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颱風「桃芝」的影響,香港天文台昨(13日)晚預告11時10分懸掛8號風球,並維持至最少翌日早上十時後,香港中文大學(下稱「中大」)透過社交媒體宣布取消原定今(14日)早在「百萬大道」舉行的畢業禮,並表示「對畢業生及家長期待已久的莊嚴典禮不得不取消,感到惋惜」,不少學生直言對決定感到失望。中大回覆會於黃昏公布新安排。身兼中大校董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畢業禮直接取消而未交待後續的決定,未顧及學生的期望,認為校方有必要檢討,並希望盡快推出恒常方案應對。

 

 

中大Instagram截圖

 

書院畢業禮多數同告取消

至於中大旗下各書院畢業禮方面,資料指9間書院中僅崇基、逸夫及和聲書院,因為天文台在早上10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而得以如期舉行。其餘6間書院,包括新亞、聯合、晨興、善衡、敬文和伍宜孫書院的畢業禮均被取消。

中大畢業典禮取消消息一出,畢業生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下留言表達失望,IG帖文更有逾2600個留言,有學生稱「唔係好覺你地邊忽覺得惋惜,連reschedule 都唔肯做,對校方真係好失望。」亦有畢業生反映今晨發現中大懷疑刪除帖文下的大量負面評論。

 

 

 

 

偕家人從澳洲赴港參與 落機當晚得悉取消

有畢業生在內地社交媒體發文稱「我們19/20年入學的是犯了什麼罪嗎?動蕩時期入學,趕上三年網課,好不容易恢復正常了,畢業典禮還讓台風吹沒了。遺憾是人生常態吧。」

該po文下面亦有評論表示和家人特地從澳洲飛赴香港擬參加畢業禮,但竟遇上被取消,形容「已崩潰」。也有網友提出質疑「為啥中大一直要露天辦,不可控因素也太多了,不如向其他學校用禮堂」。

 

 

 

 

 

 

 

中大:已重新評估臨時構築物安全 黃昏公布安排

「大千視界HK」記者向中大查詢是否有畢業典禮相關新安排時,中大表示「今早8號颱風訊號解除後,校方已盡快委託專業結構工程重新評估該臨時構築物有否受颱風損壞,影響安全。完成評估後,大學將審視情況並考慮包括場地安全內的各因素,並在今日黃昏時公布受颱風影響而須取消和更改的畢業禮安排。」

校董鄧家彪:重辦「隔一段時間會更好」

身兼中大校董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11月掛八號風球實屬罕見,理解校方來不及應變,但取消的決定有必要檢討,希望校方盡快安排好重辦,期望黃昏公布方案能挽回公眾信心。

對於重新舉辦畢業禮的時間,鄧家彪認為畢業的學生可能已在職,家長亦有自己的工作安排,校方亦需時間重新籌備,加上大型活動理應要有通知期,故重辦「隔一段時間會更好」。

至於校方應否修仿傚「惡劣天氣下工作安排」為畢業禮制定應對方案,鄧家彪稱校方宜汲取今次經驗,盡快推出恒常方案,令校方籌備人員及出席的學生及家長及早應對。

 


因應熱帶風暴「桃芝」昨晚採取較偏北路徑靠近廣東沿岸,加上烈風圈半徑增大至167公里,香港天文台昨晚11時10分改發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並持續11小時,成為香港1946年有紀錄以來最遲發出的8號或以上風球。今次為實施「打風不停市」新安排以來首次執行,包括衍生產品市場的收市後交易時段亦繼續全面運作,一切暢順,但股市反覆偏軟,成交額略低。截至中午收市,恆生指數低開197點後報19649點,跌173點,跌幅 0.88%,大市成交815億港元,較近期半日有過千億成交額略低。

據天文台資料,對上一次最遲訪港的颱風,要數1972年的「柏美娜」,於11月8日發出八號訊號。

天文台表示,隨着「桃芝」本周後期逐漸遠離並減弱,廣東驟雨減少,天色好轉;菲律賓以東海域的熱帶氣旋「天兔」未來一兩日大致移向呂宋海峽一帶,其後路徑存在變數,較大可能移向台灣以東海域。

