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被證監會點名無牌經營,涉嫌詐騙,警方至今已經拘捕林作、網紅陳怡等11人。其中涉嫌與案有關的林作本月18日被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警方更到林作位於中環娛樂行的辦公室進行搜查。林作於翌日晚獲准保釋,繳付30萬元保釋金後,至今日(22日)下午3時召開記者會回應事件。

林作由律師陪同下,在位於麥當勞道寓所開記者會見傳媒。他準時於3時現身,記者會歷時半小時。他開始交代時,提到本月19日獲準保釋離開警署,暫時未被起訴,而位於中環的辦公室,前日已終止租約。

涉及案情的問題,林作十問九不答,指不會作任何回應。獲保釋後他稱近兩天也睡得好,談到當日保釋時走後門被指龜縮,林作解釋自己認為當時謹慎些比較好。

林作分享過去一年的經歷,指今年離職了之前任職的公司,上次亦因爭議事件在家中開過記者會,雖深明人生多起跌,但短時間內跌兩次感難過。而林作指他於去年9月才租用中環的辦公室,短短兩星期不夠已發生如此多事,林作表示:「如果大家嘗試代入,大家都可以想像到我人生係幾咁不容易,但發生咩事都要積極面對。」

林作直言媽媽感到擔心,被問及是否擔心有人身安全,林作表示有人喜歡及不喜歡他未是第一日的事,他希望大家看到他現時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他希望調查可還他清白。而現刻林作已中止業務,現時沒有做任何與虛擬資產相關業務,但未來的事他認為未來再說。林作指媽媽非常支持他,希望自己可面對,不需媽媽太擔心。

林作直言現時感到苦惱。林作被問及被拘留時的情況及是否擔心坐監,林作表示在警署內聽到有人分享以前在監獄中的經歷,「我只可以話比我想像中係有趣,但我未入過去,所以我唔知。」對於早前有林作叫疑似受害人不要報警的語音流出,林作亦同樣表示沒有回應。

林作表示這幾天獲大家關心,亦收到網民祝福及打氣,令他很感動。有記者要求他形容過去一年的心情,他指今年頭半年醉心保險事業,6月離開前公司,於同一場地舉行記者會,沒料到三個月來,低處未算低,還發生今次風波,他早前又接受眼部手術,又剝了四隻智慧齒,目前視力未完全恢復,坦言幾個月來不好過,尤其目前是最難捱,不過發生甚麼事也想積極面對。

至於麥玲玲指他辦公室風水差,林作笑言怕得罪業主不敢回答。被問到共損失多少?林作表示數字上不想作回應,並稱:「相信大家見到都唔係一件少事。」拒絕回答目前自己的財政狀況有否困難。而問到對今次事件有否感到後悔,他說:「呢個問題好哲學,何謂後悔,認為發生咗惟有勇於面對。」他稱媽媽非常擔心,今次事件,令母親跟裕美關係拉近,他直指兩人就今次事件拉得太近,兩人傾電話聯絡比他還多。被問到會否擔心人生安全,希望大家可以睇到他今次誠懇出來肯擔當一面。

林作臨離開前,獲記者要求跟裕美合照,有記者指裕美被網民形容為「最佳女朋友」,她聽後回答:「多謝。」林作即表示:「我表示同意。」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近日被證監會點名屬無牌經營後,案件連日持續發酵,警方至今已經拘捕林作、網紅陳怡等11人,至今有近2,200人報警,涉款約13.7億港元。繼藝人張智霖後,另一曾介紹JPEX的藝人莊思敏昨日(21日)晚上提前從馬來西亞回港後,亦到灣仔警察總部協助商業及罪案調查科調查,未有被捕。莊思敏其後發聲明,指自己不會就事件再作出任何回應,對於不實報道及傳言,會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莊思敏昨晚回港後,於警總逗留約5小,至今日(22日)凌晨3時40分左右,拖着紅色行李筴離開,神情輕鬆。她向記者表示,今次是主動預約協助調查,從馬來西亞搭夜機回港後馬上到警總,自己已向警方交代整件事。由於事件已交律師處理,目前不方便透露更多。

莊思敏(右)抵港即到灣仔警察總部協助調查。( 大千視界HK攝影組 )

 

