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接連發生客機疑因行動充電裝置導致起火的事故,香港航空一班由杭州飛往香港的客機,疑俗稱「尿袋」的行動電源在行李架上著火,要改飛福州緊急降落。

 

涉事的航班為香港航空HX115,原定由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出發,下午12時46分時起飛,前往香港國際機場,共載有160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原定下午2時56分降落香港。

航班上的乘客表示,機上行李架內懷疑因行動電源導致著火冒煙,有人聽到發出爆炸的聲音。

網上流傳短片見到,客機內有空中服務員使用過滅火筒滅火不果,需要取來水、蘋果汁、可口可樂等各種液體,不停灌注到行李架一個背包內嘗試撲火,幸火勢被救熄。涉事的行李架事後一片熏黑。

 

 

涉事客機下午1時56分急降福州長樂機場,福州機場一度停止其他航班起降。安全著陸後,機上全部人員透過舷梯逃生。航空公司安排另一航機接載乘客回香港,預計晚上8時55分到達福州機場。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低空經濟,推行首批38個試行項目。

港府今日(20日)舉行「監管沙盒」啟動禮,不同公司、政府部門展示如何應用無人機。項目共接獲72份申請,首批獲准試行,包括利用無人機自動檢測建築物及斜坡安全。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低空經濟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亦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範例,特區政府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去年《施政報告》已提出制訂相關策略和行動計劃。

李家超指出,低空經濟不但可衍生一系列產業,應用場景亦非常廣闊,潛力巨大,除了能提升城市管理和商業效率,更可以為市民帶來智慧生活的新體驗,成為經濟的新增長引擎。

李家超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地,擁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近七成上榜學科排名上升,具備發展低空經濟的優勢。

他又稱,「監管沙盒」旨在讓低空經濟「飛得穩、飛得遠」,透過企業、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合作,構建示範項目,為創新科技提供安全的「試驗田」和「孵化器」,訂立適合香港的低空經濟生態環境。

李家超強調,低空經濟已進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代,將為香港帶來天際機遇,推動經濟發展。

 


美國聯邦儲備局議息維持利率不變後,香港特區三大發鈔銀行維持最優惠利率5.25厘。

香港金融管理局今日(20日)表示,觀乎近期各種經濟數據的變化以及市場預期的波動,未來減息步伐仍有較大變數,取決於美國通脹和就業數據走勢,以及美國政府財政和經濟貿易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

香港方面,金管局指金融及貨幣市場運作維持暢順,市場流動性平穩,港元匯率穩定。港元拆息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整體上趨近美元息率,較短期限的拆息同時受本地市場港元資金供求影響,例如季節性因素及資本市場活動等。

金管局稱,香港利率於可見的一段時間內仍可能會處於較高水平,美國未來減息的幅度和步伐存在頗大的不確定性,市民在作出置業、按揭或其他借貸決定時,應繼續小心考慮及管理利率風險。金管局會繼續密切監察市場變化,維持貨幣及金融穩定。


港澳台同胞不必再憂心過境漏帶回鄉卡,內地出入境管理局公布,即日(20日)起港澳台居民可網上辦理電子臨時通行證。

當局表示,港澳台居民因遺失損毀或忘記攜帶通行證,需緊急乘坐交通工具,可通過手機登錄中國出入境管理局政務服務平台,「移民局12367」應用程式、微信和支付寶「移民局12367」小程序,並點選「中國公民服務」的「業務辦理」,在通過實名認證後,可生成有效期為7日的電子臨時通行證。臨時通行證將適用於民航和鐵路的安檢、乘機及乘車。

另外,港澳台居民因辦理個人事務有通行證與居住證關聯需求的,可以提交關聯查詢申請,用以向有關部門和企業證明通行證與居住證的關聯關係。

當局指,部分港澳台居民同時持有通行證和居住證,若以其中一種證件辦理業務後,有關部門難以核驗兩證的關聯關係,帶來生活辦事不便,當局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科技賦能,推出相關便利措施。


失事九巴意外後車頭損毀嚴重,風琴式護欄摺疊並插入司機位。(片段截圖)
失事九巴意外後車頭損毀嚴重,風琴式護欄摺疊並插入司機位。(網絡圖片)

 

一架九巴在大埔吐露港公路失控撞向防撞欄,最少11人受傷。

今日(19日)中午12時15分,一輛74X九巴沿吐露港公路往上水方向行駛,期間失事直撞分隔路中的風琴式防撞欄,包括巴士司機最少11人受傷,多架救護車到場。

 

