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聯合新聞網」29日稱,中國大陸自1月實施「洋垃圾禁令」,來自五大洲共86個國家的廢紙和廢塑料會湧入台灣地區,至今已有逾百萬噸。

報道稱,原本大陸每年將接受600至700萬噸廢塑料,及2,000多萬噸廢紙,「如今全由東南亞國家、地區接盤」。大量湧入的「洋垃圾」,打破島內「拾荒行業」的平衡:過去每公斤垃圾能換4至5元(新台幣,下同,約合人民幣0.8至1.1元),如今慘跌只剩1到2元(約合人民幣0.2至0.4元)。有拾荒者感嘆,以前撿一天能買一個便當,現在只能買一瓶水。

記者走訪台灣中部一間廢紙廠,發現廠內廢紙紙磚面積已超過4座足球場(約28,560平方米),其中不少垃圾上面印有「美國地址」。

美國屬全球生產最多可回收垃圾的國家,隨著中國環保意識抬頭,不少歐美國家只能尋找其他途徑處理。有美國官員稱,中國限制進口可再利用商品,嚴重干擾全球廢舊物資供應鏈,並稱中國違反世貿組織義務。

中國外交部曾回應指出,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是中國政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的一個重大舉措,是中國政府根據國際法享有的權利。

此外,台灣「中央社」曾在今年6月指出,2018年頭4個月內,英國出口至台灣的廢塑料量同比上增12倍。當時有環保人士通過英國《金融時報》警告,「相對於保守的英國人,垃圾出口到東南亞地區後更有可能被直接丟進海裡。」

對付「洋垃圾」問題,台當局環保機構曾稱,已在8月13日宣布「修法」,限制並實際管制「洋垃圾」的總量,但要自10月開始才會有具體作為。不少人批判台當局「處理慢半拍」。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29-08-2018

1.香港大學校委會成員、兼機械工程系副教授張祺忠,涉嫌謀殺妻子,28日被香港警方拘捕。警員搜查張祺忠辦公室時,在一個木箱內發現行李箱,內藏疑兇太太的屍體,初步懷疑死者被勒死。港大校長張翔對事件深表傷痛及震驚,港大稱會為師生提供適切援助,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表示,相信屬案發地點的偉倫堂,宿生會正討論是否取消迎新營。另外,香港警方凌晨帶走大批證物,並押解張祺忠到宿舍調查,仍未確定疑兇犯案動機。

2.兩名持雙程證的內地男子,7月30日在紅磡香港體育館外,以高價兜售黃子華棟篤笑門票,29日(星期三)早上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各被判一項違反逗留條件罪的罪名成立,監禁兩個月。法官提醒兩名被告,不要再來港犯案,否則一定會被判處更高刑罰。

3.一道低壓槽29日(星期三)為廣東沿岸及南海北部帶來雷雨,香港下午新界多處地區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而位於新界的大埔及元朗部分地區錄得超過80毫米,屯門亦在一小時內錄得逾70毫米。香港天文台下午兩點十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下午四點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有網民早上拍攝到汀九橋附近,一度出現懷疑水龍捲。黃色暴雨警告下,一艘街渡下午近三時,在大嶼山澄碧灣對開海面入水沉沒,船上有15人墮海,全部獲救。

4. 27日(星期一)晚在家中暈倒的香港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炳湘仍留醫,郭炳湘弟弟、新鴻基地產主席郭炳聯29日(星期三)早上到醫院探望,逗留個多小時後離開。

5.位於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附近,29日(星期三)發生黎克特制7.1級強烈地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發出海嘯警報,附近出現輕微海嘯。震央位於海底十公里,暫時未有損毀報告。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曾警告,或會出現一米高的海嘯,但海嘯比預期小,新喀里多尼亞的主島岸邊錄得40厘米高的海嘯,距震央一百公里的洛亞蒂群島,亦感到強烈震動,錄得5厘米高的浪。


位於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29日發生黎克特制7.1級強烈地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發出海嘯警報,附近出現輕微海嘯。

地震震央位於海底十公里,暫時未有損毀報告。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曾警告,或會出現一米高的海嘯,但海嘯比預期小,新喀里多尼亞的主島岸邊錄得40厘米高的海嘯,距震央一百公里的洛亞蒂群島,亦感到強烈震動,錄得5厘米高的浪。


