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溫,加上美國制裁俄羅斯及土耳其,拖累土耳其里拉貶值,並拖累印尼與南非等其他依賴外資的新興市場,歐元、英鎊亦急跌。亞洲交易時段前市,里拉兌美元跌幅一度達到10%,至1美元兌7.131里拉。

土耳其央行周一發表聲明,承諾向銀行業提供一切必要的流動性後,土耳其里拉一度收復部分失地,但全天交易仍大幅走低。土耳其央行還表示,銀行可從該央行借入一個月期和一周期外匯存款。

美國利率持續上升,不僅會抬高新興市場以美元融資的成本,且通常會導致美元同步反彈。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研究亞洲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學家Trinh Nguyen稱,美國多年來都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意味着多年來廉價流動性持續流入新興市場,資金是漸進流入,但可能會急劇撤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0年以來針對新興市場的約2,600億美元證券投資,歸因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在其最新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IMF預計持續收緊的美國貨幣政策將使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每年減少約350億美元。

北歐銀行(Nordea)外匯分析師Morten Lund稱,土耳其央行在捍衛里拉匯率上有兩個選項,包括實施資本管控,以防恐慌的投資者撤出資金;或大幅提高利率。

土耳其也面臨着其他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作為一個石油進口國,與印度和泰國一樣,土耳其也容易受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美國原油價格今年截至上周五已累計飆升11.9%,今年夏初觸及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本幣貶值則放大原油價格上漲對新興市場的影響。

土耳其與美國的爭端也刺激里拉的下跌。雙方談判後,仍未能釋放一名被指涉恐怖主義的美國牧師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土耳其實施制裁,而威脅將土耳其進口鋼鋁關稅提高一倍,與中美間不斷惡化的貿易關係相似。今年以來中美貿易關係惡化,已拖累人民幣匯率。

 


截至8月10日,恆生指數全年累積跌5.19%,騰訊控股年內累計下跌幅度達8.67%。作為港股市場的「股王」,騰訊控股在一段時間裡跑輸大盤的情況極為罕見。

自港股通開通以來,內地資金持續青睞騰訊控股。但在過去四個月,內地資金出現較大金額撤出騰訊控股的情況,資金量達到253億港元。

在注重基本面情況的港股市場,特別是對騰訊這樣的藍籌股,公司業績直接影響了其股價走向。而8月15日,騰訊預計將公佈中期業績,將成為該公司今年的「關鍵時刻」。

最多下跌135港元

騰訊控股從此毫無疑問是牛股的代名詞。市值巨大的騰訊控股,以每年高速的增長率一次次讓市場震驚,股價屢破新高。然而就在今年初,事情急轉直下。

1月29日,騰訊控股盤中創下475.72港元的歷史新高後,股價開始向下,直到8月2日盤中最低的340.4港元,騰訊控股股價下跌高達135港元,最大下跌幅度也達到25 %左右。

香港南華金融高級分析師岑智勇早前表示,「對於騰訊控股早前的下跌,看低至350港元左右。」騰訊控股近期股價在下探至340港元後,又反彈至370港元。

今年3月,騰訊控股大股東(Naspers Limited)破天荒地減持約769億港元的股份。就在大股東減持後,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也在減持騰訊。今年4月13日至今,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持股騰訊控股的股份,從2.08億股減少至1.43億股,減持市值達到253億港元(根據統計區間均價進行估算)。

內地QDII基金投資騰訊控股的數量也在減少。基金報告統計,2017年的年報披露,有46間基金公司的59隻基金持有騰訊控股;而在2018年中報時,只有43間基金公司的52隻基金持有騰訊控股。

分析機構仍看好騰訊

雖然面臨股價縮水與投資者減持,但眾多海外大行仍看好騰訊控股。高盛、瑞銀、花旗、美銀美林等投行均給騰訊控股「買入」評級,目標價均在500港元上。其中,麥格理更給出560港元的最高目標價。

據阿斯達克財經網數據,在綜合19間投行券商的數據後,估計騰訊控股上半年非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在351.18億至388.13億人民幣,較去年上半年數據同比增長14.8%至26.8 %。而8月15日,騰訊控股將公佈上半年業績。

