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星期五(15日)通過無約束力議案,要求港府盡快提交一次性移交逃犯修例草案,當中建議由行政長官發證明書,以個案形式請求引渡逃犯,又將單次引渡擴展到大陸和台灣地區。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會上指,修訂可填補現有制度缺陷,不能只處理台灣單一個案。有立法會議員質疑修例,是為方便引渡疑犯到內地,亦有人批評民主派議員妖魔化政府建議。

 


1.香港政府提出修例禁止製造、進口及銷售電子煙,但不包括禁食,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星期四(14日)解釋禁食電子煙有執法困難,修例目的主要在於堵截電子煙流入及流通,而非懲罰電子煙煙民,至於立法後長遠社會倘仍有意見,政府不排除會再修例。

2.不少人喜歡飲珍珠奶茶,調製茶類飲品店亦開至成行成市,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現其中五款原味茶飲品,每杯糖含量超出世衛建議每日攝取上限,最高一款飲一杯已等於食十四粒方糖。消委會去年五至七月測試市面127款非預先包裝原味及不加糖調製茶,其中「籠町茶番」抹茶拿鐵含糖量相當於約14粒方糖,超出建議攝取量上限逾四成。食物安全中心首席醫生吳志翔提醒消費者,太多糖可增加肥胖及患慢性病風險,建議消費者除留意糖分,亦要留意部分含奶類飲品可能會令身體攝取太多能量。

3.情人節不時見到「街上愛人一對對」,不少單身一族為尋覓理想對象,都會光顧交友配對公司,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獲64宗交友配對服務投訴,個案較前年多逾五成,消委會提醒有關公司聲稱提高配對機會的服務,不能確保雙方會有進一步機會發展。

4.香港北區水貨客被指擾民,有香港立法會議員在北區區議會動議,將自由行旅客一周一行改為一年八行,在區議會被否決。

5. 中美兩國星期四(14日)在北京展開一連兩天的經貿高級別磋商,《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特朗普考慮將停火期限延長六十天,讓雙方代表團能達成最終協議。

6. 台灣的中華航空機師工潮踏入第七天,23班航班取消,勞資雙方星期三(13日)及星期四(14日)進行磋商,達成四項共識,包括兩年內不再增聘外籍正機師。620名罷工機師中,逾一百人已取回工作證,華航估計航班可望陸續恢復正常。


深圳的控煙條例可能會作修訂,除擬將電子煙納入控煙範圍,巴士站台、地鐵口等人流密集處也將禁止吸煙。《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修訂徵求意見稿)》正向公眾徵求意見。

深圳目前控煙條例所指的吸煙,是指持有點燃的煙草製品,修訂後會加入使用電子煙或者持有點燃的其他煙草製品。

控煙範圍方面,當前全市禁煙場所主要僅限室內,但當局為保障公眾健康,計劃將公共汽車、長途巴、的士、地鐵、船舶及民用航空器等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台和等候區,一併列作禁煙場所,同時又會把地鐵站出入口外五米範圍列為禁煙區。

新修訂不需「經營者、管理者勸阻」

新修訂下,只要在禁煙場所吸煙,政府部門控煙執法人員責令改正,即可處50元人民幣罰款,並當場收繳;拒不改正者,徵收200元人民幣罰款;有阻礙執法等情形的,處500元人民幣罰款,而不需目前規定需「經營者、管理者勸阻」。

 


不少人喜歡飲珍珠奶茶,調製茶類飲品店亦開至成行成市,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現其中五款原味茶飲品,每杯糖含量超出世衛建議每日攝取上限,最高一款飲一杯已等於食十四粒方糖。

消委會去年五至七月測試市面127款非預先包裝原味及不加糖調製茶,其中「籠町茶番」抹茶拿鐵含糖量相當於約14粒方糖,超出建議攝取量上限逾四成。食物安全中心首席醫生吳志翔提醒消費者,太多糖可增加肥胖及患慢性病風險,建議消費者除留意糖分,亦要留意部分含奶類飲品可能會令身體攝取太多能量。


香港政府提出修例禁止製造、進口及銷售電子煙,但不包括禁食,食物及衛生局星期四(14日)解釋禁食電子煙有執法困難,修例目的主要在於堵截電子煙流入,而非懲罰電子煙煙民,至於立法後長遠社會倘仍有意見,政府不排除會再修例。


中美兩國星期四(14日)在北京展開一連兩天的經貿高級別磋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欽主持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開幕式。

原文:觀察者網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三(13日)總結2018年施政大事時,認為港府就國歌法立法、取消「港獨」人士參選資格、及取締香港民族黨等與憲制有關的大事,考驗她的政治智慧及包容,但強調維護「一國兩制」不會有妥協空間。


