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證實今日(31日)試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國防省發言人發表聲明稱,試射更新朝鮮戰略導彈能力最新紀錄,顯示戰略遏制力的現代性和可靠性。領袖金正恩說,強化核武裝的意志決不會改變。

朝鮮官方朝中社報道,金正恩在現場觀看彈道導彈試射。他表示今次發射活動向近來故意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威脅朝鮮安全的對手,明確展示朝鮮的應對意志。朝鮮絕不容許任何威脅逼近國家安全,絕不會改變核武力強化路線。

韓國軍方表示,朝鮮當地時間今早7時10分左右從平壤一帶向東部海域發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以高角度發射,飛行大約1000公里後落入東部海域。導彈據報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以外,日本數據稱,朝鮮導彈飛行大約86分鐘,日韓都表示飛行時間及高度均打破以往紀錄。日本首相石破茂稱,試射無造成傷亡的報告。

美韓防長商定,將舉行由美方戰略武器參與的聯合演習應對。

(資料圖片)

有報道指一名港人在越南富國島玩滑翔傘時遇意外身亡,香港入境處證實曾接獲當事人家屬求助,已即時透過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及中國駐越南大使館了解情況,並按當事人家屬意願提供適切意見及可行的協助。

 

報道指,兩名女性港人本月中到越南富國島旅遊,玩水上滑翔傘期間發生意外,二人共用的滑翔傘無法飛起後續被快艇拖行,其中一人未及解開安全扣被淹沒,結果懷疑遇溺身亡。家屬稱當地部門以調查為由,未發出死亡證,導致家屬至今無法將其遺體運返香港。

該處稱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接獲轉介後,已與當事人家屬聯繫,並與當地相關單位跟進加快處理當事人相關後事處理事宜,包括辦理死亡證等。

入境處說,會繼續與當事人家屬、公署和大使館保持緊密聯繫,積極跟進事件及按當事人家屬的意願提供可行的協助。

富國島以陽光海灘、水上活動聞名,是越南目前唯一不用簽證的地區,人口有10餘萬。

 


美國總統選舉下周舉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27日在紐約的造勢活動充斥歧視言論,喜劇演員譏笑波多黎各是「垃圾島」,而總統拜登就批評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支持者為「垃圾」,惹起爭議。

一名喜劇演員近日在特朗普的造勢集會上,嘲笑波多黎各是「漂浮的垃圾島」,拜登回應指「唯一的垃圾就是特朗普的支持者」,遭共和黨人猛烈抨擊。拜登其後解釋,有關回應是針對特朗普支持者對波多黎各「垃圾島」作出的仇恨言論。外界指拜登的說法可能損害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現任副總統賀錦麗的選情。賀錦麗說無論選民是否投她一票,她都會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公布,被稱為「藍牆3州」的最新民調結果,賀錦麗在威斯康辛州和密歇根州都領先特朗普; 在賓夕法尼亞州就同特朗普「打平」。如果賀錦麗在大選中守住這三個州,即使特朗普拿下其他搖擺州份,仍有可能勝出大選。


彩虹邨的所在舊稱沙地園為九龍十三鄉之一,被建成公共屋邨前是一片農地。之所以用「彩虹」命名,據悉是以前下雨後,會看到維多利亞港折射陽光產生的彩虹,設計師受啟發下,把樓宇漆成不同顏色,命名為「彩虹邨」。

二戰後移民湧入,房屋需求殷切,加上1953 年發生石硤尾大火,加快港英政府發展現代化公營房屋的步伐。

彩虹邨曾為香港最大屋邨 設計獨特人性化 獲建築獎
始建於1958年的彩虹邨, 說得上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1962至1964年分期入伙,落成時是香港最大的屋邨,可容納43,000人。它亦是早期以綜合模式發展的屋邨,齊集學校、街市、郵局、商舖等社區設施,是個配套齊備的小社區。

屹立半世紀,彩虹邨至今風采依然。事實上,彩虹邨早在落成初期就獲頒建築大獎。這個房委會項目,由設計過中環怡和大廈(舊稱康樂大廈)、交易廣場的老牌建築及工程公司巴馬丹拿設計,整條邨由11幢高低不一的大廈組成,色彩斑爛,由於設計獨特和人性化,獲頒196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的「銀牌獎」。

彩虹邨曾接待多位國家元首 包括美國前總統尼克遜
作為當代香港最完善的基層住宿典範,1960年代不少訪港的國家元首,都曾到訪彩虹邨參觀,包括美國前總統尼克遜、英國瑪嘉烈公主和雅麗珊郡主等,尼克遜更在彩虹邨與居民切磋羽毛球。

背靠獅子山、面向啟德機場和維多利亞港的彩虹邨,是九龍東的歷史見證人。6、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比鄰彩虹邨的新蒲崗工廠區一片繁鬧,附近有過媲美荔園的啟德遊樂場。1979年地鐵觀塘線通車,彩虹作為沿線一站,交通便利。

