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下月起收緊申領長者綜援年齡,引起立法會跨黨派議員不滿,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五(18日)宣布,60至64歲領取健全綜援人士,毋須申請,下月起可額外獲發放1060港元「就業支援補助金」,但申領長者綜援年齡由60歲調高至65歲的措施維持不變。
對於香港政府額外發放「就業支援補助金」,建制派議員表示歡迎,他們希望政府汲取經驗,多與議會溝通。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港府下月起收緊申領長者綜援年齡,引起立法會跨黨派議員不滿,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五(18日)宣布,60至64歲領取健全綜援人士,毋須申請,下月起可額外獲發放1060港元「就業支援補助金」,但申領長者綜援年齡由60歲調高至65歲的措施維持不變。
對於香港政府額外發放「就業支援補助金」,建制派議員表示歡迎,他們希望政府汲取經驗,多與議會溝通。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道,美國官員正討論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希望藉此安撫市場,同時鼓勵中方作更大讓步。不過,美國財政部隨後已否認。
副總理劉鶴應邀,本月30日和31日訪美,繼續推動中美貿易談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財政部長姆欽在一系列戰略會議上提議取消部分或全部對華關稅,指會有助推進貿易談判,取得中國對更長期改革的支持。
不過,知情人士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反對姆欽的提議,擔心讓步可能被視作示弱。
在過去有關中國的討論中,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一直採取較強硬立場。但據知情人士稱,特朗普今次已表明希望達成協議,並向萊特希澤施壓,要求拿出協議。
中美正試圖在3月1日,即貿易談判90日限期前解決雙方的爭端。如果無法達成協議,美國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將按計劃從10%加至25%。稅率上調可能打擊美國進口商,進一步削弱已經顯出疲態的中國經濟。
在萊特希澤牽頭貿易談判的同時,姆欽一直積極制定政府策略。而姆欽在與貿易團隊協商時曾建議,可能在1月30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時提出取消關稅,比目標日期提前一個月結束談判。
萊特希澤在貿易談判中一貫採取強硬立場,他認為,中國未能履行以往的協議,在未來履約方面不可信。他在與中國談判時表示,唯有中國證明履行談判承諾,美國才會考慮取消關稅。不過有參與談判的人士稱,有跡象顯示萊特希澤立場有所軟化,包括不排除如果美國3月1日達成有利協議,會取消部分對華關稅的可能性。
特朗普近數天已就達成協議的前景表示樂觀。他星期一表示,相信能與中國達成協議。而部分中國官員也對達成協議的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中國政府計劃下周派遣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和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前往華盛頓,為劉鶴與萊特希澤和姆欽的會面做準備。
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總統特朗普正處於兩難,一方面,據白宮官員稱,特朗普對美國去年秋季的經濟下滑及隨後的持續震蕩感到不安。而投資者正密切關注中美談判結果。另一方面,據幕僚稱,特朗普不想被視為對中國態度軟弱,一直透過關稅展現對華強力施壓的姿態。
姆欽除已建議取消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去年8月起對另外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也在考慮之列。
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的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已表態支持取消部分關稅,但涉及的規模不及姆欽建議般大。庫什納的發言人稱,未有施壓要求提高關稅。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負責研究中國的學者Pillsbury稱,特朗普政府正處於評估中國做法的早期準備階段,選項包括對中國的進展給予一定回報、或向其施加更大壓力。
解決貿易爭端為中美兩國的優先事項。中國規模龐大的製造業受到美國關稅衝擊,中國經濟放緩速度較預期快,而中國的報復性關稅也令許多美國企業受損,尤其是作為特朗普重要支持者的美國農戶,而其他國家也開始受到影響。蘋果公司(Apple Inc.)的大型日本零部件供應商日本電產株式會社下調利潤預期,並將此歸因於美中貿易衝突導致中國需求急劇放緩。
即將進行的談判料將回應美方的重點關切,包括中國給國內企業的補貼,及中國政府向美國企業施壓要求向中國合作夥伴轉移技術的舉動。
新一輪談判前夕,雙方部長級貿易官員上周在北京進行為期三天磋商。在討論中,中方官員提出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尤其是農產品和能源相關商品,但未作出任何明確的承諾。
(華爾街日報)
1.離島長洲東灣泳灘發現豬隻屍體,由身穿保護衣的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人員搬走。香港警方星期四(17日)早上約十點半接報,指有市民在東堤小築對開海灘,發現長約三呎的豬隻屍體,警方列作「發現動物屍體」處理。有長洲居民透露,島上沒有居民圈養豬隻,由於內地爆發非洲豬瘟,懷疑死豬從內地漂到島上。
2.香港政府下月1日起將長者綜援年齡資格由60歲上調至65歲,香港立法會跨黨派星期四(17日)通過包括擱置收緊長者綜援申領門檻的無約束力議案。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重申,修訂長者綜援資格始於2017年的《施政報告》,表明無意全面檢討綜援機制。
3.香港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學聯前常委梁麗幗星期三(16日)下午前往澳門時被拒絕入境,並被即時遣返。香港大學學生會指,澳門治安警察局以「有強烈跡象顯示會從事危害澳門公眾秩序的活動」為由,星期三(16日)下午1時10分將梁麗幗即時遣返。
