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00992)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9個月業績,股東應佔溢利6.23億美元,同比增長30.33%,每股盈利5.22美仙,不派息。
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3個月業績,股東應佔溢利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1%,每股盈利2.16美仙,不派息。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聯想集團(00992)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9個月業績,股東應佔溢利6.23億美元,同比增長30.33%,每股盈利5.22美仙,不派息。
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3個月業績,股東應佔溢利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1%,每股盈利2.16美仙,不派息。

內媒引述恒大(03333)表示,公司正常經營,全國項目及售樓部在2月20日前停工,具體開工時間將據疫情情況另行通知。
新浪財經報道指,面對當前疫情,恒大表示與上下游供應商關係保持順暢,公司全國1246個項目,及1040個售樓部在2月20日前不得開工。
報道又指,恒大延長假期至2月27日,並已對外捐款2億元人民幣。
花旗銀行App推出手機「派利是」功能,1月23日至2月底,花旗客戶可使用應用程式內「派利是」功能,遙距派利是;客戶只需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轉數快識別碼指定收款人選擇扣款戶口、利是金額,便可選擇以港幣或人民幣派利是。
中美貿易戰持續兩年多,兩國周三(16日)正式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範圍涵蓋知識產權、中方購買美國產品、技術轉移、匯率、金融服務等。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出席儀式,分別在協議文本上簽署,並互相握手。美國財長努欽與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發表聯合聲明,承認未有與中國就未來降低關稅達成一致意見。

貿易協議中,中方承諾未來兩年以2017年為基數,增購最少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和服務、並會加強保護專利、打擊假冒商品、禁止中國企業透過收購或提供利益等方式轉移外國技術。此外,中國亦會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按時公布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等數據,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等。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代表中方簽署協議,他強調,兩國需要共同行動,應對恐怖主義、老齡化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挑戰。
劉鶴又表示,中國已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政治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和美國不能合作。
簽署前,劉鶴讀出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特朗普的信件。習近平在信中首先問候特朗普,又說正如去年與對方通電話時提到,首階段貿易協議有利於兩國及全世界,說明中美雙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及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透過對話磋商,找到辦法妥善處理及有效解決問題,下一步雙方要落實協議,推動中美經貿合作取得更大取展。

習近平又說,希望美方本著協議精神,公平對待中國企業的正常貿易及投資活動,支持兩國企業、科研機構及學校等開展合作,促進中美互信。習近平說願意與特朗普保持密切聯繫,中方亦願意與美方雙向而行,相信在兩國領袖的帶領下,中美關係在新的一年,能夠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利益及實惠。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周四(9日)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濟對話中方代表劉鶴,將於本月13日至15日率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外電報道,美國「股神」巴菲德的前媳婦Mary Buffett透露,巴菲特以往每逢聖誕節就會送給每個家人1萬美元現金,但其後已改成他最近購買的某公司價值1萬美元股票。
