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民眾在疫情後恢復頻繁往來,英國的床蚤問題亦日益嚴重,早前一段在倫敦地鐵座位拍到床蚤的影片在網上瘋傳後,床蚤問題在當地引起廣泛關注;提供嗅蚤犬服務的公司接獲來自家居及酒店的求助及查詢個案數目急升,當中不乏因對床蚤問題過度緊張及恐慌而求助,最終發現只是虛驚一場的個案。

英國的床蚤問題雖然一直存在,但在新冠疫情其間,隨著全球來往各地的旅客大幅減少,不少酒店更因此關門不做生意等,令床蚤傳播能有效遏止。但疫情過後,各國人民恢復頻繁往來,再度令到英國床蚤傳播死灰復燃,專門提供嗅蚤犬服務的公司亦因此接獲大量來自家居及酒店客戶的訂單。

一段據稱在倫敦地鐵乘客腿部發現床蚤的影片在網上瘋傳。

 

其中一間提供嗅蚤犬服務公司的負責人指,英國越來越多五星級酒店的管理人員及普通百姓,因擔心處所出現床蚤而尋求他們協助,他表示自今年六月起,相關的求助及處理個案數目急升25%。他指訓練一隻犬隻能夠偵察床蚤發出用以召集族群的氣味,一般需時一年至一年半,過程有如訓練犬隻憑氣味找出爆炸品,毒品,現鈔等一樣。雖然床蚤一般在離床頭不足一呎處生活,但如果人類只靠自月已的眼睛及一把強力電筒,很多時需要數小時方能找到牠們的蹤跡;就算牠們在床單留下血液或糞便等蛛絲馬跡,往往要將床逐部份拆開細心檢查,方能發現牠們的蹤影;相反,經過訓練的嗅蚤犬只需數分鐘便能發現這些目標或確定牠們並不存在。

人若遭床蚤咬後會出現紅腫痕癢,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對身體健康有嚴重影響,但很多時人都會誤將床蚤與惡劣的居住環境扯上關係,因此被床蚤咬過的人會產生羞恥感而不會出外探望朋友,亦不想朋友探訪他們,從而令他們變得孤立起來。另方面,他們亦可能出現失眼,原因因為擔心再被床蚤咬而不敢關燈睡覺。就算被咬的傷口已經復元,他們都仍經常因覺得有床蚤在其皮膚上爬行而感到焦慮。

事實上,床蚤問題並不單出現於骯髒的住宅,有嗅蚤犬服務公司表示,曾在五星級酒店發現床蚤的蹤跡。

 

一隻嗅蚤犬正在床邊搜床蚤的蹤影。

 

隨著人們旅遊頻繁,床蚤對殺蟲劑出現抗藥性及越來越多人購買二手傢俬等,導致床蚤問題不斷惡化外,媒體近期對床蚤問題的大幅報道及人們對法國床蚤問題的過度反應,就如早前一段被指在英國地鐵車廂拍到乘客腿上有床蚤的影片,引起當地社會對床蚤問題題的廣泛關注,令倫敦市長都不得已強調英國公共交通系統已採取一切可能的辦法做好清潔工作,以免除公眾唯恐倫敦在床蚤問題趕上巴黎的擔憂。英國公眾這種「聞蚤色變」的情緒,導致當地人對這些嗅蚤犬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事實上,當中不少個案最終都沒有發現蚤蹤。雖然專家指英國床蚤問題要惡化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還需數年的時間,但顯然此日未到,當地民眾已經陷入新一波對床蚤的焦慮。

 

(來源:英國衛報)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爆發的衝突持續激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周六(14日)與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通電話。

費薩爾表示,沙特對當前巴以局勢發展深感憂慮,譴責一切襲擊平民的行為,反對以色列強行將加沙民眾遷移至地區以外。當前有必要將人道主義物資盡快送到加沙民眾手中,希望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避免衝突擴大到其他國家。沙方認為,如果不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不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巴勒斯坦問題就無法得到公正和持久解決。由於中國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著重要和根本性的作用,沙特願同中方一道,推動各方遵守國際人道法,保護平民免遭傷害,落實安理會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有關決議。

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方反對和譴責一切傷害平民的行為,認為違反人類基本良知,違反國際法基本準則。他批評以色列的行為已超越自衛範圍,應認真傾聽國際社會和聯合國秘書長的呼籲,停止對加沙民眾的集體懲罰。各方都不應採取任何使事態升級的行動,而應盡快回到談判桌上。

