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中國電影《八佰》,周五(21日)正式在內地上映。截至周五(21日)晚上7時半,《八佰》單日票房達1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12億港元)。

《新京報》引述「燈塔專業版」數據報道,電影《八佰》上映當天,為全國電影院復工後首次破一億,也是時隔221天全國單日票房再度破億。

目前全國票房已達1.3億,其中《八佰》以單日1.2億的票房領先,《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4k修復3D版)、《1/2的魔法》分別佔據第二、第三名,另一部新片《魔髮精靈2》暫時收過百萬票房。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受控,內地戲院由7月20日起,陸續有條件復開。報道指戲院整體復工率已超過8成。從8月14日起,戲院的上座率由3成增至5成,全國單日票房已超過10.1億元(約11.3億港元)。

上海市電影局早前指,市內已有296間戲院重啟營業,為該市總量的四分三。自7月20日起,上海市的每日票房連續位居全國各城市之首。

電影《八佰》由管虎執導,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在四行倉庫的國軍士兵抵禦日軍4日4夜的事迹。


人民銀行表示,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星期三(19日)開展1500億元人民幣7日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2.2%。

同一天有14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到期,因此同日單日淨投放100億元,連續8日淨投放。

回購交易的收放期限短,屬於一個短期操作,令央行更易於控制市場流動性。


國泰航空(00293)七月客運量按月下跌近九成九。

國泰公布,與旗下國泰港龍合計,七月載客量4萬2984人次,按年下跌百分之98.7,乘客運載率下跌62.6個百分點,至百分之23.4。 載貨量有10萬2129公噸,按年下跌百分之39.8,運載率上升12.7個百分點,至百分之75.8。

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林紹波表示,七月初載客量因經香港轉機過境旅客人數增加而有輕微改善,並稍為增加客運航班班次,由6月份正常運力的約百分之4,微增至百分之7,但新一波疫情於七月下旬在多國再次爆發,導致客運需求再度下滑。

貨運方面,他表示,運載量按月上升約一成,但由於利用客運航班腹艙載貨運力大幅減少,令整體貨運運力大減,以至貨運量較去年顯著下跌,而自七月初起改裝部份波音777-300ER客機,運作只載貨航班,以於客艙內以防火貨袋運載個人防護裝備和成衣等貨物。

公司指,今個月整體客運運力已調整至正常的百分之8,預期下月運作相若水平的客運航班班次, 同時歡迎周六(15日)開始恢復由內地出發、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的服務。

公司又指,除疫情外,亦要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旅遊業和貨運需求產生的負面影響,市場需求於可見未來將不會恢復正常。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香港警方拘捕,數百警員到位於將軍澳的壹傳媒大樓進行長達9小時搜查。事件觸發壹傳媒(0282)股價,接連兩天經歷有如過山車般的起伏,由仙股搖身一變成為毫股,股價最多一度升逾十倍。

壹傳媒(0282)星期三(12日)收市後公告,表示董事會已知悉近期股份價格及成交量波動,但經向可聯絡的公司董事作合理查詢後,並不知悉導致價格及成交量波動的任何原因,或任何必須公布以避免公司證券出現虛假市場的資料或任何內幕消息。

受管理層被捕消息拖累,周一(10日)開市後,壹傳媒(0282)股價急跌16%,跌至0.075港元的歷史低位。午市股價開始急升,成交量從早市的數十萬港元,增長到近4億港元,股價最高時被推高344%,收市時略回落至183%,至0.255港元。壹傳媒成為全天港股市場升幅最大的個股,也創下該股掛牌20年來的最大單日升幅。

壹傳媒股價暴漲並未停止,周二(11日)開市後走勢繼續凌厲,早市結束時再升268%,到0.94港元;午市再經歷一輪飆升,穩站1港元,再升至1.96歷史高位。

兩天時間,壹傳媒從仙股變成毫股,周二(11日)收報1.1 港元,升 331%。


美國蘋果公司遭到中國一間人工智能技術企業入稟,指蘋果Siri聲音辨認技術侵犯對方專利,要求賠償100億元人民幣。

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當地法院提出訴訟稱,旗下「小i」機械人在2004年申請聲音辨認技術專利,並於2009年獲批,有關技術遭到蘋果Siri侵犯。

