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律政司就本地與內地,擬訂立安排以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判決安排的建議(擬議《安排》)推出諮詢文件,邀請包括法律專業界別、商業機構及其他相關團體等公眾人士,於9月24日或之前提交意見。

香港律政司發言人稱,擬議《安排》旨在訂立機制,以在兩地相互認可和執行更多民商事範疇的判決,減少兩地就同一爭議重複提出訴訟的需要,為當事人的權利提供更佳保障。

香港與內地至今訂定五項涉及民商事不同範疇的相互法律協助安排,當中兩項即《選擇法院安排》及《婚姻安排》,是就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判決訂立的安排。

由於《選擇法院安排》及《婚姻安排》各規定特定適用範圍,對兩地因民生和經貿活動的交流合作日趨緊密,所需要的一套全面性相互認可和執行判決機制,兩者均未能充分回應所求。擬議《安排》將提供一個更加全面的法律框架,以相互認可和執行《選擇法院安排》和《婚姻安排》適用範圍以外的民商事判決。

擬議《安排》將訂明適用範圍、認可和執行判決的要求、拒絕理由及相關的程序事宜。


美國有傳媒引述當地官員指,情報機構發現,北韓有跡象正在首都平壤郊區的研究廠房,生產一至兩枚射程覆蓋美國本土的液態燃料洲際彈道導彈。

衛星照片顯示,北韓平壤北部沙門洞的導彈組裝廠房中央,出現一架紅色的車,似乎與早前北韓運送導彈的車輛一致。

據報道,美國情報機構取得近數星期的衛星照片,發現平壤城外一個設施正製造以液體燃料推動的「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覆蓋可遠至美國,意味著北韓仍繼續生產導彈。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周在國會作證稱,北韓仍在秘密生產用於核武器的裂變材料。

美國總統特朗普六月中在新加坡與北韓領袖金正恩會面,雙方曾表示會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但至今,北韓只炸毀豐溪里核試場及似乎已開始拆除西海衛星發射基地。


美國稱將對價值5000多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下籠罩美國的港口,部分港口的管理人員已經預期面對取消貨運和裁減人手的窘境。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7月28日報道,加州長灘港的執行董事馬里奧•科爾德羅(Mario Cordero)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將改變行業,對港口的就業和國家經濟都有害。

作為全美接收中國進口商品最多的門戶,洛杉磯和長灘的港口在美中貿易戰中首當衝受影響。南加州的港口(包含洛杉磯和長灘港)去年共處理173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貨物,約佔美國進口中國所有商品的三分之一。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共管理328個官方口岸,當中很多都受到美方對中國商品徵稅帶來的衝擊。 2017年,價值50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通過這些口岸入口美國,13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被運往中國。

報道稱,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特朗普政府誤讀「貿易失衡」的影響,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不如對美國造成經濟上的傷害,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卻拿對中貿易逆差作為論據。

特朗普一意孤行地加重籌碼,招來中方迅速反擊。

上週,對特朗普要對所有中國商品加稅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直言,「中國不是嚇大的。」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回應,「美方出於國內政治議程的考慮,不惜損害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不惜影響全球價值鏈上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對外四處挑起和升級貿易摩擦,這種非理性言行極不負責任。這種典型的極限施壓和訛詐的方法,對中方不會有任何作用。中方已多次強調,我們不願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並將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的利益。同時,我們將加強與世界各國貿易夥伴的經貿合作,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原則與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穩定運行。」

報道認為,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行動將直接影響港口運營商、航運公司和旗下從業人員。洛杉磯和長灘港預測,共在南加州地區造就100萬個就業職位。去年,兩個港口共經手1450億美元的中國進出口貨物,超過其處理所有貿易的一半。

「因此,任何中國貿易流量的放緩都可能導致裁員,」科爾德羅說,「這還將削減每年約3200億美元的地方和州稅收收入,這些收入來自全國各地港口間的貿易往來。 」

美國各大港口近年經手的中國進口貿易額,最下淡黃色部分為洛杉磯、長灘港的份額。(CNBC)

美國港口管理局協會的主席科特•內格爾(Kurt Nagle)指,目前與中國的貿易額似乎保持高位,由於生產商打算趕加徵關前完成交易,短期內商品出貨,甚至出現激增。

與中國的貿易額通常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出現增長,首先是因為下個月即將開始的返校季(美國商家從8月中旬開始針對學生開學開展的促銷活動,持續到9月),然後是一直持續到12月的假日購物季(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時的促銷活動)。據報道,一些零售商和供應商正在考慮提高訂貨量,以應對未來的關稅上調。