強季風抵華南 下周中轉涼
天文台又預測,一股達強風程度的東北季候風下周初抵達華南沿岸,下周中天氣顯著較涼,亦有幾陣雨。

至於上周形成、位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萬宜」,可能下周初進入南海中北部,受其與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南海中北部風勢頗大。

 


中國解放軍南部戰區通報,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今天(13日)在中國黃岩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戰備警巡,稱是戰區部隊依法開展的巡邏警戒活動,是解放軍南戰區今年第三次在黃岩島周邊實施軍事行動。

中國周日(10日)公布黃岩島領海基線及六十四座南海島礁「標準名稱」之後三天,隨即進行黃岩島周邊海空兵力戰備警巡,被認為是對菲律賓近期頒布海權新法的強硬回應。

中方公布黃岩島領海基線,主要是為強調對南海諸島擁有的主權,並證明此舉符合國際法與慣例。

菲律賓政府上周五(8日)頒布所謂《海洋區域法》,將黃岩島和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及相關海域納入菲方海洋區域,中方兩天後公布黃岩島的領海基線,並稱是加強海洋管理的舉措。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早上離開北京,乘坐專機前往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並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昨被問及習近平與拜登是否會在峰會期間會晤時稱,沒有可以發布的消息。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表示,中方願以APEC非正式峰會為契機,繼續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開放的區域主義,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亞太伙伴創造更多的機遇,攜手構建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

陪同習近平出訪的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等。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科學報告》近日發布論文稱,火星表面發現的一些巖石沈積物可能來自於35億年前的古代海洋。科學家們推測在火星歷史早期,火星北半球可能短暫存在過海洋。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11月8日分析過中國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所收集的數據,發現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南部存在與古代海洋近岸帶相符的地形特徵,如凹錐、多邊形溝槽和沈積通道。

 

研究人員還測定研究區域巖石沈積物的年代和物質組成。他們根據這些數據推測,烏托邦平原可能在約36.8億年前發生過洪水,並形成淺海和深海環境。但這片海洋在「地質學上很短的時間內」凍結,形成一條海岸線,在大約34.2億年前消失。

 

論文配圖標註了「祝融」號著陸地點和研究涉及的區域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吳波表示,研究區域可以被分為南部水或冰含量較少的淺海單元,以及北部水或冰含量較多的深海單元。他表示,即使是在淺水區,水深也可能達到600米,但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數據來估計古代海洋的最大深度。

 

香港理工大學行星科學家謝爾蓋·克拉西爾尼科夫(Sergey Krasilnikov)認為,水中含有大量淤泥,從而形成了沈積物的分層結構。他推測,火星在歷史早期可能擁有一個「更厚、更溫暖」的大氣層。

 

論文中強調,「祝融號」的觀測數據仍無法作為火星古代海洋存在的直接證據,但發現烏托邦平原南部可能存在過大量水體,將增進人們對火星氣候演化的認識。

 

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行星地質學專家馬蒂厄·拉波特(Mathieu Lapotre)評論稱,早期火星是否存在過海洋依然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對探索火星環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新研究為未來火星探測提供了方向,人們可以通過火星任務進行檢驗。

 

「祝融」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拍攝的照片

 

早前已有許多證據支持曾有水在火星表面流動的假設,例如美國「毅力」號火星車的著陸地點傑澤羅隕石坑被認為可能存在過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出,傑澤羅隕石坑存在明顯的三角洲和河流痕跡,可能在35億年前形成過一個湖泊。

 

今年8月,美國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者分析了NASA「洞察」號火星車收集的數據,計算出火星地表下可能存在大量液態水。

 

根據「洞察」號收集的火星地震數據,研究人員發現,火星地震波穿過巖石的速度,與充滿液態水的破碎火成巖的匹配度最高。分析顯示,「水庫」位於火星地殼中部巖石的微小裂縫和孔隙中,距火星表面約10至20公里。