香港資深分析人士羅國森指出,騰訊控股早前並非沒有經歷過今年這樣的回撤。 2014年,當騰訊控股宣布「一拆五」的時候,其股價也曾經陷入低潮,由宣布分拆時的650港元左右,急速回落至最低的460港元左右。而此後,騰訊控股的股價通過一年反覆爬升,才升至早前的價位。

另外他還表示,從業績的角度,騰訊控股有幾年的業績也不算好,例如2015年的盈利只增長兩成。當時已有分析員認為,騰訊的高增長期已經結束,但結果是——2016年、2017年又再次大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分析員,低估騰訊手機遊戲業務的增長潛力。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海航集團旗下飛機租賃業務Avolon Holdings三成股權,將出售予日本金融服務集團歐力士,作價22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

Avolon Holdings為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公司,交易料將於11月完成,但未獲監管機構批准。


香港國際建投(00687)發出公告,表示董事局獲海航集團告知,香港海航實業與北京海航金融已就第一次股權轉讓訂立終止協議。而北京海航金融與海航基礎設施亦已就第二次轉讓訂立終止協議,意味海航集團提出的重組計劃失敗告終。

香港國際建投今年6月公布,海航旗下附屬公司香港海航實業,向系內的北京海航金融,出售香港國際建投的直接控股公司全數權益。

交易完成後,北京海航金融再將香港國際建投的直接控股公司全數權益,出售予同系的海航基礎。


中國鐵塔成功上市後,營收結構單一的問題依舊是投資者和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問題。如今,三大運營商「承包」中國鐵塔九成以上的業務,如何進行多元化的增長是中國鐵塔接下來面臨的長期課題。

港股的上市潮還在繼續。

8月8日,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0788.HK,下稱「中國鐵塔」)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市值約為2173億港元。據招股書,中國鐵塔將發行價區間定在1.26港元至1.58港元,最終「保守」地選擇1.26港元作為發售價。而當日股價收市1.26港元,守住發行價。

中國鐵塔的H股股份共計發行431.15億股,佔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5.0%,募集資金約543億港元,截至目前,中國鐵塔不僅是今年港股IPO中「募資王」,也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

自2015年成立後,中國鐵塔的營收逐步增長。從最新的業績來看,2018年上半年,中國鐵塔營業收入35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營業利潤47.6億元,同比增長15.9%;EBITDA為209.1億元,EBITDA率由2017年的58.8 %升至59.2%。

但是,中國鐵塔成功上市後,營收結構單一的問題依舊是投資者和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問題。如今,三大運營商「承包」了中國鐵塔九成以上的業務,如何進行多元化的增長是中國鐵塔接下來面臨的長期課題。

對此,中國鐵塔董事長佟吉祿說道:「我們這幾年新建了51萬座新的站址,增加了100多萬租戶。除了塔類業務外,我們還有室分業務,包括建成了超13000公里的高鐵公網覆蓋,超1900公里的地鐵公網覆蓋,超過10億平米的室內分佈系統。同時,我們基於190萬座鐵塔拓展跨行業應用,現在已經發展了16個行業,跨行業租戶數從2017年的1.9萬已經增加到了5.7萬戶。」

推進改革
鐵塔公司上市的大背景是國企改革,而三大運營商中,聯通是第一家央企層面混改試點企業。因此可以聯想到鐵塔公司也是國企改革進程中的一個標杆。

建立鐵塔公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率。隨著中國通訊行業逐步進入存量市場,中國的手機用戶達到頂峰,原先大規模的鐵搭建設浪潮進入了更加精細化運營的階段。從提高設備的使用率來說,鐵塔公司可以被時髦地稱作是共享經濟的生意,一個鐵塔讓多家運營商使用,從行業角度來說,鐵塔公司也是社會化分工的產物。

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鐵塔運營的站址規模約190萬,總租戶數約278萬戶,是全球最大通訊鐵塔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 3年基站建設量相當於過去30多年來行業建設的總量,新建鐵塔共享水平從14.3%提升至70.4%,三年來相當於少建鐵塔60.3萬座。