彩虹邨名人輩出 名廚楊貫一 高官陳家強都住過
彩虹邨更孕育出不少名人,例如去年7月逝世的「阿一鮑魚」創辦人名廚楊貫一、電台名嘴鄭經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藝人謝君豪等,都在這裏成長。謝君豪曾在一個電視節目介紹彩虹邨,他說昔日居民大都住在環境擠逼、沒獨立廚房和廁所的地方,故當年能入住彩虹邨的人都認為這裏是「天堂」。

不過自從1980年代內地改革開放,工廠北移,新蒲崗一帶開始失去活力姿彩,彩虹邨周邊亦因城市發展,出現很大變化。

隨着80年代大老山隧道興建,90年代鑽石山區旗艦購物中心及現代化建築落成,元嶺、大磡村一帶寮屋搬遷清拆,獅子山下景觀變得不一樣,曾經「摩登」的彩虹邨亦展現老態。

因應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在房委會和房屋署正進行的10個公屋重建項目以外,多挑選一個屋邨研究其重建潛質,結果樓齡達61年的彩虹邨被選定清拆。

有議員表示當年興建彩虹邨,考慮到啟德機場的航道安全,邨內大廈設有高度限制;如今機場搬遷,預料現址重建後可建成40層高的新樓宇。


王祖藍和李亞男夫婦今日(30日)在觀塘出席汽車活動,二人透露近年已從上海搬回香港定居,祖藍表示正為無綫台慶節目籌備,並預告將與「福祿壽」成員於東南亞和北美洲巡迴演出。

 

 

談及家庭生活,王祖藍笑言:「因太太潔癖而不敢碰她的車,我們平日『分車』出行。」他還透露曾因導航問題與太太爭執,令原本20分鐘的車程延長至一小時。

在教育方面,王祖藍表示全權交由李亞男負責,因她經常閱讀育兒書籍,並較多時間陪伴女兒。他坦言因工作需要經常外出,但強調家中有訂立規矩以便管教孩子。

 

 

李亞男近期於溫哥華和上海舉辦畫展,並計劃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她提到因應承諾為友人作畫而常常長時間創作,甚至導致肩膀疼痛需就醫。王祖藍心疼妻子,建議她「減產」,量力而為。李亞男透露有意開設咖啡店,王祖藍表示支持:「她在照顧孩子之餘,擁有自己的興趣和事業至關重要。」


樓齡61年的彩虹邨重建方案今日(30日)出爐,會分三階段清拆,首階段最快2028年展開,2039年完成清拆,目標為2043年完成重建。有立法會議員指,邨內較多長者住戶,建議提供終身免租,讓他們適應搬遷後的新環境。

上世紀60年代落成入伙的彩虹邨,房屋署就重建定下時間表。第一期計劃包括金碧樓、碧海樓、丹鳳樓,預料拆卸後有助改善龍翔道交通擠塞的情況。

第二期涵蓋的金漢樓、白雪樓、紅萼樓、錦雲樓,目標於一年內完成清拆。最後階段,金華樓、翠琼樓、綠晶樓、紫薇樓大約2039年清拆。政府目標希望於約2043年,即19年之後完成所有重建。期間邨內11間社福機構運作,預計不受影響。

有議員表示當年興建彩虹邨,考慮到啟德機場的航道安全,邨內大廈設有高度限制;如今機場搬遷,預料現址重建後可建成40層高的新樓宇。

重建後的新彩虹邨將提供9,200個單位,較目前多出約1,800個,即增加約24%。

首期計劃下要遷出的居民會被安置到同屬黃大仙區的美東邨,第二、三期居民預計也可留原區,居民都可優先購買鄰近的宏照道綠置居項目。

宏照道第二期綠置居有1,460個單位,將優先給予有需要的彩虹邨居民購買。當局會向彩虹邨居民提供搬遷津貼,同時讓受影響商戶優先在房委會旗下物業選舖。

 

 

有立法會議員指,長者住戶在搬遷上有困難,建議房委會向他們提供額外支援。

立法會議員(九龍東)鄧家彪認為五六十年前家庭人口眾多,惟時至今日只剩下獨居老人或雙老,房屋政策下收回公屋單位重新編配,都會按一二人單位標準。老人家適應困難,加上搬屋過程勞累,建議讓受「大屋搬細屋」影響的長者享終生免租。

黃大仙區議會將於11月5日討論彩虹邨重建研究–清空及遷置建議方案。

 

 


有新生嬰兒家長早前向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反映,希望攜同新生嬰兒前往內地,惟現時辦理返內地的臨時證件,最快需要五個工作天。陳克勤早前透過香港中聯辦向內地反映,今日(30日)他聯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透露,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將放寬4個深圳指定口岸,即場簽發香港新生嬰兒一次性出入境證件,廣東省相關部門確認後會生效。

陳克勤表示,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本著為民服務的精神,對民建聯所反映的情況高度重視,准予在深港特定口岸即場簽發和領取一次性出入境證件,並交由廣東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處理有關事宜。

陳克勤和李慧琼感謝內地相關部門深切關顧香港居民來往內地的需要,以及致力提供優質高效的出入境服務。

 

據內地有關部門提供資料,急需前往內地的香港新生嬰兒父母,可帶同嬰兒有關資料,包括新生嬰兒身份證明、出生證明,以及監護人身份證明等,到羅湖、皇崗、蛇口或深圳國際機場(含福永碼頭)口岸,當場辦理3個月內一次入境和出境有效通行證。新生嬰兒可在通行證有效期內單次出入境。

