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巨頭英特爾已率先對「封殺中興」表示:遵命!

18日下午至19日,英特爾中國區方面已先後對《每日經濟新聞》、《新京報》、《環球網》等媒體表態:「 我們已知悉美國商務部的命令,並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

美供應商全面斷供

此外,據《第一財經》報道, 近期與中興通訊在供應鏈環節有合作的美國供應商,基本上都已停止對中興供貨,及提供電話、郵件和現場技術支援服務。

一名接近中興通訊的美國供應商博通的人士也表示:「聽說從17號開始(博通)就停止供貨,連半導體公司本地的技術支援,都不能再和中興工程師聯繫了。」

另一名美國晶片公司的負責人表示,貿易戰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但美國政府下這個命令,任何一個總部設在美國的企業都要遵守。

而作為壟斷核心晶片技術的高通 ,目前暫未作出回應。

截至發稿, 中興通訊方面 未對斷供對實質業務的影響作出回應 。

今天,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再度回應美國封殺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一事。

他回答記者提問時再強調,美方行徑引起市場對美國貿易和投資環境的普遍擔憂,美方的行為表面針對中國,但最終傷害是美國自身,不僅會使其喪失數以萬計就業機會,還會影響成百上千的美國關聯企業,將動搖國際社會對美國投資和營商環境穩定的信心。

「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聰明,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高峰表示,也希望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的決心,如果美方堅持通過單邊主義的保護政策,不惜傷害中美兩國企業利益,企圖遏制中國發展,迫使中國作出讓步,那是打錯算盤,中方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決心、信心,不會動搖,會進行堅決的鬥爭。

觀察者網早前報道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緊接著,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CSC)當天也發出一封措辭強烈公函,警告電信運營商不要使用中興通訊的設備,因為其所有權屬於國家引發安全擔心。

英特爾表態為美國貿易政策砸下實錘

根據媒體報道顯示,目前,中興通訊電信設備中的零件有6成來自外部供貨,而這6成中又有至少一半來自美國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美國商務部的一紙「七年」出口禁令,將中興推向了危機漩渦之中,因為中興在晶片、零件、操作系統等方面深度依賴美國。但彭博社發表文章表示, 美國政府禁令可能會適得其反 。

報道認為,中興通訊的重要地位體現在,該公司幫助中國建立高速5G無線服務,其技術實力甚至可與美國相媲美。

儘管美國依然是智能手機、基站和光學設備的關鍵晶片的技術和知識產權領導者。 但在有關創新和獨創性的許多方面上,中國大型科技公司,已不再落於美國。

另外報道指出,今次事件後,中國很有可能採取措施,繼續加大晶片等領域的研究投入,以進一步技術縮小差距。因此,美國的這一懲罰措施,可能加速中國科技公司對美國技術獨立,可能還會將終惠及華為、中興等競爭對手,刺激中國轉化為美國更強大的競爭對手。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近期涉及虐待動物、毒狗、貓狗的交通意外漸多,事件廣泛引起公眾關注動物權益,港府建議修改法例,規定車輛撞到包括貓狗等動物時,司機必須報警。

駕車撞死或撞傷馬、牛、驢、騾、綿羊、豬和山羊等7種動物,根據現行《道路交通條例》,司機必須停車和報警,沒報警的話,最高可判罰款 15,000 元和監禁六個月,但撞到貓或狗,就未有相關規定。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9日早上出席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時,指政府將向立法會提交建議,修訂《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將貓、狗包含在車輛撞到動物的條件之內。

政府將於下月在立法會事務委員會報告有關《道路交通條例》工作及諮詢意見,隨即會修訂《道路交通條例》,建議動物包括貓狗,倘涉及交通意外受傷時,涉事車輛司機必須報警處理。

陳肇始又在會上指,政府正檢視動物福利相關法例,包括研究照顧動物人士「需謹慎照顧其動物責任」的概念。

另外,漁護署資料指去年人道毀滅逾1,400隻狗、300多隻貓和800多隻其他動物。


19-04-2018 每日新聞

1.港元匯價持續弱勢,觸及 7.85 的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周三三度承接港元沽盤,合共買入超過 176 億3,100萬元,令周五銀行體系結餘降至 1,285 億元。金管局自上周起已13度入市,合共承接逾510億港元沽盤。金管局表示,未見大規模沽空港元的活動,港元匯價回升至約一個月高位,於7.847兌1美元水平徘徊。

