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道,美國官員正討論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希望藉此安撫市場,同時鼓勵中方作更大讓步。不過,美國財政部隨後已否認。

副總理劉鶴應邀,本月30日和31日訪美,繼續推動中美貿易談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財政部長姆欽在一系列戰略會議上提議取消部分或全部對華關稅,指會有助推進貿易談判,取得中國對更長期改革的支持。

不過,知情人士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反對姆欽的提議,擔心讓步可能被視作示弱。

在過去有關中國的討論中,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一直採取較強硬立場。但據知情人士稱,特朗普今次已表明希望達成協議,並向萊特希澤施壓,要求拿出協議。

中美正試圖在3月1日,即貿易談判90日限期前解決雙方的爭端。如果無法達成協議,美國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將按計劃從10%加至25%。稅率上調可能打擊美國進口商,進一步削弱已經顯出疲態的中國經濟。

在萊特希澤牽頭貿易談判的同時,姆欽一直積極制定政府策略。而姆欽在與貿易團隊協商時曾建議,可能在1月30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時提出取消關稅,比目標日期提前一個月結束談判。

萊特希澤在貿易談判中一貫採取強硬立場,他認為,中國未能履行以往的協議,在未來履約方面不可信。他在與中國談判時表示,唯有中國證明履行談判承諾,美國才會考慮取消關稅。不過有參與談判的人士稱,有跡象顯示萊特希澤立場有所軟化,包括不排除如果美國3月1日達成有利協議,會取消部分對華關稅的可能性。

特朗普近數天已就達成協議的前景表示樂觀。他星期一表示,相信能與中國達成協議。而部分中國官員也對達成協議的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中國政府計劃下周派遣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和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前往華盛頓,為劉鶴與萊特希澤和姆欽的會面做準備。

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總統特朗普正處於兩難,一方面,據白宮官員稱,特朗普對美國去年秋季的經濟下滑及隨後的持續震蕩感到不安。而投資者正密切關注中美談判結果。另一方面,據幕僚稱,特朗普不想被視為對中國態度軟弱,一直透過關稅展現對華強力施壓的姿態。

姆欽除已建議取消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去年8月起對另外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也在考慮之列。

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的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已表態支持取消部分關稅,但涉及的規模不及姆欽建議般大。庫什納的發言人稱,未有施壓要求提高關稅。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負責研究中國的學者Pillsbury稱,特朗普政府正處於評估中國做法的早期準備階段,選項包括對中國的進展給予一定回報、或向其施加更大壓力。

解決貿易爭端為中美兩國的優先事項。中國規模龐大的製造業受到美國關稅衝擊,中國經濟放緩速度較預期快,而中國的報復性關稅也令許多美國企業受損,尤其是作為特朗普重要支持者的美國農戶,而其他國家也開始受到影響。蘋果公司(Apple Inc.)的大型日本零部件供應商日本電產株式會社下調利潤預期,並將此歸因於美中貿易衝突導致中國需求急劇放緩。

即將進行的談判料將回應美方的重點關切,包括中國給國內企業的補貼,及中國政府向美國企業施壓要求向中國合作夥伴轉移技術的舉動。

新一輪談判前夕,雙方部長級貿易官員上周在北京進行為期三天磋商。在討論中,中方官員提出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尤其是農產品和能源相關商品,但未作出任何明確的承諾。

(華爾街日報)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