上海智臻在社交媒體貼文稱,除要求蘋果作出巨額賠償,也要求對方停止生產、使用及銷售等行為。

蘋果發表聲明,指Siri並無包含「小i」機械人的專利功能,又引述獨立評估機構稱,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已總結認為,蘋果沒有侵犯「小i」機械人的專利。


福布斯中國發表2020年中國慈善榜,碧桂園創辦人、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及其家族以15.2億元的捐贈總額位列第二,是楊國強家族第12次上榜。

今年是福布斯中國第14次發布中國慈善榜,榜單以中國民營企業家及企業2019 年度在公益慈善領域的現金捐款情況為依據,並將企業家及其管理企業的捐款額合併計算編制而成。

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及其家族、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分別以30.1 億、15.2 億及13.9 億元的現金捐贈總額名列前三甲。

今年上榜的共100 位企業家(企業)現金捐贈總額為179.1億元,是繼2011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後,總捐贈金額第五次突破100億元,但與去年的191.7億元有所減少。此外,今年慈善榜上捐贈過億元的企業家有35 位,捐贈總額達150.9 億元。

楊國強家族、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自1997年第一筆大額捐贈算起,為社會累積捐贈已逾67億元,涉及扶貧、職業教育、教學科研等。去年8月由碧桂園捐贈3億元資金建設的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已成立並開始招生,學校將堅持公益屬性,貧困家庭學生可獲免除一切費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楊國強看來,慈善事業的真正含義是幫助別人自救。自2018年起,碧桂園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把扶貧上升至主業高度,圍繞黨建、產業、教育、就業等方面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碧桂園在全國的扶貧項目涉及16省57縣,其中結對幫扶9省14縣33.7萬貧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助力1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脫貧超31.8萬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在馳援一線、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福布斯中國調研統計了2020中國慈善榜100家企業疫情期間的捐贈情況,其中提到,今年2月,碧桂園集團通過國強公益基金會捐贈的全自主研發的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為武漢一線醫護和隔離人員免費提供24小時配餐服務,保障疫情期間相關人員的生活所需。整個疫情期間,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先後共捐贈2億元設立抗疫基金,並出人、出力多方採購籌集防疫、生活物資,全力支持一線抗疫工作。


持續近半年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疫情,嚴重影響全球各國經濟。疫情最嚴重的美國,航空業、旅遊業等領域尤其受重創。美國傳媒報道,聯合航空正研究裁員的可能性,最多3.6萬名美國員工會被「臨時解僱」,接近聯航美國員工總數的一半。
美國傳媒報道,聯合航空正研究裁員的可能性,最多3.6萬名美國員工會被「臨時解僱」,接近聯航美國員工總數的一半。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全球的航空公司疫情期間獲得來自政府的資金援助,但仍無可避免須裁員。而在美國,當地航空業正面臨近年來最大規模的重組,其中聯合航空展開對員工的「臨時解僱」計劃。

根據聯邦政府的有關規定,僱主須提前60天告知員工可能被解僱或停薪休假。美國聯合航空已對約36000名員工發出裁員警告,但並不意味全部會被解僱,具體的裁員名單將於8月中旬確定,並從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報道稱,收到可能被「臨時解僱」警告的聯合航空員工,目前最少包括約15000名空中服務員、2250名機師和11000名客服人員。聯合航空表示,如果未來客運量需求恢復,公司將會重新僱用該批被「臨時解僱」的員工。

美國聯邦政府早前向國內的航空公司撥出2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幫助其渡過難關。同時,夏季一直是旅遊出行的旺季,航空公司原本以為渡過這個困難期後,困境有望得到緩解,然而如今美國疫情的失控,讓這樣的願望再度破滅。

 

美國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的聯合航空登機櫃位,只有零星乘客。

 

聯合航空透露,公司目前每天至少虧損4000萬美元,政府的援助資金將會在10月1日之後用完,之後也不再會提供新一輪的資金支持。

聯合航空目前在全球擁有約95000名員工,大約有45%的美國國內員工已接獲裁員警告。

聯合航空並非美國唯一陷入財困的大型航空公司,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等都有同類似遭遇。

作為業內最賺錢的公司之一,美國航空公司近年提高營運效率,債務也逐漸減少,但仍無力抵抗疫情所帶來的衝擊。美國航空公司一周前曾表示,公司的員工數量比實際的需求量多出約20000人。