王毅表示,中方正和各方密集溝通,推動停火止戰。當務之急是全力保障平民安全,盡快打通人道救援通道,維護加沙民眾基本需求。中方認為,對巴勒斯坦的歷史不公已延續了大半個世紀,不能再繼續下去。所有愛好和平、主持公道的國家都應起而發聲,明確要求盡快落實「兩國方案」。中方願同沙特等阿拉伯國家一道,繼續支持巴勒斯坦恢復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推動巴勒斯坦問題重回「兩國方案」正確軌道,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以巴爆發新一輪衝突,黎巴嫩接壤以色列的邊境局勢亦持續緊張,一批外國傳媒周五(13日)在南部被以軍的炮彈波及,路透社一名黎巴嫩攝影師Issam Abdallah死亡,另外六名來自路透社、半島電視台和法新社的記者受傷。

路透社發聲明,對事件表示傷感,正與當地政府聯絡,尋求了解事件,並會支持死者家屬和員工。有受傷的路透社記者指,當時正拍攝由以色列方向發射的導彈,遇害的攝影師坐在一幅矮石牆上,期間被導彈擊中;他們乘坐的車輛其後亦被擊中起火。

半島電視台稱,當時採訪隊聯同其他外國傳媒,在商定容許採訪的區域工作,但仍然受到波及,必須追究事件責任。黎巴嫩總理米卡提亦譴責事件。

以色列國防軍早前指,接壤黎巴嫩的邊境發生爆炸,圍牆輕微損毀,以軍發炮回應,並啟動可能有恐怖分子滲透到社區的警報。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對事件表示遺憾,會進行調查,又強調無意傷害履行職務的傳媒或平民,但在戰爭狀態下,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於當地周一(9日)下午遭一輛汽車直撞大樓,男司機在車內中槍,送院搶救後不治,未有民眾傷亡。事發後警方封鎖附近街區,並派出拆彈專家檢查涉事車輛,恐防藏有炸彈,至於司機犯案動機仍有待調查。

事發在下午3時左右,一名男子駕駛一輛藍色本田汽車撞入位於三藩市拉古納街和吉爾里街的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據報現場一度傳出多下槍聲。有目擊者指,司機中槍後,一度大叫要找中國共產黨。警方封鎖現場,呼籲民眾避免前往有關地區。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簽證處據報遭一輛私家車撞入。

三藩市警方指,警員是在事發後進入辦證大廳,並向司機開槍,但未有提及開槍原因和多少名警員曾開槍;又指犯案動機未明,目前正與美國國務院及中方領事館人員合作,形容調查工作非常複雜,未能透露更多詳情。

片段顯示,私家車撞入領事館的辦證部,門口的安檢儀器被撞毀,多人在職員指示下撤離。據目擊者史丹福大學學生莫爾查諾夫表示,在汽車闖入時,自己正在現場申請簽證,當時距離司機僅兩米遠。他見到司機的頭在流血,從車內出來後行為舉止怪異,導致現場民眾非常恐慌。

警方封鎖現場調查,疑犯犯案動機未明。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發言人其後發聲明表示,當地時間10月9日下午,有不明身份人員駕車暴力衝撞闖入總領館證件大廳,對工作人員及現場民眾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對設施與財產造成嚴重破壞,性質極其惡劣。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

總領館嚴厲譴責這起暴力襲擊事件,保留追究事件相關責任的權利。總領館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迅速查明真相,依法嚴肅處置,並敦促美方按照《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和《中美領事條約》規定,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總領館人員及館舍安全。

總領館證件大廳暫停對外辦公,恢復對外辦公的時間,有待總領館進一步通知;需緊急辦證的人士,可到官網的緊急申辦證件程序綠色通道辦理。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的新一輪武裝衝突持續,雙方至今近1,600人死亡,單在以色列就有900人喪生。加沙衛生部則指,當地有680人死亡,3,700人受傷。當地局勢不穩,香港特區政府接獲28宗港人求助個案,其中5人已返港,15人離開以色列。以色列中華商會指,在衝突期間失聯的四名中國人,其中兩人確認已喪生。早前在以色列南部一場和平音樂節中被哈馬斯擄走的25歲中以混血兒仍下落未明。