2.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表報告,建議為多種合約,設立最少七天的強制性冷靜期。消費者簽署健身及美容服務合約、上門或街頭等在營業處所外訂立的「非應邀合約」、以電話、傳真和郵購訂立的「遙距合約」,及「時光共享」合約後,可於七天內以商戶提供的「取消表格」書面通知商戶,無條件取消,商戶十四天內退款。消委會不建議就「網購」設冷靜期,也不建議容許縮短或放棄冷靜期,以換取商戶提供優惠。消委會表示,只針對投訴多、金額大的行業,強調已平衡營商環境和消費者利益。

3. 電訊網絡商香港寬頻一個伺服器遭入侵,當中包括約38萬個固定及IDD服務的客戶記錄,涉及客戶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通訊地址,及超過4萬項信用卡資料。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人員,星期四下午到香港寬頻位於葵涌的辦公室調查及搜證。香港寬頻行政總裁楊主光向客戶致歉,指公司已經派人深入追查事件,希望作出改善,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

4. 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應港府邀請為公務員交流憲法,亦應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邀請,參加基本法研討會。對於他今次到訪是否為《基本法》23條立法做準備,他回應是前來宣傳、推介憲法。預計喬曉陽20日將到政府總部,向政治委任官員和高級公務員發表演講,及出席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他而設的歡迎午宴,星期六出席基本法推廣活動。

5.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三晚,出席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第六屆理事會就職典禮致辭時透露,港府今年將加強在內地的工作,她下月將率團赴四川,出席首次召開的川港高層合作會議,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推動重點領域政策創新和突破,爭取更多方便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措施,消除港人在內地發展的障礙,使港人特別是青年人,能夠在內地發揮所長。

她在致辭中又提到,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讚揚香港的愛國愛港人士,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進程,在不同省市設廠,為內地提供資金、技術,把香港的城市管理、企業管理經驗,以至對外聯繫資源等引入內地,在不同領域和地域都取得驕人成就,寫下一個又一個成功故事。

6.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出席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時表示,計劃下月向立法會建議,修訂道路交通條例,規定當交通意外涉及動物時,涉事司機必須報警。陳肇始又指, 正參考國際經驗,同時考慮香港實況,檢視現行與動物福利有關的法例,包括研究引入對照顧動物人士,施加需謹慎照顧動物責任的概念。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一名持自製「詐彈」 、來自內地的笨賊,原計劃到繁華的香港鬧市打劫,遂朝著高樓多林立的地方騎單車進發,結果誤闖深圳後,被邊界警察逮捕。

據港媒4月18日報道,香港警方清晨6點許在沙頭角公路石湧凹段,截獲一名年約30歲非法入境男子,在其袋中檢獲懷疑炸彈物體,男子當場被捕,警方爆炸品處理課於現場展開調查。據了解,涉案偷渡男來自江蘇,因陷入財困,自製了一枚山寨炸彈,準備到香港中環去打劫。

上圖左邊是深圳,右邊是香港 (照片來源: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第六支隊)

他雖成功偷渡抵港,但人生路不熟,心想向著多樓的地方進發,就必會到達遍地黃金的中環,詎料這些年來,深圳商業區不斷發展,高樓拔地而起,五光十色喧鬧繁華,但香港的邊境,仍保持者純樸的鄉村風貌。

他踏著單車,朝著多樓的方向進發,一心想著要去中環,結果他走錯方向,抵達深圳,期間他經過一個邊境的檢查站,邊界人員發現男子形跡可疑上前截查,於其袋內檢獲一個狀似炸彈的可疑物品。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接到報案後到場,經初步檢查,確認該物品並非爆炸品,沒有炸藥成份。有關人員沒收該物品作進一步檢驗。事件中無人受傷,無需疏散。經初步調查,邊檢人員發現男子無有效身份證明文件,涉嫌非法入境及持有假炸彈。案件目前已經交給香港邊界警區重案組。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數碼港主席林家禮認為,盡管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是個「後起之秀」,但是發展卻非常迅速,尤其是數碼港多方面資源對接,能為一些在外部發展受限的創新企業提供「創新沙盒」。

