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繼正式向全球86個國家及地區開徵所謂「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據報計劃向停靠當地港口的中國製貨船,或包含中國貨船的船隊,徵收高額的所謂「停靠費」,以重振美國造船業。 路透社引述消息報道,由於美國多個行業反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考慮放寬收費計劃。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在參議院一個聽證會上亦指,並非所有針對中國製船舶收費的提議都會實施。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徵收港口費、對貨物的裝卸設備加徵關稅等措施,既擾亂全球產供鏈的穩定,也會增加美國的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最終也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 發言人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中方也將採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美國政府繼宣布將正式向全球86個國家及地區開徵所謂「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其中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累計高達104%關稅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說,下一步將針對藥品推出「重大關稅」措施,目的是要迫使藥廠重回美國本土生產。

特朗普早前宣布針對各國的對等關稅時,醫藥產品和半導體等屬於豁免對象,但他最新表示,美國並無生產自己的藥品和其他改善健康的產品,美國支付藥品的價格,往往比有藥品生產的國家高出很多倍。 他聲稱會對藥品課稅後,相信藥廠將搬離中國及其他地方「湧回美國」這最大的市場。 他同時批評其他國家限制藥價,令美國藥價居高不下。


巴拿馬審計長辦公室周一(7日)表示,審計發現香港長和集團子公司2021年續簽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營運權合約一事上,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將會向授權續簽港口特許經營權的官員,提出法律訴訟。長和子公司被指未依規定履行合約,巴拿馬也未收到合約載明的12億美元(93億港元)欠款,當中包含涉及與巴拿馬政府分享一成淨收入的協議。

審計結果公布數小時 美防長抵巴拿馬訪問
審計結果公布數小時後,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將抵達巴拿馬展開訪問。巴拿馬正面臨美國總統特朗普普施壓,要求其削弱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

巴拿馬政府於1997年把運河太平洋岸巴爾博亞港和大西洋岸克里斯托瓦爾港的特許經營期,授予長和旗下子公司巴拿馬港口公司,到2021年再續約把營運權延長多25年。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指控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後,巴拿馬今年1月宣布對長和擁有90%的巴拿馬港口公司進行審核。

未收到12億美元欠款
審計長弗洛雷斯周一(7日)在記者會上指,審計迄今已確定巴拿馬在續簽合約時「放棄了12億美元(約100億港元)」,未有收到這筆欠款,他指的是政府在合約中給予的稅收優惠和福利。

根據安排,當局完成審計後,會提交海事部門處理。今年2月,巴拿馬總檢察長發布一份具有約束力的意見,認定上述港口合約違憲,將由最高法院做出最終決定。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上(8日)出行政會議前,重申任何交易必須符合法律和規則的要求,特區會依法、依規處理。

李家超又表示,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企業,包括香港企業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當局反對在國際經貿關係中使用脅迫或者施壓的手段。

或成貝萊德收購2港口業務障礙
律師和專家分析指,如果如果巴拿馬審計長確認長和子公司特許權續約有存在違規行為,或法院宣布合約不符合憲法,可能會影響長和把巴拿馬運河等港口出售予美國財團貝萊德(BlackRock)的計劃。

特朗普多番威脅要控制巴拿馬運河,指是因為中國和香港特區公司參與中美洲國家的海運業務。而特朗普對貝萊德宣布收購該2個港口的交易表示慶祝。

中方不滿長和出售港口決定
長和3月宣布與貝萊德集團主導的財團達成協議,向該財團出售旗下遍及23國的43個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交易完成後,長和將獲得190億美元現金。

長和向上述財團出售海外港口的決定引起中方不滿,有傳媒報道北京將對此項交易進行反壟斷審查,使原定4月2日簽訂最終協議的交易再添變數。


德意志銀行大裁員:經濟寒潮下的自救之舉

                                                                                                   一方

 

當地 3 月 19 日,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索英(Christian Sewing)在倫敦一場會議上投下重磅炸彈,宣布由於消費者金融部門獲利持續下滑,該行計劃在今年對該部門裁員 2000 人。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金融界乃至全球經濟領域激起千層浪。​

索英在會議中直言:「以獲利角度來看,我們須扭轉局勢的地方,顯然就是消金業務。」 事實上,德意志銀行削減成本的行動早已開啟。去年,為應對經營壓力,該行已大刀闊斧地裁員 3500 人。而今年這近 2000 人的裁員計劃,索英強調,相關成本 「已計入 2024 年度的整頓成本中」,足見其推動成本控製的決心與計劃性。​

從宏觀經濟形勢來看,當下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並不平穩,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交織。德國經濟作為歐洲經濟的重要引擎之一,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就在不久前,德國央行德意志聯邦銀行當地 2 月 25 日宣布,該行去年資產負債表顯示赤字約為 192 億歐元,這是德國央行自 1979 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國家央行的財務困境,從側面反映出德國整體經濟環境的嚴峻性,這無疑也給身處其中的德意志銀行帶來了巨大壓力。​