莊思敏之前說過自己並無犯法,她表示這說法仍無變,又稱自己不認識案中各被捕人士,亦不會開記者會講解事件。被問及母親有否表示擔心時,她說:「係有啲擔心嘅⋯⋯不過,放心,無事。」至於須否交出旅遊證件,莊思敏沒有回答,但就彎腰大笑。當記者再追問會否擔心承受牢獄之災,她笑說:「痴線!」

 

莊思敏指事件交由律師處理,未有回應案情。( 大千視界HK攝影組 )

 

她其後於社交網站發出嚴正聲明,強調自己於外遊期間主動與警方聯絡,「為免造遙者混淆視聽,昨晚抵港後已經直接前往警察總部。」她表示「不會就此事再作出任何回應」,亦會對不實報道及傳言,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莊思敏表示會保留不實報道及傳言的法律追究權利。(莊思敏IG圖片)

 

莊思敏發出聲明。(莊思敏IG圖片)

 

另外,JPEX凌晨發聲明指,被香港電訊商全面封鎖以香港電話註冊的用戶無法收到短訊驗證碼,JPEX容許用戶以緊急方式提幣,輸入電話號碼最後6位數字取代驗證碼。


近日捲入JPEX騙案風波的林作,本月18日被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涉嫌與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案件有關,警方後來更到其位於中環娛樂行的辦公室進行搜查。

自從日前林作獲准保釋後一直未開腔回應事件,更從警署後門離開,避開一眾守候的記者。至今日(22日)晚上,林作被捕後首次透過社交網站IG發文,宣布於下午3時召開「緊急記者會」。

警方至今已經拘捕林作、網紅陳怡等11人,報案人數增至2,197人,涉款約13.7億港元。


香港證監會(SFC)早前發新聞稿,點名指虛擬資產交易所 JPEX 並非持牌實體,且無向證監會申領牌照,其後不少 JPEX 用戶稱提取資金,即「出金」時被限制,進一步引發平台涉嫌詐騙疑雲,警方連日高調採取行動,累計11人涉案被拘捕,涉款13億港元。據報道,曾任JPEX港區品牌大使的藝人張智霖,今日(21 日)曾經獲邀到灣仔警察總部,就JPEX事件協助調查。

自 JPEX 風波發生後,張智霖經理人曾澄清,指張智霖並無參與任何投資,並重申去年JPEX 廣告拍攝工作完畢後,曾經書面通知 JPEX,表示如 JPEX 未取得牌照,不得使用張智霖的肖像作宣傳用途,因此將保留追究 JPEX 的權利。

證監會早於去年 7 月已將 JPEX 兩間關聯公司列入「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其後 JPEX 本月 13 日被證監會點名批評其經營手法,JPEX 隨即要求投資者支付高昂手續費才能「出金」。至今有 11 名涉案人士被警方拘捕,其中包括網紅林作、「陳怡」陳穎怡、場外找換店(OTC)「公子會Kt Club」創辦人朱家輝等。

JPEX 本周二(19 日)發聲明,宣稱將 「堅定不移繼續營運」,及後被發現同日向澳洲金融監管機構申請「自願撤銷註冊」,更在申請文件中聲稱 JPEX 澳洲沒有進行業務、未有任何欠債或未償還債務,聲稱自己沒有涉及任何法律訴訟。據 BlockCast 引述 JPEX 澳洲的「自願撤銷註冊」申請文件顯示,該公司董事 Jieyi Chen 聲明公司符合以上所有條件。


最少涉款13億元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案,香港警方昨日(20日)就案件拘捕多3名涉案男子,包括31歲YouTuber兼幣圈紅人「朱公子」。另外香港證監會當晚深夜再發公告,指JPEX對於與證監會的通訊作出虛假和具誤導性的聲明,同時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和打擊洗黑錢相關條例的保密條文,深表遺憾。
朱公子

 

被捕姓朱YouTuber,據悉為場外找換店(OTC)「公子會Kt Club」創辦人朱家輝,有「朱公子」之稱的幣圈紅人。另一名被捕32歲姓黃男子,為中環一間與OTC「聯乘」的餐廳「Bored Garden」所屬公司「猿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黃浩邦。至於被捕25歲莫姓男子報稱任職司機,與澳洲註冊的「JP-EX Crypto Asset Platform Pty Ltd」有關。警方指不排除稍後有更多涉案人士被捕。