陳克勤認為,新生兒的一次性出入境證件確切回應香港新生嬰兒父母的需要,惟留意到不少父母會選擇以兩地車牌商務車接載產後母親及新生嬰兒前往內地,他稍後會向內地有關部門建議,研究進一步將深圳灣和港珠澳大橋口岸納入准予範圍,以便利選乘不同交通工具的家庭。


面對近期低迷的香港電影市道,兩部即將上映的重磅港產片《焚城》及《破.地獄》決定聯手推限量1,000套電影套票,希望影迷協助刺激香港電影消費。套票包含《焚城》和《破.地獄》戲票各一張,適用於英皇或百老匯院線,公開售價為120元。11月1日中午12時於四間指定戲院開售,包括英皇戲院銅鑼灣時代廣場、英皇戲院Plus+大圍圍方、百老匯MY CINEMA YOHO MALL及百老匯GALA CINEMA(朗豪坊)。

 

兩部重磅即將獻映港產片《焚城》及《破.地獄》,分別由安樂影片和英皇電影出品,對於兩大電影公司破天荒合作推優惠益影迷,《焚城》出品人兼監製江志強稱:「香港電影市道的確低迷,但我相信只要電影人能拍出好作品,觀眾定會入場欣賞。《焚城》是香港首部災難鉅片,《破.地獄》則罕以殯儀業題材為背景,一文一武,兩部作品都銳意為香港電影開闢新天地。哪怕只能引領香港電影行前一小步,我們每次都會傾盡全力。今個11月,兩套電影『出生入死』,等大家入戲院欣賞。」

 

 

英皇電影營運總監兼《破.地獄》聯合監製邱漢雄先生亦提到:「對這次合作充滿期待,相信它會為香港電影業注入全新活力。《破.地獄》以殯儀業作為背景,呈現出香港獨有的文化遺產,並對生命和死亡提出思考,而《焚城》則力圖為港產片開拓災難題材,為觀眾帶來新鮮感。隨著兩部電影豐富的題材與深刻的情感,希望能喚醒大家對香港電影的熱愛,走進戲院,支持港產片,攜手推動香港電影業的復興。」

《焚城》X《破.地獄》有相同幕後製作人 視覺效果相輔相成

令人意想不到,兩部電影背後創作團隊原來緊密相連。《焚城》的導演潘耀明,同時擔任《破.地獄》攝影指導,兩片在視覺效果上有著相輔相成的風格。潘耀明談及今次難得的雙重創作經歷時表示:「無論是《焚城》緊張災難場面,還是《破.地獄》中的細膩情感,都希望透過畫面帶給觀眾更多震撼和感動,好幸運有份參與這兩部作品,而在兩部戲的視覺方面,我都盡力去展現他們的獨特風格,希望令觀眾更容易投入兩部電影中的世界。」他更呼籲影迷進戲院支持:「《焚城》和《破.地獄》和都是香港電影人的心血之作,希望大家能夠進場觀賞,感受我們的熱誠和努力。」

陳茂賢:兩套電影合作是兩種創作語言交流

 《破.地獄》導演陳茂賢則表示:「我認為這次《破.地獄》與《焚城》合作不僅是聯合宣傳,而是兩種創作語言的交流。電影對我來說,不僅是種講故事的方式,更是一種與觀眾進行深層溝通的藝術。身處在一個多元的時代,希望合作能透過兩部電影聯合,展現出更廣闊的視野,從不同層面探討生命的複雜性,啟發觀眾從多角度思考生命與文化、人與城市之間的聯繫。同時也希望此舉能喚起更多觀眾對港產片的興趣和支持。非常期待與潘耀明導演分享彼此創作的熱情與思考,讓電影不止於畫面,而成為觀眾心靈的一次旅行。」

 

兩部電影不僅題材嶄新,亦充滿香港元素。《焚城》探討電子廢物對香港影響,將災難電影帶入本地電影市場;《破.地獄》則以殯儀業為背景,以細膩情感故事,呈現香港獨有的殯葬文化。兩部作品各有新穎社會議題,代表香港地電影在新題材上的不斷探索。而在早前舉行優先場中,《焚城》和《破.地獄》已一致贏得影迷與影評人的高度評價。

 


美國隔四年舉行的大選將至,全美約有1.6億名合資格的登記選民,將在各州選出選舉人,而在這些選舉人團手中共有538張選舉人票,若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想要贏得大選,那麼至少需要獲得其中的270張。

 

在美國,共和黨人盤踞的「紅州」和民主黨人把持的「藍州」相當分明,這些固守兩大陣營的州並不能使任何一方獲得明確的多數。因此,少數幾個「搖擺州」(swing states)或「戰場州」(battleground states)的選票變得相當關鍵。

 

回顧2016年及2020年的美國大選,贏下最關鍵幾個搖擺州的候選人最終都得以成功入主白宮,而也正是因為在多個搖擺州幾乎勝負難分,特朗普才會在上屆大選後不斷攻擊對手「選舉舞弊」,其支持者更是沖入國會大廈,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國會山騷亂事件」。