而從目前階段的行業屬性來說,鐵塔公司只有三個客戶,即三大運營商,移動,電信和聯通,是純粹的面向大型B端公司的企業。這三間客戶又全都是鐵塔公司的大股東,招股書顯示,移動佔股38%,電信28%,聯通27.9%,加起來將近95%。這是比較罕見的現象,即一間公司全部客戶佔這間公司幾乎全部股份,也使得運營商和中國鐵塔這一體系內部存在競合關係。

有運營商員工表示,國內通訊企業面臨業績壓力,運營商會覺得中國鐵塔的租金高。儘管中國鐵塔租金低於不少國際同行,但雙方在議價上也有博弈。不過,今年運營商和中國鐵塔簽訂商務定價補充協議,來降低鐵塔使用費用。

對於租費,佟吉祿則告訴記者:「我們的商務定價是基於成本基礎上的市場化定價。沒有三家運營商,就沒有中國鐵塔。大股東和小股東在利益上對公司的要求是一致的,未來我們會不斷增強公司競爭能力,使價格更具備優勢。」

對比其他國家來看,以美國為例,美國一共有20多萬座基站,美國通訊巨頭AT&T自己擁有6萬座,排名第一的鐵塔公司冠城(Crown Castle)擁有4萬多座,第二名的American Tower(美國鐵塔)也接近4萬座,其他還有大大小小的類似鐵塔業務的公司幾十家。換言之,在美國,鐵塔公司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在後續的開發建設中,不僅考慮運營商的共享,如何能夠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這個行業,也是提升鐵塔運營能力的關鍵。

收入結構考驗
另一方面,中國鐵塔上市後,其商業模式將經受考驗。

「我們決定投資也是經過再三思考。」有中國鐵塔投資者表示,「中國鐵塔成立時間短,相對來說現在的業務比較基礎、簡單,盈利能力不夠強,主要靠資產推動性的收益。不過,他們通過多元化地開發業務、充分利用網絡設施,未來有可能在業績上進行突破。」

從中國鐵塔的業務線來看,主要分為塔類業務、室分業務和跨行業站址應用於信息業務。其中,塔類業務又細分成宏站業務(幫助運營商實現移動通訊網絡的覆蓋)和微站業務(幫助運營商實現移動通訊網絡在城市中人口與建築物密集區域的覆蓋)。目前宏站業務是中國鐵塔主要的收入來源,2017年該業務佔總營收97.3%。

面對單一業務結構,中國鐵塔為自己規劃新藍海,包括通訊塔轉向社會塔,在2018年4月,中國鐵塔分別與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總部層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三,通過跨行業合作打開發展空間。

據了解,中國鐵塔已成立專業化的業務拓展部門。在佟吉祿看來,中國鐵塔已經初步形成業務多點發展的格局。佟吉祿在中國鐵塔上市發布會上曾詳細介紹過:「中國鐵塔已經為環境監控、海事監控、地震監測等16個行業提供服務。」

8月8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財務部副部長王惠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國內,我們和鐵塔可在高端裝備製造方面加深合作,包括智能製造。在國外,因為我們的主要業務板塊是做國際工程承包,鐵塔將來開發海外市場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有很好的合作。」

而對比國際情況,國外鐵塔和基站的建設運營方式並非單一,主要包括幾種模式,一、運營商自建鐵搭和基站,這和中國之前的情況類似,即基站是運營商自己建設自己使用;二、運營商租用鐵塔,在上面根據自己業務需要架設基站,即目前中國鐵塔的運營方式;三、多家運營商共享包括鐵塔基站等在內的基礎設施。有通訊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方式在鐵塔、基站、網絡、業務等方面都有深入合作,未來可能出現在深入混改之後的運營商中,比如聯通大王卡能夠和移動、電信等的業務在賬號等層面打通,才可能出現真正的相互資源利用。