中國外交部表示,正在核實消息,但證實有中國人失聯或受傷,傷者情況總體穩定,使領館正全力搜救失聯人員。至於被哈馬斯擄走的一名中以混血兒,至今未獲釋。

約五十名哈馬斯武裝分子上周六(7日)發動突襲期間,闖入以色列南部一個和平音樂節,向人群亂槍掃射,又擄走大批以色列人和外國人,包括在北京出生的25歲中以混血兒諾雅,她的男友亦同樣失蹤。

哈馬斯據報星期一(16日)在社交網站發放片段,指諾雅被帶到加沙一個地點,她的情況看起來安全。

患癌的諾雅母親知道女兒被擄走後,要接受治療穩定情緒,她同丈夫接受以色列和英文媒體訪問,著諾雅要堅強,家人會等她回家。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爆發新一輪軍事衝突,造成大量傷亡,波及在當地的華人。

以色列中華商會一度公布,有五名中國工人在以色列南部失蹤,包括中兩槍的王先生,他同工友上星期六(7日)坐車出行期間,遭哈馬斯武分子開槍襲擊,他獲救後由直升機送往醫院,但另一人還未找回。

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局勢發展,近期暫勿前往以色列,如果已經身處當地又遇上緊急情況要及時報警,並向以色列使館尋求協助。

中國外交部譴責傷害平民的行為,又指當務之急是盡快停火止戰、恢復和平,共同推動局勢降溫。


敘利亞衛生部長戈巴什(Hassan Al-Ghobash)表示,敘利亞中部霍姆斯省軍事學院畢業典禮遭襲擊,造成包括6名兒童在內共8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另有240人受傷。

綜合路透社、CNN等報道,敘利亞國防部長當天也有參加畢業典禮,幸於襲擊前離開,未受波及。「畢業典禮結束後,人們走進院子裡,爆炸突然就發生」,一名場務人員說,「我們不知道爆炸從哪裡來的,到處都是屍體」。

敘國防部表示,現場受邀參加畢業典禮的多個家庭在今次襲擊中受衝擊最大,另外還有一些學員和士兵受傷。今次襲擊由攜帶了爆炸物的無人機發動,策劃者是受到國際力量支援的某恐怖武裝組織。但敘國防部沒有透露該武裝組織更多細節,目前也沒有任何組織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

敘利亞軍方則表示,此次襲擊是「前所未有的罪行」,將追究襲擊策劃者和實施者的責任,並誓言讓其付出「高昂的代價」。

敘利亞政府目前已宣佈,自10月6日起全國哀悼3天,敘國全境、駐外使館和外交機構降半旗志哀。

據半島電視台分析,本次襲擊暴露出「敘利亞國家安全的重大漏洞」,是對巴沙爾政權的打擊。但敘政府似乎將矛頭指向國內的反對派,因為在爆炸發生後不久,親政府軍就針對該國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反對派控制的地區進行炮擊,造成平民傷亡,發電站和市場等民用基礎設施被毀。

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言人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表示,秘書長對霍姆斯省軍事學院和「報復性炮擊」深表關切,並強調需要實現敘利亞境內全面停火。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裴凱儒(Geir Pedersen)也就敘利亞暴力升級表示嚴重關切,他呼籲相關各方在襲擊後要保持克制。

另一方面,由於激進組織庫爾德工人黨(PKK)早前在土耳其首都的內政部大樓發動了自殺式爆炸襲擊,土軍方5日當天也針對敘利亞東北部的庫爾德工人黨設施實施了空襲。但隨後美國五角大樓宣佈,由於土耳其無人機當天與美國駐軍過於接近(不足0.5km),因此出動F-16戰機將其擊落,土方否認。半島電視台指出,如果美軍擊落的確為土耳其無人機,這將是華盛頓首次擊落北約盟友的飛行器。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泰國曼谷市中心商場暹羅百麗宮百貨(Siam Paragon)爆發舉國震驚的槍擊導致兩人死亡,包括一名三十多歲中國遊客。報道指,有3至4人受傷。被捕槍手為14歲少年,報道指他來自富裕家庭,接受良好教育,父親有良好事業。據悉槍手喜歡打機,上網打《大逃殺遊戲》,又不時向朋友的群組發送子彈照片。