 

歷史上,每屆大選中的搖擺州數量並不完全相同。但與上一屆大選時一樣,美媒認為,今年的搖擺州依舊集中於北方的「藍墻」(Blue Wall)——賓夕凡尼亞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以及南方的「太陽帶」(Sun Belt)——喬治亞州、亞利桑那州、北卡羅來納州、內華達州,七個州總共擁有93張選舉人票。

 

对于特朗普和哈里斯来说,“得摇摆州得天下” 《华尔街日报》

 

在距離11月5日大選投票日不到10天之時,多家主流美媒聯合權威機構發布的民調數據顯示,兩名總統候選人在這七大搖擺州的支持率仍然「「不相上下」。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和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兩人在所有搖擺州的支持率持續膠著,差距均在個位數,在部分搖擺州的差距甚至是不到1個百分點。

 

然而,美國指標性綜合民調網站「RealClearPolitics」(RCP)的數據顯示特朗普在所有七個搖擺州均以不同程度領先賀錦麗,平均領先幅度達0.9%。而在此前賀錦麗更占優勢的全國平均民調中,特朗普自當地時間10月26日起連續兩日以0.1個百分點領先,完成了自8月5日以來對賀錦麗的首度反超。

 

另一家美國指標性綜合民調網站「FiveThirtyEight」(538)的民調中,賀錦麗仍然在全國平均民調中領先特朗普1.5個百分點。而在七大搖擺州,特朗普在其中五個州居於領先,在另外兩個州落後賀錦麗。

 

《經濟學人》當地時間10月24日發表的選舉統計模型最新預測也顯示,自8月以來,特朗普的勝選概率首度反超賀錦麗。目前,該模型預測特朗普重返白宮的幾率達到54%,比上周上升了6個百分點。「這一變化反映出,在過去一個月裡,哈里斯在全國民調中的領先優勢在逐步縮小。盡管這場大選仍然像扔硬幣一樣難以預測,但現在稍微偏向特朗普一些。」

 

《華盛頓郵報》進一步稱,兩名候選人在所有七個搖擺州都未能領先2個百分點,特別是決定前兩屆大選勝負的賓夕凡尼亞州,有些民調仍在以小於1個百分點的差距「肉搏廝殺」。

 

報道認為,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看起來將會和前兩屆大選一樣勢均力敵。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指出,今年美國總統選舉之爭是「本世紀以來最勢均力敵」的一場,「任何一個方向的微小變化都可能導致天差地別的結果」。

 

資料圖:賀錦麗和特朗普在各自競選活動中發表講話 視覺中國

 

全國平均民調及搖擺州民調最新格局

從過往大選歷史來看,美國大多數州的政治格局十分「堅定」(例如加利福尼亞州
、紐約州、麻薩諸塞州等州一貫選擇民主黨,德克薩斯州一貫選擇共和黨),而所謂的「搖擺州」,政治傾向不穩定,可能在大選裏做出倒向任何一方的選擇。因此,美國總統競選都是圍繞搖擺州展開的,候選人會在搖擺州投入壓倒性的資源,至於全美其他州,本質上都是大選的「看客」。

 

以2020年大選為例:全美國各州538的選舉人票裏,拜登得306票,特朗普得232票。拜登贏得了七個搖擺州裏的六個(對應79票),包括全部的「藍墻州」,最終也贏得了大選。如果把七個搖擺州選票差異加總,一共385,740票,即不到40萬人,這40萬人才是整個美國大選的「關鍵」。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拜登和特朗普的選舉人票得票情況 CNN

 

美國《福布斯》雜誌指出,雖然拜登在2020年同特朗普的對決中,贏下了7個搖擺州中的6個,但自今年大選選戰開打後,特朗普的支持率在絕大多數搖擺州都處於領先位置。

 

在經歷了6月底一場表現糟糕的辯論之後,拜登最終於7月21日宣布退出連任競選,隨後副總統賀錦麗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福布斯》雜誌形容,這一變化,「極大地改變了民主黨的命運」。

 

目前,「RealClearPolitics」的全國平均民調中,特朗普以48.5%對48.4%,時隔兩個多月後首次反超賀錦麗。而在七大搖擺州的比拼中,特朗普也是全線領先於賀錦麗,特別是在喬治亞州,領先幅度達2.3個百分點。

 

RCP全国平均民调 截至10月27日
RCP七大搖擺州平均民調 截至10月27日

 

在「FiveThirtyEight」的全國平均民調中,賀錦麗領先特朗普1.4個百分點,但兩人差距較此前略有縮小。在七大搖擺州,雙方各有勝負,賀錦麗在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這兩個「鐵銹帶」分別領先0.2%和0.4%,而特朗普則在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內華達州分別領先1.5%、1.3%和0.2%,在被視為最關鍵戰場州的賓夕凡尼亞州,特朗普微幅領先0.3個百分點。

 

538的全國平均民調 截至10月27日
538對於關鍵搖擺州賓夕凡尼亞州的民調數據,特朗普微幅領先 截至10月27日

 

《華盛頓郵報》整理自進入10月以來的各民調,賀錦麗和特朗普各有領先的情況,也有打平的情況出現。

 

