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焦點新聞】19-11-2019

  1. 一批在香港理工大學的示威者18日晚由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港大法律學者張達明及多名中學校長陪同下離開校園,其中未成年人士在警方登記資料及拍照後可回家,但警方保留日後追究權利,其餘人士則遭即時拘捕。逾六百名已離開理大校園的人中,有二百人未成年。
  2. 警方指暴徒18日晚在九龍區大肆破壞及投擲汽油彈後,警方19日在油尖旺區接獲多名市民報案,指發現大量腐蝕性液體及汽油彈等危險品,要求警方協助。
  3. 逾百人19日中午響應網上聲援理大示威者的號召,在畢打街違法聚集,走出馬路堵塞交通。防暴警察到場並一度舉藍旗警告。
  4. 教育局指因應路面及交通情況逐步回穩,全港中、小學及特殊學校20日復課。幼稚園、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將停課至周日,但學校會保持校舍開放,照顧已返校的學生。
  5.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批評激進網民在過去一周發起三罷,大規模違法堵路,過去幾日暴徒集中在理工大學一帶,大肆破壞尖沙咀及紅磡設施,危害市民安全。她非常希望理大被違法佔領事件能和平解決,但強調主導權非在政府,若匿藏在理大的暴徒施以致命攻擊,將難以達到和平解決事件的目標。
  6. 對於24日能否如期舉行區議會選舉,她指主導權非在政府,若社會無暴力威嚇事件,政府當然希望舉行選舉,但製造暴力威嚇的人並非特區政府。她指過去數日的暴力威嚇行為已不只針對警隊及持相反政見人士,而是差不多所有人,都可能受暴徒襲擊威嚇。
  7. 國務院根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提名及建議,任命警務處副處長鄧炳強接替盧偉聰擔任警務處處長。
  8. 新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對不法之徒罔顧法治感哀傷,期望日後先保護同事,支持他們執法;同時希望示威者不再使用暴力,社會能夠支持警方工作。他認為社會現時仍有很多人支持警隊執法,重申應由警監處處理警方執法問題。他表示警方將以不同渠道,加強各界溝通,減低誤會,改善警民關係。
  9. 就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禁蒙面法》違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指法工委對此嚴重關切,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則表示強烈不滿。
    1. 他指香港憲制基礎由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建,只有全國人大方能判斷及決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他指全國人大常委會97年將《緊急情況規列條例》納為香港法律,所以《禁蒙面法》符合基本法。他認為高院原訟庭的裁決,嚴重削弱特首及特區政府依法應有的管治權,不符合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有關決定。法工委正研究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及建議。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楊光指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禁蒙面法》違憲,乃公然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權威及法律賦予特首的管治權,對社會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他指《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全部規定均符合基本法,特首聯同行政會議依法制定《禁蒙面法》,是根據基本法及有關決定履行職權。他表示實施《禁蒙面法》對止暴制亂起積極作用,冀特區政府及司法機關嚴格依照基本法,共同承擔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責任。

  10. 亞洲多間航空公司因應香港示威浪潮持續,令旅客減少,相繼宣布調整及停飛往來香港航班。

其中南韓濟州航空將12月17日起,將香港來往首爾的航班減至每日一班;真航空自12月24日將暫停香港來往首爾的航班。

嘉魯達印尼航空來往香港至雅加達及峇里的航班,自11月起由每周21班大減至4班。


香港因反修例風波引發的暴亂已五個月仍未平息,暴徒在各區肆虐,交通廣泛受影響,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在14日的大會上,建議港府參考英國設立特別法庭,並全天候24小時處理暴徒案件的做法,盡快把暴徒收監,認為這樣才是「止亂制暴」的最佳方法。

謝偉俊為2019年區議會選舉灣仔樂活選區參選人,同區參選人尚包括楊子雋。


1.) 反對派組織民間人權陣線申請星期六(8月31日)的遊行集會,香港警方以遊行地點接近香港中聯辦等高風險建築為由,發出「反對通知書」。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指會提出上訴,但對成功率不感樂觀。