1.港府建議修例禁止包括電子煙、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進口、製造、銷售、分發及宣傳一律被禁止,違者最高可判囚半年及罰款五萬港元,而在禁煙區使用電子煙,最高可判罰款五千港元。條例草案星期五(15日)刊憲,獲立法會通過的話,刊憲後六個月生效。香港食物及衞生局提交的《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訂明禁止進口另類吸煙產品,旅客亦不准攜帶入境,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阮慧賢指,實施初期當局會寬鬆處理。

2.港府擬全面禁止電子煙,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阮慧賢表示,規管主要是盡早防止新興的煙草產品在港大行其道。

3.港府宣布擬修例禁止電子煙的同一天,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在網誌中發文,表示預期條例草案會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討論,但強調保障公眾健康應是政府的首要考慮,又形容禁電子煙防患未然是責無旁貸。

4. 連接香港島中西區及東區交通的中環灣仔繞道1月20日首階段通車後,西行連接林士街天橋的工程大致完成,香港運輸署總工程師梁少江星期三(13日)指,會爭取二月內通車,但被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學鋒批評周邊路牌指示仍不清晰,導致交通混亂。

5.港鐵太和站附近架空電纜,上星期日(10日)被擲下的一條17米長行人天橋扶手桿擊中,東鐵線部分路段服務一度受阻,香港警方星期二(12日)晚在上水區,拘捕一名14歲本地男童及一名18歲外籍男子,他們涉嫌刑事毀壞正被扣留調查。

6.台灣的中華航空公司機師工潮持續至第六天,華航與機師工會周三(13日)從凌晨起通宵磋商逾11小時後,雙方就最具爭議的疲勞航班達成初步共識,華航同意在10條疲勞航班中的5條增派人手,最快於簽署協議後一個月實施。勞資方將於周四上午10點繼續開會。而受華航機師罷工影響,華航星期三(13日)再有四班來往香港及台北,及兩班來往香港及高雄的航班取消。

7.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如中美貿易磋商在三月初的限期前,接近達成協議,他可能同意延長期限。他又說,現階段不打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8.憧憬中美達成貿易協議,港股星期三(13日)升穿牛熊分界線後,中午後升幅持續擴大,恒生指數一度觸及28533點,但未能企穩28500點水平。恒指收報28497點,創半年新高,升326點,升幅1.16%,連升第三天,其中手機設備及5G概念股急升。主板成交增至1210億元,較星期二急升26%。


保障公眾健康 控煙責無旁貸 (13/2/2019)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 陳肇始

政府的政策一向是鼓勵市民不要吸煙、抑制煙草的廣泛使用,並減低二手煙對公眾的影響,以保障公眾健康。我們一直以來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加強控煙,包括立法、執法、宣傳、教育、提供戒煙服務和徵稅。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與衞生署署長出席控煙活動

經過政府和各界多年努力,15歲及以上人士的吸煙率已由八十年代超過20%,大幅降低至現時10%。政府亦已在《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訂下目標,期望到2025年把吸煙率進一步減至7.8%。我們亦會參考外國的經驗以研究達致煙草終局的未來路向。

近年,另類吸煙產品愈見流行,為我們帶來新的健康風險及挑戰。這些產品往往被包裝成危害較少的替代品;推介手法更針對年輕人和非吸煙者,誘使他們嘗試吸食,甚至轉為吸食傳統捲煙。事實上,這些新型吸煙產品均危害健康和製造「二手煙」,亦未有足夠證據證明能幫助戒煙。反而有研究提出這些新產品會引致使用者同時使用新型吸煙產品及傳統捲煙。市民大眾或會低估這些產品的害處,甚至慢慢重新接受吸煙的形象及相關行為。

有見及此,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公布會修訂法例,禁止這些另類吸煙產品。今天,食物及衞生局剛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修訂條例草案》),以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另類吸煙產品(例如電子煙、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及草本煙),扼要如下︰

禁止進口

我們建議禁止將另類吸煙產品進口香港,包括當作包裹或貨物運入,或由旅客攜帶入境,但過境物品、航空轉運貨物,以及抵達香港國際機場而自抵港後沒有經過出入境檢查的過境人士,均可獲豁免。

禁止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

我們亦建議禁止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另類吸煙產品。現時法例禁止以「給予」的方式分發傳統煙草產品,包括以換取憑證或作為任何活動或比賽的獎品。我們建議把其禁止的涵蓋範圍擴大至包括另類吸煙產品。此外,鑑於現已禁止煙草廣告,有關的限制也將適用於另類吸煙產品。