泰國曼谷商場暹羅百麗宮百貨(Siam Paragon)下午4時20分傳出槍聲,《曼谷郵報》稱最少造成3死4傷,報道引述醫院消息稱,傷者包括一名外國人。

槍手在鄰近酒店被制服
槍手於下午約5時10分,在鄰近的曼谷暹羅凱賓斯基酒店(Siam Kempinski Hotel Bangkok)遭制服,據報只得14歲,被捕時沒有反抗。警方已接觸開槍14歲少年的父母,據悉他正接受精神病治療,事發前無服藥,稱有人叫他向其他人開槍。

案發時,數百民眾慌忙離開商場,有人稱聽到最少10下槍聲。報道指,警方特種部隊趕抵現場搜捕槍手,網上照片可見一名穿黑衣男子手持槍械,在店舖外徘徊,以及顧客慌忙逃到街上。片段則聽到槍聲,另商場出入口已關閉。BTS Skyway在案發後關閉,而Skytrain則不停Siam BTS站。


西班牙小鎮多名未成年少女被區內男童利用人工智能軟件生成裸照,在受害人不知情下在網上流傳,事件及罪行嚴重性令當地居民感震驚。多名受害人家長組成支援小組,有家長在網上公開事件,並傳達事件錯不在受害人的信息。

 

西班牙的Almendalejo是一個人位於西班牙南部,人口只有約三萬人,盛產橄欖及紅酒的寧靜小鎮,今次人工智能裸照事件,令當地成為全國的新聞焦點。

西班牙南部小鎮Almendralejo

案情指今次案件中,受害者為十一至十七歲的少女;而涉案者則為當地只有十二至十四歲的少年。案情指涉案男童利用人工智能應用程式,將受害人社交媒體上的照片變成裸照,然後再將這些「人工製成的裸照」,透過whatsapp Telegram等通訊程式廣為傳播。

其中一名十四歲受害人的母親指,她的女兒有日放學後向她表示,指有人散播她的裸照,強調自己並沒有拍下這些裸照,而且當地不少少女,包括她班裡的同學都有同一遭遇。現時鎮內有二十八名受害女生的家長已經組成支援小組。

 

María Blanco Rayo 其中一名受害女童的母亲

當地警方正就案件進行調查,據警方的公布,涉案人包括當地最少十一名年紀介乎十二至十四歲的少年。據悉,其中一名受害人更被人以這些製成裸照進行勒索。有受害人直言這些製成裸照被散播對受害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有部分受害少女更因此感到害怕而拒絕踏出家門半步。

雖然這些製造出來的裸照自今年夏天己經出現,但事件直至其中一名受害人的母親,本身為婦科醫生的Dr Adib,利用她在當地社交媒了體的影響力,最近在網上向事件中受害人及她們的家長發放片段,方令事件廣受關注。她在片段中指出,作為受害人家長,無不因為迄今未能證實有幾多人擁有這些製成裸照,或有幾多製成裸照被放到色情網站而擔心不已。

 

Dr Adib

她指出很多時當我們遇到如搶劫等罪行時,會因為作案者對我們構成傷害而報警求助。但面對這類涉及性的罪行時,受害人往往因為感到羞愧,因而隱藏自己,甚至認為自己需為該罪行承擔責任 。因此她希望透過片段,向案中受害人及她們的家長,傳達罪行錯不在她們的信息。

雖然根據西班牙的法例,製造涉及未成年人士性愛圖片,顯然已構成兒童色情物料的罪行;但西班牙針對成年人的性罪行中,並沒有針對產生涉及性愛性質圖片的罰則。案中的涉案少年亦可能會被控以侵犯私隱罪,但西班牙的法例中,只有十四歲以上方需要負上刑責。

案件令當地家長擔憂不已;作為男孩家長的,害怕自己兒子他日行差踏錯,犯下類似的罪行;對於那些有女兒的,就更害怕自己女兒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當地有居民認為涉案男童的家長未能作出先見舉動阻止罪行發生,當中包括沒收男童手機,或在男童手機安裝監察孩子瀏覽網頁的手 機應用程式等而需受到譴責。

Dr Adib 指今次並非西班牙首次發生人工人智能生成裸照的事件,事實上,全球越來越多婦女成為這些人工智能製成裸照的受害者而不知所措。

西班牙警方電子罪案部的保護兒童組主管指,此類罪行再不限於涉案人從暗網或一些非公開的互聯網下載孿童材料,而是透過一些越趨普及的軟件及應用程式作案,加上現今的孩子像案中的涉案男童般,自少便接觸這些科技及知識,除引起公眾的關注外,亦是警方未來的一大挑戰。

