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首日履新時表示,會竭盡全力落實中央賦予的職責,更好傳遞中央對香港的關心,也更好反映香港居民的心聲。他說,會在香港多講北京話,在北京多講香港話;又說只要香港自己不要亂、不要搞錯方向,一定前景風光無限。


兩地通關逐漸復常,香港上周疫情似有回落跡象,確診宗數大減接近一半。不過,患者七天平均死亡率,上周增加0.371個百分點,倍增至0.762%。單日死亡率突破1,達到1.054%,創8個月新高。

 

上周(1月9日至15日)確診個案共有61,777宗個案,較之前一周的120,946宗大減一半。而患者死亡個案在過去兩周差距不大,上周有471名患者離世,比前一周只少兩人,但對比七日平均死亡率,上周則增加0.371個百分點,倍增至0.762%。

XBB.1.5首在港出現

變種病毒方面,截至周日(15日)輸入個案維持不變,目前累計發現226宗XBB、1宗XBB.1.5、6宗XBD、8宗BA.2.75.2、7宗BA.4.6、13宗BF.7及38宗BQ.1.1亞系個案。但在本地個案方面,XBB則增加4.05%至180宗、其中又新增兩宗XBB.1.5個案,有關個案更是首次在香港出現。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稱,XBB.1.5有機會成為香港的主流病毒株,傳播力強。

孔繁毅早前又指,香港混合免疫屏障高,估計未來數日確診數字或進一步下跌,但要慎防流感夾擊,認為口罩令要繼續實施。


國務院周六(14日)公布鄭雁雄為新任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卸任。香港中聯辦於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駱惠寧表示,中央今次任命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香港工作的重視與肯定,完全擁護中央決定。

 

駱惠寧談到,修例風波爆發以來,面對香港局勢動蕩變化,黨中央堅持依法治港,引領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開啟了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他由衷感恩中共習近平和黨中央的信任和關懷,參與跑好這段實現重大轉折的「一國兩制」實踐接力賽。

駱惠寧形容,難以忘懷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難以忘懷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的指揮下,推動中央重大決策在港落地見效;難以忘懷各有關方面給予的大力支援和同事們的全面配合,將永遠銘記與大家朝夕相處、並肩戰鬥的難忘歲月。

駱惠寧又表示,鄭雁雄政治立場堅定,大局意識強,領導經驗豐富,富有鬥爭精神,工作有魄力,自我要求嚴,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相信在鄭雁雄同志帶領下,中聯辦一定能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對港澳工作的戰略部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牢記「三個務必」,勠力同心、接續奮鬥,以實際行動做到「兩個維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香港開創由治及興的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

鄭雁雄表示堅決擁護、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衷心感謝習近平和黨中央的信任。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駱惠寧帶領中聯辦同事極盡艱辛,努力推動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為中聯辦打下很好的工作基礎。他又指自己一定在新的崗位上忠誠履職、擔當作為,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鄭雁雄簡歷:

出生於1963年8月,曾在共青團廣東省委、人民日報社華南分社、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汕尾市等地工作,曾先後任汕尾市長、市委書記,主政汕尾5年時間。2013年,出任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2018年5月,轉任廣東省委常務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2018年10月任廣東省委秘書長,2019年1月任廣東省委常委。2020年7月任香港國安公署署長。

中央於2020年頒布國安法,在香港組建國安公署,鄭雁雄擔任署長。他強調,「香港回歸了便是中國的」,絕不能幻想名義以上回歸,但還認美國英國是老闆,覺得中央的利益可以討價還價。他引述唐詩中的「涇溪石」比喻國安公署,指河中大石看似危險,但沒有涇溪石的河流會令人隨心所欲、更容易翻船。


疫下市面退燒止痛藥短缺及價格飆升,香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早前指不排除立法規管含撲熱息痛成份的止痛退燒藥買賣。港府周五(13日)表示,除醫生建議外,在零售層面供應含撲熱息痛藥物予顧客時,每人合理分量應不多於60粒藥片或300毫升藥水,衞生署知悉藥物零售商在供應藥物時會參考。

港府發言人強調,公營醫療系統就含「撲熱息痛」成分藥物的備存量十分充足,並再次提醒市民不需要囤積任何藥物,包括含「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更不必搶購個別品牌的藥物,建議需要時,應諮詢醫護人員意見。