周智宇

「香港有穩定金融體系,令它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市場需求並不強烈,但金融科技浪潮已衝擊全球,我們再不投資未來,就得被淘汰了。」香港數碼港主席林家禮在4月11日於香港舉行的亞太商業論壇(Aisa Pacific Business Forum)上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林家禮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中心,容易吸引來自全球的最好的創新人才,但香港在全球也有很多競爭對手,粵港澳大灣區會是進一步提升香港吸引力的解決方案。

「大灣區如要成為我們想像中的全球領先的灣區,人口的流動性應該大大提升,下一步則是將大灣區真正變成一個『雙創』(創新創業)的命運共同體,灣區內的城市可緊密聯繫、分工、分享成果等。」林家禮看來,發展創新科技的同時,香港還應把握機遇,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數據中心。

新經濟正成為香港發展新動力

林家禮認為,香港社會對待創新經濟的氛圍正在改變,『氣氛好了」。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過去五年可看到,香港正由傳統經濟轉向新經濟,從傳統思想轉到開放思想。」

林家禮舉例稱,從他接觸的香港投資者來看,過去他們只會投資房地產等傳統經濟領域,現在投資到新經濟的數量和金額明顯多了,包括大型銀行等金融機搆的投資資金,會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錢投往新經濟、數字經濟,「這在以前是絕對不會發生」。

此外,如果五年前在香港市民當中提創新,沒什麼人會感興趣,林家禮表示,過去香港人會更鼓勵子女從事會計師、律師、醫生等安穩工作,但現在大家態度更開放。在專訪翌日,便是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數碼港主辦的「互聯網經濟峰會」,峰會的主題便是「新經濟新動力」。

在林家禮看來,新經濟應該是「互聯網+」,像金融科技就應當發揮香港金融服務業的優勢,從而成為香港發展的新動力。林家禮指出,金融服務業在香港GDP的佔比很高,是香港的主業。「如果連香港都不去做、不去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的話,我們的主業就會受到衝擊,也就會失去新經濟的紅利。」

從統計數據上看,在目前香港的GDP搆成中,金融服務、旅游、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等四大支柱產業佔比接近六成。具體而言,香港2015年時金融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為17.6%,在2012年時這個數據是15.9%,此外,從事金融服務的就業人數佔比也從2012年的6.3%上升至2015年的6.5%。

「香港的主業之一就是金融,如果不做好金融科技,那就保不住主業,更何談新經濟的紅利?」林家禮表示,希望能夠聚焦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來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這是香港當前的『危、困、機」,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對香港而言刻不容緩。」

而香港數碼港作為香港特區政府全資持有的公司,目前正在做的就是全力配合政府創新經濟的策略,並希望能夠大力推動香港邁向新經濟、數字經濟。

林家禮透露稱,目前在香港數碼港有1,000多家創業公司,集中發展四個數碼科技領域,包括金融科技、電子商貿、物聯網/可穿戴科技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目前佔比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未來這個比例將會上升至50%,甚至更多。」

除金融科技外,林家禮認為,香港在數據方面或數碼資產方面也應該大力運營。因香港有完善法規保護數據,在保護用戶數據,尤其是隱私方面,香港政府也有專門團隊把關。

此外,在包括光纖、鐵塔、互聯網數字中心等數字基建上,香港較為完善,能與世界各地連接,林家禮表示,除可作為一個「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融資中心,香港還能在「數字絲綢之路」上有所作為,下一步香港還應在數字基建上加大投資力度。

沙盒機制鼓勵創新

在林家禮看來,數碼港創業生態環境能為創新企業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系統。

為扶持創新企業,香港數碼港對創新企業扶持分四步走。在第一階段,在創新企業的概念經審核通過后,企業可獲得10萬港元「創業微型基金」,而企業必須在6個月內提交產品原型,才能進入下一階段。

