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

—-二零二四年 財經大事件

一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總結二零二四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二零二五年經濟工作。李強作總結講話,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提出要求。

當前經濟形勢研判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明年經濟工作部署
總體要求
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宏觀政策
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
擴大內需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著力提振內需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
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
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
對外開放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有序推進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財政政策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貨幣政策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房地產
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
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存量商品房工作。

資本市場
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


內地今年春運出行人次有機會再創新高。

央視財經報道,今年春運人員流動量將創歷史新高,預料達90億人次,當中鐵路客運量有望突破5億1千萬人次,民航客運量有望超過9千萬人次。至於自駕出行,預料將成為主流達72億人次,佔總流量八成。

報道指,內地各部門加強不同運力之間的統籌調配和綜合運輸銜接,方便旅客聯程運輸和中轉換乘,暢通出行「最先和最後一公里」。


2024 年資本市場十大關鍵詞深度剖析

一方

 

2024 年資本市場已收官。回顧這一年,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利好政策不斷湧現,各類熱點交替出現。本文為你總結,梳理出 2024 年資本市場的十大關鍵詞。

一、新質生產力:經濟增長新引擎

2024 年,新質生產力無疑是最為耀眼的關鍵詞。從年初開始,「新質生產力」 這一概念被鄭重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它如同一個強烈的信號,預示著經濟發展方向的轉變。在兩會期間,國家各個相關部委更是多次提及新質生產力,反復強調其重要性。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於 「質」 與 「新」。它以新生產要素與新技術的融合為基礎,對勞動力和勞動資料進行創新性的組合優化。這種優化能夠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催生出新興的產業業態。在未來的十五五期間,新質生產力被寄予厚望,有望成為經濟增長的全新引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理念的深入貫徹,新質生產力將在經濟領域持續發光發熱,引領各行各業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二、低空經濟:開啟空中新藍海

同樣在 2024 年備受矚目的還有低空經濟。「低空經濟」 一詞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就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新經濟領域的大門。兩會期間相關部委對其頻繁提及,進一步凸顯了它在國家經濟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低空經濟涵蓋了眾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低空飛行器的研發、製造、運營,以及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保障等。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政策的逐步放開,低空經濟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點。在未來十五五期間,低空經濟有望像一顆璀璨的新星,在經濟的天空中閃耀,為航空產業乃至整個經濟格局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三、市值管理:上市公司發展新導向

2024 年 1 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這一方案的出臺為市值管理拉開了新的序幕。11 月,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方案正式落地實施,這標誌著市值管理在政策層面上得到了全面的支持和規範。

市值管理對於上市公司至關重要。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遊戲,更是反映公司經營質量、市場認可度和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通過合理的市值管理,上市公司能夠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提升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這一舉措將促使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更加註重自身質量的提升,進而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穩樓市:經濟穩定的重要支撐

「穩樓市」 在 2024 年的兩會期間就成為了熱門話題。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 「穩樓市」,凸顯了樓市在經濟大盤中的重要性。

房地產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當前,從供給端來看,穩定土地供應、保障合理的開發建設節奏是關鍵;從需求端而言,合理調整信貸政策、優化購房環境,滿足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是重點。通過從這兩端發力,能夠有效防止樓市的大起大落,保障房地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進而為整個經濟的穩定運行提供堅實的支撐。

五、924 行情:政策刺激下的市場狂歡

9 月 24 日,成為了 2024 年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在這一天,央行、銀保監會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公布了一系列穩經濟、促發展的政策措施,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了巨石,市場情緒迅速被點燃。

A 股市場在這些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資金大量湧入,投資者信心倍增,各個板塊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這一行情的出現,反映了政策對資本市場的強大引導作用,也說明了市場對於積極政策的高度敏感性。

六、並購重組:規範市場運作的關鍵環節

5 月 24 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規則》,這一規則的出臺為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行為套上了規範的 「韁繩」。

在資本市場中,並購重組是企業實現資源整合、擴張規模、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如果缺乏規範的操作流程,很容易滋生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新規則的實施,能夠有效地防止這些不良現象的發生,保障並購重組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下進行,促進資本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七、減持新規:保障中小投資者權益

2024 年 4 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這一規定對上市公司股東的減持行為進行了進一步的規範。