全國港澳研究會主辦的「保證香港國安法準確實施」專題研討會周五(13日)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表示,香港國安法最大特點是「雙執行機制」,中央通過香港國安法授權香港特區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責任,中央負責處理特區層面難以解決的問題,承擔最後兜底責任。他還說,香港國安法有凌駕地位,當特區本地法律規定與其不一致時,應優先適用香港國安法,特區應主動修改、完善本地法律,使本地法律與香港國安法實現有機統一。至於人大早前釋法,更明確指明特區國安委對國家安全事務有權有責,並為解決香港國安法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清晰規範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路徑,將具體問題交給特區國安委判斷和決定,並更清楚闡明賦權予香港特區維護國安的國安法立法原意。

 

夏寶龍出席研討會並致辭時表示,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是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製度機制不斷完善,國家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香港恢復良好社會秩序,特區治理呈現出良政善治嶄新氣象,得到香港社會普遍認可,贏得國際社會正義力量高度贊同。事實雄辯地證明,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護國安、保家安、得民心,完全符合香港實際,香港實現由亂到治並走向由治及興,已成為香港繁榮穩定的「守護神」。

中央承擔最後兜底責任

夏寶龍表示,要深刻領會香港國安法的立法要旨和原意,確保香港國安法得到全面準確、不折不扣的貫徹實施。香港國安法立法初衷是維護國家安全、捍衛「一國兩制」,針對的是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不設防」問題,打擊極少數,保護廣大香港居民。他指,香港國安法執行機制最大的特點是「雙執行機制」。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國家安全事務負有根本責任,擁有完整立法權、執法權和司法權。考慮到「一國兩制」的特殊性和香港實際情況,中央通過香港國安法授權香港特區國家安全委員會,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責任,中央負責處理特區層面難以解決的問題,承擔最後兜底責任,充分體現國家安全中央事權的屬性,更體現中央對特別行政區的高度信任和充分尊重。香港國安法賦予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權力,也是特別行政區應盡的憲制責任和義務。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清晰規範了特區層面解決國安法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方式和路徑,清楚地闡明了香港國安法將處理維護國家安全具體問題的權力和責任賦予香港特區的立法原意。

特區應主動修改、完善本地法律

夏寶龍表示,長期堅持「一國兩制」,就必須全面準確貫徹實施好香港國安法,為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提供堅實保障。全面準確實施香港國安法,應堅持中央主導和特區主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製定香港國安法時,就賦予了其凌駕地位和優先適用的法律效力。特區應主動修改、完善本地法律,使本地法律與香港國安法實現有機統一,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的繁榮穩定。特區國家安全委員會承擔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責任,對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發揮牽頭抓總、議事決策、統籌協調的中樞職能。特區其他職能機構都應當配合行政長官和特區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尊重並執行特區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定,共同把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做好、做到位,守護好香港特區護衛國家安全的防線。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全社會每個人都應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參與者、推動者、受益者,而不是旁觀者。要在全社會加強對香港國安法的學習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社會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築牢國家安全屏障,香港才有信心和條件對全世界更加開放,以更高水平的國家安全護航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一國兩制」成功實踐。隨著香港國安法的深入實施,香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包容性只會越來越強。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特區同世界各國各地區開展更廣泛、更緊密的交流合作,著力打造更廣泛的國內外支持「一國兩制」的統一戰線,香港的獨特優勢和魅力必將更勝往昔。

夏寶龍最後表示,香港當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信有偉大祖國作堅強後盾,有香港國安法的保駕護航,有全體香港居民的團結奮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香港必將大有可為、風光無限,「一國兩制」實踐必將越走越穩、越走越好。


港府(13日)公布,由1月16日起調整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的判定標準。由當天起發出的檢測結果,除作為臨床診斷用途外,如檢測Ct值為35或以上,會一律被界定為陰性。

政府劃一核酸檢測判定標準 宣布1月16日起Ct值35或以上為陰性
因應疫情發展,加上考慮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Ct值達35或以上的個案一般傳染性極低,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在評估相關風險後,決定由1月16日凌晨零時起,不再把核酸檢測結果Ct值達35或以上的人士列作確診個案。因此,有關人士不會獲發隔離令,即不用進行家居隔離,亦不會被安排進入社區隔離設施。政府發言人表示,這將有利整體社會進一步復常。