而進入第二階段的企業,則進入「數碼港培育計劃」,創新企業可獲得33萬港元補助,但企業的產品需要在12到18個月內進行營銷,並且獲得至少1年的運營資金以維持業務。進入第三階段——「數碼港加速支援計劃」的企業則能再獲最高30萬港元的補助,但企業必須開拓海外市場。

前三個階段,數碼港均只出錢而不參股、分紅,但在第三階段數碼港會接洽天使創投對創新企業進行投資。

經過前三個階段的培養,創新企業獲得外部投資,並被投資市場認可後,數碼港才會對已獲得首輪天使資金的創新企業提供100萬港元的投資,並開始成為創新企業的股東。

資金方面,2016年香港數碼港獲得2億港元撥款成立「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而在香港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預算案中,數碼港再獲2億港元撥款支持創新企業。
林家禮認為,在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數碼港有健全的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在資金、人才培訓、企業合作及市場對接上,能提供大量資源來支持,企業所要做的就是做好他們的創新。

目前港交所已經對生物科技的公司在資金募集上提供了便利,而在其他的新經濟公司中,林家禮說,「我想下一步也會擴大到數字經濟方面。」

林家禮認為,盡管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是個「後起之秀」,但是發展卻非常迅速,尤其是數碼港的多方面資源對接能夠為一些在外部發展受限的創新企業提供《創新沙盒》。

林家禮坦言,如沒監管部門的配合、支持、鼓勵和信任,很多創新企業的創新是難以實現的。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對技術上的弱者以及市場都需要進行保護,這就會有一些條例限制到相關的創新。

「香港金管局已成立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團隊也從幾人變成幾十人,是一個非常好勢頭。」林家禮表示,香港數碼港能夠連繫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大學、科研機搆等方方面面的資源,促使監管的力量和創業的力量協調一致,解決創新上的規則限制問題。林家禮表示,金融科技的推動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如沒政府配合,金融法規不與時俱進,技術將難跳開法律框架取得進步。而沙盒技術則能在既有科技,也有法律框架的情況下,發展創新科技,尤其是金融科技。」他說,像區塊鏈技術等更是如此。

大灣區可提高香港對人才吸引力

作為具有成熟的金融服務業體系的國際化都市,香港在吸引國際化人才和資金方面的優勢明顯,但在包括新加坡、北京等都開啟人才爭奪戰的環境下,香港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吸引力?在林家禮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將解決問題的方案。

林家禮指,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總數近7,000萬(6,800萬),2017年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元,與世界三大灣區之一的紐約大灣區相近,同時區內各城市具有相似語言文化、飲食文化、情感文化等,但「如果要做到我們想象中的全球領先的灣區,人口流動性還應大大提升。」
大灣區擁有共同的文化和語言,各城市之間的聯繫也可更緊密,林家禮認為,這好比一支足球隊,團隊協力才能拿冠軍。林家禮舉例稱,做無人機的大疆創新科技公司創始人汪滔,便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在廣東創新創業,「這是大灣區內各地優勢互補帶來的成效」。

林家禮認為,目前民間層面在打通市場、跨境投資、人才自由流通和合作上已經先行一步,尤其是跨境金融上有很多創新想法和機會,給大灣區帶來很多機遇,但仍有規章制度上的差異等問題要解決。為此,林家禮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綠色通道,打破更多障礙,促使大灣區內各城市更緊密合作。

此外,林家禮認為,香港數碼港培育的創新企業應兼顧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過程中,數碼港可作為國外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跳板,也能助力大灣區內更多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林家禮指,在香港數碼港的創業團隊都會有全球化視野,團隊也不會是由單一某個地區的人員組成,「現在在數碼港的一千多家科技和初創公司,成功的都是混合團隊。」

混合人員的團隊優勢明顯。林家禮舉例稱,來自國外的人才有國際市場的資源和想法,香港地區的人則懂得香港營商文化,在貿易上靈活,而內地的人才則知道內地市場需要什麼,如何適應內地法規等,這樣綜合起來的團隊競爭力便非常強。
(編輯:辛靈)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港元匯價持續弱勢,觸及 7.85 的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於星期三當天,三度承接港元沽盤,合共買入超過 176 億3,100萬元,使周五銀行體系結餘降至 1,285 億元。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李達志認為,沒有出現大規模沽空港元。