報道引述分析人士稱,消費者信心增強、收入上升及當下較低的稅率,零售商料購物季將表現強勁,但如消費者在面臨因更高關稅而價格上漲的商品時,情況可能不復存在。消費性開支佔美國GDP約三分之二,一旦民眾的消費有所減緩,美國的經濟會迅速受到波及。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家格雷格•達可預測稱,如果美國對另外4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10%關稅,而中國對所有美國產品徵收25 %的關稅,美國的GDP增長將削減約七成,全球經濟增長將下降0.5%。到2020年,美國GDP的累計損失將達到1個百分點,會有70萬美國人因此失業。

「美國目前的經濟走強可能不過是海市蜃樓,而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可能恰恰發生在全球增長勢頭正在放緩的時候。」達可稱。

港口管理局協會主席內格爾表示,其成員本來計劃未來五年向基礎設施投資1550億美元,以便港口能夠滿足貿易利益,但擔心在不穩定的貿易環境下進行這種投資,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港鐵乘客不時會在月台靠近車門位置排隊候車,上車後又會靠近車門站立。香港科技大學研究指,港鐵列車打開車門時,空氣中的污染物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濃度會突增,可能損害乘客健康。

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劉啟漢解釋,列車車輪與路軌間因摩擦產生磨損,無可避免會產生污染物,加上隧道空氣不流通下會累積,故當列車開門時,會隨氣流湧入車廂,以每程車計算,如乘客站在近門位置,接觸到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平均較站在車廂中的乘客多約15%。

港鐵回覆指,已參考香港環保署發出的守則(《管理空調公共運輸設施內空氣質素專業守則——鐵路》),作出定期監察,確保車站和車廂空氣維持在良好水平。


30-07-2018

1.上任後首次訪京的英國外相侯俊偉,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兩人共同主持第九次中英戰略對話,討論自由貿易及多個國際議題。王毅在記者會上提到香港問題是中國內政,不歡迎外國干預。侯俊偉則稱,香港是中國一部分,但英國有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支持香港維持在「一國兩制」下良好運作。英國31名跨黨派的國會議員,曾聯署去信英國前外相約翰遜,重申英國有義務和必要確保香港的自由和法治,要求英國在聯合國對中國進行定期普遍審議時,提出香港問題,讓世界關注香港情況。

2.「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恆常化後,香港房委會30日(星期一)就2500個配額進行首次攪珠,為首次以電子方式抽籤,決定申請者選樓次序。新一期白居二攪珠,有逾6萬人申請,房委會根據攪珠次序,最快十月向合資格申請人發出通知信,申請者需於兩星期內申領購買資格證明書,即可於有效期一年內,選購房委會未補地價的二手居屋單位或房協資助房屋。

3.香港大學有研究中心建議以土地區劃整理的方式,發展新界私人土地,業權人要將四成土地發展公共房屋和公共設施。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提出,私人土地業權人可自願交出土地,經過綜合規劃釋放土地建屋,但要上繳四成土地,發展公共房屋及其他公共設施,剩餘土地作私人發展,但必須依機制補足地價。 中心又建議政府向土地持有人發行土地債券,換取持有人將土地,交由政府發展,類似六十年代推出的換地權益書,到將來有官地推出市場,土地債券持有人可行使債券加現金買地。

4.馬航MH370客機四年前失蹤,馬來西亞政府公布「最終報告」,但仍未能確定客機失蹤的原因,只重申飛機曾在人工控制下轉方向。報告指未尋獲客機主體殘骸,只在非洲以東海域和島嶼找到部分殘骸碎片,但未有足夠證據顯示客機是否在空中解體,或撞向海洋時解體,亦未能從碎片狀況,推斷飛行時的緊急情況。報告又指,今次客機消失是商業航空史上前所未有,必須改善,盡快確定問題,並建立機制,追蹤任何未遵守飛行計劃的飛機。有家屬不滿報告無結論。

5.西鐵元朗站及輕鐵天榮站沉降事件,香港的元朗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30日(星期一)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但一度因法定人數不足休會。香港屋宇署引述27日(上星期五)的監測紀錄,指元朗站兩座橋躉監測站顯示,沉降幅度為16毫米,未超越20毫米的沉降上限。至於天榮站,屋宇署文件引述港鐵截至23日(上星期一)的數據,月台沉降幅度為89毫米,超越80毫米的停工指標。署方強調兩個地盤仍停工。有議員質疑政府未有劃一的沉降停工上限指標,質疑政府為發展商及港鐵「搬龍門」,亦有議員促請檢討通報機制。

6.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接受電視台訪問,提及與中國的貿易糾紛,認為隨著美國與歐盟再次走近後,中國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認為北京正受孤立。庫德洛指,中國希望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但遭拒絕,而歐盟更傾向與華府達成協議,令早前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會面,顯得十分重要,美國亦正尋求與加拿大及墨西哥達成貿易協議,相信中國知道自己正受孤立。外長王毅談及中美貿易戰,指北京不希望打貿易戰,與華府的談判大門仍然打開,他又指,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根源在美國。