各大媒體所作一對一全國平均民調 《華盛頓郵報》

 

而在七大搖擺州,《華盛頓郵報》截至10月27日的民調顯示,賀錦麗以四勝三負稍佔上風,不過從最近一周的變化情況來看,特朗普的支持率增幅更為活躍。

 

七大搖擺州支持率領先情況及近一周增幅情況 《華爾街日報》

 

而在七大搖擺州,《華盛頓郵報》截至10月27日的民調顯示,賀錦麗以四勝三負稍佔上風,不過從最近一周的變化情況來看,特朗普的支持率增幅更為活躍。

 

七大搖擺州支持率領先情況及近一周增幅情況 《華爾街日報》

 

《紐約時報》與「FiveThirtyEight」聯合收集樣本所作民調中,截至10月27日,賀錦麗在全國平均民調中領先特朗普,並在七大搖擺州也保持著四勝三負的成績,但兩人都死死不放。

 

《紐約時報》所作全國平均民調和搖擺州民調 《紐約時報》

 

值得註意的是,當地時間10月20日至23日,《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還針對2516名選民為樣本,展開了一項主題為「如果今天大選,你票投誰」的最終全國民調。調查顯示,賀錦麗和特朗普在普選票中也僵持不下,打成48%對48%的平手。

 

相對偏向於民主黨的《紐約時報》坦言,在選舉日不到兩周時間,且已經有數萬名選民提前投票的情況下,這一結果對於賀錦麗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原因在於近幾屆大選中,哪怕是在選舉人票方面落敗而錯失入主白宮的機會,但民主黨候選人通常會在普選票數量上佔據優勢。此次大選,民主黨人也一直期待賀錦麗能夠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強勢領先地位,以表明她在關鍵搖擺州也能取得佳績。

 

對於普選票,《經濟學人》測算認為,賀錦麗需要在全國選票中和特朗普拉開至少2.5個百分點的優勢,才能在選舉人票中獲勝,但在該媒體預測模型中,賀錦麗如今領先的1.6個百分點低於這個數字。

 

「FiveThirtyEight」網站創始人、民調分析師內特·西爾弗(Nate Silver),雖然在民調分析上自稱「無黨派」,但在個人政治傾向上支持賀錦麗,今年9月曾明確表態將投票給賀錦麗。但在10月24日,他卻發表題為《特朗普可能獲勝的24個理由》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認為,賀錦麗有望贏得普選票,但共和黨候選人在選舉人團制度下,有大約2%的優勢。在政治極化和選情接近的情況下,這對民主黨候選人來說是很難克服的。

 

賀錦麗VS特朗普,270勝選之路如何走?

CNN估算,除搖擺州以及及內布拉斯加州國會第二選區選舉人票歸屬待定,賀錦麗已基本鎖定225張選舉人票,特朗普基本鎖定219張票。七個搖擺州的選舉人票合計93張,其中賓夕凡尼亞州19張,喬治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各16張,密歇根州15張,亞利桑那州11張,威斯康星州10張,內華達州6張。

 

(註:內布拉斯加州和緬因州的選舉人票為分票製:這兩個州首先把兩張選舉人票授予全州普選票獲勝者,然後再給每個國會選區的普選票獲勝者分配一張選舉人票。內布拉斯加州有3個國會選區,緬因州有2個國會選區。內布拉斯加州國會第二選區為此次大選搖擺選區,CNN認為賀錦麗更有可能勝出。)

 

賀錦麗和特朗普的鐵票倉(深藍和深紅)、較有把握州(淺藍和淺紅)以及七大搖擺州(黃色)分布地圖 CNN

 

對賀錦麗而言,如果拿下北卡羅來納、賓夕凡尼亞和喬治亞三州,其選舉人票將達到276張;如果拿下「鐵銹帶」三州賓夕凡尼亞、密歇根、威斯康辛,以及內布拉斯加州國會第二選區,則恰好能湊夠270張選舉人票。

 

對特朗普而言,如果能像2016年和2020年兩屆大選那樣保住北卡羅來納州,那麽只需拿下賓夕凡尼亞和喬治亞兩州,即可獲得270張選舉人票;如果丟掉這三州中的任何一州,則需至少再贏下另外兩個搖擺州。特別是,如果丟掉賓夕凡尼亞州,特朗普即便拿下威斯康辛和內華達兩州,或亞利桑那、內華達兩州,也可能湊不夠270張選舉人票。

 

正因如此,這也是特朗普陣營在賓夕凡尼亞、喬治亞兩州瘋狂砸錢「下註」的原因,也是賀錦麗陣營要全力爭奪這兩州的主要原因。

 

賓夕凡尼亞州(19張選舉人票)

《紐約時報》指出,賓夕凡尼亞州是擁有最多選舉人票的搖擺州,因此可以說是最關鍵的戰場州。對於賀錦麗和特朗普來說,如果不贏得該州,其獲勝之路都將變得異常艱難。

 

《華盛頓郵報》則指出,賓夕凡尼亞州在上屆大選中就是「轉折點州」,一般認為,本屆大選中,贏得賓夕凡尼亞州的候選人只需要再贏下另外兩個搖擺州,即可獲得勝選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

 