香港大學校委會成員、兼機械工程系副教授張祺忠,涉嫌謀殺妻子,28日被警方拘捕。探員搜查張祺忠的辦公室時,在一個木箱內發現行李箱,內藏疑兇太太的屍體,初步懷疑死者被勒死。港大校長張翔對事件深表傷痛及震驚,港大稱會為師生提供適切援助。港大學生會會長黃程鋒表示,偉倫堂宿生會正討論是否取消迎新營。
張祺忠曾向偉倫堂的師生發電郵,指警員在宿舍附近調查他家人失蹤,對引起憂慮致歉,促請學生不用擔心。

53歲的張祺忠在香港大學任職16年,現職機械工程系副教授,同時兼任港大校委會成員,一家四口居於沙宣道的港大宿舍偉倫堂。

警員一度在港大偉倫堂宿舍調查。

香港警方表示張祺忠8月20日報案,指8月16日在偉倫堂宿舍,太太與大女因廁所清潔問題發生爭執,大女及後離家,太太凌晨再與張祺忠爭拗,聲稱翌日早上發現太太失蹤,三天後報警。

張祺忠曾囑宿生毋須擔心

張祺忠大女得悉後,曾於港大一帶貼尋人啟示。張祺忠26日曾發電郵予偉倫堂宿生,指近來宿舍出現警員,與調查自己家人失蹤有關,著宿生毋須擔心。

警發現死者未離開生疑

警方翻查閉路電視後,發現張太沒有離開住所,但張祺忠曾運走一個木箱,認為有可疑,28日下午搜查張祺忠在港大黃克競樓的辦公室,發現一個木箱,內裡有一個行李篋,藏了一具已發脹的屍體,遂拘捕張祺忠。

警方表示相信張祺忠用自製木箱,及一輛鑲上車輪的板車,將屍體搬離偉倫堂。

 


28-08-2018

1.澳門特別行政區計劃成立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8日(星期二)回應指,香港應先完善落實基本法23條立法,工作不能迴避,有些工作正進行中,要審時度勢,等達到一定條件才會啟動。


2.全球首次發現透過器官移植傳播戊型肝炎,香港瑪麗醫院證實五名病人,今年二月接受過器官移植後,陸續被發現染上戊型肝炎,證實所有感染來源為一名器官捐贈者,其中一人已死亡,其餘四人正接受抗病菌藥物「利巴韋林」治療。香港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總監陸志聰指,將研究是否需為器官捐贈者檢驗戊型肝炎。

3.香港登革熱本地感染個案累積達26宗,為有紀錄以來新高,加上新學年快將開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8日(星期二)指,港府不會因近兩天沒有新增個案而有所鬆懈,食物及衛生局已知會教育局,加大力度滅蚊。

4.率領五大紀律部隊代表團訪京的香港保安局長李家超28日(星期二),引述國務院副總理韓正27日(星期一)接見香港紀律部隊文化交流團時,提到對港獨零容忍,支持香港保安局依法處理,又主動提出要依法處理香港民族黨個案。李家超重申,不宜公開處理案件的細節及內容,但會嚴格按照社團條例進行。

5.香港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炳湘,27日(星期一)晚在位於港島南區深水灣道的家中暈倒,送往律敦治醫院心臟及深切治療部治理,其後被轉送往港安醫院留醫。

6.因港鐵沙中綫紅磡站工程出現問題,早前辭去港鐵工程總監一職的黃唯銘,辭任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九月起生效。28名會員早前聯署去信黃唯銘,指港鐵沙中綫工程引發的連串事件,危害工程師的專業聲譽,要求他辭任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

7.一名持雙程證的內地男子,26日在香港柴灣輪候購買演唱會門票時遇襲,4人被拘捕,劉德華演唱會主辦機構決定,取消在售票處賣票,改為9月4日起透過網上、流動應用程式及電話售票。

8.首都航空一班由北京飛往澳門、編號JD5759、載有166人的客機,28日(星期二)早上11時40分左左右,懷疑因故障需轉飛深圳,20分鐘後降落深圳寶安機場,5名旅客受輕傷。受意外影響,深圳機場一條跑道臨時關閉至下午3時半。


加拿大保守黨當地25日,在哈利法斯克代表大會期間投票,表決鼓勵政府立法,阻止非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人士,在加國產子後自動獲得公民身份。

赴加「旅遊生子」要涼了?