2.) 北京天安門廣場在十一國慶當日將有慶祝大會、閱兵儀式,以及大型群眾遊行。北京宣傳部長杜飛進指今次遊行將有學生、公務員、港澳同胞,亦有快遞人員和廣場舞大媽等參與。內地傳媒指約十名香港警員將會在「十一」期間前往北京參加國慶慶典相關活動,當中包括7月30日晚在葵涌警署舉起長槍的「光頭警長」等處理示威事件中受傷的警員。

3.) 一條由Google、Facebook及中國第四大電訊營運商的鵬博士電訊傳媒集團,合作鋪設的跨太平洋的海底電纜,完成後將連接美國洛杉磯至香港,鋪設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大半,完成後需要取得商業經營許可才能開始營運。有指美國司法部以當中有中國電訊傳媒集團,及電纜在香港容易受中國控制,考慮以涉國家安全為由, 反對這條光纖網絡營運。司法部暫不作評論。

4.) 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華敏指,美國海軍「邁耶」號驅逐艦周三(28日)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闖中國南沙島礁鄰近海域,南部戰區海空兵力作跟蹤監視和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他批評美國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嚴重破壞南海地區和平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此類挑釁行為,以免引發不測事件。

5.) 美國貿易代表署正式確認分別在下月初及12月中,對總值3千億美元進口中國貨品,進一步加徵5%關稅至15%。 署方認為中國採取、或威脅採取更多反制措施,意圖進一步保護在美方調查中,發現的不合理行為、政策及做法,加大對美國經濟的傷害。


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展覽開幕禮致辭時指,面對目前暴力升級、激進示威者的大規模破壞行動,必須堅定信心,擔當「一國兩制」的捍衞者,以法治止暴制亂,盡快讓香港的社會回復平靜,相信香港社會非常多無名英雄一齊努力。

2.) 警方指,周末起共拘捕24男2女,年齡介乎18至48歲,涉及6月9日和12日金鐘的非法集結、7月1日破壞立法會、7月21日元朗西鐵站襲擊事件、今個月11日尖沙咀非法集結,以及今個月13日癱瘓機場和襲擊內地記者的事件等,涉及非法集結、刑事毀壞、進入或逗留在會議廳範圍、無牌管有彈藥等。

3.) 內地《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指香港有些立場激進的教師,鼓動各年級學生罷課,作為向政府施壓的政治籌碼及犧牲品。文章批評這些教師妄圖挑起長期大規模罷課,為示威暴亂「續命」,連小學生都不放過,主動將混亂和暴力引入校園,實為教師之恥,也讓香港教育蒙羞。

4.) 有中大中醫院學生指近月過關到內地實習時,被多次檢查手機及隨行物品。中大中醫學院已通知實習學生,如有需要可於香港實習。學院一直密切留意社會狀況發展,明白學生的憂慮,校方於本月上旬已安排老師陪同學生過關並前往內地實習地點,本月下旬亦會再委派老師到內地探望。

5.) 青協今年6月12日至本月24日期間,共處理459宗有關近期社會事件的求助個案,當中一成屬高危情緒困擾,四成個案屬中度情緒困擾。當中高危情緒受困擾人士主要是情緒病康復者,他們的情緒與社會事件扣連。

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邀請不同界別人士會面,討論如何構建對話平台,有份出席會面的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指當日超過一半參與者均認為,政府應表明撤回修訂逃犯條例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7.) 日本九州北部暴雨成災,最少兩人死亡。氣象廳發出最高級別的緊急預警,呼籲約170萬名民眾,立即撤離。氣象廳說佐賀、福岡、及長崎縣發生數十年一遇特大暴雨,當地可能已發生山泥傾瀉及洪水等災害。其中佐賀縣各地,凌晨每小時降雨量達110至120毫米。

8.) 日本星期三(28日)起,正式將南韓剔除出在安保出口管理上採取優惠待遇的「白名單國家」,南韓由原本被列為A級的優惠待遇國家,變為B級,南韓企業無法再享受以往允許的出口手續簡化等優惠待遇,對於被認為可能轉用於軍事的商品,原則上每份合同都必須取得經濟產業省的許可。