內地疫苗爆出質量問題及造假風波,內地網民討論到香港注射疫苗。內地官媒《環球時報》從聲稱是中介公司手上取得「新生兒全套疫苗」價格,共16針索價19,870港元。對於本港公立醫療機構為非符合資格人士訂定限額,每月只收120宗新症的規定,中介機構對「放蛇」記者聲稱「這是假新聞」。

打疫苗中介公司:有預先搶購

《環球時報》報道,一間專幫內地人預約到香港注射疫苗的中介公司,上周四(26日)向記者推銷香港嬰兒接種疫苗的價格:「全套為19,870港幣,一共8次,每次2針,2歲便打完上學前所有要打的疫苗。客人要盡早付款,只要付款便能保證拿到疫苗。」

中介表明有關赴港打疫苗的套餐價格。(網絡截圖)
中介表示很多內地人查詢到香港接種有關疫苗,可能會斷貨。(網絡截圖)

被問及疫苗供應緊張,「隨時會斷貨」,但能保證向付款客人提供疫苗,是否有預先搶購的情況,中介回應稱:「可以這麽說吧。」他們又聲稱,香港公立醫療機構每月為非符合資格人士打疫苗限制收120宗新症是「假新聞」。

 

中介公司聲稱港府限制非合資格人士打疫苗是「假的」。(網絡截圖)

中介拒保證赴港打疫苗無風險

《環球時報》記者向中介公司查問到港打疫苗的風險時,對方僅稱一旦出問題,建議直接找診所,他們只負責預約。

推銷的中介公司拒絕保證來港打疫苗沒有風險,只表示提供預約服務。(網絡截圖 )

內地來港打疫苗查詢急增最少十倍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內地人來香港打疫苗的情況近年很普遍,相關查詢也明顯增加。有香港私人診所的駐診醫生透露,前來查詢打疫苗的內地遊客,從原來每天的一兩人,急增至每天十多二十人,有打疫苗的中介機構工作人員23日在朋友圈稱「由於這兩天我們的諮詢量激增,每位客服都有500、600條諮詢消息。」

另外,《環球時報》引述來自上海的吳小姐個案,指由於內地未引進HPV 9價疫苗(子宮頸癌疫苗),故今年上半年到香港注射:「打疫苗的醫生是朋友推薦,相對比較方便。3針為5400港幣,價格不算昂貴,旅途成本就當作周末去旅遊購物了。」《環球時報》形容吳小姐的個案十分常見,稱香港獨特的地理優勢及旅遊資源,加上香港疫苗安全保證,令「赴港打疫苗」成為近年很多內地人赴港旅遊順帶的選擇。


內地第二大電訊設備供應商中興通訊,早前違反美國出口禁運遭重罰10億美元後,7月27日晚向深圳證交所申報,更新首季財報由賺2.5億美元,轉為虧近8億美元,主要原因與美國罰款有關。

中興通訊上周五晚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公告中表示,首季度虧損7.93億美元(人民幣54.1億元),修正後每股虧損人民幣1.29元。該公司4月份時公布的首季度盈利為人民幣16.9億元,每股收益人民幣0.4元,去年同期凈利潤達人民幣12.1億元。

期內營業總收入275.26億元,按年升6.92%,營業利潤為11.4億元,按年下跌32%,主要是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及對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收益轉為虧損所致。


英國國會媒體委員會發表新報告,警告國家面臨「民主危機」,指選民成為有害觀點的目標,大量數據被操縱。

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被揭發盜用數千萬名Facebook用戶資料後,英國國會一個委員會就虛假信息和新聞展開調查長達一個月,包括Facebook在內的科技公司在隱私保護、虛假資訊和平台在数字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等問題。該份長達89頁的報告還提出廣泛建議,一旦獲採納,將允許英國政府加強科技行業。報告還包括創建一個科技公司的新類別,既不是出版商,也不是平台,以加強科技公司的責任。

委員會主席的聲明指,支持更嚴格監管像Facebook之類社交媒體,認為這些科技公司必須對在網站分享有害和誤導性內容承擔責任,並處以罰款。

報告又認為,對科技公司中立性與資料準確性的要求,應與規管電視及電台的標準一致。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資料指,地球的高溫再破紀錄,成為繼2015、2016及2017年後,有史以來第四熱的一年。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的一大特徵是橫跨地球的陸地與海洋表面溫度,比「大幅高於平均溫度」的標準還要更熱。部分地中海地區、新西蘭及北美洲、亞洲與澳洲都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另一方面從1月到6月間,在陸地或海洋沒有出現創紀錄低溫。

英國在當地時間2018年7月24日,遭遇罕見高溫的乾旱天氣,對英國地貌產生巨大影響。土地干枯、水庫乾涸,綠色的鄉村景觀變成枯黃一片。英國部分地區今夏以來持續高溫乾旱,已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乾旱夏天的紀錄。