而在全球,像是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和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等公司也已宣佈計劃裁員的消息。一些航空公司和公司財務主管預計,全球航空業的需求量在3至5年內都不會恢復到2019年時的水準。

美國聯合航空的職員在奧黑爾國際機場的登機櫃位進行消毒。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的預計,全球航空公司今年的淨虧損將高達840億美元,收入將會減半。該協會總幹事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Alexandre de Juniac)表示:「我們將會受到這場危機的長期影響。」

由於全球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乘客的出行意願一直在降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透露,在6月一次針對近7000人的調查中,只有45%的人在未來半年內計劃出行旅遊,而這一民調資料在4月時還曾一度達到61%。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獲英國批出規劃許可,將在英國劍橋興建一個研發及製造中心。
華為計劃在劍橋附近建設的研究中心。

 

央視財經報道,英國南劍橋郡區議會25日召開遠程建設規劃會,批准華為研發中心的建設規劃。南劍橋郡建設規劃會主席約翰·巴切洛表示,華為方案符合當地建築法規,料將創造數百個就業崗位,推動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該地區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華為在聲明說,將投資10億英鎊,創造400個職位,將專注生產用於光纖通信系統的光學設備,希望協助鞏固英國在光電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在全球範圍內推廣英國技術。


中美角力升溫,繼中央電視台、中新社、《人民日報》及《環球時報》4間官媒被列為外國使團外,鳳凰衛視旗下在美國廣播的優悅電台(URadio AM 690),周一(21日)亦被指沒有誠實申報股東的資金背景,遭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即時終止廣播電台的營運權,並勒令於48小時內停止在南加州廣播。

 

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聲明指,鳳凰衛視股東中有兩間由中國政府控制的實體,決定駁回旗下電台在美國經墨西哥發射站轉播到美國的申請。FCC亦指,申請人及鳳凰衛視可重新提出申請。

優悅電台(URadio AM 690)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指營運符合聯邦通訊委員會法規及規管。該台致力於當地華人資訊傳遞及社群溝通,並配合美國政府宣導各政策及民生事務。

該台亦表示,致力於新聞傳播本業,員工來自兩岸三地,冀為在美華人提供多元聲音,而非具傾向性偏頗內容。疫情期間,電台指有緊跟加州與洛杉磯政府每日疫情新聞發佈會議,傳遞最新疫情及防疫資訊。未來會繼續傳遞正向及為美國社會大眾有益的訊息。

今年4月,美國共和黨號參議員泰德·克魯茲揚言在國會提案,禁止包括中國鳳凰衛視在內的媒體,利用加拿大或墨西哥的通訊設施,對美國進行所謂「政治宣傳」。他強調「中國不應該在墨西哥設立『工廠』,對美國搞宣傳。」

鳳凰優悅前身為墨西哥電台

優悅電台(URadio AM 690)的前身為鄰近美國的墨西哥西班牙語廣播電台XEWW-AM,曾播出西班牙語節目和英語直播體育賽事多年。該電台可透過墨西哥境內,距美墨邊境10英里的高功率發射站向美國廣播,覆蓋整個聖達戈和大洛杉磯都會區的一百多萬華人。

至後來被一間紐約註冊的金融公司鴻慧資本(H&H)收購後,易名優悅電台,改為以中文廣播,2018年8月正式啟播。資料指,優悅電台在美國總部製作節目,通過互聯網把節目傳送到墨西哥的發射站向美國廣播。

該台一周節目表顯示,廣播的節目包括新聞、娛樂、訪談等,其中新聞節目美洲快訊,由鳳凰美洲台主播負責主持。另外亦會播放鳳凰衛視多個被視為皇牌的節目,包括魯豫有約、名人面對面等。


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據報希望晶片的最後工序能夠在中國完成,以增加對自身供應鏈掌握的程度。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消息報道,華為向國內外的晶片相關供貨商提出,希望最快在今年底前,就晶片最終工序的封裝與測試、以及晶片印刷基板製造,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完成。不過,最新一輪的美國禁令及全球經濟放緩,讓供貨商對於在中國擴增產產生變數。

據指,華為未來的供應鏈策略就是要本土化,以有中國產能的供貨商為首要的策略夥伴,同時積極扶植中國供貨商的技術能力。

據報華為去年已派駐超過100位技術人員,進駐中國最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廠商江蘇長電的工廠,以協助其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