賓夕凡尼亞州歷史上曾更偏藍,不過近年來逐漸變成了一個「紫色州」。在許多問題上,該州都好似「整個美國的縮影」——經濟正從製造業向新興產業轉型,有龐大的能源產業,人口以白人為主,但移民群體在增長。

 

2016年,特朗普成為自1988年以來,首位贏下賓夕凡尼亞州的共和黨候選人,他雖以不到5萬張選票的優勢獲勝,但其實在該州大部分地區都取得勝利,在農村和中型城市的得票率幾乎是共和黨在2012年的兩倍。

 

2020年,拜登在費城和匹茲堡等城市和郊區(該州最大的兩個投票中心)的表現好於上屆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將該州重新掌握在民主黨手中。特朗普雖在中型城市保住了大部分選票,並在農村地區獲得了更多選票,但這還不足以讓其勝選。

 

近三屆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在賓夕凡尼亞州的得票勝負情況 《華盛頓郵報》

 

今年大選,費城和匹茲堡將再次成為關鍵,但賓夕凡尼亞州的小城鎮和鄉村縣同樣重要。特朗普在2020年距離贏得該州「只差一口氣」,主要是因為他擴大了在這些地區的優勢,尤其是在匹茲堡與賀錦麗堡之間的廣大農村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特朗普遭遇暗殺並「逃過一劫」,事發地正是位於賓夕凡尼亞州的巴特勒縣。而為了進一步拉攏賓州藍領選民,當地時間10月20日,特朗普身穿黑色圍裙,在當地麥當勞穿梭餐廳裏炸薯條,並把薯條分發給駕車而來的支持者。美媒解讀稱,特朗普對快餐的喜愛拉近他與藍領選民的距離,特意選擇被視為美國象征的麥當勞「打工」,則是更明顯的拉票之舉。

 

當地時間10月20日,特朗普在賓夕凡尼亞州的一家麥當勞工作,並親自製作炸薯條。 視覺中國

 

由於賓夕凡尼亞州是「必爭之地」,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統計,截至當地時間10月23日,賀錦麗/沃爾茲競選團隊和特朗普/萬斯競選團隊總共前往該州50次,比造訪其他搖擺州的次數都要更多。

 

喬治亞州(16張選舉人票)

在上屆大選中,喬治亞州算是最傾向於民主黨的搖擺州。2016年,特朗普曾以20多萬票的優勢在該州獲勝,而拜登在2020年則以不到1.2萬票的優勢獲勝。

 

《紐約時報》指出,在共和黨長期控制喬治亞州之後,該州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多樣化,是幫助拜登在2020年以微弱優勢獲勝的關鍵因素。喬治亞州黑人人口佔比高達33%,所以兩名總統候選人都在爭取這一群體的支持。

 

《華盛頓郵報》則認為,民主黨上一次的勝利,得益於其選票在亞特蘭大郊區的快速增長,這些郊區似乎重塑了該州格局。在2021年年初贏得該州兩個參議院的席位後,民主黨在2022年的選舉中保住其中一席。不過,這是否預示著一切都將繼續朝著有利於民主黨的方向發展,還存在一定的疑問。整個2022年,共和黨在喬治亞州表現不錯,贏得除參議院席位以外的所有全州性選舉。

 

近三屆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在治亞州的得票勝負情況 《華盛頓郵報》

 

民主黨人在亞特蘭大取得重大進展,並在2016年翻轉了亞特蘭大郊區。然而,特朗普在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表現部分抵消在這些城市的損失。

 

與2012年相比,喬治亞州的票數在2016年更為接近,但直到2020年,喬治亞州才實現近30年以來的首次「由紅翻藍」。民主黨人加快了在郊區的耕耘力度,收復了此前在中型都會區的部分失地。從2012年到2020年,民主黨在該州郊區總共贏得了30多萬名選民。因此,喬治亞州此次大選的焦點所在,仍會再次集中在亞特蘭大郊區。

 

北卡羅來納州(16張選舉人票)

北卡羅來納州是特朗普在2020年唯一贏下的一個搖擺州,自2012年以來,民主黨候選人一直未能贏得該州。

 

然而,北卡羅來納州今年仍將是一個戰場州,因為在過去三屆大選中,每次的勝負差距都不到4個百分點,2020年更是僅有1個百分點。

 

今年,幾項膠著的民調顯示,特朗普在該州的領先優勢要小於他在亞利桑那州和喬治亞州的情況,要知道後面的這兩個州在2020年曾意外地被民主黨收入囊中。

 

2016年,特朗普在農村地區的表現略好於2012年的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從而擴大了勝勢,但他在該州幾乎所有主要人口中心——包括票源豐富的夏洛特和羅利,都失利了。

 

2020年,這種趨勢幾乎延續,不同的是,拜登在農村地區失去的陣地略少於希拉裏,而他在中型都市區和城市地區的票倉中表現更佳。這雖然不足以讓拜登贏得北卡羅來納州,但他確實將差距從2016年的4個百分點縮小到了2020年的1個百分點。

 

近三屆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得票勝負情況 《華盛頓郵報》

 