為此,南韓政府公布「原材料、零部件、裝備領域研發扶持計劃」。南韓政府將在半導體、顯示器等產業指定100種以上的關鍵材料,並從明年至2022年投入5萬億韓元,相當於大約295億元人民幣的預算,大力支持這些材料的研發。

9.) 美國國務院宣布,批准向日本出售73枚改良型攔截導彈及發射裝置,總值32億9千多萬美元。美國指出這筆軍售有助提升日本對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保護日本國土及駐日美軍。聲明又說,支援日本對美國利益而言,至關重要。

10.) 中國官員指,特朗普的信譽成為兩國貿易談判的關鍵障礙,只有少數中方談判代表估計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可達成協議,部份人擔心特朗普在簽訂協議後,很快就會毁約。中方已就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制定應急計劃,包括將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及採取措施刺激中國經濟等,形容中方目前對美方策略與韓戰時期的策略相若,即是「邊打邊談」,並利用戰鬥加速談判。


1.) 多名立法會議員原定周三(3日)早上到特首辦請願,要求與特首林鄭月娥及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會面,商討修例風波引起問題及解決方案,最後因得悉有反修例示威者擬作出犧牲行為而取消請願,以協助尋人。

2.) 香港特區政府總部周三(3日)重開,公務員早上陸續經東冀入口上班。有公務員指過去一個月的示威活動令政總間歇性運作,對公務員造成不便,但對部門運作實際影響不大。有公務員指理解示威者憤怒,形容採取暴力行徑是官逼民反,政府多次稱摒棄精英心態,但林鄭月娥的態度反映她仍堅持家長式管治。

3.) 香港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就有報道指,他在警方周一晚於Facebook 專頁發布呼籲示威者盡快離開的片段中,所戴手表顯示當時時間為約5時一事,發片段回應指懷疑被人修圖,強調警方當晚10時02分拍攝,至10時12分製作好短片,並在21分上載到警隊facebook專頁。又指如果想將暴力事件責任推落警方,並意圖轉移視線,是本末倒置,批評用修改圖片方式誣蔑警方,是不負責任及混淆視聽。

4.) 自由黨黨魁鍾國斌指政府並無保護好立法會,相信香港政府運作未來一年會原地踏步,議案亦無機會通過,希望行管會開會,安排時間及地方,處理未來立法會的事宜。他指政府應該積極踏出第一步,否則社會仍會不滿。

5.) 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指中美經貿會談已經重回軌道,但強調中國電訊生產商華為,仍然禁止參與美國5G發展。他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要求寬待華為,強調獲准出售予華為的都是低端晶片技術,不會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另外,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指特朗普放寬禁令,對華為已經沒重大意義,因為華為將業務調較至可應對美國作出的敵對行徑。而華為可以繼續採購美國零部件,對美國公司亦有好處。

 

6.) 日本九州廣泛地區因連日暴雨出現災情,鹿兒島縣的鹿兒島市及霧島市災情最為嚴重,先後發出第二高的第四級大雨警戒級別,鹿兒島市全市近60萬人,及霧島市全市12萬多人,需要緊急疏散。其中,鹿兒島市本城町大雨下有多宗山泥傾瀉,消防在一間被沙泥掩埋的房屋內發現一具女性屍體。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已派出1.4萬名警員、消防及自衛隊成員趕往災區協助救災。受大雨影響,日本鐵路九州線鹿兒島縣內的部分路段已停運三日,鹿兒島對外交通亦受阻,高速公路個別路段關閉,機場取消最少16班機,多班機延誤。

拉加德(左)和冯德莱恩(右)

7.) 歐盟成員國領袖經過三日馬拉松式會議,終就多個歐盟機構的領導人人選達成共識。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宣布,成員國同意提名德國首位女性國防部長馮德萊恩,11月起接替容克,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成為首位女性歐委會主席;比利時首相米歇爾,獲提名接替圖斯克,成為歐洲理事會主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獲提名接替德拉吉,出任歐洲央行行長。