本港銀行體系一星期內流出超過500億元,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過去數年,合共流入香港銀行體系的資金達一萬億港元,故500億元相對比例下只流出一小部份,目前在市場緊密監察中,並沒有大幅、大規模沽空港元。他又指,一旦銀行體系資金緊絀,金管局可以透過外匯基金票據向市場注入資金,籲市民不必擔心。

他又指, 本港拆息已經慢慢上升,隔夜及一個月期拆息分別上升10及12點子,預料情況將會持續,建議市民要留意利率會上升。

金管局自上周起已13度入市,合共承接逾510億港元沽盤。金管局表示,未見大規模沽空港元的活動,港元匯價回升至約一個月高位,於7.847兌1美元水平徘徊。


【文觀察者網/張晨靜】

半個多世紀以來,古巴將迎來第一位不姓「卡斯特羅」的領導人。

法新社報道截圖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8日,古巴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正式組成,57歲的迪亞斯·卡內爾(Diaz-Canel)成為國務委員會主席唯一候選人,當選後他將接替86歲的勞爾·卡斯特羅,成為新一任古巴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意味古巴將告別已持續近60年的「卡斯特羅兄弟時代」。

卡內爾成國務委員會主席唯一候選人

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8日,古巴組成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605名代表將選舉集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軍隊總司令的國務委員會主席、及31位委員會成員。

勞爾·卡斯特羅當天表示,他將辭去古巴領導人的職務。 這決定將讓古巴迎來自1959年革命以來首位非卡斯特羅的領導人。

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迪亞斯·卡內爾,成為接替勞爾的最有力人選。

報道稱,大會當天公佈古巴國務委員會新成員提名名單。 卡內爾是國務委員會主席的唯一候選人,得到多數代表的支持。 根據日程,投票結果將於當地時間19日公佈。

此外,代表們還一致選舉第八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埃斯特萬·拉索,繼續擔任新一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

另據媒體報道,勞爾將繼續擔任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直至2021年,以確保政權過渡順利,同時抵禦黨內反對經濟改革的保守聲音。

迪亞斯·卡內爾是誰?

BBC(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直至古巴革命後菲德爾·卡斯特羅掌權的1960年,卡內爾才出生。 在20多歲時,卡內爾就開展其政治生涯,當時他是聖克拉拉的年輕共產主義聯盟中的一員。

2003年,卡內爾成為古共歷史上最年輕中央政治局委員。 2013年,他被選為古巴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 自此,他就成為勞爾得力助手。

據說,卡內爾比卡斯特羅兄弟更為平易近人。 且在過去5年的時間,卡內爾一直在為領導人職位和權利交接做準備。 勞爾還曾稱讚他「意識形態堅定」。

新領導人會給古巴帶來改變嗎?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古巴政治學家莫拉萊斯分析,預計勞爾今後仍將擔當精神領袖角色,而卡內爾將集中處理「非常複雜及困難」的實務。

BBC則報道稱,卡內爾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做出重大改變,尤其是在卡斯特羅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時。

新領導人將不得不考慮如何克服古巴盟友委內瑞拉經濟崩潰所帶來的問題,以及在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與古巴的關係。

而部分包括英國《金融時報》在內的西方媒體,則直接用了「後卡斯特羅時代」的說法。

路透社報道稱,一名45歲的教師阿德里安娜·瓦爾迪維亞(Adriana Valdivia)表示,「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勞爾已結束,菲德爾已成為歷史。我看不到能讓古巴人民生活得更好的辦法,工資一樣,沒有收支平衡。」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家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五集:

隨著用家要求日高,傳統港資電器生產商同樣要與時並進,期望從傳統承接設計製造業務(ODM)及代工生產( OEM ),轉營成為能經營自家品牌的代工廠(OBM)。

在現時講究環保的風氣下,企業要在自家產品上同時兼顧環保、實用、設計、耐用度等方面,無可避免要不斷創新求變,憑著對市場敏銳的觸覺,成就更多突破框框的新方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三晚出席一個活動致辭時指,特區政府今年將加強在內地的工作,包括她下月將率團赴四川,出席首次川港高層合作會議,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推動重點領域政策創新和突破,努力爭取更多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措施,消除港人在內地發展的障礙,使港人特別是青年人,能在內地發揮所長。