今年大選的一大問題在於,民主黨能否繼續在該州更為城市化的地區,尤其是夏洛特和羅利取得進展,以及這些進展是否足以彌補他們在其他地區的劣勢。

 

密西根州(15張選舉人票)

過去30年裏,密歇根州一直是藍色,若按照支持民主黨的程度來看,該州在2008年大選中排在全美第13名,奧巴馬在2012年也以9個百分點的優勢在這裏獲勝。

 

2016年,在政壇「初出茅廬」的特朗普想要翻轉密西根州,就必須在幾乎所有地區獲勝才行,但他的確做到了。特朗普在73個縣中的68個縣的表現,都比上一屆大選的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要好,同時將共和黨在該州農村地區的優勢擴大了四倍。特朗普在吉尼西縣(包括弗林特市)、韋恩縣(包括底特律市)以及底特律附近的一些郊區縣的表現,對於一個共和黨人來說,也非常出色。

 

在特朗普以0.2%的微弱優勢獲勝後,拜登在2020年以2.8個百分點的優勢奪回密歇根州,獲得在搖擺州中最大領先優勢。上一屆大選中,特朗普在除大多數農村地區之外的所有地方,都失去優勢,而民主黨則在更多城市地區取得重大勝利,僅在底特律和大急流城就獲得7.3萬張選票。

 

近三屆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在密西根州的得票勝負情況 《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分析認為,2024年大選的關鍵問題是,2016年贏下密歇根州到底是一種「反常現象」,還是特朗普更永久地重新繪製了美國政治地圖。

 

報道形容,密歇根州是一塊具有挑戰性的政治版圖,因為該州不像其他地方那樣,明顯分裂成特朗普支持者的農村地區和民主黨支持者的城市地區。該州的中型城市也占據了大量有爭議的選票,這可能導致更大的選情變化。

 

從最近的全州和州立法機構選舉中來看,民主黨人都取得了成功,在構成「藍墻」的北方搖擺州中,密歇根州可能會為民主黨人提供「最肥沃的土壤」。不過,密西根州擁有全美國最大規模的阿拉伯裔群體,而拜登政府在此輪巴以沖突中親以色列的表現,被認為可能影響民主黨在這個州的選情。

 

亞利桑那州(11張選舉人票)

 

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上屆大選僅僅是民主黨第二次贏下亞利桑那州,盡管2012年曾以超20萬票大敗,但拜登在2020年仍以約1萬票的優勢獲勝。究其原因,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鳳凰城所在的馬裏科帕縣出現大幅搖擺,此處居住著該州近六成的選民。

 

《華盛頓郵報》稱,考慮到民主黨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在亞利桑那州的表現相對較好,同時特朗普當前在該州的民調表現略好於其他搖擺州,所有跡象都表明,亞利桑那州將再次成為選情膠著地。

 

《紐約時報》稱,特朗普在「太陽帶」表現出強勁實力,部分原因是他獲得西班牙裔選民的支持。此外,亞利桑那州和墨西哥接壤,因此該州十分關注移民問題,傳統上相對偏紅一些。而民主黨則希望,將墮胎權寫入該州法律的一項投票措施能夠幫助其提高選民投票率。

 

近三屆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在亞利桑那州的得票勝負情況 《華盛頓郵報》

 

值得一提的是,為贏得搖擺州之一的亞利桑那州,拜登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討好」當地選民。除拉臺積電到該州投資建廠之外,亞利桑那州也已經從《晶片與科學方案》中獲得了一些最大規模的補貼,正在逐漸成為美國晶片生產中心。

 

威斯康星州(10張選舉人票)

 

威斯康辛州和密歇根州同處於美國五大湖沿岸「鐵銹帶」,且與賓夕凡尼亞州共同組成了北方的「藍墻州」。

 

在特朗普此前的兩次參選經歷中,只有一個州的勝負差距每次都小於1個百分點,那就是威斯康辛州。2016年,特朗普以0.8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獲勝;而2020年,拜登則以0.6個百分點的優勢勝出。《華盛頓郵報》認為,威斯康辛州的選舉人票比其他大多數搖擺州要少,但這些選舉人票在近年來的大選中卻具有不成比例的重要價值。

 

換句話說,威斯康辛州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搖擺州,但其也相當特殊。歷史上,威斯康辛州曾是民主黨的地盤,《密爾沃基哨兵報》指出,在1988年到2012年的七屆大選中,民主黨平均贏下了威斯康辛州72個縣中的42個,不僅每次都贏下該州,而且在該州各處都具有競爭力。直到本世紀初,威斯康辛州才開始從中西部的「藍墻州」之一變為一個搖擺州。

 

正因如此,由於該州選民以白人為主,且多為農村居民,與別處此情況對共和黨更為有利不同的是,民主黨通常在爭取該州白人農村居民的選票方面表現更佳。而與其他地區相比,威斯康辛州的郊區選票變動幅度相對較小,這則是對特朗普來說頗為有利的因素。

 

回顧上屆大選,在威斯康辛州和密歇根州兩州開票初期,特朗普曾一度取得領先優勢。不過隨著開票持續,威斯康辛州和密歇根州先後「由紅翻藍」,拜登的得票數反超特朗普。

 

近三屆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在威斯康星州的得票勝負情況 《華盛頓郵報》

 

