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正致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香港科技大學周四(13日)宣布與上海實業集團(簡稱:上實)成立香港生物科技基金,雙方將作為基金的種子投資者,基金目標規模為6億港元,其中將預留至少一半,專門支持香港科技大學的初創生態圈。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署理校長譚嘉因表示,本次成立的香港生物科技基金,旨在應對社會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加速將生物醫學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涵蓋領域包括人工智能診斷以及可持續的治療方法等。港科大將通過與上實、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等業界夥伴的合作,共建一個能將實驗室成果落地,造福大眾及改善市民生活的生態圈。

 

上實集團旗下的基金管理平臺上實資本是此次成立的香港生物科技的基金經理。上實資本將協助共同製定投資策略及基金評審準則等,目前已物色不少極具潛力的港科大初創公司。

 

上實集團總裁張芊在致辭中也表示,此次基金的成立深化了滬港聯動,可以依托兩地科研生態優勢,構建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的轉化橋梁,專註香港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早期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生物科技發展,推動香港創科中心建設。

 

香港生物科技基金是港科大「紅鳥創新創業基金」旗下首只風險投資基金,目的是建立協同生態系統,將前沿生命科學創新轉化為醫療突破,惠及大眾健康。

 

「紅鳥創新創業基金」在2024年4月底成立,共投放5億港幣,支持港科大教職員、學生及校友創辦的初創企業發展。協助企業範圍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新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生物醫學及醫療健康等領域。

 

譚嘉因指出,港科大一直以科研推動創新,大學成員創立的初創公司中,有超過1800家至今仍然活躍,其中10家是獨角獸企業,11家已經成功上市集資。

 

港科大目前正在爭取設立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校長葉玉如在此前的采訪中表示,港科大研究實力雄厚,以科研融合醫學,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將會加強生物醫藥技術研發轉化,並匯聚醫療專業人才。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香港證券交易所被傳出,正探討降低投資者購買香港部分高價股票門檻的方案,以刺激交易。消息人士稱,最近幾周港交所與經紀行業的非公開會議上,港交所官員提出精簡每隻股票的最低交易單位(即「每手股數」)的方案。

 

 

目前,港股每手股數由每間公司自行設定,範圍從每手100股到數千股不等。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尚未表明意向。他們稱,相關政策仍在制定中,未有時間表和範圍。

 

目前,港股主板市場37隻股票的股價超過100港元/股。老鋪黃金股價達到680港元以上,騰訊控股、攜程集團、蜜雪集團、百勝中國、比亞迪股份、港交所、科倫博泰生物等股價都超過200港元。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港股經歷持續一個多月的上行走勢後,恒指市場寬度(股價高於20均線以上成份股佔比)從低位22.9%上升至3月7日高點90.4%,但該指標在本輪行情中的陡峭程度,與最高位相比,仍不及2022/11、2024/4、2024/9三輪行情,類似規律也體現在RSI指標上,表明市場上升仍未達到全面共振的狀態,與港股上行動力主要集中在少數板塊有關。

 

截至3月7日,年內僅有資訊科技(+34.7%)與可選消費(+32.1%)兩個板塊跑贏恒生指數(20.79%),其中恒生科技指數的滾動10日成交額佔比一度突破40%創下歷史新高,其他行業的資金參與程度受到擠壓,這種高離散(收益方差)與高擁擠的狀態,反映港股存局部過熱。

 

另據報道,對沖基金在2月初大幅流入中國權益資產,為四個月來最大單周流入規模,但在隨後四周連續減持,這類不穩定性較高的快錢,對港股更多是造成交易脈衝,難以起到穩定作用。至於主觀多頭,彭博對部分亞太大型主動股票基金的區域配置分析顯示,近幾個月來多數基金正削減印度股票敞口、增持中國股票,韓國投資者也在2月購買了三年以來單月最多的港股,對中國市場持改善預期。對比之下,歐美主動管理型LO累計凈流出規模還在擴大。相反,內資的穩定作用更為明顯。

 