鐵塔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的表現總體不錯,比如Crown Castle 一間公司就已經達到460億美金的市值。當然美國的鐵塔公司雖然也冠以鐵塔的標籤,但其業務不止是建設鐵塔,其更像現在中國鐵塔公司正在拓展的「社會鐵塔」,業務提供包括屋頂,分散式天線,小型基地等,能夠靈活提供分租協議。接下來由於5G時代的技術特點,基站需要的體積更小,密度更大,中國鐵塔提前佈局適應新業務要求的基礎設施就極為關鍵,上市融資的資金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應對5G時代的基礎投入需要。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新聞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8月8日,公佈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清單,最終關稅清單涵蓋279種進口產品,將於8月23日正式生效。清單上包括中國製半導體產品,而產品採用的基本晶片不少來自美國、南韓或中國台灣,加徵關稅將影響美國本土半導體企業,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下簡稱SIA)已對有關決定表示失望。

路透社8月8日報道,SIA總裁兼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 當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以最強烈的措辭向政府表明,對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徵收關稅,將損害美國的晶片製造商,而不是中國,也無助阻止中國的問題和「歧視性貿易行為」。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25日報道,SIA早前在7月24日和25日召開的聽證會上,曾建議,從160億美元的清單中剔除63億美元半導體產品。

SIA在提交的文件中表示,由於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大部分半導體產品,都在美國設計或製造,再運往中國進行測試和封裝,因此,從中國進口半導體的統計數據具誤導性。

SIA早前針對聽證會表示,關稅將削弱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導致工作機會流失,並對美國半導體產品消費者和美國半導體生產商造成不利影響。

SIA還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聲明稱,美國對半導體行業的處罰方式不合理,提議的關稅不能遏制中國「歧視性貿易和非法知識產權行為」、也無法迫使中國改變其行為。作為替代方案,SIA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更有效和有針對性的政策」,更多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及與盟國的多邊行動來解決「中國產業政策問題」。

美國8月8日公佈的價值160億美元的清單中包括279項商品,比早前公佈的284項清單中少5項,當中涉及航運集裝箱、浮動船塢、鋸木用機械產品、及海藻酸等。美方稱,如對上述5項商品加徵關稅「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寬頻﹙1310﹚宣布以54.89億港元收購匯港電訊﹙前「九倉電訊」﹚。

收購當中的35.5億透過配發股份,19.4億港元透過發債,而香港寬頻亦承擔WTT現有債務約52.59億港元,加上WTT 2.6億港元現金,即香港寬頻付出總價值約104.9億港元。

交易有待香港寬頻股東批准及監管部門審批,預計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


港鐵(0066)8月7日宣布下午停牌,以刊發內幕消息公告,8月8日復牌。

有港媒引述消息指,可能涉及港鐵人事變動。

停牌前港鐵報42.8元,升0.25元。


國家商務部宣布,計劃對總值600億美元進口美國貨徵稅。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庫德洛則表示,總統特朗普不會在美中兩國貿易糾紛中退讓。

商務部3日晚上發聲明,表示將依法對600億美元入口貨品,按照四個級別不同稅率,加徵百分之5至百分之25的關稅,以回應美方早前宣稱,向2000億美元中國貨徵收額外關稅。

中方徵稅落實日期將視美方行動而定,並保留出台其他反制措施的權利。中方指,這次反制措施是理性及克制,已充分考慮人民的權利及企業承受力。

美國方面,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德洛稱,特朗普將繼續施壓,逼使中國在貿易問題上讓步;又指特朗普態度堅決,警告中國不要低估他解決對華貿易問題的決心。

庫德洛又稱,美國和歐洲聯盟的貿易談判有很大進展,有望於未來一個月內公布一些協議;又說美國和歐盟將聯手對抗中國。

不過,他亦指出美國和中國近日曾經就貿易問題進行最高層次溝通,但他沒有透露溝通內容和參與人物。


對於有報道指, 谷歌有意鋪路重返內地市場, 內地《證券日報》引述相關部門指, 有關傳聞並不屬實。

外電早前引述消息指, 谷歌行政總裁披猜(Sundar Pichai), 去年底與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會面後, 決定加快在內地推出有關包括符合國家規定的搜尋引擎, 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 自動智慧化搜尋結果,報道指,谷歌已經將有關做法向內地官員示範,預計在六至九個月正式推出。

谷歌在2010年關閉中國版的網頁搜尋服務, 轉用本港域名及伺服器, 為內地用戶提供簡體中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