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Burger King受疫情影響,已有83家分店持續暫停營業。

新西蘭媒體報道稱,新西蘭Burger King(漢堡王)的母公司被破產管理公司KordaMentha接管,原因是受疫情影響,當地業務受到衝擊,已有83家Burger King門市分店持續處於暫停營業狀態,並欠下超過6500萬新西蘭元(約合12億台幣)債務。

據悉,Burger King在新西蘭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宣布進入破產管理,其在新西蘭境內運營83家連鎖店,有超過2600名員工。Burger King相關負責人Michelle Alexander表示,由於疫情影響,2月和3月幾乎沒有營業收入,為公司帶來巨大的財務挑戰。Alexander解釋說,進入破產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重啟該業務,然後找到新的所有人。她表示:「我們相信這是Burger King最好的發展方案,我們致力於尋找一位對漢堡王在新西蘭的長期前景有信心的新老闆。」

新西蘭Burger King的主要持有人黑石集團,早在去年3月便已經開始尋找買家,消息指,澳洲的Mr Cowin集團有意接手。Mr Cowin集團擁有澳洲地區Burger King經營權,拿下新西蘭地區的經營權似乎也在合理的商業考量當中。


匯豐控股(00005)取消派息事件愈演愈烈,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facebook上發表評論,形容銀行業如同心臟,不可「外露」,批判匯控聽命於英國政府,但某些英國人當香港人「冇到」、「奉旨」和予取予攜,談論遷冊回港只是再次借香港「過橋」。他說,眼前可以做兩件事,一是兩位在匯控的香港人非執董辭職;二是在香港及內地業務上杯葛匯豐。他又建議在港官民合辦一家以香港為總部的「香港銀行」。

 

梁振英不相信匯控會回遷香港,他指出,早在五年前滙控在銀行稅上就曾向英國政府「耍手段」,說要「研究」回遷香港,但其實是借香港「過橋」。他透露,當年曾找匯控高層面談,表明若對方回遷,他作為行政長官會歡迎,但希望對方不要用香港來「過橋」,因他不相信對方會回遷,若搞完一輪研究後,再以這樣那樣的藉口不回遷,這種假情假意對香港不公道。結果,滙控果真沒有回遷。他反問,我們對匯控還要單戀嗎?還有自尊嗎?還會為香港長遠發展著想嗎?

他又批評,今次回遷「又是在耍假情假意的手段,意圖轉移不派息的視線。」他相信匯控在倫敦的高層不會願意把家搬來香港,英政府也不會讓匯控離開英國,「人家絕對沒有我們『來去自由』的大方大量。」

梁振英問:「我們應該買下匯豐嗎?就算有這個錢,也不要買,因為匯豐在英國的高層不會為中國人打工;渣打,同理。」他建議,利用中國龐大市場、結合監管和人才,以疫後的振興經濟工作為切入點,在港官民合辦以香港為總部的國際級銀行,並賦予發鈔權,做一家名實相副的香港銀行,而中環郵政總局和旁邊相連的空地可直接批予此銀行,不必招標,地價作為政府股本一部分。

他最後表示,匯控不派息香港和內地股東「吵吵嚷嚷沒有用」,打官司屬「拳頭在近,官府在遠」,但眼前可以做兩件事,一是兩位在匯控的香港人非執董辭職;二是在香港及內地業務上杯葛匯豐。資料顯示,匯控現時有兩位非執董是香港人,分別為港交所(00388)主席史美倫,另一為希慎興業(00014)主席利蘊蓮。


疫情期間在家工作、遙距教學,市民拍攝上傳短片、遊戲等需求,都令互聯網流量激增,增加市場對穩定快速的網絡、對5G的需求。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形容,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等新基礎設施在全球的重要性,從來沒有像疫情中顯得這麽重要過。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其對各行各業的影響也正變得愈發覆雜。2020年原本被普遍視作5G大規模部署之年,這一技術也因涉及且可以賦能多個行業而被寄予厚望,但疫情的暴發已打亂了部署的計劃。

隨著海外疫情蔓延,多國政府普遍採取嚴格管控,令運營商站址獲取、網絡部署安裝等工作可能難以進行。“如果這些管控不能及時緩和,對5G的部署速度可能會有一定影響。”Strategy Analytics 無線運營商戰略服務總監楊光表示,“影響的程度都與疫情在全球、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何時得到控制有關,還需進一步觀察。”

