息 2 碼的概率約為 80%。這一數據反映出市場對於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一種普遍預期,也從側面反映出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的謹慎態度。在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與經濟運行潛在風險的雙重影響下,市場正密切關注著美聯儲的一舉一動,期待其能夠採取有效的貨幣政策措施,穩定經濟增長,控制通貨膨脹。

特朗普的貿易和移民政策猶如懸在經濟頭頂的 「達摩克利斯之劍」,其帶來的潛在通脹風險不僅讓美聯儲決策官員們憂心忡忡,也引發了整個市場的高度關注。未來,美聯儲將如何在複雜的經濟形勢與政策環境中做出決策,以平衡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無疑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而特朗普的政策是否會如經濟學家所擔憂的那樣,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進而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也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哈薩克國營能源公司透露,他們與瑞士能源公司 Axpo 成功簽訂了 「首份哈薩克天然鈾精礦供應合約」。這份合約承載著重要使命,旨在滿足瑞士貝茲諾(Beznau)與萊布施塔特(Leibstadt)核電站的能源需求。這兩座核電站在瑞士的能源供應體系中佔據著關鍵地位,而此次哈薩克天然鈾精礦的供應,無疑為它們的穩定運行注入了新的活力。

Axpo 的代表在談及這項交易時難掩興奮之情,他表示,此交易意義重大,不僅有助於 「確保瑞士的能源供應穩定」,還能在減少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全球脫碳目標的實現貢獻瑞士力量。在全球都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實現碳減排的當下,核能作為一種低碳、高效的能源,其重要性愈發突顯。而瑞士通過引入哈薩克的鈾資源,進一步強化了自身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布局。

不過,雙方出於商業考量等因素,並未透露此次供應合約中的具體鈾供應量。這一神秘面紗雖未揭開,但絲毫沒有影響外界對此次合作的高度關注。

瑞士的能源政策在近年來經歷了一系列的調整與轉變。自 2018 年起,瑞士曾頒布禁令,禁止建造新的核電站。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際形勢的變化,瑞士聯邦政府在去年 12 月出人意料地表示有意修法,計劃開放興建新的核電站。這一政策轉向背後有著多重深層次原因。一方面,瑞士的人口處於持續增長態勢,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現有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開發新的能源供應渠道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瑞士設定了在 2050 年底前實現凈零排放的宏偉目標,核能作為低碳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實現這一目標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也對瑞士的能源政策調整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俄羅斯向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後,歐洲對莫斯科當局實施了一系列嚴厲的制裁措施,這直接導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歐洲地區普遍陷入了電力短缺的焦慮之中,瑞士也難以獨善其身。瑞士現有的 4 座老舊核子反應堆,盡管歷經歲月洗禮,但仍然承擔著全國約 29% 的電力供應重任。然而,這些反應堆在冬季等能源需求高峰期時,已漸漸力不從心,瑞士不得不依賴進口能源來填補缺口。此次與哈薩克斯坦的鈾採購合作,無疑為瑞士緩解能源供應壓力、增強能源自主可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與俄羅斯、中國接壤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在全球鈾資源領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鈾礦開採量佔全球 40% 以上,豐富的鈾礦資源使其成為眾多國家在核能發展道路上尋求合作的理想夥伴。盡管哈薩克斯坦坐擁如此豐富的天然資源,但自身卻長期面臨能源短缺的困境。為改變這一現狀,哈薩克斯坦也在積極謀劃本國的能源發展藍圖,計劃在南部巴爾喀什湖(Lake Balkhash)湖濱建造一座核電站。這一項目一旦建成,將極大地提升哈薩克斯坦的能源供應能力,促進本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瑞士與哈薩克斯坦的此次鈾採購合作,不僅是兩國在能源領域的一次深度對接,更是全球核能產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不僅為瑞士的核能復興注入了新動力,也為哈薩克斯坦的鈾資源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雙方合作的不斷深入,相信將在全球能源領域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為其他國家在能源合作方面提供寶貴的借鑒經驗。


瑞士與哈薩克達成鈾採購協議 核能領域開啟新篇

一方

 

 