失事九巴意外後車頭損毀嚴重,風琴式護欄摺疊並插入司機位。(片段截圖)

 

車CAM直擊車身事前已左搖右擺

被撞的風琴式防撞欄被猛撞後摺起,巴士車頭損毀嚴重,擋風玻璃碎裂,車門粉碎,車廂內近前車門位置遺下一灘血跡,下層包括司機位多個座椅意外後歪倒變形,部份靠背有如斷開向前彎。

後方的車CAM片,見到涉事九巴事發前已偏離行車線靠左駛,至近分隔路口前才修正,惟駛至防撞欄附近時,巴士再度偏離行車線靠右,直至右邊車頭直撞向風琴式防撞欄,全車輕微彈起,四周塵土飛揚。拍攝的車cam的顯示,後車時速74公里。

 

 

涉事九巴事前已偏離行車線。(片段截圖)
九巴駛至接近分隔路口時向右偏離行車線,結果直接撞向防護欄。(片段截圖)
九巴駛至接近分隔路口時向右偏離行車線,直接撞向防護欄。(片段截圖)
救護員及警員上失事九巴了解,有人急呼同袍增援「轉MCI呀(大量傷者事故 multiple casualties incidents),幫手派牌(傷者分流)呀」(片段截圖)

 

九巴指正派員慰問傷者,及會調查事件。

因交通意外,香港運輸署宣佈由吐露港公路(往大埔墟方向)通往大埔公路元洲仔段的支路,近美援新村的唯一行車線已封閉。

 

吐露港公路(往大埔墟方向)通往大埔公路元洲仔段的支路,近美援新村唯一行車線封閉

 

 

 


港股三大指數今日(18日)集體走強,截至午間半日市,恒生指數升1.8%,恒生國企指數升2%,恒生科技指數升2.77%。

 

 

大型科技股集體走高助力大市上揚,百度抽升近一成,阿里巴巴升近5%,快手、京東升近4%,小米、騰訊升超2%;汽車股拉升,蔚來急升超過16%,理想汽車升7.6%,比亞迪股份盤中創歷史新高;生物醫藥股表現活躍,藥明系個股漲幅靠前,藥明康德大漲近12%。

 

相關ETF方面,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香港科技ETF(159747)升超3%,恒生指數ETF(513600)、H股ETF(159954)雙雙升超1%。

 

消息面上,中概股整體大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4.03%,收於2022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百度漲9%,阿里巴巴、京東均漲超4.5%,小鵬汽車漲3.5%。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究院聯席院長張憶東近日表示,當前中國牛市剛剛找到「AI科技突破以及機器人等領域進展」的行情主心骨,剛剛步入行情主升浪,該階段因為海外風險而導致獲利回吐式調整,有利於牛市行情中期持續性。一季度港股仍然處於較為有利的環境中,建議投資者利用短期震蕩形成的「黃金坑」,具有逆向思維的投資者可以抓住機會,逢低買入當前的以AI為代表的新核心資產。

 

張憶東指出,以互聯網龍頭為代表的民企科技企業,隨著AI科技突破,成長性恢復向上彈性,估值體系也應該回歸科技成長股。後續互聯網龍頭可能會分化,積極擁抱AI的企業,有望加大科研相關資本開支,並通過AI實現降本增效,那麽,隨著增長潛力的上升,有望從當前堪比價值股或消費股的估值水平,恢復到科技成長股的估值體系。

 

相關產品有香港科技ETF(159747),南方恒生科技指數發起(QDII)(A類:020988;C類:020989)。據了解,香港科技ETF跟蹤的指數,是市場上唯一同時覆蓋騰訊、阿里、小米、京東等十大科技股的指數,且權重佔比超過七成。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長和及長實今個星期四將舉行董事會會議,批准公司及附屬公司截至去年底止的年度業績及發布,及考慮建議派付末期股息。長和及長實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不會舉行全年業績記者會及分析員會議。

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備受矚目,有媒體近日連發多篇文章,引發社會強烈反響,海內外媒體轉載引述,成為熱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18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回應,指社會就事件有很多議論,反映社會對事件關切,值得重視;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特區政府會依法依規處理。他又指特區政府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中使用脅迫或者施壓手段;亦希望外國政府為企業,包括香港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

長和及長實兩間公司近年均有舉辦全年業績網上記者會,回應提問。

國務院港澳辦網站上周轉載有關長江和記實業(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的香港報章評論,引述有網民批評交易「唯利是圖」、「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評論中形容有關情緒完全可以理解,稱有關企業當三思。