巴菲特同時會附帶一封信,表示家人可選擇將股票套現,或者保留相關股票。Mary表示她會選擇保留這些股票,並且每次都會買入更多這隻股票。
中國網紅行業造就龐大商機,據估計有2,100萬網紅去年通過網上直播展示產品,賣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商品,但過去亦發生過多宗貨不對辦個案,負責推銷的網紅不惜自掏腰包向顧客賠償,都要努力維繫好與粉絲的關係,以示負責任。
網紅王溪梓經常在一間服裝公司的展示廳做直播,像她一樣的網紅去年在中國賣出價值40億美元的商品。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一種21世紀版的電視購物已經成為銷售商品的熱門方式,儘管偶爾會有風險。
25歲的上海居民Zhu Di在一個網絡直播節目中,受到提倡健康生活的網絡名人薇婭(Viya)推薦後,Zhu下決心購入一部售價164美元的豆漿機,他在兩周前亦購買過一部咖啡機,同樣由薇婭所推銷。
他說:「有時候早上我喜歡喝杯咖啡,有時候我可能喜歡豆漿,豆漿還是更健康。」
像薇婭這樣的「網紅」正成為中國傳統廣告的對手,不過情況與美國正經歷的情形類似:在美國,人們對網紅的策略和有效性產生質疑。
據中國最大的網紅孵化營銷公司如涵控股(Ruhnn Holding Ltd., RUHN)的資料顯示,2018年,在電商行業被稱為「關鍵意見領袖」(KOL)的直播者在中國售出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包括農民、媽媽,甚至還有一隻狗。
預計2019年中國電商市場規模將達2兆美元,相比之下,上述40億美元的數字仍顯得微不足道,但這是廣告客戶正關注的一個領域。營銷機構AdMaster和TopMarketing一項調查顯示,67%的受訪廣告客戶今年表示,通過網絡名人和網紅進行宣傳,已成為他們在中國受青睞的廣告方式,這種由製作人和人才經紀公司組成的新興家庭作坊式業態,其規模已在兩年內增長一倍。
市場研究公司WARC估計,去年中國有2,100萬網紅在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BABA, 簡稱:阿里巴巴)旗下淘寶(Taobao)以及抖音(Douyin, 海外版稱TikTok)等平台上進行直播。雖然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 AMZN)也涉足直播和網紅頻道,但直播在美國仍處於起步階段,美國的社交媒體網紅主要通過在Instagram和YouTube上發布帖子和短影片來推廣產品,兩者分別在於中國的直播影片,讓人想起美國以前的電視廣告。
根據諮詢公司科爾尼公司(A.T. Kearney)的數據,與任何其他受訪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網紅的品牌推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過去中國消費者常常被假冒商品欺騙。許多中國消費者表示,他們信任的是網紅,而不是某個網站或品牌,網紅大多將自己描繪成普通人。
「這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天生缺乏信任感,」市場研究公司China Skinny董事總經理坦納(Mark Tanner)說,「對許多人來說,中國的KOL是最可靠、最真實的資訊來源,特別是在政府控制媒體的情況下,獲取資訊的其他途徑相對來說少之又少。」
品牌商們喜歡網紅,認為他們的推廣很有效果。據科技調研公司克勞銳(TopKlout)的數據,觀看在線直播的消費者中,大約五分之一的消費者會下單,相比之下,瀏覽傳統電商廣告的消費者中只有不到1%的人下單。
中國在線零售巨頭阿里巴巴在這個不斷增長的領域投入巨資,每天在其購物應用上約有10萬場直播。官方媒體報道,中共領導層在上月一次會議上討論過如何做好網絡人士統戰工作。
直播帶貨也存在弊端。鑑於粉絲們可能會感覺自己與所追隨的網紅之間有強烈的個人聯繫,一旦他們認為被網紅背叛,可能很快會引發憤怒。
中國最知名的網紅之一李佳琦,在一次節目中測試數百款唇膏後,贏得了「鐵唇哥」的稱號,由於他非常受歡迎,就連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Jack Ma)都曾在2018年上過他的直播。

不過,李佳琦今年年初在他推銷一款不粘鍋上嘗試煎蛋時卻在鏡頭前失敗,雞蛋粘鍋。然後在9月,他在為所謂的「陽澄湖大閘蟹」做廣告時,聲稱是一種來自陽澄湖又大又多肉的美味佳餚,當顧客拿到螃蟹後,許多人投訴螃蟹不但不大,肉也不多,而且也不是陽澄湖產。