林鄭月娥在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第六屆理事會就職典禮致辭時提到,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讚揚香港愛國愛港人士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進程,在不同省市設廠,為內地提供資金和技術,把香港城市管理、企業管理經驗以至對外聯繫資源等引入內地,在不同領域和地域都取得驕人成就,寫下一個又一個成功故事。

林鄭年內會加強在內地工作

林鄭認為,在國家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香港與內地的發展到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時機,因此今年特區政府肯定會加強在內地的工作,除了一年一度的粵港、深港、泛珠等會議,特區政府已計劃今年還要召開京港、滬港、閩港會議,下個月她會率領代表團赴四川,首次召開川港高層合作會議,並探望曾任中聯辦主任的現任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改革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愈開愈大。 林鄭月娥指出,從去年的十九大到上月的全國兩會,中央反覆強調,支持香港貫徹一國兩制,也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互利合作,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認為既是國家對香港的期盼,對香港也是重要的發展新動力。

林鄭月娥強調,香港要把握新時代的新機遇,在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方面,扮演更積極角色。

林鄭將為港青爭取內地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快將出台,林鄭月娥提到,規劃不只是今年國家發展的一大亮點,對香港也有很重要影響,粵港澳在社會、文化、制度、經濟、產業等方面的差異,是大灣區發展獨特之處、機遇所在,但差異也正是落實大灣區發展的挑戰,特區政府將積極爭取,推動重點領域政策創新和突破,而為讓港人,特別是青年人,能夠在內地發揮所長,特區政府會不斷努力,向內地有關部門爭取更多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消除港人在內地發展的障礙。

她稱,香港特區政府會加強與聯誼會的聯繫和合作,並呼籲省級政協支持特區政府的工作,向香港社會推廣國家發展策略,同時積極在內地推介香港在專業服務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鼓勵內地企業多利用香港的平台走出去,歡迎他們多參與特區政府在海外和內地的各項活動,包括投資推廣、商業配對等。

 


【翻譯/觀察者網青年觀察者凌子奇】

繼「貿易戰對美國是有好處,而且取勝並非難事」的論調後,如今我們又聽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貿易戰計劃,另一番稍具反思意味的言論。 不過,這次他不是寫在Twitter上,而是在接受紐約一家電台採訪時說的:「我並不是說不會有任何痛苦……我們可能會損失一點利益….. .但是當這一切都塵埃落定後,我們將收穫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

很高興,我們能看到他的狂妄已經有所收斂,但是很多跡象表明,白宮作戰室(the White House war room)仍幻想著從對華貿易戰中獲得豐碩戰果,這一點與以往相比是沒有變化的。 特別是在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加入白宮作戰室之後,此人不僅支持對華貿易戰,他甚至毫無顧忌地主張發動一場熱戰,而此人的名聲也是建立在這一鷹派觀點之上的。

美國布魯斯金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4月8日在香港《南華早報》刊登評論文章:《為何說特朗普對中國發動的關稅戰計劃模糊了問題焦點》

正如前《華盛頓郵報》記者瑞凱德(Keith Richburg)在《星期日郵報》中所說的那樣,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份準備不充份、目標不明確、且沒有明確退出方案的對華貿易戰計劃……有誰能告訴我這場貿易戰最後將如何收場嗎?」似乎人們不屑於為這場貿易戰的結局下一個定義,或者說,他們對何為「勝利」都不願想清楚。

特朗普本人犯這樣的錯誤是可理解,畢竟他缺乏足夠的貿易或外交常識,但他身邊大都是有專業知識的人,這些人應充份意識到,這場正醞釀中的貿易戰,是嚴重缺乏邏輯支撐。

不過,白宮今次威脅發動對華貿易戰也有其可取之處,它把各國對中國貿易政策和經濟發展政策的抱怨作更加清晰的表達:很多外國公司對難以獲得中國市場准入資格近乎失去耐心,而且對中國依然存在的市場壁壘,也感到十分失望;人們關於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和強制性技術轉讓政策的憂慮,並非毫無根據,該問題極待解決;此外,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政策支持和補貼規模,也已引發人們的普遍擔憂(儘管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為自己的「領軍企業」提供慷慨的補貼,故批評中國時最好保持謹慎,以免傷及自身)。