聯合醫院兩名醫生涉醫療失誤,致女病人鄧桂思要兩次換肝,最終死亡。警方今日凌晨發稿稱,本周一(9日)控告45歲及50歲男子各一項誤殺罪,案件下周一(16日)上午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據了解,被控男子為至今仍於聯合醫院診症的涉事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今早(11日)於商台節目表示,類似事件在公營醫療系統內相當罕見。

 

患腎病及乙型肝炎的女病人鄧桂思,約6年前在聯合醫院被兩名醫生「漏開藥」,導致出現急性肝衰竭,需兩度換肝,最終仍不治,本來排期2月27日展開死因研訊的前夕,兩名主診醫生被落案控以誤殺罪。

 

警方表示,2017年1月至2月期間一名44歲女子在觀塘區一醫院接受該兩名男子診治後出現急性肝衰竭,病人其後被轉送到西區一醫院接受治療及進行數次手術,同年8月26日死亡。經調查及諮詢法律意見後,西區警區重案組人員本周一拘捕上述兩名男子,涉嫌與2017年8月26日在西區一醫院發生的死亡事件有關。

「知悉失誤有可能致人死亡」足以定罪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今早(11日)於商台節目表示,據以往法庭案例,只要涉事醫生知悉某個失誤可能導致死亡,而最終確實出現相關失誤致死,誤殺的指控都可以成立。

林志釉同時指,事件引伸到另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是會否進一步加重公營醫療的壓力,因為公院醫生一日少說要看數十名病人,與病人相處的時間只有很短,但就要做足所有醫學判斷,而據其在醫委會工作的經驗,一宗醫療失當的案件,涉及的文件少說也有數以千張。由於公立醫院本身已大排長龍,他指醫管局需深入探討如何平衡醫療服務質素。

公院醫生或倡病人轉看私家

林坦言不排除案件會導致公院醫生日後工作時「畏首畏尾」,「有呢個風險,如果有刑事責任嘅話,有啲個案嘅保障性療程,可能(醫生)就會有少做少錯(的想法)。」尤其公立醫院醫生無論工作方式如何,收入都不會改變,在可能要付刑責的前題下,作風會變得保守,例如一旦發現有潛在風險,隨時會建議病人轉看私家醫生。

患慢性腎病和乙型肝炎的鄧桂思,2017年1月到聯合醫院覆診,獲醫生處方高劑量類固醇藥物,惟未察覺她為乙肝帶菌者,未獲處方抗病毒藥下,引發急性肝衰竭,需兩度換肝,惜同年8月不治。直至鄧桂思事後肝功能轉差,轉至瑪麗醫院後,聯合醫院翻查紀錄揭發醫生開漏藥,但未有主動通知家屬,並事隔逾一個月後才公布。

醫委會事後曾就事件召開聆訊,2021年9月裁定涉事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一項專業失當罪成,林治崑被判處除牌5個月,緩刑36個月,陳小劍則被判處除牌3個月,緩刑18個月,二人據悉仍於聯合醫院診症至今。


多國先後宣布對中國入境人士加強檢測防疫。韓國政府周二(10日)宣布,即日起要求所有來自港澳航班,只可降落於仁川國際機場,措施實行至下月底,相關要求與內地居民一致。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同日公布,即日起中國駐韓國使領館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訪問、商務、旅遊、就醫、過境及一般私人事務類短期簽證。使館表示,措施將視乎韓國對華歧視性入境限制措施的取消情況,再作調整。除韓國,日本《共同社》周二(10日)引述旅遊業多個消息來源報道,中國已告知日本旅行社,停止向日本人發出赴中國旅遊的新簽證。

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網站公布,所有來自香港或澳門旅客,必須通過仁川國際機場進入南韓,同時不容許在仁川機場轉乘內陸機前往其他城市,例如仁川到釜山。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今日(10日)發布,暫停簽發韓國公民赴華短期簽證的通知。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昨日(9日)與韓國外長朴振通電話,秦剛對韓方近期對由中國入境的人採取臨時限制措施表達關切,希望韓方秉持客觀、科學的態度。

韓國早前收緊相關限制,來自內地旅客只准使用仁川機場降落,而來自香港和澳門的旅客,則需進行核酸測試。

日本方面,《共同社》10日引述數名旅行業消息人士指,中國已暫停向日本赴中旅客發出新簽證。

共同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北京停止簽發日本遊客簽證前,日本已宣布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收緊防疫規定,要求所有直接來自中國的旅客出示出境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PCR)證明,並於抵達日本後接受核酸檢測,須檢測陰性才能入境。