兩宗事件都引發熱議,大閘蟹事件後,中國社交網站微博(Weibo)上「李佳琦被指虛假宣傳」的搜索詞點擊量超過7億次。李佳琦團隊稱將對售後負責。至於不粘鍋,李佳琦已道歉,並稱在使用前沒有進行適當準備工作。
鄧雪芮本月稍早收到十隻大閘蟹個頭偏小,她說:「他辜負我對他的信任。」鄧雪芮表示,她原來每天都看李佳琦直播,但是現在脫粉了。官方媒體也批評李佳琦,暗示政府有必要進行監管,保護消費者不受虛假廣告侵害。李佳琦通過經紀人表示拒絕接受採訪。
網紅稱收入可能很不錯:據網紅博主資源推廣平台PARKLU(帕克街),一個KOL在社交媒體網站發布一個事先錄製好的影片,可能帶來約5萬美元收入。在美國,大牌明星在YouTube上發布一段影片或在Instagram發布照片可賺到10萬美元或更多。
但這份工作可能很辛苦:中國很多網紅每周直播六七天。直播之前,他們練習使用要推廣的產品,並撰寫台詞草稿。直播時他們要與粉絲互動。直播結束後,他們有時要給贏得競賽的觀眾發送獎品,或與關注者進行幾個小時的文字互動。
29歲的網紅王溪梓稱,由於她工作繁忙,女靠父母在老家幫忙湊兒子。在雙11購物節(中國版的黑色星期五)前三周內,她一天主持兩場直播,近期在杭州一家展廳進行的直播中,王溪梓身穿仿皮褲,一名助理拉著她的一條褲腿持續60秒,以展示仿皮褲不會失去彈性。王溪梓的丈夫拿出一款內衣在鏡頭前展示,王溪梓則離開鏡頭查看兩部手機,以了解網上銷售情況及評論。
跟李佳琦一樣,王溪梓亦曾在推銷產品後被購買產品的觀眾投訴。為建立長期信任,她甚至自掏腰包進行賠償。她:「我們拿出誠意、拿出我們的專業,粉絲們還是很能理解和體諒我們的。」
(華爾街日報)
南韓國會批准明年政府預算大幅調高9.1%至512.3萬億韓圜,以支撐疲弱的經濟,及擴大社會福利支出,但預算少於政府早前提出的513.5萬億韓圜,當中並不包括今年隨後將推行額外支出法案的5.83萬億韓圜。
南韓今年經濟增長率料在2%左右,為10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首爾政府預期,明年財政赤字將達到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5%,比例為10年來最高,亦遠高於今年計入追加預算的赤字所佔的2.2%。
「我們的技術需要找很多不同的實際場景來進行測試,但香港卻很缺乏合適的場地。目前特區政府很多的資源投放在研發方面,但在將新技術或發明轉化成產品方面的投入卻仍然有限。」信山實業董事詹嘉慧表示。
80後的詹嘉慧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生化博士學位後,毅然放棄「象牙塔」的安逸生活,2011年加入信山科藝,決心將NCCO(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進行更廣泛的商業化應用。
事實上,NCCO技術早在2003年已開始申請發明專利,該項技術採用礦物材料作為催化劑,分解空氣中的有害污染物,轉化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相比傳統的活性碳技術可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目前NCCO空氣淨化技術已經為14個國家、120間醫院提供空氣淨化方案。公司旗下有兩大品牌:b-MOLA魚仔空氣淨化器家用品牌,用於改善家庭空氣環境;RHT商用品牌,服務於工商業空氣污染治理工程。
詹嘉慧坦言,作為企業從零到一是最困難的,以往特區政府在使用初創企業的技術或產品時,取態比較謹慎保守,往往要求公司提供各項證明以及使用案例。「任何產品都需要經過摸索的過程,通過出錯才能找到最佳的方案,但如果連出錯的機會都沒有的話,是很困難的。」
因此信山選擇從拓展海外市場入手「曲線救國」。2006年,公司與飛利浦合作研發新一代的空氣淨化器,當年在海外累計銷售超過40萬台。其後,Oregon Scientific、Yamasa Tokei(山佐時計計器株式會社)也開始陸續使用公司的產品。
用好CEPA
目前,信山集團在香港科學園設有研發中心,在東莞設有測試實驗室和組裝中心,「東莞一直以來都是製造業中心,有很多工程師人才,租金、人力成本也比較有優勢。現在整個大灣區內的交通非常便利,我們正在尋找灣區內的拓展機會,擴大研發測試的基地,比如正在和澳門、珠海的一些企業和協會進行商談,在瞭解不同城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她透露。
在詹嘉慧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企業提供一個新舞臺。「香港人口決定了本地市場的規模有限,而相比之下,整個中國內地的市場十分龐大,我們也正在進行積極佈局。」
「很多年輕人抱怨香港的發展機會不多,他們主要把眼光局限在香港。但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些的話,香港只是一個臺階或起步點,將香港的優勢通過大灣區輻射到全國其他地區甚至一帶一路。事實上,內地政府也提供很多不同管道和優惠,幫助香港企業和技術走出去。」她表示,「人家提供一條路給你,你要自己走出去才行。」