證監會代表早前在警方聯合記者會上表示,JPEX無就申請牌照事宜與他們進行溝通。JPEX其後在網上發公告反擊,列出部分跟證監會來往的電郵截圖,聲稱由去年4月至今年8月一直有向證監會尋求指引,但未獲正面回應。

香港證監會昨晚(20日)深夜發出的公告中回應指控,指JPEX在其網站上披露的機密通信,為香港證監會向JPEX作出的查詢及調查的一部分,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以及《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中的保密條文。又重申JPEX從未就可能作出的牌照申請與證監會接洽,JPEX集團旗下的實體亦一概沒有獲證監會發牌。證監會於2022年7月已將JPEX列入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其後取得的資料令人懷疑JPEX相關案件涉及欺詐,已轉介警方處理,由於調查仍進行中,證監會無法進一步評論。

上周三(13日)香港證監會警告,稱JPEX沒有獲得香港證監會發牌,同時也沒有向香港證監會提出申請,投資者須提防在不受規管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上買賣虛擬資產的風險。

亞洲數碼經濟科學院院長陳柏琿表示,目前對於web3的立法已經滿足當下的監管需求,但是對於行業自律的宣導,民眾的釋法仍有改進空間。「目前市場話語權掌握在加密貨幣相關項目方手上,他們有專門的宣發團隊,甚至有眾多的意見領袖對外發聲,民眾接受到的web3的監管資訊很大一定程度上都來自專案方。所以我建議監管部門可以針對web3資訊傳播,要有更細緻的規範,同時對於無牌機構的運營要有更多的限製和查處。」

JPEX詐騙案發展至今,共有2086名受害者報案,涉事資金約為13億港元,目前警方累計已拘捕11名涉案人士,且指示電訊商封鎖JPEX App及網站。


杭州亞運星期六(23日)開幕,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

為體現「綠色亞運」,官方公布指開幕式不會發放煙花,改為以「數碼煙花」取代。至於火炬塔的燃點儀式,就會用「數碼與實體結合」形式進行。


 

杭州亞運周六(23日)正式開幕,中國港區代表團大隊早上從香港國際機場出發。開幕禮持旗手將由七人欖球男子代表姚錦成及武術女子代表莫宛螢擔任。姚錦成對於能夠擔任持旗手認為是榮譽,稱會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爭取衛冕金牌;莫宛螢表示今次是首次參加開幕禮,很榮幸能夠擔任持旗手。

 


秦沛的兒子姜文杰(Benji)因罹患重感冒被送急症室。「病毒侵襲耳膜神經」下,Benji聽力受損,左耳只剩下15%聽力,加上「耳石移錯位」,情況可謂雪上加霜。他今日(20日)凌晨在社交網站上發長文,詳細說明病情發展過程,並公開坐白車和入院治療的全過程,透露未來可能要戰鬥數月才康復。

 

姜文杰於社交網站回憶,從本月11日開始就感冒,一直到16日晚上突然左耳失聰,一個小時內從聽到高頻聲變成潛水聲,然後演變成完全失聰。深夜時更感頭暈,然後嘔吐,要召喚救護車把他送入院。

 

姜文杰患上重感冒,由救護車送院。(姜文杰 FB 圖片)

 

醫生指要分秒必爭 仍歷48小時才獲所需藥物

然而,姜文杰的入院過程非常曲折,苦候整整5個小時,才做完檢查和CT掃描(電腦斷層掃描)。由於適逢星期日沒有耳鼻喉科醫生應診,下午唯有到另一間醫院求診,結果還是碰門釘。綜合兩間醫院診斷,均為VERTIGO(暈眩)及ACUTE LABYRINTHITES(急性迷路炎,又稱內耳炎),「話分秒必爭,如果再唔睇專科開STEROIDS(類固醇 )我左耳聽力會永久受損。」資料指,迷路炎是指內耳的炎症,影響內耳迷路的耳蝸和前庭系統,可造成長時間眩暈、噁心、耳鳴甚至聽覺障礙,少數情況可導致永久失聰。