另外,我們會訂立條文,明確禁止在禁煙區內使用另類吸煙產品。至於出口方面,我們不會禁止另類吸煙產品的出口,銷售商可隨時輸出這類產品,清理存貨。

社會討論

過去大半年,社會對政府應規管或是全禁這些另類吸煙產品有一番熱烈討論。醫學界、教育界、家長及不少市民擔心容許另類吸煙產品如只在受規限的情況下可以售賣,是不足以保障公眾健康,還會帶來十分負面的影響,尤其對兒童及青少年,故強烈要求政府禁止這些另類吸煙產品的進口、製造、售賣等。

事實上,世界衞生組織收緊了其煙草控制指引。在2016年11月舉行的第七屆《世衞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建議其締約成員國考慮採取規管措施,包括禁止電子煙的製造、進口、分銷、售賣和展示,其後在2018年10月舉行的第八屆會議亦進一步針對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提出相同建議。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與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衞生組織總部禁煙告示合照。

科學實證

與此同時,國際上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電子煙和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均有損健康,並可能引致門戶效應。其中一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及醫學學院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系統性文獻回顧顯示,有確實的證據證明大部分電子煙產品含有並釋出多種可能有毒的物質,其中一些更可引致細胞受損及癌症。

德國一項有2,186名十年級學生參與的研究發現,吸用電子煙的學生嘗試吸用傳統捲煙的風險高出2.2倍。

美國最近一項研究更證實電子煙對18至30歲的年輕人的門戶效應。在915名從不吸煙的年輕人當中,在18個月期間有47.7%的電子煙使用者及10.2%的非電子煙使用者開始吸用捲煙。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在去年9月指出在2017年有逾200萬名初中和高中學生為電子煙的現時使用者(即過去30天曾經使用)。美國已採取新措施以針對向青少年非法售賣電子煙的情況,包括向非法售賣電子煙產品予未成年人的零售商發出警告信;以及要求主要製造商就如何處理青少年取得和使用其產品的普遍情況提交計劃書。當局亦警告,為針對青少年廣泛使用電子煙的問題,該局或會限制加添味道的電子煙。

至於香港,根據香港大學於2016至2017年進行有關吸煙情況的學校統計調查結果,曾經吸用電子煙和現時吸用電子煙的中一至中六學生的人數分別為29,380(8.7%)和2,770(0.8%)。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進行的一項本地研究更顯示,就曾經使用電子煙的小二至小四學生而言,2017至2018年較2016至2017年增加了55%。

海外研究亦指出,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的焦油量和尼古丁量與傳統捲煙相若。日本一項近期研究指出一名16歲人士在使用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後,確診患上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一種急性嚴重肺病,可引致致命的呼吸衰竭)。

儘管仍有待更多研究證明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的門戶效應,一項美國研究探討了日本和瑞士的消費者對iQOS(iQOS是菲利普莫里斯國際研製的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全寫為 i Quit Ordinary Smoking) 的觀感。研究透過專家訪問、產品和銷售分析,以及進行聚焦小組,所得結論是,iQOS被推銷為「先進、高科技和高尚」的產品。青少年及年輕人更容易被這類產品定位吸引,而這種手法已引起關注。

該項研究的結果與日本一項縱向研究的結果一致。該項縱向研究訪問了8,240名15至69歲人士,以了解iQOS的現時使用情況,結果發現iQOS的現時使用率在2015至2017年間增加超過十倍(由2015年的0.3%增至2017年的3.6%),尤其是15至19歲人士的現時使用率,已由2015年的0.6%增至2017年的2.0%。而20至29歲人士的現時使用率,則由2015年的1.0%增至2017年的5.8%。從不吸煙人士的現時使用率,也由2015年的0.1%增至2017年的1.3%,增加超過10倍。

我們預期今日出爐的條例草案會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討論,一些煙草商、販商和吸食另類吸煙產品的市民亦可能會有不同意見。無論如何,保障公眾健康應該是政府的首要考慮,我作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亦責無旁貸。我們必須確保政府多年來控煙工作的成果不致毀於一旦,也必須對新的吸煙產品所帶來的害處防範於未然,尤其是對年青人和下一代所帶來的影響。

政府會繼續關心吸煙人士的健康,也會投放資源,加強戒煙服務,從而減少他們因吸煙而患上各種致命疾病的機會等。有關戒煙服務詳情,可瀏覽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的網頁。

2019年2月13日


港府建議修例禁止包括電子煙、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進口、製造、銷售、分發及宣傳一律被禁止,違者最高可判囚半年及罰款五萬港元,而在禁煙區使用電子煙,最高可判罰款五千港元。條例草案星期五(15日)刊憲,獲立法會通過的話,刊憲後六個月生效。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提交的《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訂明禁止進口另類吸煙產品,旅客亦不准攜帶入境,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阮慧賢指,實施初期會寬鬆處理。

阮慧賢又表示,規管主要是盡早防止新興的煙草產品在港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