在國際能源格局持續調整與重塑的大背景下,一則來自中亞地區的消息吸引了全球能源領域的目光。根據法新社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17 日的報道,哈薩克國營能源公司(Kazatomprom)當日鄭重宣布,其與瑞士伯恩當局達成一項意義非凡的協議。瑞士為了重啟本國的核電產業,首次直接向全球最大的鈾生產國 —— 哈薩克斯坦購買鈾資源,這一合作標誌著兩國在能源領域開啟了全新的合作篇章。

哈薩克國營能源公司透露,他們與瑞士能源公司 Axpo 成功簽訂了 「首份哈薩克天然鈾精礦供應合約」。這份合約承載著重要使命,旨在滿足瑞士貝茲諾(Beznau)與萊布施塔特(Leibstadt)核電站的能源需求。這兩座核電站在瑞士的能源供應體系中佔據著關鍵地位,而此次哈薩克天然鈾精礦的供應,無疑為它們的穩定運行注入了新的活力。

Axpo 的代表在談及這項交易時難掩興奮之情,他表示,此交易意義重大,不僅有助於 「確保瑞士的能源供應穩定」,還能在減少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全球脫碳目標的實現貢獻瑞士力量。在全球都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實現碳減排的當下,核能作為一種低碳、高效的能源,其重要性愈發突顯。而瑞士通過引入哈薩克的鈾資源,進一步強化了自身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布局。

不過,雙方出於商業考量等因素,並未透露此次供應合約中的具體鈾供應量。這一神秘面紗雖未揭開,但絲毫沒有影響外界對此次合作的高度關注。

瑞士的能源政策在近年來經歷了一系列的調整與轉變。自 2018 年起,瑞士曾頒布禁令,禁止建造新的核電站。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際形勢的變化,瑞士聯邦政府在去年 12 月出人意料地表示有意修法,計劃開放興建新的核電站。這一政策轉向背後有著多重深層次原因。一方面,瑞士的人口處於持續增長態勢,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現有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開發新的能源供應渠道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瑞士設定在 2050 年底前實現凈零排放的宏偉目標,核能作為低碳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實現這一目標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也對瑞士的能源政策調整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歐洲對莫斯科當局實施了一系列嚴厲的制裁措施,這直接導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歐洲地區普遍陷入了電力短缺的焦慮之中,瑞士也難以獨善其身。瑞士現有的 4 座老舊核子反應堆,盡管歷經歲月洗禮,但仍然承擔著全國約 29% 的電力供應重任。然而,這些反應堆在冬季等能源需求高峰期時,已漸漸力不從心,瑞士不得不依賴進口能源來填補缺口。此次與哈薩克斯坦的鈾採購合作,無疑為瑞士緩解能源供應壓力、增強能源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與俄羅斯、中國接壤的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在全球鈾資源領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鈾礦開採量佔全球 40% 以上,豐富的鈾礦資源使其成為眾多國家在核能發展道路上尋求合作的理想夥伴。盡管哈薩克斯坦坐擁如此豐富的天然資源,但自身卻長期面臨能源短缺的困境。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哈薩克斯坦也在積極謀劃本國的能源發展藍圖,計劃在南部巴爾喀什湖(Lake Balkhash)湖濱建造一座核電站。這一項目一旦建成,將極大地提升哈薩克斯坦的能源供應能力,促進本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瑞士與哈薩克斯坦的此次鈾採購合作,不僅是兩國在能源領域的一次深度對接,更是全球核能產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不僅為瑞士的核能復興注入了新動力,也為哈薩克斯坦的鈾資源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雙方合作的不斷深入,相信將在全球能源領域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為其他國家在能源合作方面提供寶貴的借鑒經驗。


內地廉價茶飲連鎖「蜜雪冰城」母企蜜雪集團 (02097)今日(3日) 首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首日收報290元,高於招股價43%,若成功獲分配蜜雪集團,以每手100股計,首天每手帳面賺8750港元。

 

 

 

公司每股發行價為202.50港元,募資凈額為32.91億港元。上市的今天,蜜雪冰城開盤價先高開262.00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29.38%。隨後股價繼續攀升,升幅進一步擴大,一度大升逾40%至285港元/股,市值達到1073億港元。

 

蜜雪集團股價走勢優於預期,與早前其他新茶飲品牌赴港上市首日表現形成強烈對比。產業分析師張書樂表示,蜜雪冰城的價格先發優勢和門店覆蓋廣度、深度,都在行業內實現領先。同時,整個行業遠未達到飽和,潛在消費者的茶飲需求並未真正滿足,蜜雪冰城的快速擴張以真便宜、能賺錢的打法,讓資本市場信心滿滿。