不過,這些問題與關稅壁壘之間,並不存在很密切關係,而是更多地與中國國內的監管政策有關,中國出台此類政策的目的,在於幫助國內領軍企業變得更加成熟老練,以便與國外已經享有盛譽的大型跨國企業競爭。

因此,難怪美國商界有這麼多人在歡呼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正變得「越來越嚴厲」的同時,也在批評特朗普政府只專注於表現為美中雙邊貿易赤字問題的關稅戰爭,實際上是模糊了問題的焦點。 他們不希望額外增加貿易成本,他們只希望中國市場能夠更開放。

但僅對中國進行指責卻並非坦蕩之舉(disingenuous)。 與中國一樣,美國和歐盟也不願解除阻礙外國公司,進入自身市場的數百項國內規定。

因此,當中國企業追趕西方同行時,中國政府並不會因奉行當下的戰略而有任何愧疚之感。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國公司非常清楚認識到,作為「全球製造商」,自己的地位,其實一直處於全球生產鏈中附加值的最低點。

施振榮的微笑曲線:在該模型中,組裝製造是價值鏈的最低點

施振榮的微笑曲線:在模型中,組裝製造是價值鏈的最低點

當宏碁的施振榮第一次提出他的價值鏈「微笑曲線理論」時,就已清楚認識到,中國企業是處於價值鏈最低點的裝配商。 比如一部在美國零售貨架上銷售的iPhone手機,東莞富士康的中國員工在500多美元的售價中,只能分到7美元,這令他們感到不滿,甚至憤怒。

如中國政府要讓中國工人擺脫貧困,並培育出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他們需要佔據價值鏈中附加值更高的部份。 所以他們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提高附加值的辦法——有時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知識產權,有時無情地迫使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 竊取知識產權是永遠不可接受,但我猜中國將繼續利用其龐大的市場,盡可能地促成更多的技術轉讓。 在國際商界的現實操作中,這種行為雖令人忿恨,卻也可以理解。

當然,向進口自中國的鋼鐵、鋁或價值500億美元的其他商品加徵關稅,對於消除這些壁壘毫無幫助,即使完全不了解關稅數字意味著什麼的人也明白這道理。 據了解,美國提出向進口自中國的462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主要包括價值342億美元的大型機械設備、小型機器用具和電氣設備(machinery,mechanical appliance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價值27億美元的運輸裝備(transport equipment)以及價值82億美元的化工、賤金屬和塑料製品(chemicals,base metals and plastics)。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強制性關稅後,可能出現四種情況:

一、美國進口商繼續進口那些產品,這將使中國出口商不受影響,美國公司和消費者不得不為進口自中國的生產資料和日用消費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估計特朗普的團隊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
二、美國進口商將從其他國家進口,肯定會對一些中國出口商造成傷害,但其他國家的出口商將會獲利,且供應緊縮意味著美國進口商,仍將支付比現在更高的價格。
三、美國公司將在國內生產那些原來從中國進口的產品。 在美國充份就業的情況下,這種低附加值的產業如何能夠在美國生存是一個難題。
四、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將不得不勒緊褲腰帶,停止消費那些產品。

有人可能會認為,特朗普一定會傾向於第二種情況——從其他國家進口。 但這只會將美國的貿易逆差對像國從中國換成其他國家,而且這也無助於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

如果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減少貿易赤字,並幫助美國公司獲得更好進入中國的機會,那麼目前的戰略是完全不可行。 因此,我不認為這場表面的貿易戰反映了他的真實意圖。 更有可能的是,他意在通過這場貿易戰,兌現早已做出的競選承諾,以維持其基本盤選民的忠誠度,直到11月的中期選舉結束。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番對中國的「恫嚇」還是可以被算作一場勝利的。

(青年觀察者凌子奇摘譯自4月8日香港《南華早報》網站,觀察者網馬力校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