 

美國「Space.com」網站指出,科學家對火星古代海洋有很多猜測,但只有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通過科學家在地球上的更多儀器檢測分析後,才有可能研究出火星環境演化的真相。

 

今年9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天問三號」火星採樣返回的實施時間將由2030年前後提前至2028年前後。「天問三號」任務計劃使用兩枚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分兩次發射「天問三號」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和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實現火星樣品返回地球。

 

(原文鏈接:觀察者網


熱帶風暴「桃芝」正接近香港,天文台會在下午2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教育局宣布,幼稚園、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今日停課。

天文台說,熱帶風暴「桃芝」的外圍雨帶正影響廣東沿岸,現時香港高地正間中吹強風。隨著「桃芝」靠近,在其與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下,預料香港風力會在下午逐漸增強,離岸及高地間中達烈風程度。

預料「桃芝」明早在香港以南約200公里內掠過,天文台會視乎屆時「桃芝」的強度、烈風區與珠江口的距離及本地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另外天文台則預測桃芝逐漸減弱的機會大。

幼稚園、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今日停課,但學校須保持校舍開放,同時實施應變措施,照顧已返抵學校的學生,並在安全的情況下,方可安排學生返家。

香港迪士尼樂園宣布,三號強風信號生效期間,樂園如常開放並作有限度運作。樂園戶外遊樂設施會在三號強風信號生效期間暫停運作。

澳門方面,氣象局預料傍晚 6時至晚上 9時改發 3號風球的機會為高。

 


國務院辦公廳今(12日)發布202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明年全體中國公民放假日增加2天,其中農曆新年(春節)、勞動節各增加1天,意味著2025年春節有8天假期,五一僅需調休1天。通知發布後,各大在線旅遊網站搜索量隨即暴增,有平台春節假期出行機票搜索熱度較前日同時段急升逾三倍之多,並呈持續上升趨勢。此外,部分人已開始搜索明年十一假期出境遊的機票。

 

據悉,內地2025年春節假期將從1月28日除夕當天開始,到2月4日農歷正月初七結束,8天假期讓眾多人開始計劃長假安排。數據顯示,除夕前一天和假期最後一天是出行熱度最高時段。也有不少人計劃選擇正月初三到初五出發,在和家人團聚之後,利用假期後半程開啟一場旅行。

 

通知發布後半小時內,有平台2025年春節機票搜索量增1.7倍,除夕當日機票搜索量增2.5倍。部分用戶提前請2月5日至8日(共4天)假,獲得13天的超長假期。

 

關於出發地,有平台數據顯示,成都、鄭州、上海的用戶訂除夕前夜(1月27日)出行的機票。有人從成都飛往廣州,有人從鄭州飛往三亞,而1月28日一早,有旅客從上海飛往香港。該平台數據還顯示,已有超過300個城市的用戶搜索春節期間出行方案,也有用戶修改了預約火車票計劃,從除夕當天修改為除夕前一晚。

 

至於目的地方面,至目前為止,農曆新年(春節)期間,境內熱門目的地為上海、北京、哈爾濱、廣州、三亞、西安、成都、深圳;境外熱門目的地為東京、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同時,三亞、昆明、麗江等國內避寒遊目的地機票搜索量增長60%以上。

 

 

農曆新年(春節)期間國內遊搜索熱度較高的城市是三亞、大理、哈爾濱、海口、西雙版納等,出境遊目的地熱度增長較明顯的是德國柏林、韓國釜山和澳洲墨爾本。

 

從價格方面來看,2025年1月11日至2月6日機票價格相對較高,除夕當天北京-哈爾濱、上海-三亞、上海-昆明等多條航線經濟艙價格是全價,預計將在12月中旬放出折扣艙位。

 

研究院認為,2025年公共假期的增加和調休天數的減少,可為公眾創造更靈活的「併假」選擇,帶薪假與公共假期的彈性銜接將進一步激發公眾的休閑旅遊消費熱情,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形成假期錯峰出行的格局。

 