為爭取盡早治療,他翌日決定改往一間私家專科診所求醫,惜同樣碰釘,無奈再折返醫院。全靠兩張病情嚴重的證明書,終在下午獲院方安排進行聽力測試,並會見專科醫生,獲處方類固醇。

 

姜文杰等足小時才做完檢查和CT掃描。(姜文杰 FB 圖片)

 

從左耳失聰至獲診治,歷時逾48小時,期間「耳石」發生嚴重移位。根據最新情況,他仍感頭暈,但止嘔藥已經發揮藥效,他還表示:「白天只有15%的聽力,但聽不到高頻聲音。晚上聽到很大的靜電噪音,再加上類固醇的影響,兩個晚上都難以入睡。」

 

姜文杰話辛苦到難以入睡。(姜文杰 FB 圖片)

 

他感謝妻子和妹妹的照顧,以及許多朋友的關心,並表示:「我真的很喜歡音樂,唱歌跳舞也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希望未來幾個月的治療能幫助我。我會好好休息,加油康復。打類固醇針入耳朵、中醫針灸治療、做耳石復位。總之,一定要好起來啊!」至於聽力會否永久受損?姜文杰坦言未清楚,但會加油面對;他呼籲大家小心防範,一有狀況要立即求醫,才不會延誤治療黃金時期。

他還興奮透露,妹妹姜麗文提前送他一套可供游泳時使用的骨導耳機作為生日禮物,預祝他能在10月29日年屆43歲生日時康復。

 

好彩有好妹妹姜麗文陪住。(姜文杰 FB 圖片)

 

 


東方衛視與觀察者網合作推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開播200集研討會在京舉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在最新一集節目中,形容《中華文明就像一顆恒星》這輯節目有特殊意義:「今天是《這就是中國》開播第200集節目,我們以這個五年的欄目,致敬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

電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2019年1月7日起,在東方衛視固定時段播出,很快在官方和民間,從大屏到小屏(手機)、從學術圈到輿論場積累了關注和口碑效應,在全球196個國家12億人次的受眾觀看。

9月15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市廣播電視局、上海廣播電視台主辦,東方衛視中心、觀察者網承辦的電視理論節目《這就是中國》200期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宣部、外交部、國家廣電總局、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廣播電視局等相關單位領導出席,對《這就是中國》給予充肯定,對節目未來的創新發展和品質提升提出多方要求和希望。到會京滬專家學者共同回顧中國電視理論節目的發展歷程,為《這就是中國》未來持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表真知灼見。

天時地利人和,智庫專家「到群眾中去」

《這就是中國》開播持續近5年,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為什麼在老中青及中國各階層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主講人張維為老師把原因形容為「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就是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時代變化呼喚思想,呼喚對各種變化的中國解讀,我們的節目因此也應運而生;所謂地利,就是我們處在迅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國,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國際大都市上海;所謂人和,就是各方各地密切合作,並得到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

《這就是中國》作為電視理論節目,在中國第一次採用「嘉賓演講+真人騷」的形式,在簡潔而富有親和力的場景中洞察世界風雲,主持人、主講人、嘉賓、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的普通觀眾一起構建了一個思辨、嚴謹、鬆弛的獨特話語氛圍,打造了一個平等交流、思維碰撞、理性而不失溫度的「思想廣場」。5年來,張維為老師的「朋友圈」越來越廣,話題涵蓋的內容越來越多,面對著中國發展面臨的種種新形勢和風雲變幻的世界格局,他們從來不回避:什麼話題群眾最關心、什麼話題輿論討論最激烈、什麼話題西方對中國圍攻最兇猛,《這就是中國》就聊什麼。

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冷凇這樣形容這檔節目:「《這就是中國》涉及不下十幾個學科的話題,內容開放多元、兼併包容,嘉賓請到了來自中國和海外的頂級學者,也給了很多中青年學者一些表達的機會,織就了一幅學術界的『千里江山圖』,也構建了一個『青年人聽得懂、老百姓能理解』的理論場。」