共同社的報道表示,中國當局並未說明停止核發簽證的期限及其理由,並表示不清楚北京停發簽證,是否為東京收緊中國遊客防疫措施的相應措施。


港府周四(5日)宣布,周日(8日)起實施與內地首階段通關,香港市民可經7個口岸進入內地,料涉及每日單向流量約6萬人。市民須持入境前48小時內核酸陰性檢測證明,經3個陸路口岸入境必須先預約

首階段開通7個口岸安排:

港澳碼頭、中港碼頭、機場及港珠澳大橋口岸:不設人數限額,市民需預先購票,料每日約1萬人

3個陸路口岸:共5萬個名額

落馬洲支線/福田口岸名額3.5萬個;

深圳灣口岸共1萬個;

文錦渡口岸共5000個

港人從內地回港、在港內地居民北上毋須預約

 

各口岸運輸安排:

落馬洲支線口岸可乘東鐵線抵達
深圳灣口岸將復開直通巴,另可乘巴士、的士等前往
文錦渡口岸可從上水乘跨境巴士前往
港珠澳大橋口岸金巴將加強往來香港及珠海服務
航空公司正逐步恢復來往內地各航點定期班次
恢復香港至深圳蛇口,以及中國客運碼頭至深圳福永航線,而到其他內地港口的跨境渡輪服務亦將陸續恢復

 

入境內地預約安排:
3個陸路口岸入境內地必須經港府網上系統提前預約,今日下午6時起開放共8周預約時段(由1月8日至3月4日)
1月15日起,逢周日上午9時加入新一星期預約時段
實名制預約,每名申請人可替3名同行人士登記
名額先到先得
要待完成行程後才可預約下次入境
過關前須出示出行前48小時內核酸陰性檢測證明,以及預約紀錄

 

入境內地防疫要求:
須持出行前48小時內核酸陰性檢測證明
市民可到社區檢測中心及檢測站、私家醫院及私營化驗所自費檢測
過關時填寫內地海關健康申明卡,如入境時無病徵即可進入社區;如申報有病徵即須進行即場抗原檢測,若檢測陽性或須家居隔離


香港特區政府5日公布,1月8日起可以有序通關,單向配額每日各6萬個,碼頭、機場、港珠澳指定交通工具不受限。就近日社會出現藥物搶購,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明,特區政府本身有充足的存貨,又指有需要情況下,政府不排除立法規管買賣指定的藥物。

香港市面上退燒止痛藥不少已早被搶購一空。

非符合資格人士如到公院求醫 必須先付全費才能取藥

盧寵茂表示,假如入境人士在來港後檢測呈陽性,與春港本地人處理一樣,他們要先在網上平台申請,收到衞生署隔離令,與本地人及其他地區入境人士一樣,有需要時可出外求醫。他們亦可自費到私營醫療機構尋求協助,私營醫生現時都可以直接訂購新冠口服藥;如果他們因緊急需要到政府公營機構求醫,要先先付全費,才可獲處方有關口服藥。

盧寵茂又指,港府有額外採購藥物,有特別藥物儲備,按情況而動用,政府會有針對性地支援私營醫療機構,提供足夠藥物,或按照實際情況把這些藥預留給有需要的弱勢社群。「我們亦都不排除在需要的情況下,對買賣這些藥物作一些規管,有需要的情況下可能要立法。」

內地傳「來港打針攻略」 盧:短暫來港者不可免費打針

至於疫苗,盧寵茂指政府一貫會確保有足夠疫苗給香港市民,透過政府的計劃免費接種。短暫來港的非香港居民,不能接受免費疫苗接種;二價復必泰疫苗方面,非香港居民可以自費到私營醫療機構接種,私家醫生的疫苗不會影響政府採購。

來港者需打疫苗? 李家超:其他改動盡量唔郁

有記者在答問環節,問及抵港人士有沒有疫苗接種要求。特首李家超表示,由於今次通關工作變化很大,數目涉及每日單向6萬人,南向亦然。因此數額很大,而政府的原則是風險可控、有序,「所以其他嘅改動就盡量唔好郁,要睇風險整體因素」,政府在掌握足夠資訊後,會在適當的階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