8.) 美國副總統彭斯突然取消到新罕布什爾州的行程,他所乘坐的「空軍二號」專機在飛行途中折返華盛頓,處理突發事件。白宮及彭斯發言人證實事件,但無透露原因及具體情況,引起外界揣測。美媒引述消息指彭斯突然取消行程,與彭斯或總統特朗普的健康無關,亦不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指中美經貿談判已重回軌道,重申談判需時,不能在一時三刻達成協議。

納瓦羅接受美媒訪問時,指美方放寬對華為的限制,容許華為一年採購價值不多於十億美元的美國晶片,相對於中美長遠貿易協議,只是微不足道,又稱獲銷售予華為的晶片都是低端技術技術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不會構成影響。納瓦羅強調美國禁止華為參與當地5G網絡立場不變,將繼續與盟友緊密合作,確保他們不會採納華為5G技術。

納瓦羅又強調,美國不會為獲廉價的政治把戲,犧牲任何美國利益。他指中國的全盤計劃不單要在5G,更要在人工智能及區塊鏈技術取得主導地位,美國不會讓其得逞。

 

另一方面,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接受英媒訪問時,指華為願意繼續購買美國產品,但特朗普放寬對華為的限制,對華為的生意並不會構成重大影響,因華為已調整出應對「遭美國敵對新時代」的策略。


 

1.香港七一遊行後部分示威者衝擊立法會,香港警方午夜採取清場行動,驅散立法會大樓外及附近一帶示威者。防暴警員從龍和道,龍匯道及夏愨道向立法會推進,向立法會示威者發射催淚彈。示威者陸續撤去,雙方未有嚴重衝突。警方完成清場後入立法會搜證及進行清理。警員在立法會及附近一帶駐守,並拉起封鎖線,禁止進入立法會。特首辦門外有警員駐守,停車場泊有警車。

示威者撤出立法會後,大樓內多處一片凌亂。一樓滿布雜物,牆身部分歷屆立法會主席掛畫損毀,牆身噴有示威口號,地上遺下行人路鐵欄等雜物,多名議員座位遺有噴漆,屏幕爆裂,主席台、主席坐椅及區徽均被塗污,會議室外多處牆身被噴上口號或粗口字句。添美道立法會大樓出入口位置的玻璃幕牆留有大量裂縫。立法會一帶滿目瘡痍,雜物遍布一地。

2.因應香港立法會大樓附近發生衝突而發出的紅色警示仍然生效。立會秘書處表示,星期二(2日)所有會議及公眾服務暫停及取消,秘書處人員留家工作;進入立法會大樓的所有人士,都要接受安檢。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對立法會大樓何時恢復運作、是否由警方接管立法會大樓等提問,一概不回應。

3.香港立法會一度被示威者闖入後,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2日)凌晨四時在灣仔警察總部會見傳媒,強烈譴責示威者與警方對峙、衝擊立法會大樓,指闖入大樓大肆破壞等違法暴力行為,令人痛心震驚,目無法紀的行為嚴重影響香港法治,而警方應對的表現克制,強調對任何違法行為,必定追究到底。她指在這種情形下到現場溝通,並無幫助,強調非常願與泛民議員抑或其他青年組群溝通。重申政府已宣佈暫緩修訂逃犯條例,沒有重啟時間表,法案會在明年七月今屆立法會會期結束後到期,已是對示威者訴求作正面回應;而釋放被捕人士或特赦涉事人士並不符合法治。被問到有無官員要下台,林鄭月娥指,她已向全港市民真誠致歉,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和保安局長李家超,亦為工作不足衷誠致歉,未來有好多工作,她希望透過改革管治風格,更用心聆聽及吸納尤其是年青人意見,盡力解決香港問題。