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毛寧表示:「《這就是中國》的熱播是構建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大膽嘗試和成功實踐。節目貫通古今的旁徵博引,把何以中國娓娓道來,從國內外的熱點、時政問題切入,用討論和思辨的方式理性解讀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方略,同時有力地回擊對中國的攻擊、抹黑。在各種觀點、立場的激蕩、交鋒中,樹立起一個鮮明的輿論導向,也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雖然在與西方話語的角逐中註定不會都是鮮花和掌聲,在激烈的交鋒中張維為老師用他一貫儒雅溫和的語言風格,旁徵博引大量的資料和西方研究報告,融匯國內智庫學者對於西方話語解構的最新研究成果,讓敵對勢力對中國的種種謠言和詆毀不攻自破。《這就是中國》「從實踐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鮮明風格,5年來打動了無數中外聽眾,在紛繁複雜的國際輿論鬥爭中傳遞出強有力的中國聲音。

「上海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張維為」,中信集團原董事長、中信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孔丹化用毛主席詩詞形容他心中《這就是中國》在國際國內輿論傳播格局中、尤其是大國競爭博弈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說《人民日報》是我們的『正師』,張維為老師的團隊和我們中信基金會都算是『偏師』……」

「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說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一個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就是中國》的200集節目正是在這樣的大局中處在『自為』的狀態,也讓更多的人找到自己定位。期待這個節目能夠在民族復興、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新青年+新媒體,打中國話語傳播的「組合拳」

《這就是中國》作為政論節目,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它在年輕人群體中的超高人氣和認可度。以90、00後為主要群體的B站用戶這樣形容張維為老師和這檔節目:

「完全顛覆了對這類節目的固有印象,太敢聊了」;

「節目不回避有爭議的問題,而是用思辨的方式理解中國,讓我用全新的角度瞭解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國家高端智庫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具有強大影響力和專業製作水準的東方衛視和互聯網時政媒體觀察者網的跨界融合創作,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諮詢委員會主任李世默在會上回憶了節目從2018年孵化至今的點點滴滴,觀察者網總編輯、資深新媒體傳播人金仲偉總結《這就是中國》為何在「跨界傳播」上交出精彩的答卷:

「《這就是中國》200集的內容經過觀察者網圖文與視頻的拆分傳播,在觀察者網以及各互聯網社交視頻平台上圈粉無數;張老師的節目文案,以娓娓道來的口吻,讓時政新聞這道『硬菜』贏得粉絲們『轉贊評』無數;節目的短視頻產品更是在B站、抖音、視頻號獲得超級數量級的播放,使電視公域大屏與手機私域小屏既融合又各美其美。」

互聯網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尤其是視頻平台的飛速發展,也讓《這就是中國》的傳播效應如虎添翼。正如冷凇教授形容的那樣,《這就是中國》長視頻節目本身是「衝鋒槍」,短視頻內容是「子彈」,電視、網路、社交平台、短視頻平台四端聯動,構成了中國觀點在媒介綜合體的矩陣傳播,實現了與年輕一代的同頻共振。

截至目前,《這就是中國》在B站上的累計觀看量突破1.1億次,訂閱數達到126.5萬,點贊超136.3萬次。節目在抖音平台上擁有粉絲184.6萬,共計發佈有1772個作品,總播放量超5.8億次。節目在YouTube東方衛視官方頻道上線,覆蓋了196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2億人次受眾,總觀看次數超過7765.4萬次,總觀看時長超2481.6萬小時,總點贊數超154.3萬次。

主講人張維為這樣形容節目產生的傳播效應:「實踐證明,我們能夠贏得中西方的話語之爭,能夠有效地推動中國話語走向社會、走向世界並影響世界!」

五年深耕再出發,和少年中國一起在路上

與會專家不約而同地肯定,《這就是中國》某種意義上開創了電視思想政論類節目的一種新模式,開創了中國話語直接走向社會,走向年輕人,走向世界的新模式,也開創了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很多人形容《這就是中國》對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有著「打破次元壁」的效應,張維為老師一直強調「中國人,你要自信」,而如今活躍在社交媒體平台,緊追一個個時事熱點的95後00後正是和中國一同成長,最有「自信」的一代人。五年的時光,《這就是中國》不僅向人們深刻地詮釋了生機勃勃、走在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中國,更是生動地記錄了改革發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乘風破浪的中國。未來,這檔節目將會如何延續經典、守正創新?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

 