 

資料顯示,蜜雪冰城聚焦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高質平價的現製果飲、茶飲、冰淇淋和咖啡等產品,公司旗下有現製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和現磨咖啡品牌「幸運咖」。從門店覆蓋廣度和深度上看,蜜雪冰城已然是現製茶飲品牌中的「老大」。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在全球擁有46,479間門店,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2024年蜜雪冰城共實現飲品出杯量約90億杯,實現終端零售額58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9%和21.7%。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門店數量計,「蜜雪冰城」已成為全球最大現製飲品企業。其中,在海外門店數量已經超過4800間。

 

「蜜雪冰城以低價簡包裝進行門店覆蓋,成為當下諸多價格在20元上下的現製中式新茶飲品牌的平台,進而帶動從咖啡到奶茶等整個中式新茶飲品牌9.9元價格戰,但蜜雪冰城的價格先發優勢和門店覆蓋廣度、深度,都實現領先。」張書樂說道。

 

在平價和龐大門店網絡的基礎上,蜜雪冰城依舊保持著業績穩健增長。

 

2024年前九個月,蜜雪冰城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約為187億元、35億元,同比增長21.2%和42.3%。同時,加盟商的門店收益也有可觀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個月,平均單店日均終端零售額分別為3936.1元、4127.8元及4184.4元,呈現增長態勢。以此推算,蜜雪冰城2024年的月店均營業額已經接近13萬元。

 

另從2024年1至9月期間的日店均營業額看,2024年蜜雪冰城新開門店的表現已經超過2022年和2023年開業的門店。

 

在張書樂看來,整個現製飲品行業遠未達到飽和,僅僅只滿足一部分Z世代的消費,且尚未變為日常高頻消費,因此市場依然有增量。只是這個增量的挖掘,不止是靠價格,還要靠種類突破。同時,海外市場會是一個新增量領域。

 

數據可以佐證張書樂的觀點,全球現製飲品行業正迎來重要增長機遇。以終端零售額計,全球現製飲品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5989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779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4%。2023年至202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進一步提高至7.2%,帶動市場規模增長至2028年的11039億美元,占據全球飲料市場近一半份額。

 

其中,按終端零售額計,東南亞現製飲品市場規模將由2023年的201億美元增長至2028年的49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9.8%,為全球主要市場中增長最快,為蜜雪冰城的全球化發展帶來了增長空間。

 

自2018年起,蜜雪冰城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在當地市場取得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已成為東南亞最大現製茶飲品牌,擁有超過4000間門店。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憑藉過去兩年優異銷量表現,中國汽車出口「一哥」奇瑞汽車今日(28日)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書。而奇瑞汽車亦宣布在香港推出三款新能源車型,硬派越野純電 SUV JAECOO 6 EV 成焦點,及純電 SUV OMODA E5 及超級混能 SUV JAECOO 7 PHEV。

 

新公布的JAECOO 6 EV 走剛陽硬朗路線,提供後驅(135kW)與四驅(205kW,279Nm)兩種版本,NEDC 續航最高達 426 公里,滿足長途需求。鋼鋁混合車身結構提升剛性,具備 30 年天然防腐能力,適合戶外探險愛好者。車內空間寬敞,配備1.2 平方米全景天窗與前排座椅按摩功能,一換一意向價暫為 25.9至26.9 萬港元。OMODA E5 則以年輕化設計亮相,流線型車身搭載 LFP(鋰鐵磷酸鹽)電池,CLTC 續航里程達 430 公里,並支持快充,28 分鐘從 30%充至 80%。

 

JAECOO 7 PHEV 是品牌首款插電式混能 SUV,搭載 1.5 TGDI 引擎(105kW,215Nm)與電動馬達(150kW,310Nm),綜合功率 255kW,扭矩 525Nm,綜合續航超過 1,200 公里,DHT 無級變速系統提供純電與混動模式,靈活應對短途與長途需求。車內配備智能大屏幕與高階駕駛輔助系統,兼具豪華感與安全性。

 

奇瑞汽車在香港的上市申請書中未有披露擬發行的股份數量和募資金額,但表示將把募集資金用於研發不同車型和版本的乘用車,以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研發下一代汽車及先進技術以提升核心技術能力、拓展海外市場及執行全球化策略、提升生產設施以及用於營運資金補充。