4. 香港警務處長盧偉聰星期二(2日)批評示威者在七一堵塞道路,衝擊立法會,闖入立法會大樓大肆破壞,形容情況令人髮指,指警方嚴厲譴責連串漠視法紀行為,定必全面調查,嚴肅跟進。他又指在晚上八時左右,有多達三萬示威者在立法會外,當有示威者試圖破壞鐵閘進入立法會時,由於警方當時在室內,不能使用部分武器,示威者關燈令警方擔心會人踩人,或雙方糾纏間會出意外,加上有示威者再次投擲不知名粉末,種種情況令警方需要短暫撤退。他強調當時已經得悉立法會職員已完成撤離,因此警方撤離作重新部署。他指警方在午夜清場期間主要使用催淚煙。

5. 香港保安局長李家超指,示威者周一(1日)暴力衝擊立法會行動違反一系列嚴重罪行,包括公安條例、刑事罪行條例,以及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法,罪成可被判監。他指從近日發生的事,可見社會有一小撮人有暴力傾向,任何公眾活動,滲雜有暴力傾向的人士,會造成好大風險,呼籲必須小心注意有關風險。

6. 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示威者以暴力手法衝擊立法會,在大樓內肆意破壞,行為無法無天,批評嚴重破壞香港優良的法治傳統。聲明又指,香港是法治的社會,暴力行為向來不為社會所接受。對於示威者的暴力行為,行政會議全體非官守議員支持警方追究責任,把違法者繩之於法,維持公眾秩序。

7. 香港民主黨批評特首林鄭月娥會見傳媒,卻無回應撤回《逃犯條例》修訂。副主席尹兆堅指林鄭在6.16 當天有200萬人上街後,只肯閉門見建制派,全無正面面對訴求,而連串回應只是火上加油,批評林鄭表示願意溝通,全屬謊言。尹兆堅又認為,林鄭令社會陷政治危機及管治失效,是民怨爆發罪魁禍首,尹兆堅重申要求政府回應五個訴求,包括撤回修例、取消6.12 金鐘衝突暴動定性、停止追捕及起訴示威人士、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民衝突,及要求林鄭月娥立即辭職。

8. 有聲稱參與七一遊行後集會的示威者,承認行動中有暴力行為,強調是受政府所迫,批評港府無聽民意及回應訴求,令年青人承擔風險。他要求設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方行動,及不滿執勤警方速龍小隊制服上在多次行動中無警員編號。另有市民指警方面對衝破玻璃門示威者,非但無制止,更一路退卻,令他們得以闖入立法會大樓,質疑面對賊匪到銀行打劫時,警方會否亦一路退卻任賊匪得逞。

9.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連串風波,引起全球關注,數十人到英國倫敦國會外遞請願信,要求國會給予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香港人居英權,及在英國工作的權利。示威者高叫「我們不是中國人,是英國人」的口號,指香港人權、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都正受威脅,令不少BNO持有人希望能在英國定居,認為現行安排不公平,敦促英國國會能通過,給予BNO護照持有人居英權。

10. 英國外相侯俊偉指香港近期的示威活動,顯示英國政府重申維持對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尤為重要,他指中英聯合聲明仍然有效,並具有法律約束力,強調不能接受暴力,香港市民必須維護在法律範圍內,和平示威的權利。外交部駐港特區特派員公署指香港回歸後,英方對香港不存在任何所謂「責任」,敦促英方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11. 內地官媒《環球時報》社評強烈譴責示威者闖入立法會,是令人髮指的暴徒行徑,衝擊香港法律的象徵性建築,表達對香港法治的蔑視,暴亂玷污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形象。社評指近來有激烈政治情緒衝擊本港,強調應通過憲制渠道解決問題及爭議,希望香港全社會行動起來,對暴力行徑大聲說不。

12. 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強闖立法會大樓進行破壞示威者是要爭取民主,又指很多人都渴望有民主,但可惜的是部份政府不想有民主。特朗普曾向國家主席習近平談及香港反修訂逃犯條例的示威,他對香港的局勢感到傷心。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促請香港各方避免暴力,強調香港的成功在於法治及對基本自由的尊重。

 

13.社交網Facebook 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的總部,於當地時間周一(1日)收到一個懷疑含神經毒劑沙林的郵包,隨即疏散4幢大樓的人員,及對2名曾經接觸郵包的職員進行檢查及評估。