香港《南華早報》27日報道稱,有關決議與近年來中國孕婦「旅遊產子」熱有關。該決議是保守黨黨代會通過的一系列決議之一,將作為明年聯邦立法選舉期間該黨的競選政綱。如該黨在聯邦立法選舉中獲勝並組閣,有可能將該條款送交聯邦議會表決。

近年「中國孕婦赴國外生子」一度成熱話,加拿大一直是赴外產子媽媽們的一個重要選項。但現實並不美好,隨之而來的是簽證困難、生子費用高、身份尷尬等一系列麻煩。

加拿大旅遊生育公司Baoma Inn在社交網Instagram上載一張照片,可見嬰兒持有加拿大護照。

赴加旅遊產子或將不復存在

《南華早報》稱,保守黨的這一不具約束力的議案得到里士滿中心國會議員黃陳小萍(Alice Siu-Ping Chan Wong)等人支持。香港出生的黃陳小萍向出席哈利法斯出席保守黨全國大會的3000位代表說:「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孩子而戰。」

黃陳小萍2016年就曾提出類似請願書,但被執政的自由黨駁回。請願書稱,這些「雙非嬰兒」在剝奪加拿大國家資源,因為在她的選區有很多這種案例並深受「雙非嬰兒」的影響。

(觀察者網注:「雙非嬰兒」一詞,最早出自港媒,用於專指父母均非香港居民,本人卻在香港出生,並因此擁有香港合法身份的嬰兒。而在加拿大,「雙非嬰兒」則是指父母均無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卻在加拿大出生並擁有加拿大公民身份的嬰兒。)

《南華早報》6月14日報道稱,早前,曾有里士滿市民也發起過禁止「雙非嬰兒」的請願運動,由為該請願案背書的國會議員黃陳小萍向國會提交。

該請願書說:「生育旅遊的做法將從根本上,降低加拿大公民身份的價值。」

「生育旅遊」現象湧現,里士滿醫院正身處這一現象的中心。 「生育旅遊」指的是,懷孕的外國人到加拿大生產,以讓她們的孩子自動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

溫哥華海岸衛生局負責公共事務的卡麗•斯特凡松說,在里士滿醫院生產的「絕大多數」非常住母親的居住地為中國。

早前還有疑似來自中國的一位母親嚴霞(加拿大非常住居民),在里士滿醫院裡生出嬰兒後下落不明,留下了120萬加元(約630萬元)的巨額醫療賬單。

報道稱,嚴霞在生產過程中遇見了嚴重情況,和她的孩子(新生的加拿大公民)在醫院中逗留了數月才獲准出院,因此造成巨額醫療賬單。目前,這位潛逃的母親已被加拿大醫院起訴,他們很可能在中國。

保守黨的提議或許使這種「赴加生子」的操作失去價值,不復存在。

身份尷尬! 「出國生子熱」並不美好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講述了文佳佳懷孕後到美國待產,遇到月子公司的司機兼護工Frank的愛情故事,中國孕婦赴國外生子一度成為熱門話題。

據《京華時報》早前報道,出國生子沒有想像中美好,過程中孕婦和新生兒會遇到各種麻煩。

有些準媽媽沒有選擇中介機構,而是全靠自己聯繫住處和醫院,除了要適應飲食、生活環境上的變化,往往還要忍受並不盡如人意的醫院環境。

簽證難是「生子方案」中一大難題。目前加拿大沒有條例禁止懷孕的外國人入境,但海關官員決定是否允許外國孕婦入關時,會考慮孕婦的生產日期和她準備停留的時間。

等待這些家庭的還有居高不下的生子費用,一般情況下,赴加拿大生子的費用約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不等。但若產婦或嬰兒生產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需要住院治療,這些費用可能會壓垮一個普通的中等收入家庭。

即能獲得加拿大國籍,也不意味著嬰兒接下來的生活一片坦途。不少赴加產子者看中加拿大國籍背後的各項社會福利,但按加國規定,享受免費教育和醫療的同樣必須是當地常住、常年繳稅的公民。此外,這些嬰兒回到中國以後,仍有可能在身份上面臨一些尷尬境地。

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相關規定,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且沒有「定居在外國」,孩子出生時自動具有中國國籍。所以,當這些「雙非嬰兒」成長至18歲時,要重新選擇一次究竟是要中國國籍,還是加拿大國籍。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於2009年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法》(即《基本法》23條)立法工作的澳門特區,行政會8月27日完成討論《澳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行政法規草案。草案建議,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協助行政長官就澳門維護國家安全事務進行決策,並負責執行統籌工作。

委員會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保安司司長擔任副主席,草案建議自公佈後滿三十日起生效,委員會成立後將每半年召開最少一次會議。草案又建議,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為委員會內部附屬的常設執行及輔助部門。

行政會表示,為配合《維護國家安全法》的實施,澳門政府須進一步,完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的配套,尤其構建好符合相關的維護國家安全體系和運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