來自中信證券的數據顯示,港股通開通至今,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超4萬億港元,已成為港股市場重要的影響力量和流動性提供的核心支柱。南向資金的流入呈現「啞鈴型」配置特徵,一端布局A股稀缺性的消費互聯網、科技龍頭以及創新藥等成長性資產;另一端增持金融、電訊和能源等高股息標,形成風險對沖策略。中資中介機構托管持有的行業市值佔比變化,與港股市場的產業結構調整較為一致。境內主被動公募基金對港股佔比持續增長,截至2025年2月底主動權益基金持有港股佔其權益投資比重提升至6.6%。

 

與資金的意願相比,外資大行的態度顯得更為積極。今早傳出的外資行報告提及,「依然看震蕩,但市場是真的強,外盤跌硬是不跟。這種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倔強許久未見。」

 

大行報告也表示,全球資金從「美國例外」到「美國除外」。2008年至今約2萬億美元的外資流入美股,分享企業成長性帶來的十余萬億美元增值。但在關稅和美國衰退的擔憂下,在美外資遭遇資產荒,步入新時代下的特裏芬兩難:美元資產提供的收益,無法保障外資對儲蓄的安全需求。資金外流驅動敘事從「美國增長例外論」轉向「美國資產除外論」,歐洲和亞太分別獲得本國資金回流,美債利率中樞面臨資金面帶來的上行壓力。

 

另外,全球化從「增長驅動」轉向「分配驅動」。全球化沒有終結,分配驅動下的全球化更注重貿易雙方政策信貸關稅等領域的均衡,意味貿易成本增加,不利於低毛利高海外依賴度的行業和企業。相比過去三年的混亂,新秩序比沒有強。短期可以看跌美股,但不必為美國的未來過度擔憂。不以長期敘事去硬套特朗普的短期行為。

 

基本面強復蘇來臨前,可能要按照2019年模版看待強勢市場。2019年是對2018年的修復,今年也很可能是對過去一年半宏大敘事(日本化、印度替代、納指永遠贏等等)的修復。若基本面改善溫和,市場風格在調整後可能更加集中於科技成長。當然,眼下需要先熬過調整期。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透過DNA測序技術,成功識別出一系列鼻咽癌癌細胞釋放的血漿 EB 病毒 DNA分子特徵,可更準確分辨出患鼻咽癌的高風險人士,及早治療。

團隊發現,血漿中帶有一系列由鼻咽癌癌細胞釋放的血漿 EB病毒 DNA分子特徵的人士,將來患上鼻咽癌的風險是未有發現有關病毒人士的87倍。

研究結果顯示,利用DNA片段特徵(fragmentation) 為基礎進行癌症檢測,可大幅提升鼻咽癌風險預測的準確度。研究亦顯示透過以傳統聚合酶鏈式技術檢測出血漿EB病毒DNA 的人士,4年後患上鼻咽癌的風險會較高。

中大研究團隊在2013至2016年,為逾兩萬名沒有任何鼻咽癌徵狀的中年男士,進行血漿EB病毒DNA 測試 ,成功查找出34名鼻咽癌患者 ,當中約70%癌症病情屬第一期或第二期。首輪的篩查率先確定透過分析血漿內EB病毒DNA,便可在尚未有病徵前,及早診斷出鼻咽癌。團隊在首輪篩查的3至5年後 ,再為同一研究參加者進行第二輪鼻咽癌篩查,亦有效找出24個新確診個案。

有關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發表。


九龍塘廣播道出現市民熱心相助的一幕,一名婦人在雨中行走並跌倒後,似乎一度不省人事,路人、保安員紛紛上前撐傘協助,退休護士把握「黃金5分鐘」嘗試急救,各人守護相助,直至婦人恢復意識,救護車把其送院就醫。

 

事發於周三(12日)上午約11時,讀者向《大千視界HK》提供獨家的監控片段,見到身穿深色花毛衣、背著斜揹袋的口罩婦人,手提著購物袋和雨傘,疑早已感不適,她在雨中步履蹣跚,當走至近偉錦園行車出入口,亦即香港電台廣播大廈附近時,兩腳狀似無力下,連人帶傘向前仆倒地上,婦人面朝向下俯臥地上無反應。駛經的灰色私家車司機警覺性甚高,隨即於十秒內倒車至婦人跌倒位置,車上後座身穿綠色外套的女子首先主動下車察看慰問,並輕輕拍打跌倒婦人,嘗試把其喚醒。偉錦園穿藍衣的保安員此時亦趕抵了解,經車前座女乘客開門提示後,他折返取傘,免婦人被淋濕。