Facebook 發言人Anthony Harrison指公司在得知初步檢驗結局後,便對4幢大樓的人員進行疏散,當局仍未能確認發現的物質,公司將全面配合警方調查。

14. 市場憧憬中美貿易戰可望獲得解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接受訪問,他指上周與習近平會面後,兩國代表已透過電話重啟貿易談判。他重申多年來中國多年來,對美貿易出現巨額順差,故日後達成的協議,對美國帶來的好處必然大於中方。


 

 

Facebook 總部疑接獲含神經毒劑沙林的郵包

 

社交網Facebook 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的總部,當地時間周一(1日)收到一個疑含神經毒劑沙林的郵包,隨即疏散4幢大樓的人員,及對2名曾經接觸郵包的職員進行檢查及評估。

當地消防局長Jon Johnson指,Facebook的矽谷郵政部門會對接獲的郵包逐一檢查,但當他們為該郵包進行沙林毒劑測試時,初步發現呈陽性反應,決定啟動相關的應對機制,正待進一步確認郵包是否含沙林毒劑,但相信機會不大。至於2名曾接觸郵包的人員,並未出現與接觸沙林毒劑相關的徵狀,消防人員準備進入涉事郵政局進行調查。

Facebook 發言人Anthony Harrison指公司在得知初步檢驗結局後,便對4幢大樓的人員進行疏散,當局仍未能確認發現的物質,公司將全面配合警方調查。

美國聯邦調查局指已派員到事發現場進行調查。

沙林毒氣是一種可干擾人體神經系統的可致命毒劑,曾被用作化學武器,屬於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經揮發後,吸入者可於數秒內出現相關徵狀。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首先恭喜曾蔭權先生!

本周,香港終審法院5名法官一致裁定曾蔭權上訴得直,撤銷早前由高等法院做出的「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定罪及判刑。

曾蔭權的噩夢從2012年2月20日開始,那天,香港一份報章報道了他和夫人在剛剛過去的週末一同到澳門吃喝玩樂。

特首當然有權吃喝玩樂,但有關報道這樣說:「曾蔭權與妻子偕同富商,乘坐3艘價值4億元的超級遊艇,展開3日2夜澳門豪華遊。」

嘩嘩嘩,這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是暗示曾蔭權接受了富商招待。

更嚇人的是這些字眼:「價值4億元的超級遊艇」、「豪華遊」。

「超級遊艇」的主人之一何柱國很不以為然,當時他說,一來遊艇不是特別為曾蔭權而開,他只是「搭順風車」。二來曾蔭權已經支付500元船費。何柱國說,船費不能以船的價值來衡量。何柱國反問:你拿數千元買一張機票,需要問那架飛機價值多少嗎?

但何柱國的聲音被淹沒在萬眾的喧嘩聲中。

幾天之內,媒體連續爆料,揭發更多問題。最後,所有的指控都集中到深圳東海花園的一套6700多呎的複式連天台房子上,曾蔭權以每月8萬元的租金租住,後來曾蔭權被指控的3項罪名都因這套房子而來。

群情激昂輿論滔滔。2月28日,廉政公署宣佈,接受政黨社民連的舉報,經行政長官本人同意進行立案調查。廉署稱,此案調查不會因為曾蔭權卸任特首而停止。

曾蔭權的命運就這樣交到別人手裡。

曾蔭權起初被控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一是說他在行政會議商討及批准雄濤廣播的牌照申請時,沒有申報他跟牌照申請者、主要股東黃楚標正在商討租住深圳東海花園物業;二是說他在推薦設計師何周禮授勳時,沒有披露何周禮替他租住的深圳東海花園物業做室內設計。

2016年10月律政司痛打落水狗,再加控曾蔭權一項收受利益罪,指曾蔭權接受深圳東海花園裝修工程,作為批出 DBC 數碼廣播牌照申請的報酬。

租房子住,難道不是租業主裝修好的房子而是租毛坯房嗎?