 

奇瑞汽車

 

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926.18億、1632.05億、1821.5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58.06億、104.44億、113.12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6.3%、6.4%及6.2%。

 

此外2024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全球銷量超過154萬輛,同比增長51.8%。而在2024年全年,奇瑞汽車銷量超過260萬輛,按年增38.4%,創歷史新高。

 

目前,奇瑞汽車採用燃油與新能源給合的產品路線,其中新能源汽車去年全年累計銷售58.36萬輛,按年增232.7%,銷量佔比約22%。

 

奇瑞汽車是中國汽車出口的龍頭之一。2024年,奇瑞出口汽車達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約佔總銷量44%,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曾多次強調上市對奇瑞的重要性。他在去年舉行的「瑤光2025奇瑞科技DAY」發布會上表示,登陸資本市場既有利於奇瑞建立長期資本補充通道,又有利於激活奇瑞股權激勵機制。

 

而在不久前舉行的奇瑞集團2025年度高層會議上,尹同躍再次表示,2025年奇瑞要完成企業上市、年度經營目標、關鍵能力提升和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四大任務,實施品牌、全面國際化、管理和文化四大變革。其中企業高質量上市是奇瑞今年的首要任務。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港樓價連跌兩個月,至近8年半新低。

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香港一月官方樓價指數287.6點,按月跌0.45%,連跌兩個月,創2016年8月以來最低。

當中面積430呎以下的細單位樓價無升跌,431至752呎單位樓價下跌0.67%,753至1076呎的單位樓價跌0.87%,至於1076呎以上的大型單位樓價跌幅最多達0.98%。

高力估價及諮詢服務高級董事及融資評估主管侯志港表示,財政預算案雖未有明顯利好的樓市措施,但將100元印花稅範圍擴闊至400萬或以下的物業,有助於減低買家置業成本,相信有利於提振中小型單位的交投動力。

租金方面則連升兩個月,一月官方租金指數報192.9點,按月升0.4,中小型及大型單位租金均分別上升約0.4%。


AI 大模型免費潮湧   行業格局將迎巨變?

一方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領域正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潮。近日,國內外多家大模型廠商紛紛做出一項令人矚目的決策 —— 免費開放其大模型服務,這舉措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引發整個行業廣泛關注和深入探討。

2 月 13 日,百度率先傳來重磅消息,其旗下的文心一言將於 4 月 1 日 凌晨起全面免費開放。屆時,所有電腦和手機應用程式的用戶,都將有幸體驗到其最新模型所帶來的強大功能,包括超長文檔處理、高級 AI 繪畫、多語種對話等。這些功能的開放,無疑將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高效、豐富的使用體驗,也讓人們對文心一言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

在同一天,OpenAI 也不甘示弱,宣布免費版 ChatGPT 將在標準智能設置下無限製使用 GPT-5 進行對話。消息立即在全球範圍內引起轟動。GPT-5 作為 OpenAI 的最新力作,其強大的語言處理能力和智能交互功能早已備受矚目。此次免費開放,無疑將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這一先進的技術,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應用。

此外,谷歌也在近期宣布,其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套件正式向所有用戶開放使用。谷歌作為全球科技巨頭之一,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人工智能模型套件的開放,將為開發者和研究人員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便利,有助於推動整個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那麽,各大廠商紛紛免費開放大模型服務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呢?有專家分析指出,這一舉措將加劇行業的洗牌。對於中小廠商來說,由於自身實力有限,可能無法承擔長期免費所需的技術叠代成本,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迫退出。而頭部企業則可以通過用戶數據的積累,不斷反哺模型的優化,形成 「技術升級 – 用戶增長 – 成本下降」 的良性循環。在這種模式下,資源將進一步向具有算力、數據和資金優勢的企業集中,行業集中度也將大幅提升。

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免費開放,行業的商業模式也將面臨深刻的變革。對於開發者和用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免費的大模型服務將吸引更多的用戶和開發者,推動 AI 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然而,這也將帶來新的競爭格局。企業們需要思考如何在免費服務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是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還是提供增值服務以實現盈利,這些都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AI 大模型免費潮的興起,不僅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它將為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我們拭目以待,看各大廠商如何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引領人工智能行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