 

口罩婦人在雨中步履蹣跚,走至近偉錦園行車出入口,兩腳無力,連人帶傘向前跪倒地上,婦人面朝向下,俯臥地上無反應。(監控截圖)
車上綠色外套女子首先主動下車察看慰問,並輕輕拍打跌倒婦人,嘗試把其喚醒,偉錦園穿藍衣的保安員此時亦趕抵了解。(監控截圖)

 

為免救人期間阻擋行車線,灰色車稍為駛向前,並靠路沿停下。距婦人跌倒約一分鐘左右,心急如焚的前座女乘客未待司機把車停泊好,已穿上黑色外套上前協助。灰色車的白衣司機把車停好後,從後座取出另一把綠色長傘上前了解。

 

三名持傘行人路經現場時停下,其中穿粉紅上衣的女途人,據悉為醫院退休護士。她與另一男子把跌倒婦人扶正至仰臥姿勢。(監控截圖)

 

疑退休護士施援 

此時,三名持傘行人途經現場時停下,其中穿粉紅上衣的女途人,據悉為醫院退休護士。她二話不說把雨傘交予旁邊的白髮口罩男後,隨即俯身處理。白衣司機此時輕拍前座女乘客,示意其讓出位置。

《大千視界HK》獨家取得的監控片段顯示,女途人先與另一男子把跌倒婦人扶正至仰臥姿勢。約一分鐘後,她似逐漸恢復意識,腳微動,此時途人見狀才鬆一口氣,男子與保安員分別搬雪糕筒,期間保安員拿著手機通話,前座乘客折返車輛拿出盒裝紙巾,粉紅衣女途人把婦人口罩摘下,以協助其呼吸,而另一名從屋苑步出的黑衣男子取來物件,讓婦人頭部墊在上面。

 

婦人似逐漸恢復意識,腳微動,途人才開始鬆一口氣,男子與保安員分別搬雪糕筒,期間保安員一直拿著手機通話。(監控截圖)
救護車抵達把婦人送上擔架。(監控截圖)
救護車抵達把婦人送上擔架。(監控截圖)

 

事發約七分鐘後,見到婦人自行用紙巾擦拭口鼻,眾人看著手錶,似乎在等候救護車的到來。當婦人情況漸趨穩定,前座女乘客才開始指手劃腳,似向保安員交代目擊婦人跌倒的情況。眾人隨後陸續離開,灰色私家車亦駛走,只餘下粉紅衣女子、其同行男子及保安員等繼續守候至救護車抵達。據悉,婦人送院治理後已無大礙,懷疑與事前通宵打麻雀有關。

突發心臟猝死存活率僅4% 推廣AED普及有必要

數據顯示,香港在2017至2020年間約有逾2萬2千名市民,在社區出現突發性心臟停頓,當中醫院外心臟猝死的存活率只有約4%。有香港心臟專科醫生表示,心臟病或中風病發後急救黃金時間只有5分鐘,若未能及時以心肺復甦法(CPR)及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為患者進行急救,令心臟再次跳動,存活率會大大下降。

 

收看點擊以下連結:婦人廣播道街頭昏倒

市民熱心撐傘施救過程全公開

 

 

 

 


國泰航空 (00293) 去年業績再改善,賺98.88億港元,按年增長1%,但旗下全資子企香港快運(HK Express)由盈轉虧4億港元,不單遜於2023年盈利4.33億元,亦較上半年虧損7300萬元進一步惡化。國泰航空行政總裁林紹波指,香港快運業績轉差主要受累兩大短期問題,相信業務長期有盈利能力。

 

國泰航空(0293.HK)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股東應佔盈利98.88億元,按年增長1%,表現勝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貨運需求上升、客運量增加、燃油價格下降及成本效益提升;派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0.49元,上升14%,連同第一次中期息0.2元,全年共派0.69元,增加60%。