最後,曾蔭權以上述第一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被判入獄12個月。何周禮那一項和2016年律政司加控的那一項都未被定罪。

港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前局長譚志源說,今日終審法院還曾蔭權清譽,可謂沉寃得雪。

曾蔭權無罪。但是他有沒有錯呢?

比如,當時他作為特首而跟富商同遊同樂,低價享受高檔消費,還現身賭場,這明顯不妥。曾蔭權自己也知道不妥,證據是,他見到記者拍照就慌了,他知道自己將百口莫辯。

獲悉上訴得值,曾蔭權發聲明感謝各界。他說,「七年的纏訟,終於完結,我內心滿溢感恩」,經歷公開審訊5次,服刑8個月,訴訟「幾耗盡我夫婦終身積蓄」。

為一套並沒有多麼奢華的租住屋而耗盡終身積蓄,拼了一個清白,值還是不值?


1. 香港十個關注民生團體檢視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來工作表現,認為她在解決基層住屋,勞工權益,扶貧政策,修補與醫療關係,及醫療福利等表現全不合格。他們指林鄭上任後,香港民生情況較前任特首梁振英管理時差,批評林鄭月娥態度惡劣,令人失望。

2. 多名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示威者在醫院被拘捕,引起醫警矛盾,包括護士總工會等多個護士團體發聯合聲明,指公立醫院急症室有人對警員出言不禮貌、不合作,只是個別醫護行為,籲全體醫護人員緊記醫護專業道德中非政治化元素,不將個人情緒帶返職場,免影響正常醫護服務;籲警員諒解急症室人員在擠迫環境下工作的辛勞;籲全體醫護諒解警員維持法紀需要,互相尊重,彼此以禮相待。另呼籲政府促成醫警雙方盡快訂出清晰指引,避免摩擦與誤解。

3. 香港近日連串反修例示威及包圍行動參加者,主要是響應網上討論區及通訊軟件群組匿名號召。有負責發放示威活動即時資訊頻道管理員指,縱以匿名溝通,全靠彼此互信。有參加群組活動者指已培養出默契,彼此配合,不用領導指揮。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者鄭煒指,今次反修例抗爭模式,主要由不同參與者決定,當中容許不同做法,就算政府欲對話,亦難找合適代表。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峰指,現時這種抗爭模式,未必適合組織更長期民主運動。

4. 香港育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維持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及縮減四個科目課程及評估;認為教育局應增加學生選修應用學習選修科的誘因,以助學生擴濶視野。另小組認為小學應有更空間善用全日制,確保家課量不會超出學生應付能力,及不應剝奪學生運動,休閒,休息,玩樂及發展興趣的時間。

5.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峰會第一階段全體大會發言,籲全球主要經濟體關注如何共享利益及長遠發展,謀求長久和平繁榮,以更開放態度迎接挑戰,引領全球化走向正確方向。他在金磚國家會議上,批評有發達國家採保金護主義,人為挑起貿易摩擦,破壞全球貿易秩序及全球產業鏈。強調金磚國家要堅定堅持多邊主義,反對保護主義。他在會見非洲領導人時,重申捍衞多邊主義及自由貿易體制,中國將在聯合國等多邊舞台,為非洲國家發聲,推動相關資源向非洲傾斜。

6.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四晚與習近平會面時,談及香港近況。安倍提出維持一國兩制,對香港自由開放及繼續繁榮至為重要,席間亦提及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強調要尊重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

7. 美國參議院以86票對8票,通過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支持對台售武,及美國軍艦繼續定期通過台灣海峽。國會議員認為美國應強化同台國防及維持台灣有足夠防衞能力。該法案須眾議院通過本身版本,再經兩院協商共同版本,然後獲兩院表決通過後,由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

8. 美國白宮顧問庫德洛指美方無為中美貿易談判定下前設,美國或再向華貨加徵關稅。特朗普期待即將舉行的特習會,若中方提出好協議,美方樂意改變立場。美方消息指特朗普將視周六習特會成果,決定是否向3千億美元華貨加徵關稅,料美國不會解除對華為禁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敦促美國立即取消打壓及制裁華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