作為偏支持民主黨的「自由派媒體」,《紐約時報》所下的註解是,威斯康辛州連同密歇根州和賓夕凡尼亞州這三個「藍墻州」,可能是賀錦麗在踏上勝選之路上的關鍵組成部分,如同2020年那樣,該州可能會成為「轉折點州」,讓贏下該州的候選人在選舉人票數上領先。

 

內華達州(6張選舉人票)

 

過去,民主黨人一直想把內華達州變成一個更可靠的「藍州」。畢竟,民主黨在過去四屆大選中都贏得了勝利——包括在2008年掀起的兩位數勝利。然而,如今可能給民主黨帶來麻煩的是,他們的優勢越來越小。在2016年和2020年,特朗普都將差距控製在2.4個百分點之內,兩次大選都以不到5萬張選票的差距在該州落敗。

 

2016年,希拉裏雖贏得了內華達州,但特朗普在拉斯維加斯和該州更多農村地區獲得了支持,只是在該州的中型城市表現不佳。2020年,拜登在該州的城市地區和中型城市的表現都好於希拉里,但特朗普在農村地區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劣勢,使差距大致與上屆大選保持不變。

 

近三屆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在內華達州的得票勝負情況 《華盛頓郵報》

 

今年的一些民調顯示,2024年在內華達州的競爭同樣激烈,特朗普在工薪階層和西班牙裔選民中的支持率上升,使這裏成為真正的戰場州。內華達州最關注的議題是經濟,該州在疫情後復蘇速度慢於美國其他地方,5.1%的失業率也是全美最高之一。

 

和鄰近的亞利桑那州一樣,這裏的大部分選票都集中在一個縣——克拉克縣,這裏是拉斯維加斯和近四分之三內華達州人所在的地方。正因如此,如若賀錦麗能在克拉克縣重新確立起民主黨的兩位數優勢,她幾乎就能穩操勝券贏下該州;而削弱民主黨在克拉克縣的優勢,則是特朗普的重中之重。

 

《紐約時報》指出,作為「最多元化」的戰場州,內華達州的無黨派登記選民比民主黨籍或共和黨籍都多,民主黨贏下這裏的優勢正變得越來越小,相對較少的選舉人票也使得該州不太可能是決定性的搖擺州。

 

美國選舉製度,真有自己標榜得那麽好嗎?

 

關於如何選出一位國家領導人,美國的建國者們曾發生分歧。一些人希望由國會選擇,其他人則傾向於公民直選。「選舉人團製度」成為折衷方案。各州選舉人票數的多少,則基於其在國會參眾兩院的席位總數。人口較多的州擁有與人口成比例的更多眾議院席位,各州參議院席位相同都是2個。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進入關鍵時刻,距離11月5日的正式投票日越來越近,不少選民選擇提前投票。 視覺中國

 

在美國50個州中,48個州實行「贏者通吃」規則,即贏得多數選民支持的候選人獲得該州所有選舉人票;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則是例外,只有兩個州按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即「分割選舉人票」。

 

在美國歷史上,總統候選人獲得更多選民票數、但在選舉人票方面失利而未能入主白宮的情況共發生5次,最近一次便是2016年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與特朗普的對決。前者的選票多出280萬張,創下此類情況中票數差距最懸殊的紀錄。

 

諷刺的是,美國自詡為西式「自由民主」的守護者,但其這套選舉製度,無論從機製上、程序上還是結果上,都難以用西式「自由民主」的原則和標準來自圓其說,甚至與這些原則和標準相悖。更可怕的是,由於政治上的撕裂對立和僵化,想要針對這種選舉製度進行改革,在美國幾乎看不到希望。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今年5月與TVB視帝郭晉安宣布結束18年婚姻關係的中國香港藝人歐倩怡,近日為 HOYTV 節目《健康關注組》擔任嘉賓。逾廿年沒有擔任幕前工作的她,坦言「復出」為她帶來不少壓力:「好多人跟我講,現在的娛樂圈同我20多歲時候的娛樂圈,分別已經好大。以前我做宣傳的時候,只有我一個單向面對傳媒,但現在多了很多網上媒體,只要有人留言,就會引申好多不同的話題,近排都會(容易)緊張同驚,其實你翻看我20幾年前的訪問,我是個多說話,嗶喱巴啦(口沒遮攔)的人!大家沒有見我這麼多年,可能跟家預期不一樣,覺得我好像沒長大過!其實我不嬲都這樣!」

 

歐倩怡為 HOYTV 節目《健康關注組》擔任嘉賓。

難抵網上負評 躲家哭三天三夜

談到回到娛樂圈後,於網上平台的言論惹來不少負評,Cindy表示極度不開心:「我完全沒有想過個訪問出街之後,會惹來這麼多的負評,大家沒見我這麼多年,你不知身體出現過什麼問題,我經歷過什麼事,只是純粹分享,沒任何意圖或企圖做任何事,坦白講那件事後,我躲在家中哭了三日三夜!我只是用真性情示人,原來大家會接受不到,好多前輩亦同我講不可以太真!要懂保留,所以依家我講說話都會小心好多!」

 

歐倩怡因負評而喊足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