專家指,溫度升高是全球變暖的明顯指標。氣溫一年又一年持續升高,就是氣候變遷的最佳例證,同一個地方在一天、一個月或一年當中的氣溫有高有低,但藉著測量全球各地氣溫,最容易察覺地球變暖。

據該大氣局提供的一張世界地圖,紅色代表比平均溫度暖、藍色代表比平均溫度冷,整張地圖幾乎滿江紅。

極端天氣狀態單獨來看,分別只是資料上的個案,但專家指總體來看,極端高溫現象突顯氣候變遷的影響力正在擴大。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曼恩說:「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再隱隱約約……這個夏天以來,我們看到它化身為前所未見的熱浪、洪水、乾旱和野火等形式,在我們眼前實時上演。」

日本名古屋當地時間2018年7月22日,氣溫達到38.5攝氏度。法新社引述官方數據顯示,日本許多城市22日的溫度逼近攝氏40度。

氣候變遷的原因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充滿地球大氣層,人類工業化使這現象加劇,海洋及陸地上的熱能無法釋放,整個地球升溫。

德州科技大學氣候科學家海霍說:「我們總是經歷各種天氣狀況,包括冷或熱、潮濕或乾燥。但今日,氣候變遷注定讓我們處於不平等的劣勢,相較於過去,熱浪與暴雨等極端型態更常出現,且威力更強大。」

(聯合早報、中國新聞網等)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新書「刺殺騎士團長」在香港書展展出期間,被香港司法機構淫褻物品審裁處(下稱「淫審處」)評定為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的「不雅」物品,引發香港社會爭議及反彈。多間出版社及民間團體發起請願,呼籲撤銷有關限制級別,但書目仍在26日被評定為「第二類不雅物品」,被港媒質疑是國際笑話。


「刺殺騎士團長」為村上春樹2017年出版的小說,據報道,書中有幾處性愛描寫,但與村上前幾部作品相比,並不顯得更為突出。

香港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7月初時表示,接到公眾投訴,稱村上的這部小說有「露骨的性愛細節」,因此提請香港淫審處審核。香港淫審處7月12日發布通告,宣布將「刺殺騎士團長」第一部意念顯現篇及第二部隱喻遷移篇,評為第二類(不雅)物品,與專門賣弄裸女色情的香港刊物「龍虎豹」並列。

根據香港的三級分級制度,第一類為無礙,第二類(不雅)物品發布範圍受限,第三類(淫褻)物品則一律不得發布。

被列為第二類(不雅)物品的書刊後,香港公共圖書館禁止把該書借閱18歲以下的讀者;書店禁止將此類書籍出售給未成年人,出售時還須加密封套,並附帶統一的警示字眼:「本物品內容可能令人反感;不可將本物品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出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或將本物品向該等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任何出版人或印刷人違反規定,無論他是否知道該物品為『不雅物品』,即屬犯罪,初犯最高可判罰款40萬港元及監禁一年,第二次或其後定罪,可判最高罰款80萬港元及監禁12個月。」

淫審處完成暫評後,出版人可在5天內要求覆核評級。在7月24日結束的香港書展上,參展商接到指令將「刺殺騎士團長」中文譯本下架。此舉引起香港社會強烈反彈,多個出版社及民間團體發起網絡請願,截止7月26日,有2100人參加聯署,呼籲審查部門撤銷這定級。

請願書稱,將這部小說定為不雅物品,「令香港蒙羞」,強調這位69歲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前從來沒被定為有傷風化。

寫過「刺殺騎士團長」書評的朗天表示「這本作品絕對不是村上春樹寫得最鹹濕的作品」,批評淫審處決定荒謬。淫審處26日刊公告,評定「刺殺騎士團長」為「第二類不雅物品」。淫審處審裁小組成員林兆彬早前直言,事件是國際笑話。

香港媒體報道稱,這不是淫審處第一次將藝術作品視為淫褻物而鬧出國際笑話,1995年英國女雕塑家弗林克(Elisabeth Frink)的裸男銅塑「新人」就被淫審處評為「不雅」,要遮掩男銅像下體,當中爭議點包括銅塑的下體是否「微微勃起」。朗天說,這正反映了淫審處「荒謬之處」。他說,若幽默點看這次事件,可以算是「反宣傳」,越包膠,越吸引人去購買,對作者可能有利。

有審裁委員辯稱,人手和時間不足是一大問題。一名審裁員說,整個審裁過程聚焦露點及性愛畫面等,沒法看完整本書刊或電影去作判斷,有委員曾經用兩個多小時評審3本雜誌和2部電影。評審過程多由裁判官主導,著眼評審某些畫面或內容是否涉不雅或淫褻,委員認為現在操作無法像法例要求,讓評審員了解物品整體上產生的效果再評審,有關制度有待改善。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