 

(來源:英國廣播公司)


俄羅斯為加強針對學生的愛國軍事教育,透過教科書及不同活動,讓他們自小建立保家衛國精神,小至七歲甚至學前兒童,已安排他們穿起制服,參與步操等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國心,最終目的要使俄國下一代準備好,隨時為祖國作戰。

俄羅斯政府自入侵烏克蘭後,便加大在全國學校推行軍事化教育的力度。有就讀托兒所的學生穿上制服參與步操,年紀較大的則被安排學習包括投擲手榴彈,挖掘戰壕等作戰技巧。

俄羅斯在全國學校宣揚為國服役的精神,孩童則組成為軍人服務的自願軍,編改學童的教科書內容,強調保護國土的情操。

俄國當局投入大量資源,動員數十萬人力物力,在全國的學校成立約一萬支軍事愛國組織,對學校的教學綱領進行改革,強制學生接受教授軍事愛國價值觀的課程,編改歷史書的內容以強調俄羅斯過往輝煌的戰績。

俄羅斯這項於今年試行,並計劃在2024年在全國推行的愛國軍事教育運動,旨在令學生認識及接受軍服的美學,軍禮及作戰傳統。當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於八月簽署新法令,在學校引入「人保衛祖國安全的基礎」的新強制性課程,其後俄羅斯教育部則進一步深化這項運動,包括安排學生參觀軍事組織,參與軍事運動會,與軍人進行會面交流及安排學生接受無人機課程等。高校的學生則在資深前線軍人及軍官的指導下,學習實彈射擊。

除教學活動外,當局亦從教科書及歷史著手,向學生灌輸軍事愛國主義的思想。為要掀起學生對俄羅斯的歷史感悟,並讓他們感到俄國正值存亡之秋的歷史時刻,當局在教授俄國歷史的教科書封面加入克里米亞大橋,並加入描述烏克蘭近代史的篇章,當中包括「篡改歷史」,「納粹主義復辟」,「烏克蘭新納粹主義」以及「俄羅斯是一個英雄國家」的內容。另外更加入指烏克蘭公然宣稱希望擁有核武及西方國家為要拉倒俄國經濟而對俄羅斯採取史無前例的制裁行動等與事實不符的內容。

美媒一項針對俄羅斯人及當地社交媒體的調查發現,當地小至七歲的兒童已開始接受基本的軍事訓練。在Belgorod的學童被安排參與學習使用自動化武器,裝置機槍及跨越障礙物的演習。當地地方首長更建議讓當地的學童,甚至學前兒童恒常參與這類訓練及活動。數十名七至八歲的學童穿著整齊的軍服,昂首闊步參與步操訓練,這些情境在俄羅斯全國各地不斷上演。

除知識及技術層面,俄國當局亦安排學生參與各種支援軍隊的活動;其中包括發起讓學童為軍人縫製軍褲及軍帽。有技能學院的學生則被安排為俄國軍人生產可攜爐具;有地方政府要求區內的殘障女童為軍人縫製寫有「友或敵」的頭帶;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孤兒則被安排為俄烏戰線作戰的軍人縫製護身符等。

除了實務層面,當局更讓未能參與生產的小童,透過向作戰軍人寫信的方式「參與戰事」。當地傳媒報道,有參與寫信運動的五歲學童在信封封口前,不忘小心翼翼地為信上的軍人圖案塗上顏色。當局希望透過這些林林種種的活動,激起民眾的愛國熱枕,繼續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為了進一步培養青年人互助精神,士氣及心理質素,以準備他們成為俄羅斯下一代的戰士,當局大力鼓勵國內的青少年人參與不同的青年軍事運動會,在包括投擲手榴彈,演習訓練,障礙賽結,組裝機槍,軍事歷史知識等項目進行競逐,最近一次在Orenburg地區舉行的軍事運動會便吸引180名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組隊參賽。