國泰航空於2019年入主香港快運,但同年即遇上黑暴社會事件,影響香港航空需求,其後3年疫情「封關」,快運每年虧損以10億元計。待至2023年航空出行復常,香港快運隨即轉賺4.33億元,但去年再次轉虧。總結入主6年,國泰航空僅一個年度可從香港快運業務獲利。

香港快運虧損兩原因:新飛機引擎問題停飛、收益率大跌23%
作為國泰集團入主後,首位出任香港快運CEO的林紹波在業績會上解釋,香港快運全年平均有5架空中巴士 A320neo 型飛機因涉及整個業界的普惠(Pratt & Whitney)發動機問題而停飛,影響飛機使用率及營運效率。香港快運至去年底有41架飛機,當中10架為使用普惠發動機的A320neo飛機,即一半相關客機因此停飛,料今年問題亦會繼續影響。

另外,林紹波指出,去年區域航綫運力大增,主力短途的香港快運客運收益率跌幅達23%,較國泰航空跌12%更為明顯。

國泰林紹波:香港快運兩基本營運能力提升 國際間口碑提高
他強調,香港快運在低成本航空公司所著重的兩大基本營運能力,去年繼續有所提升,包括飛機使用率提升10%,撇除燃油的單位成本亦降低10%,反映業務具競爭力。林紹波又稱,香港快運在國際間口碑亦有所提升,例如獲AirlineRatings評為全球五佳廉航、最安全廉航,認為目前只面對短期問題。

據國泰公告,香港快運2024年客運收益按年增9%至59.94億元。期內,香港快運以可用座位千米數計的運力按年增45.9%,全年運載610萬人次乘客,日均載客1.67萬人次,按年增47.1%,運載率跌2.6百分點至83.4%,收益率跌22.8%至52.2港仙。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表示,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約為40%,高於他年初時預計的30%。如果現屆政府破壞民眾對美國治理的信任,美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地位,就有可能受到持久損害。

卡斯曼表示,目前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加劇,雖然並未修改任何有關美國經濟的預測,但認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約為40%,而摩通目前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長2%,又指如果特朗普威脅從4月起徵收對等關稅,經濟衰退風險將上升,可能達到一半或以上。

卡斯曼表示美國繼續實施具破壞性、對商業不友好的政策,經濟衰退風險會上升,美國政府行事風格引起的不安情緒,可能會動搖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信心,因其可能挑戰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對美國市場和制度的信任,並會動搖美元和資產的吸引力。


美國今天(12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加徵兩成半關稅,歐盟隨即宣布下月起,反擊美國關稅措施。

歐盟委員會當地周三(12日)發表聲明稱,將從下個月開始對價值260億歐元(約合283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作為美國對外國鋼鐵和鋁加稅的反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表示,將於4月1日結束目前暫停對美國產品徵收關稅的做法,並將在4月中旬前對美國商品推出新的一籃子反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這與美國關稅的經濟範圍相匹配。我們的反制措施將分兩步實施。從4月1日開始,到4月13日全面實施。」

 

馮德萊恩說,「我們已準備好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我已委托貿易專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恢復談判,與美國探討更好的解決方案。」

 

2月10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產品加徵25%關稅,並取消對部分貿易夥伴的鋼鋁免稅配額和豁免政策,還表示將考慮對汽車等徵稅。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日本「壽司郎之亂」一度引起惡搞連鎖效應,內地短片平台抖音近日廣傳更惡劣的事件,片中見到兩名少年站在海底撈餐桌上直接向火鍋射尿,而海底撈十天後才查出事發的分店,除公開道歉,更提出十倍現金賠償受影響時段的顧客,涉及多達4,109張單,推估損失可能超過千萬元人民幣。

 

對於兩名少年在海底撈鍋底中小便一事,海底撈今日(12日)公開道歉,並表示願意為2月24日至3月8日期間,光顧海底撈上海外灘店堂食的4109單顧客,全額退還當天餐費,並額外提供訂單付款10倍金額現金補償。

 

 

海底撈同時公布退款和補償金額方式,對無法原路退款和補償的訂單,提供售後諮詢電話,顧客需提供訂單小票、電子支付記錄等相關信息確認。

 