2024年五一、十一等多個假期國內出遊人次、消費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另一研究院分析師認為,2025年法定假期整體增加了2天可謂眾望所歸,加上通知強調「除個別特殊情形外,法定節假日假期前後連續工作一般不超過6天」,這意味著困擾公眾的「假期調休」將得到緩解。尤其是國慶和春節的8天長假將有助於釋放假期旅遊消費熱情,便於遊客從容選擇錯峰出行,緩解假期集中出遊的交通和景區景點的壓力。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有港女在內地東莞接受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後懷疑中毒,在當地入院後情況無改善,改往北區醫院求診,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個案,呼籲市民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只應由註冊醫生處方和施行。

38歲女病人過往健康良好,她報稱上月27日在東莞一處所接受聲稱肉毒桿菌毒素注射,過程中未能確定有關注射人員的專業資格。兩天後開始出現出現四肢乏力、吞嚥困難和雙眼局部下垂,本月3日到東莞一間醫院求診,同日入院治療後因徵狀持續,本月8日改往北區醫院求診,同日入院。臨床診斷懷疑病人因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導致中毒,病人目前仍然留院,情況穩定。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已將個案通報內地有關當局。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中。

衞生署發言人說,在香港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只應由本地註冊醫生施行,消費者應了解醫生全名,並查閲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同時查詢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至於在香港以外地區接受注射,必須特別謹慎,確認有關人員合資格或已向相關當局註冊執業。一旦有來源不明的針劑,應拒絕接受注射。如有不適,應盡快向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求診。

衞生署指中毒病人的相關肌肉會受影響,而肉毒桿菌毒素亦可能擴散,影響注射部位以外的其他範圍,故病人有機會出現眼瞼下垂、重影或視力模糊、咀嚼困難、聲音沙啞,甚至在吞嚥、說話或呼吸等方面出現問題,徵狀可能在注射後數小時、數日或數星期出現。

 


熱帶氣旋「桃芝」逐漸靠近香港,天文台預測「桃芝」會在周四(14日)早上於香港以南200公里左右掠過,考慮明日(13日)下午改發三號強風信號,至於一號戒備信號會至少維持至明日正午12時。

 

截至下午四時四十五分,天文台公布過去數小時,「桃芝」穩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按照現時預測路徑,與「桃芝」相關的強風區今晚(12日)至明早(13日)仍與珠江口保持相當距離,一號戒備信號會至少維持至明日正午12時。

天文台稱,隨著「桃芝」逐漸靠近華南沿岸,香港風力會在明日稍後逐漸增強,而「桃芝」的外圍雨帶亦會影響沿岸地區,天文台會考慮在明日下午改發三號強風信號,預料「桃芝」會在周四(14日)早上於香港以南200公里左右掠過。天文台會視乎屆時「桃芝」的強度、其烈風區與珠江口的距離及香港本地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舉行首次會議,會上討論低空經濟的整體發展策略和工作計劃,包括政府會與業界及夥伴機構合作,明年初起推行「監管沙盒」試點項目, 預計首階段會以無人機載貨為主,明日起接受首批申請。

工作組在會上落實了「監管沙盒」試點項目的細節,包括申請資格及程序、 審閱及訂立優次的考量等,運輸及物流局將會以分批形式進行試點項目, 首批申請截止日期為今年底。

完善法規方面,政府會參考內地及其他地區的法例和標準,充分考慮目前需要和長遠發展,更新現行民航相關法例,包括研究適用於較大型無人機(即25公斤以上的無人機)的規管制度,目標是於明年上半年提交立法會審議。

另外,政府會就低空基礎建設展開技術研究及規劃,包括起降場、通訊網絡、航路網絡、低空監察和管理系統等;以及加強與內地對接,促進大灣區內的跨境低空飛行活動。

身兼工作組組長的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工作組會以前瞻思維及促進者角度, 透過「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模擬多場景、 多航線及低空空域管理布局, 累積數據及經驗, 引領法規、基建、應用等不同層面的工作, 亦會善用市場力量,並積極與內地方面溝通和合作,共同推動低空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