相較於海外,受惠於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對新基建的加碼,今年中國5G建設的步伐仍有望達到甚至超出此前的預期。3月24日,中國工信部發布了《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從多個層面加大支持力度,以期發揮5G新型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

3月31日,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歐洲的5G部署會延後,多久則取決於疫情持續的時間;而相信中國的三大運營商會完成全年5G基礎設施建設目標,甚至可能較原計劃有所增加。

元器件備貨尚足 擔心海外疫情持續
此前,疫情尚未造成全球大流行時,對5G部署所遭受影響的分析更多側重於市場需求的減弱。當時,疫情仍主要局限於中國,而中國又正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更是佔全球近半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國的疫情有望在數月之內得到控制,許多廠商的覆工覆產計劃也進展順利。

而近段時間,疫情已全球蔓延。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3月31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78.8萬例。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影響的擔憂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對核心元器件供應。從設備廠商的角度看,雖然各大廠商對核心元器件多留有一定的備貨,但如果疫情短時間得不到控制,無疑會對設備廠商的供貨造成影響。

近日,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在一場線上交流中介紹其中國工廠及供應商的覆工覆產情況後,也表示擔心海外疫情能否像中國一樣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得到控制。

楊光指出,新冠疫情對產業帶來的不確定性之一就是對全球供應鏈可能的衝擊。其中,網絡設備廠商的供應鏈遭受影響已是“不可避免”。

集邦咨詢分析師謝雨珊指出,設備大廠大多仍然要面臨“上遊缺料、生產缺工”的問題。她舉例稱,中國主要的印制電路板(PCB)生產集中在江蘇和廣東,另外也分布於四川、湖北、遼寧河口與河北秦皇島;盡管目前湖北以外工廠的覆工率已有5至6成,但短時間內還難以恢覆至正常水平。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受訪時確認情況。

中國是愛立信全球供應鏈上最重要的節點,其南京移動通信設備工廠是該公司最大的生產廠。此外,中國也聚集了愛立信最多的供應商,尤其在是無源器件方面,其全球供應鏈極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盡管在江蘇省及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愛立信自身的復工已取得了較快的進展,核心供應商和一級供應商也已基本覆工,但“供應商的供應商”仍可能面臨一定的挑戰。

此外,無論是一級、二級還是三級供應商,員工到崗的情況也依然值得關註。“當時(2月)國內仍有旅行限制,到崗率不高。”他說,“從最初的20%、30%,到後來的50%、70%,現在國內情況已經比較好了。”

然而,在海外疫情日漸升級的情況下,全球供應鏈所受的影響卻已難以預測。例如,出於對疫情期間的管控措施的擔憂,美國半導體協會(SIA)已在近日呼籲美國政府將半導體產業列入基礎性的必要行業並繼續運營,以保障對全球各行各業的供應。

楊光指出,設備大廠不論是華為、中興還是愛立信,其主要工廠都在中國,而且也均從日本、歐洲等地采購關鍵的元器件。以愛立信為例,其所使用的半導體器件和晶片就主要來自美國、日韓和中國台灣等地區。

趙鈞陶也在采訪中坦言:“國際上的情況是我們比較擔心的,包括(疫情)持續多長時間,能否像中國這麽快控制住。”

不過,楊光也同時表示:目前來看,只要疫情持續不是太久,其影響依然可控。一方面,國內疫情恰好趕上春節假期,原本也生產效率較低,若近期全面覆工進展順利,對全年供貨的影響就不會太大;而至於核心元器件,各大廠商通常會有一定數量備貨。

趙鈞陶透露,從全球供應的角度看,愛立信第一季度所受影響“很有限”。“而且我們的現金流比較充足,也有競爭性的產品組合和成本結構。”

不過他也指出,疫情存在很多不定數。“如果接下來兩個季度疫情仍在繼續,對整個供應鏈會造成影響。”他說,“如果時間更長的話,對整個產業甚至是相關產業都有影響。”

此外,被討論較多的還包括終端市場需求減弱。近期,一批行業分析機構紛紛下調了對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的預期。

例如,集邦諮詢近日在1月已“未作過度樂觀假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出貨量預期下調至了12.96億部,較2019年下降7.5%;同時,該機構還表示後續發展存在更多變量,若疫情拖到下半年,降幅恐持續擴大。

與此同時,5G能夠註入多大的動能難以量化。楊光坦言,目前對於5G的市場需求確實還存有疑問:消費者選用5G的意願似乎還不夠充分:而至於垂直行業,則更是一個“長尾化”的市場,難以在短期形成很大的規模。