大股東 「清倉式」 減持等違法違規行為一直是資本市場的頑疾,這種行為不僅會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還會對公司股價造成巨大沖擊,影響市場的穩定。減持新規的出臺,加大了對這種行為的監管力度,保障了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

八、退市新規:凈化資本市場生態

同樣在 4 月,滬深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製退市實施辦法》,這一辦法標誌著上市公司退市標準進一步嚴格。

在資本市場中,部分存在財務造假等重大違法行為的公司就像 「毒瘤」,侵蝕著市場的健康肌體。退市新規對這些行為采取 「零容忍」 的態度,確保那些不符合市場規範和損害投資者利益的公司及時退出市場,從而凈化資本市場的生態環境,保障市場的公正和透明。

九、化債: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11 月 8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決定》,這一決定為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指明了方向。

地方政府性債務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引發債務風險。這一決定通過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加強債務管理,能夠有效地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保障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十、AI 熱潮:科技引領未來趨勢

2024 年,AI 熱潮如洶湧的浪潮席卷全球。從年初 ChatGPT 的爆火開始,這股熱潮就從未停歇。兩會期間,國家相關部委也多次提及人工智能,彰顯了國家對這一領域的高度重視。

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從醫療、教育到金融、製造業等,都在 AI 的助力下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未來十五五期間,AI 熱潮預計將持續升溫,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人工智能將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更加智能化的未來。

2024 年資本市場的這十大關鍵詞,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這一年在經濟、政策、科技等領域的發展動態和趨勢,它們將持續影響著未來的經濟格局和資本市場的走向。


財伊一方|

中國啟動大規模債務置換計劃

一方

 

去年11月,全國人大審議並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以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提案。此次債務置換的規模超過10萬億元,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國內消費疲軟,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再次當選,預計將提高對中國的貿易關稅,進而影響中國的出口和經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財政政策應對外部不利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實施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可以緩解經濟下滑帶來的影響,減少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在貨幣政策方面,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來增加貨幣供應,刺激消費和經濟增長。然而,當通脹率接近0時,降低利率的效果有限,因為人們更傾向於儲蓄而非消費。此外,過度降低利率可能導致資本外流,不利於經濟增長。因此,需要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即政府增加債務,降低地方政府和社會的槓桿率,恢復地方政府的借貸能力,促進投資,推動經濟增長。

實際上,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日本,在經濟下滑時,均通過政府增加債務來刺激經濟。美國的國債規模已接近36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日本在企業與個人資產負債表衰退時期,也通過增加政府債務來支持經濟發展。儘管這一做法存在爭議,但從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來看,確實是有效的。

與這些發達國家不同,中國長期以來實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國債與GDP的比率遠低於發達國家,這意味着中國具備較強的財政擴張能力。如果10萬億元的債務置換效果不明顯,可能會繼續推出其他積極的財政政策。

那麼,寬鬆的財政政策對居民資產配置有何影響?無論是積極的貨幣政策還是寬鬆的財政政策,其目標都是刺激消費。如果CPI增幅能夠恢復到2-3%的溫和通脹區間,政策效果將顯著。然而,一旦通脹回升,高凈值客戶的購買力將下降,保持貨幣購買力成為投資的首要目標。對於高凈值客戶而言,合理配置高收益高風險產品(如股票、基金)與收益確定性產品,既能獲得較高收益,又能控制風險,是理性的選擇。


俗稱「B站」的嗶哩嗶哩(09626)公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達成重要合作,將在網站全程同步直播央視春晚,並成為央視蛇年春晚的獨家彈幕視像平台。

今次是「B站」成立15年以來首次直播央視春晚。內地傳媒報道,「B站」將為春晚直播定制全新的互動、觀看功能,而春晚官方也將進駐「B站」,為用戶帶來歷屆春晚中的精彩內容。


南韓最大廉航公司濟州航空(Jeju Air)宣布,第一季度將削減近1880個航班, 以加強運營安全。該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上月發生嚴重空難,造成179人死亡。濟洲航空在新聞稿表示,計劃削減的航班分別為838班內陸線和1040班國際線航班,合共1878班。

發言人透露,公司短期內會計劃額外再削減多30班航班,令首季削減航班數目增至超過1900班。

 

濟州航空一架編號7C2216航班、班機型號為波音737-800的客機,上月29日在南韓務安國際機場降落時,疑遭到雀鳥攻擊,起落架失靈且發動機故障,於迫降時衝出跑道,撞向混凝土牆,導致179人罹難,成為南韓境內史上最嚴重的空難事故。