除了由上而下組織活動,確立教材外,當局亦動員軍隊定期到學校進行探訪活動,向孩子分享戰爭的情況及身為俄國軍人的自豪。

據悉有部分並不熱衷於配合當局推行此運動的教師被撤職,當中包括一名早前被好戰分子批評後而撤職學校總監,但具體人數未明。

另一方面,從網民在社交媒體留下的評論可見不少俄羅斯人感到國家受到敵對勢力圍剿,因此除起來保衛國家以外別無他途,而此想法已經慢慢透過不同活動及途徑滲透至國內的學校。故此雖然有部分家長對當局的軍事教育推廣提出反對,但民調顯示大部份家長對當局推行的運動表以支持。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


隨著全球經濟在後新冠時代處於放緩,中國亦不例外,加上近年外界對環保、綠色議題的重視,令外界關注到過往中國以巨額借貨援助「一帶一路」國家的方式,會否持續下去,以及中國如何透過不同的方式繼續其在「一帶一路」國家增強影響力。

自國家主席實行「一帶一路」計劃後,中國多年來一直透過向包括非洲在內的發展國家作出巨額借貸,並派出中國的承建商投入資金及技術進行建設,以資助它們國內的基建發展,令這些國家的市民可以享用這些透過中國資金與技術建成的鐵路、公路及機場等。

就像津巴布韋Hwang燃煤發電廠的兩座新發電機組,上月在當地官員及中國駐當地大使剪綵後正式啟用,以減少當地因供電不足而導致停電的情況。

由中國一帶一路資金興建的津巴布韋Hwang 發電廠

事實上中國政府近年為響應環保建設,已經停止資助海外國家建設燃煤發電廠。因此津巴布韋這項由中國資助約十億美金的計劃,可說是同類項目的滄海遺珠。

在「一帶一路」計劃踏入第二個十年之際,全球經濟亦因新冠疫情並烏克蘭戰事持續放緩影響借貨國的還款能力,加上中國國內經濟泡沫危機及環保主義抬頭等,均令外國關注到中國往後會如何繼續推動此項計劃,其中包括會否縮減貸款規模及借貸的形式等。

事實上,全球發展政治中心針對中國透過主權擔保向非洲國家作出的借貸數額,發現中國在過去兩年,逐步減少向非洲國家批出新的大規模貸款,由高峰期20162850億美元下降至去年不足20億美元,而此已是連續第二年新借貸額低於20億美元。當然此一現象並不限於中國援助非洲的情況,而是全球性現象,因此預料「一帶一路」進入新階段後,此趨勢將會持續。

有專家認為促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雙邊借貸國的主要誘因不變的情況下,中國仍會繼續向這些國家作大規模及小規模貸款,只是實際貸款的規模或方針會有所轉變,中國這個改變,無疑將對那些需要大額資金援助以進行基建的發展中國家帶來重大衝擊。

中國自2013年推行「一帶一路」後,中國便透過發展中國家金融機構及中國的銀行,向發展中國批出數以億計美元的貸款,以援助他們國內的鐵路、發電廠、高速公路等基建建設,令中國大幅擴大其在全球的影響力及軟實力,並深化其與逾150個國家的關係。

但近年這些利用「一帶一路」資金建設的工程項目近年卻連接因環保問題、工人待遇差而備受批評,而且不少國家出現質疑向中國要求遠比其國民生產總值為高的借款款額的聲音。中國面對這些批評時,往往強調「一帶一路」計劃為要令全球的人民都能從計劃中受惠,而且這些計劃促使這些國家出現新的經濟發展機遇。

有研究中國向發展中國家資金流向的學者指現時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因此中國現時要考慮的是這些接受貸款的發展中國家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這些接受「一帶一路」資助的工程項目能否如常運作,因此會影響到借款國能否如期償還貸款及利息。

事實上,近年已陸續有接受貨款的國家因經濟問題而要求延遲還款,經濟問題將導致更多國家難有空間接受新貸款。縱然如此,不少發展中國家仍渴求得到這些資金發展基建,以促進國內的經濟發展;為此中國及這些國家還會繼續探求更多資金流向的可能性。

在中國近年國內經濟發展放緩之際,長遠對中國投放海外的貸款項目的影響雖仍未可料,但見當局最近要求先處理國內經濟需要的方針,似乎轉變已見端倪。

逾百國家的代表將於十月聚首北京參與「一帶一路」論壇,對於「一帶一路」將來如何發展,包括貸款規模,項目涉及的環保問題等,除持分國外,亦引起全球其他國家的廣泛關注。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