4.逾百名電工不滿被跑馬地桂芳街賽馬會會所地盤判頭拖欠薪金約600萬港元,星期四(17日)在地盤門口示威,代表指如果大判「金門建築」無合理回應,不排除會把行動升級。
5.中美貿易摩擦未徹底解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於1月30至31日訪問美國。商務部確認,劉鶴將應美國財長姆欽及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邀請訪美,就中美經貿問題展開磋商。中美上周在北京舉行副部長級貿易磋商,會期由兩天延長至三天。
6.有美國傳媒引述消息報道,中國電訊設備公司華為被指涉嫌竊取美國合作夥伴的商業機密,包括美國T-Mobile用作測試智能手機的技術,被美國刑事調查。
逾百名電工不滿被跑馬地桂芳街賽馬會會所地盤判頭拖欠薪金約600萬港元,星期四(17日)在地盤門口示威,代表指如果大判「金門建築」無合理回應,不排除會把行動升級。
香港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學聯前常委梁麗幗星期三(16日)下午前往澳門時被拒絕入境,並被即時遣返。
香港大學學生會指,澳門治安警察局以「有強烈跡象顯示會從事危害澳門公眾秩序的活動」為由,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內部保安綱要法》第17條第1款第4項,星期三(16日)下午1時10分將梁麗幗即時遣返。
對於被遣返一事,梁麗幗接受《明報》採訪時,僅稱「沒有什麼可以補充了」。
梁麗幗2014年擔任港大學生會會長兼學聯前常委,而學聯與「香港眾志」關係密切,她在非法「佔中」期間,以學聯代表身份參與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對話,當時其他代表包括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前副秘書長岑敖暉、前常委羅冠聰及前常務秘書鐘耀華。
1.香港律政司就UGL案決定不檢控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星期三(16日)首次到香港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她指律政司對檢控決定應否尋求外間法律意見有指引,她並重申,律政司不會因案件涉及人物的政治地位而影響檢控工作。她又指不會再交代不起訴理據,以免引起公審。
2.香港政府下周三(23日)會在立法會提出,建議明年起調整三條過海隧道費的「三隧分流」方案無約束力動議,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星期三(16日)表示,政黨民建聯開會後認為暫時傾向不支持政府的議案,會提出修訂,建議減低紅隧及東隧的加幅。
3.英國議會下議院星期二(15日)以230票之差,否決政府早前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定。有英國傳媒形容,230票的差距是「歷史上在任政府的最大失敗。」工黨認為首相文翠珊已失去國會信任,隨即提出不信任動議。不過有分析認為,動議獲通過的機會不大。
4.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一幢高級酒店及商業大樓,當地星期二(15日)下午約三點發生自殺式炸彈恐怖襲擊,造成最少15人死亡。武裝份子據報一度與警方駁火,經過多小時搜捕後,內政部指現場已經受控,伊斯蘭激進組織索馬里青年黨承認責任。
香港政府下周三(23日)會在立法會提出,建議明年起調整三條過海隧道費的「三隧分流」方案無約束力動議,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星期三(16日)表示,民建聯開會後認為暫時傾向不支持政府的議案,會提出修訂,建議減低紅隧及東隧的加幅。
香港律政司就UGL案決定不檢控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星期三(16日)首次到香港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她指律政司對檢控決定應否尋求外間法律意見有指引,她並重申,律政司不會因案件涉及人物的政治地位而影響檢控工作。她又指不會再交代不起訴理據,以免引起公審。
英國議會星期二(15日)下議院以230票之差,否決政府早前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定。有英國傳媒形容,230票的差距是「歷史上在任政府的最大失敗。」工黨認為首相文翠珊已失去國會信任,隨即提出不信任動議。不過有分析認為,動議獲通過的機會不大。
「脫歐」協議被否決後,工黨領袖傑瑞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對政府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預計將於當地星期三(16日)晚約7點辯論表決。
根據英國政治慣例,一旦議會通過不信任動議,新政府須在14天內組成並獲得半數以上議會下院議員支持,否則英國將提前舉行大選。
今次「脫歐」失敗,對文翠姍而言無疑是重大打擊,她花了兩年多時間與歐盟敲定協議。協定旨在於3月29日實現英國有序脫離歐盟,並為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設定21個月的過渡期。
投票原本定於去年12月進行,但文翠姍為爭取更多議員的支持,推遲投票。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指,正常情況下,政府的關鍵立法遭遇慘敗後,首相理應會辭職,但文翠姍在投票結束後隨即發表聲明,表明她打算繼續執政。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由於「脫歐」協議遭否決,英國無序脫歐的風險增加。他表示,協議是「確保有序脫歐的唯一途徑」,希望英國本周儘快澄清其意圖,他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已對此「表達出善意」,讓議員們放心。
新華社引述分析人士報道,指部分保守黨下院議員擔心協議中有關愛爾蘭邊界問題的內容會造成英國分裂,因此投反對票。
文翠姍曾警告,說如果「脫歐」協議被否決,英國「不脫歐」的可能性比「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要大,將為人民對國家的信任造成「災難性的傷害」。
英國2016年舉行過全民公投,52%選票支持「脫歐」。根據早前的協定,英國將於3月29日正式退出歐盟。
不過隨著國會下議院大比數否決「脫歐」的決定,英國首相文翠姍將在21日前提出新「脫歐」方案,並再次提交議會表決。
(英國廣播公司/衛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