公告稱,兩名男子2月24日凌晨在海底撈上海外灘店包間用餐後,在火鍋鍋底中小便的行為,公司管理層對於早前沒有針對此類事件提供預案和流程培訓,沒有及時察覺現場異常,以及沒有守護好和用餐環境安全表示道歉。

 

另外,海底撈上海外灘店已在3月8日凌晨,全部更換火鍋鍋具、餐具(含筷子),並按照搬家式清潔消毒。

 

公司指在2月28日從網上發現小便短片後,曾到簡陽地區警方報案,並對國內外15個國家1400多間門店進行內部調查比對,但由於數據龐雜,線索有限,效率差,最終至3月6日確定事發門店位置,並獲警方確認。

 

海底撈同時確認,在排查了涉事人員就餐紀錄後,確認涉事人員並未在門店消費酒精類飲品。

 

目前,警方對涉事人員做出行政拘留處罰,海底撈表示在3月10日已經向上海黃浦區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申請,將依法追究其相關責任。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台灣地區台北桃園機場第二航廈中央區域中午一度停電約一小時,地勤櫃台等停止運作,有民眾表示,在現場聞到燒焦味。機場則表示航班無受影響。

事發於今天中午約12時,包括旅客報到系統、行李輸送帶、出境安檢線、入境海關檢查室全部突然停電,受影響範圍包括桃園機場第二航廈主體1至4樓及停車場,旅客大排長龍無法通關。

有民眾說,部分旅客原本正排隊準備離境檢查,但因停電要留在原地等候。在貴賓室的女子指,機場曾經三次跳掣。

電力約一小時後恢復,機場表示,電力異常期間改用備用電源,或改為用人手維持通關安檢等運作,並隨即成立緊急應變小組。

至於停機坪航機導引系統等正常,航班起降未受影響。機場公司就事件道歉,解釋停電是因機場維修商在第二航廈地下室進行出風口鐵製百葉窗更換工程時,拆卸的舊百頁窗跌在電纜上造成停電,事件中無人受傷,已要求維修商檢討未依照標準作業流程施工原因,並根據合約追究責任。機場強調航班升降沒受影響,對造成旅客不便表達真誠歉意。至於現場一度傳出燶味,機場指是使用後備柴油發電機所致。

台灣桃園機場停電事故近年時有發生,2022年3月11日、2019年3月8日、2018年在3月9日、2月12日及2017年12月22日都曾傳出「跳電事件」,出事頻率相當高。


香港特區政府2022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首批簽證陸續到期。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今早(1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高才通」計劃至今有大約9萬宗申請獲批,估計約8萬人已經到港,不會預期所有申請者都繼續留港,強調當中亦不涉及領取任何政府福利,對香港無「蝕底」。

孫玉菡表示,大多數高才通的申請者都有意來港,而「高才通」只有一次機會,不可以重複申請。截至1月底,有300名高才的簽證到期,他對續簽結果感到相當滿意,預計到年中合共有1萬名高才簽證到期需要續簽。

如「拍拖」種種原因致「和平分手」
被問到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在社交平台指,有輸入人才計劃的來港人士,部份取得簽證後未有來港,或只有家人來港就學。孫玉菡回應指,「高才通」人士有一定收入或學歷,他們到港後會探索環境是否適合,期間要處理居住問題及消費,不會取得任何政府福利,相信不會所有人才最終都會留港。

他形容,就正如「拍拖」一樣,如果種種原因不合適就離開,亦是「和平分手」,即使純粹來港體驗亦可以,強調他們來港亦有不同花費,當中亦不涉及領取香港福利,一旦申請者未能續簽,並受養人簽證亦不能夠續期,對香港沒有「蝕底」。

孫玉菡又指,輸入一般勞工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自2023年9月優化後接受申請,推行一年半以來至上月底,已批出約5.1萬個名額,當中以飲食業職位最多,佔超過2萬人,其中廚師有約1萬人,侍應有8,500人和洗碗工約有2,500人。

至於發展局處理輸入建造業的特定行業計劃,主要由發展局處理,申請配額約有1.2萬個,已批核約9,000多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