遠程辦公推升網絡基建需求

盡管如此,疫情期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以及居民的視頻、遊戲等需求帶來了互聯網流量的激增,推升了市場對穩定快速的網絡、對5G的需求。趙鈞陶直言:“從全球來看,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等新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從來沒有像疫情中顯現的這麽重要過。”

此次疫情下的全球在家工作,正在給運營商以及各國的通信基礎設施帶來一場“大考”。例如,歐盟已要求Netflix和Youtube等視頻網站降低流媒體質量,以保障該區域互聯網平穩運行。

再以愛立信的全球服務中心(GSC)為例,這個全球7×24小時服務系統的4個重要節點分別位於中國、印度、羅馬尼亞和墨西哥。受疫情影響,所在國家的員工先後進入了“居家辦公”的狀態。但在有的國家,通信相關基礎設施的不足已對居家狀態下員工的遠端工作造成影響。

作為對照,盡管中國也尚未完全擺脫“居家辦公”,但較高的互聯網基礎設施質量保障了“居家辦公”時的工作效率。“我們總部在考慮,全球GSC系統中,是不是應該統籌協調由防疫形勢轉好的中國節點來承擔更多的工作。”趙鈞陶表示。

此外,疫情期間,部分的5G應用也得到了實踐。楊光表示,疫情期間的防疫、應急、居家隔離、遠程辦公等等措施,對消費者的信息消費行為和垂直行業的通信連接需求都有促進作用,也會利好5G網絡發展。

近日已有分析稱,盡管被寄予厚望,但目前5G專網的建設速度相對於公網仍有些落後。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也同樣指出,目前專網進展確實要慢一些。

在他看來,專網的建設首先需要頻譜基礎,但目前這仍在討論之中;此外,專網面向垂直行業的專業要求,更加覆雜、更具挑戰。

工信部發文中國5G建設料加速

跟海外相比,隨著中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對“新基建”的加碼,5G建設的步伐仍有望達到甚至超出此前的預期。集邦諮詢分析師謝雨珊認為,這取決於政府的支持力度與運營商的態度。

今年3月,中國移動發布了5G第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采購公告,啟動了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23萬個基站的采購招標。此外在3月24日,中國工信部發布了《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從多個層面加大支持力度,以期發揮5G新型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的文件解答了很多關鍵問題,給了行業裏的廠商和參與者更清晰的方向。”趙鈞陶說,“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文件出台)也是‘正當其時’。”

另一方面,移動通信市場傳統上也還是投資驅動的市場。楊光指出:“2019年三大運營商的營收增速都已低於或接近於零,需要借助新技術、新業務刺激增長,並利用新技術探索新的市場空間。”

從中國三大運營商的2019年財報來看,他們確實都面臨著收入增長的壓力。不過,2019年三大運營商的5G投資總共達到了412億元;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800億元,且5G投資均占到了資本開支的一半乃至過半。

楊光認為,目前國內疫情已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政府的推動力度與運營商的投資計劃都非常堅決,因此5G進程不會受很大的影響。

此外,他還特別指出,如果疫情在全球的擴散對中國外向型出口行業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政府還可能會相應地加大對新基建的推動和支持力度,而這又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國內5G的建設速度。


香港電視(01137)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全年業績虧損擴大,錄得股東應佔虧損2.9億元,每股基本虧損35仙,不派息,至於去年同期錄得虧損1.33億元。新冠肺炎持續,全城一罩難求,社會各界陸續在港設口罩工廠同心抗疫。網上購物平台HKTV mall亦加入自家口罩生產線,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維基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每個口罩售價約2港元,預計一至兩星期可以開售。

 

 

王維基星期四(26日)在發布會上親自戴上HKTVmall試產的口罩,強調「做口罩不是為賺錢」,指眼見香港無生產口罩,擔心疫情惡化,加上其他國家禁止口罩輸出,港人會無口罩用,「急市民所急,才會硬頭皮做」。他估計口罩生產線每日產量可達6萬至10萬個,產品已送往實驗室進行ASTM Level 2的測試,期望可取得認證。

王維基又指現時所有的原材料可以生產1000萬個口罩,公司前期已為此投入250萬至260萬港元。


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蔓延至全球逾百個國家及地區,確診個案逾15萬宗。航空顧問機構CAPA Centre for Aviation警告,若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今年5月底大部分航空公司或將倒閉,各國政府政府及業界需即時採取聯合行動,避免事情發生。