此外,她透露,目前正計劃將生產核心的納米濾網部分搬回香港,然後通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取得零關稅,以「香港製造」的品牌推廣到其他市場。符合CEPA原產地規則的香港產品,根據有關CEPA原產地證書輸入內地時,可享有零關稅優惠。
詹嘉慧表示,去年公司在香港家用空氣淨化器市場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5%,銷售金額達到5000萬港元,「由於香港社會衝突持續,零售業首當其衝,今年迄今為止的銷售下跌約25%,而過去幾年的年均增速則接近30%」。
事實上,信山集團早前「單槍匹馬」拓展內地零售市場遇到一定挫折,因此選擇與了解本地市場的合作夥伴攜手。據悉,公司已與慧聰網旗下的中關村線上合作開拓內地家用空氣淨化器零售市場,產品已經陸續進駐天貓、蘇寧網店等網上平臺。
投資焦點回歸技術創新
為把握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多家駐港大型中資企業、內地大型企業和香港企業,於2018年聯合發起成立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股東包括華潤、招商局、太平保險和粵海控股、信和集團等。
據悉,該基金創立的目的是支援香港發展成為國際科創中心,促進香港再工業化,協助香港優勢產業于大灣區發展,並與廣東及澳門等地企業和機構攜手,共同參與大灣區建設。
「在選擇科技創新項目時,一般我們會考慮是否符合國家方針並且符合民生需求的,之前幾年模式創新炒得比較熱,現在市場的焦點回歸至硬科技、黑科技。」大灣區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李肖光向記者指出。
李肖光透露,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自成立以來,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美好生活、智慧城市等相關領域,覆蓋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上市公司投資、並購投資等項目全生命週期。在投資方面,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建立了覆蓋全球的創新搜索網路和搜索機制,信山實業於2019年初獲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投資數千萬港元。除信山實業外,基金還投資了數十個優質項目,涉及科技創新、美好生活、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
香港擁有數家世界領先的高校,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因此大灣區共同家園基金主要希望挖掘一些香港本地的初創企業,可以與大灣區其他產業鏈相結合,借助基金本身的股東、其他被投公司等對其進行賦能。 「以信山為例,公司可以利用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代工體系進行外包,而僅保留最核心的濾芯。我們也在研究在香港落地的一些儲備項目,很多都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適合借助CEPA進入內地市場。」李肖光表示。
同時,基金也在尋找一些海外的優質專案,包括晶片設計、無線充電,希望將其引入香港,助力香港的再工業化。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美國去年向中國入口貨加徵25%關稅後,美方官員一直堅稱中國將承擔此代價,即中國企業為吸納部分關稅,需將售價調低達兩成,令美國零售商、生產商及批發貨得以維持貨品價格,穩定利潤,紐約聯儲行的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向華加徵關稅反令美國企業及消費者需承擔每年約四百億美元的關稅。
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的美國入口數據顯示,中國入口貨的價格只下降2%,跌幅與其他受全球貿易放緩影響的國家相若。
研究團隊指中國入口貨價格持續穩定,意味美國公司及消費者需承擔關稅開支。
但增加關稅並非對中國毫無影響。事實上,中國的機械及電子儀器佔美國入口貨的比例,較2017年下跌2%;中國電子產品佔美國入口貨的比例則在同期下降6%,令到歐洲、日本、南韓等國能「漁人得利」。
中國入口貨的美元價格並未大跌,顯示中國出口商並未如部分美方官員所指,利用首輪關稅後人民幣貶值來維持競爭力;相反,中國出口商在美國市場出售的每件貨品所帶來的利潤,均因人民幣貶值而增加。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