為保護美國批評特朗普人士免受報復,前總統拜登曾簽發特赦令作為保護,美國總統特朗普稱,特赦令使用自動筆簽名,而非拜登本人簽署,宣布有關特赦令無效。

特朗普在社交網站發文說,有關特赦令無效、 作廢,不再具有任何效力,因為這些特赦令是由自動裝置簽署。

美國總統歷年來都會使用自動簽名裝置,包括將法案簽署成為法律。拜登在卸任前曾赦免共和黨前資女議員切尼,及曾調查特朗普支持者在2021年1月衝擊國會山莊案,以及特朗普多次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的國會委員會成員,以保護他們。


香港金融管理局資料顯示,香港銀行昨天(17日)向金管局貼現窗借取20億港元隔夜流動性 ,令到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今日回落至447億2千萬港元。


特朗普對華關稅大幅攀升

市場預警:或仍有更大衝擊

一方

 

當前,全球經濟局勢本就波譎雲詭,美國方面又傳來重磅消息,給中美貿易關係乃至全球經濟復蘇前景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市場分析師紛紛發出警告,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針對中國的最新一輪關稅舉措,或許僅僅只是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的開端,而對於本就經濟疲軟的中國而言,想要為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保護屏障,變得愈發艱難。

就在 3 日,特朗普簽署命令,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全面再加徵 10% 的關稅。這一舉措堪稱重磅炸彈,瞬間將中國銷往美國商品的平均關稅提高至約 33%。如此大幅度的關稅提升,猶如一記重拳,重重地打在了中美貿易往來的通道之上。野村證券(Nomura)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深入分析後指出:「特朗普此次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幅度,幾乎達到了他首個總統任期的 2 倍之多。」 這一數據對比,清晰地展現出此次關稅調整的嚴峻程度。

作為全球聞名的出口大國,中國在經歷了疫情衝擊後,經濟復蘇的步伐並未如預期般強勁有力。國內經濟的增長態勢仍需持續發力,而此時特朗普再度掀起的貿易戰,無疑讓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和艱難。即將於 5 日至 11 日舉行的中國第 14 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無疑將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此次會議中,中國官員們將圍繞如何提振當前疲軟的經濟,以及怎樣有效應對美國關稅舉措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討論。這不僅關係到中國經濟在短期內的穩定運行,更關乎中國經濟未來的長期發展走向。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黃梓純(Zichun Huang)對當前形勢進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中國首季經濟增長已然面臨放緩風險,更為嚴峻的是,美國此次加徵關稅所帶來的衝擊尚未真正全面顯現。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中國領導人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推出超乎市場預期的經濟振興措施,否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或許將難以避免。這一分析,無疑給中國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鐘。

盡管特朗普此次對中國祭出的兩輪 10% 關稅,與他在競選期間揚言要大幅加徵的 60% 關稅相比,看似還有一定差距。部分市場人士因此將此解讀為華府在處理與北京緊張關係時,較預期更為溫和。然而,專家們卻有著不同的見解。他們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仍極有可能是特朗普政府未來幾年在經濟和地緣政治領域的首要競爭對手。雖然近幾周來,由於美國國內一系列問題的集中爆發,以及俄烏戰爭局勢出現重大變化,使得這一點在短期內表現得並不那麽明顯。但凱投宏觀分析師馬修斯(Thomas Mathews)明確指出:「特朗普近期雖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與中國就貿易達成新『交易』的意願,但從整體形勢來看,中國顯然依舊是他重點鎖定的目標。對於中國市場的投資人而言,關稅、出口管制、投資限制等一系列美方措施,仍是高懸在頭頂的重大下行風險。」

與此同時,觀察人士普遍預期,面對美國方面不斷升級的關稅舉措,中國當局必然會採取更強硬的反製措施。事實上,早在上個月,北京就已經對華府的相關貿易動作採取了報復性措施,向美國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徵收 15% 的關稅。而今日,面對特朗普新簽署的關稅命令,北京當局迅速做出回應,嚴厲譴責華府的最新關稅動作,並誓言將採取進一步的報復措施,以 「堅決捍衛自身的權利和利益」。中美之間你來我往的貿易舉措,無疑讓全球經濟市場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未來,中美貿易關係究竟將走向何方,全球經濟又將如何在這場貿易博弈中尋求平衡與發展,各方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