CAPA指,疫情導致多國實施「封關政策」,並限制遊客入境,大部分航空公司可能因為航班需求下降,宣布停飛或削減大量航班,迅速損耗現金儲備,繼而陷入技術性破產,或出現嚴重債務違約。CAPA亦指,即使仍起飛營運的航班,有逾半的座位為空置狀態,預料到5月底,大部分航空公司將會破產。

CAPA認為,各國政府致力應對疫情擴散,但均未有採取任何聯合行動,相關訊息亦混亂,每個政府的決定都未有考慮到措施對貿易夥伴的影響,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取消大部分歐洲航班前,事前未有諮詢歐洲政府。

早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料,今年全年航空業收入最多損失1130億美元,相當於8,814億港元。

 

(彭博)


美國聯儲局周日(15日)突然公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決定把聯邦基金利率,由現時的1至1.25%,即時降至0至0.25%水平,並推出總值7000億美元(5.46萬億港元)的量化寬鬆措施。

聯儲局表示,新一輪7000億美元的量寬措施包括購入5000億美元國庫券,與2000億元按揭證券。有關措施周一開始,首批購入額為400億美元。

同時,該間央行把向美國銀行業提供的緊急借貸(貼現窗)利率降低1.25個百分點,至0.25%,以及把借貸日期延長至90天。

聯儲局又指,容許數以千計的本地銀行的儲備金要求比率降至零。另外,聯儲局聯同多個國家的央行,以美元掉期安排,共同擴大美元流動資金水平。有關央行包括加拿大央行、英倫銀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瑞士央行等。

根據公布,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將於較後時間會見記者。該局在聲明內表示,疫情重創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社區與經濟活動,因此有需要採取果斷減息與推出量寬措施。

根據公布,克利夫蘭聯儲銀行總裁梅斯特是唯一對上述決定投反對票的聯邦公開市場投票委員。她支持把息率降為0.5至0.75%水平。

市場擔心疫情會令全球經濟重挫,美股3大指數期貨全面急瀉超過4%,其中道指期貨跌逾千點,一度觸金熔斷機制。


美股開市後大幅急瀉。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沙特阿拉伯及俄羅斯爭奪石油市場份額,加上市場充斥「假新聞」,拖累美股表現,並觸發道瓊斯指數及標準普爾指數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導致停止交易15分鐘。特朗普在社交專頁的帖文中,未有具體說明哪一則是「假新聞」,但就說油價暴跌,對美國消費者有利。市場分析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原油需求下跌,影響市場。

美國股市9日開盤暴跌,標普500指數日內跌7%,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美股暫停交易15分鐘。重挫使標普500指數自2月19日創下的高位下跌近20%,令11年前開始的牛市面臨告終威脅。據美國CNBC報道,特朗普計劃就經濟刺激事宜與其助手會面討論。

美股3月9日開市後大跌,道瓊斯指數初段暴瀉逾1800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亦跌7%,觸發美股暫停交易15分鐘,之後已經恢復買賣。 外電早前報道指,沙特阿拉伯計劃大幅下調油價,啟動石油減價戰,引發油價急跌。總特朗普在Twitter表示,油價下跌對消費者有好處。特朗普又指,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正在爭論石油的價格和流動,加上假新聞,就是股市下跌的原因。

克森美孚盤前交易均大跌近12%;對息口敏感的銀行股市亦全面下跌。資金流向避險資產,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跌至0.318厘的紀錄新低,創201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其後徘徊在0.42厘附近水平;30年期國債收益率亦一度觸及0.702厘新低,之後略為回穩至約0.85厘。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表示,擴大每日回購操作規模,以確保銀行系統儲備充足。紐約聯儲行將每日隔夜回購協議操作規模,由1000億美元增至1500億美元,兩周回購操作規模由目前至少200億美元增至450億美元,並會根據需要調整回購操作。

油價受壓 料疫情或致需求萎縮

油價大幅下挫,沙特阿拉伯計劃大幅下調出口原油價格及下月起增加產量,拖累油價曾急跌逾30%。紐約期油曾低見27.34美元,其後在32美元水平徘徊,報32.19美元,下跌9.09美元,跌幅22%。倫敦布蘭特期油觸及31美元邊緣,最新報35.4美元,下挫9.87美元,跌幅近22%。因應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能源署(IEA)將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預測下調近100萬桶,是逾10年以來需求首次萎縮。IEA又指,若各國政府未能控制疫情的極端情況下,石油需求減幅可能高達每日73萬桶。