首先,《這就是中國》應該更多地走遍中國。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沈軍表示,《這就是中國》將以開播200期為契機,未來「轉守為攻」,進一步在宣傳思想陣地上提升話題的深度和廣度,闊步「走出去」,進高校、進社區、進企業,讓「二十大」精神在基層群眾當中引起共情、引發共鳴。

其次,《這就是中國》應該持續帶給觀眾豐富多彩、多元化平台的內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則表示,《這就是中國》取得的成功與主創團隊堅實的文化自信密不可分,期待未來能呈現更多讓觀眾增自信、長精神的內容。《文匯報》高級記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鄭若麟表示,希望看到多語種版本的《這就是中國》和相關叢書,讓全世界的觀眾、聽眾、讀者都能瞭解中國的聲音。

與會專家學者討論最多的還是希望這檔節目能夠進一步「走出去」更加「國際化」。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毛寧希望《這就是中國》可以用好身邊的國際社會,比如邀請外國駐華使節、駐華記者、留學生、在華的專家和商務人員舉辦一些專場。也可以走出國門,在其他國家開設海外專場,幫助海外受眾更好地瞭解中國、理解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建議,節目可以有更多海外嘉賓的分享,直觀呈現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的影響。

《這就是中國》開播以來的數年間,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而影響深遠的變化。作為這檔節目的發起人,李世默說:「最近兩三年,西方媒體全面圍剿和抹黑中國,已經不講半分體面了。這也導致了很多人對中國的對外傳播感到悲觀,認為中國的形象正在被全面摧毀,『我們回不去了』。通過《這就是中國》這個節目從初創到現在的歷程告訴我們,情況恰恰相反。」

李世默表示:「我們看到全球南方正在崛起,全球南方對西方和中國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他們在呼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我想我們不要在華盛頓浪費時間,我們去全球南方,去小院高牆外的大世界,把中國的故事和全球南方的困境、他們的期待結合起來。我建議張老師還可以做個節目,叫《全球南方的人民,你們要自信》」。

播映5年共200集的《這就是中國》既見證宏觀視角下中國的勃勃生機,也陪伴無數人的成長與超越。「為主持好這節目,我在這5年裡瘋狂地學習和充電」,持續兩個多小時的研討會由《這就是中國》的主持人何婕主持,她坦言從復旦新聞學院畢業到主持這200集節目,通過主持這檔全新的政論節目,她耳濡目染獲得迅速成長:「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這幾年陪伴中我和無數觀眾一樣,一次又一次變得由內而外的更加自信了」。

據研討會上專家的回憶,《這就是中國》節目最初的創意得之於2011年張維為教授與美國著名學者福山在上海文新報業集團的那場辯論,還有當時一度刷屏的張維為在上海拍攝的視頻《中國人你要自信》。1934年9月25日,魯迅先生于9.18三周年之際在上海發表了後來收入我們中學課本的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先生以富有感情和戰鬥力的筆觸,駁斥了那些感歎國力差距過大而對抗日前途悲觀絕望的論調,鼓舞了幾代國人的民族精神和鬥志。今天,從《中國人,你要自信》到5年200集的《這就是中國》,魯迅先生當年在上海發出的悲鳴之問穿越90年時空滄桑,在上海找到了滿意的回覆。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一類的人們,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歷史的聲音和黃浦江上的汽笛一直在這片熱土上空迴響,見證這個城市、這個國度從未真正失去過自信……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國家安全部表示,美國情報部門利用網絡攻擊武器庫,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國實施監控、竊密和網絡攻擊,又點名提到美國國家安全局,指其透過轄下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以及先進的武器庫,多次對中國進行體系化、平台化攻擊,試圖竊取中國重要數據資源。

國家安全部指出,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2009年開始,入侵華為總部的伺服器並持續開展監控,去年9月又被發現,長期持續地對包括西北工業大學在內的國內網絡目標,實施上萬次惡意網絡攻擊,控制數以萬計的網絡設備,竊取大量高價值資料。

當局又提到,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透過《外國情報監視法》等法案,強制相關科技企業配合,實現對全球數據的監控和竊取,批評美國一邊大肆對全球各國開展網路攻擊竊密,一邊花樣百出炮製各種版本的「安全報告」,將中國抹黑為「網絡威脅主體」,渲染炒作所謂「中國網絡竊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