國家發改委及財政部發布關於今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即「兩新」的通知,包括實施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錶手環三類數碼產品,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千元人民幣以下,按銷售價格的15%發放補貼,每人每類產品補貼一件,每件產品補貼上限500元人民幣。

同時,國家繼續支持家電以舊換新,新增將微波爐、淨水器、洗碗機及電飯煲四類產品納入補貼範圍,視乎產品能效級別,補貼銷售價格15%及20%,每人每類產品可補貼一件,空調產品可補貼三件,每件補貼最多2千元人民幣。如果去年已享受相關補貼,今年購買同類家電可繼續獲補貼。

另外,今年會將國四排放標準實施首年的燃油車,包括2012年6月30日前登記的汽油車、2014年6月30日前登記的柴油及其他燃料車,納入報廢更新補貼範圍,統一規範全國汽車置換更新最高補貼限額。


澳洲通脹由三年低位回升。

澳洲去年十一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2.3%,升幅較上個月擴大0.2個百分點, 亦都略高於市場預期的2.2%,而作為核心通脹指標的CPI截尾均值,按年升3.2%,升幅放緩0.3個百分點,更接近澳洲央行設定的2%至3%目標範圍.


財伊一方|

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稅法可能面臨哪些變化

             作者:一方

 

 

在2024年11月的選舉中,特朗普成功連任,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共和黨在參眾兩院均獲得多數席位,這為特朗普政府在政策推行上提供了立法支持和執行便利。
特朗普的稅收政策備受關注,儘管其具體實施細節尚未確定,但對美國出口企業和個人納稅人來說,有必要提前做好準備。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特朗普的稅收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內減稅,二是對外增加關稅,尤其是對中國商品。

1. 對內減稅政策: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當選時推出的《減稅與就業法案》中的部分條款將在2025年底到期。他此次競選承諾將這些臨時稅收減免政策永久化。若這些政策得以延續,將對聯邦個人所得稅、兒童稅收抵免額、標準扣除額和遺產稅免稅額產生深遠影響。例如,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可能從37%升至39.6%,兒童稅收抵免額可能從2000美元降至1000美元,標準扣除額可能減少,遺產稅免稅額也可能降低。此外,特朗普還提出取消某些特定稅收,如社會安全福利稅、加班工資稅等,並解決境外美國人的雙重徵稅問題。

2. 降低企業稅:特朗普還提議進一步降低在美國國內生產產品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1%降至15%,以增強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3. 對外增加關稅: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主張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至20%的關稅,特別是對中國商品可能徵收高達60%的關稅。他還提出對墨西哥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雖然這些關稅政策尚未正式實施,但美國總統在貿易政策上擁有較大權力,可以依據《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進行調查和加徵關稅。這可能會增加財政收入,但也可能導致通脹上升,引發廣泛爭議。

對中國企業而言,美國大選結果最直接的影響可能在於關稅政策。然而,加徵關稅對美國社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這些政策能否實施還存在不確定性。中國的高凈值客戶在考慮美國稅制變化的同時,還需關注移民政策、通脹和匯率等因素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特朗普政府可能繼續推行嚴格的移民政策,影響高凈值人群的海外移民計劃。貿易政策可能導致全球資本流動性收緊,中美貿易摩擦可能使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影響高凈值人群的海外資產價值。在進行境外資產配置時,中國的高凈值人群需要考慮匯率風險,避免盲目投資。


香港零售銷售連跌第九個月,跌幅大於市場預期。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去年十一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317億港元,按年跌7.3%,是連續第九個月錄得按年跌幅,跌幅較去年十月擴大4.5個百分點; 扣除價格變動,零售業總銷貨量下跌8.3%,跌幅擴大3.5個百分點。

當中, 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跌5.4%,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銷貨價值下跌18%,汽車及汽車零件銷貨價值再大跌三成四。

今年首十一個月, 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下跌百分之7.1, 零售業總銷貨量下跌百分之8.7.

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業續受到消費模式轉變及港元匯率偏高的影響,認為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會繼續影響零售業的表現,但國家推出多項提振內地經濟措施及惠港措施,包括恢復及擴展深圳「一簽多行」簽注,加上特區政府各項提振本地市面氣氛的舉措,以及就業收入增加,均有助推動旅客和市民在本地市場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