預算案措施推動金融業發展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劉怡翔

 

財政司司長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後,市民普遍特別關注政府派發現金的計劃,以及各項紓解民困的措施。當然在2019冠狀病毒病襲擊下,各行各業以及普羅大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都爭取各項措施可以早日出台,讓市民早日受惠。就金融服務業,預算案亦提出多項措施,針對香港的債券市場和資產管理業務,務求讓香港成為更全面和更具競爭力的金融中心。香港的IPO集資額在過去十一年有七年是全球第一,而我們亦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和亞洲領先的財富管理中心,然而,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政府仍然以積極進取的態度爭取突破來支持香港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債券市場方面,在政府推動下,香港債券市場持續發展,債券發行總額在除日本以外亞洲地區排行第三。我們去年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成功發售總值1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債券獲超過100個國際機構投資者認購,認購金額超過40億美元,為發行金額逾4倍。我們在未來五年將會因應市場情況,再接再厲,發行合共約660億港元綠色債券,這將鞏固香港作為區內首要綠色金融樞紐的地位。

零售債券市場方面,我們計劃在今年再次發行通脹掛鈎債券(iBond)及銀色債券(silver bond),預計兩項債券的總發行額將不少於130億港元,當中包括大概100億港元iBond和30億港元銀色債券。回顧過往經驗,政府在2011年至2016年間發行了六批iBond,甚受市民歡迎,而政府在2016至2019年間亦發行了四批銀色債券,對象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同樣反應理想。目前全球低息環境預計會持續一段時間,美國聯儲局更在上周二突然宣布減息半厘。我們將會推出的iBond會以本地居民為對象,紓緩通脹的影響。而銀色債券就會為年長投資者提供具穩定回報的投資產品。這兩項舉措會推動香港零售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至於資產管理業務方面,預算案提出兩項稅務安排,除了寬免市場莊家在參與發行及贖回在港上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單位的過程中所涉及的股票買賣印花稅,亦為在香港營運並符合若干條件的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提供稅務寬免。

近年ETF在全球迅速發展,根據香港交易所的資料,亞太地區ETF等被動型基金的規模將由現時的約1萬5千億美元五年後增加到約5萬億美元。自從香港交易所於1999年推出首隻ETF後,香港已經成為亞洲重要的ETF樞紐之一。在去年,香港的交易所買賣產品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50億港元(佔證券市場整體成交約5%),市值達3,378億港元。

雖然政府已經在2015年寬免部份有關ETF交易的印花稅,我們這次提出擴闊印花稅的寬免範圍,涵蓋市場莊家在參與發行及贖回在港上市ETF單位的過程中,所涉及的股票買賣印花稅。我們認為措施可減低ETF市場莊家運作的成本,從而減低ETF買賣差價,並減低ETF交易的整體成本。措施可為ETF發行人提供誘因,吸引他們在香港發行追蹤香港股票的ETF,加強香港證券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

最後,為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香港營運,推動香港發展為全面的基金服務中心,我們計劃為在本港營運的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在符合若干條件下,提供稅務寬免。一般而言,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是指私募基金的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就基金投資收益所獲得的績效分成。

這項措施旨在吸引私募基金選擇在香港營運,並帶動周邊行業,例如法律顧問、稅務顧問、財務顧問、審計、公司秘書等,創造高增值就業機會。目前,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領導,成員包括稅務局、金管局和證監會的跨部門工作小組正在考慮是項稅務措施的具體設計。政府在制訂寬免條件時,會考慮私募基金的營運模式及主要業務等。我們會盡快就建議徵詢業界的意見,以制訂一套合適的安排。

金融服務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佔本地生產總值近五分之一,香港亦是全球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隨著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競爭激烈,政府會在堅守金融監管之餘積極推動市場發展,我們同時歡迎金融業界為我們出謀劃策,和我們一起推動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長遠發展。


香港寬頻(01310)公布,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蔓延,決定與客戶共度時艱,向全港所有住宅固網服務客戶(包括家居寬頻、家居電話和IDD月費計劃),以及香港寬頻企業方案、HKBN JOS和HKBN Cloud客戶豁免1個月服務月費,超過90萬香港家庭及公司受惠。

由2020年3月2日至3月15日,上述客戶可登記豁免1個月服務月費,豁免措施相當於為香港人帶來合共超過1億港元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