在全球金融行業內,裁員潮正此起彼伏。美國華爾街在關稅威脅製造的巨大不確定性下,也深陷裁員風波。據路透社 3 月 19 日報道,摩根士丹利計劃本月底裁員約 2000 人,裁員人數約佔員工總數(不包括財務顧問)的 2% 至 3%。在此之前,2025 年已有多家美國金融機構裁員。2 月,摩根大通裁減了約 1000 名員工;3 月初,美國銀行旗下投行部門已裁撤 150 個初級崗位;高盛也提前年度績效評估流程,並計劃裁員 3% 至 5%。華爾街投行們的裁員行動,反映出金融行業對經濟形勢的不安情緒,而德意志銀行的裁員,同樣也是在全球金融行業面臨困境下的無奈之舉。​

聚焦德意志銀行自身,消費者金融部門長期以來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新興金融機構不斷湧現,它們憑借創新的業務模式和數字化優勢,不斷搶佔市場份額。傳統銀行的消費者金融業務面臨著客戶流失、業務萎縮的困境。德意志銀行在消費者金融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或許未能跟上時代步伐,導致客戶黏性下降,業務收入增長乏力,進而影響了整體獲利情況。​

從內部管理與戰略角度分析,德意誌銀行此前的業務布局可能存在不夠合理之處。過多資源投入到獲利不佳的消費者金融部門,而在新興業務領域,如數字化金融服務、綠色金融等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未能及時抓住新的業務增長點。此次裁員,也可以看作是該行對業務結構的一次深度調整,將資源向更具潛力、盈利能力更強的業務板塊傾斜。​

此次裁員對德意志銀行自身而言,短期內可能會面臨員工士氣低落、業務銜接不暢等問題,但從長期來看,如果能夠利用節省下來的成本投入到業務轉型與創新中,提升核心競爭力,或許能為銀行的未來發展帶來轉機。對德國就業市場來說,2000 個崗位的流失無疑會增加就業壓力,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失業人員再就業難度加大。對於全球金融市場而言,德意志銀行作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其裁員行動傳遞出的信號,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投資者對銀行業的信心,引發金融市場的波動。​

德意志銀行此次大規模裁員是在複雜的經濟形勢、激烈的行業競爭以及自身戰略調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結果。未來,德意志銀行能否通過此次裁員及後續一系列舉措成功實現業務轉型與業績提升,全球經濟形勢又將如何演變,都值得持續關註。​

(文章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白宮國家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當地周一(7日)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採訪時指,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正考慮對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暫緩實施關稅措施90天,但白宮之後否認,稱是「假新聞」。

 


香港恒生指數低收3,021點,創歷來最大單日跌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是反映環球悲觀的投資情緒,但他認為港匯仍非常強勁,香港金融體系仍相當穩健,交易暢順有秩序進行,沒有發現任何對香港市場造成系統性影響的不正常行為。

陳茂波說,港元在聯繫匯率制度下,繼續保持穩定,港元對美元繼續處於強方,貨幣市場運作正常,特區政府會繼續聯同證監會和金融管理局以及港交所繼續對市場情況採取全天候、聯動式、跨市場密切監察,保持高度警惕,嚴防金融風險。他又說,未來一段時間美國關稅措施將無可避免增加市場波動,各國的反制措施,以至各國主要央行的利率政策走向,都會引發更為波動的資金流動,呼籲市民在投資的時候做好風險管理,量力而為。

陳茂波又批評,美國上周宣布對全球差不多所有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做法是霸凌無理,違反世貿組織規定,深度破壞作為國際貿易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擾亂全球供應鏈,以對等為名行霸權為實,在不同層面都對全球發展造成傷害。他說,在經濟層面,市場估計美國經濟或會陷入衰退,環球經濟亦會受到拖累,而在企業層面供應鏈受嚴重干擾,不少出口企業會深受打擊。


市場憂慮美國宣布的關稅戰引發貿易衝突升溫,外圍股市急挫,港股清明節長假期後復市,跌超過三千點,失守二萬點大關。

大市低開2119點,早段跌幅一度收窄至1800點,短暫重返21000點後跌幅再擴大,午後跌勢加劇,尾市跌幅擴大至逾3140點,創歷來最大點數跌幅。恒生指數低見19706點,收報19828點,跌3021點,跌幅達13.2%,在亞洲主要股指中,表現較遜,同時創下歷年最大單日跌幅,成交金額大增至創紀錄的6209億港元。

藍籌股全線下跌,七隻跌幅更跌逾兩成,其中,被大摩點名、三十隻對等關稅中資重災股之一的藥明生物(02269)大跌兩成六,成為表現最差藍籌。

科技指數跌一成七。 小米(01810)跌兩成,阿里巴巴(09988)跌一成七,美團(03690)跌近一成半,騰訊(00700)跌一成二,四隻股已拖累恒指跌1028點,京東(09618)跌一成半,百度(09888)跌一成四,網易(09999)跌一成七,快手(01024)跌近一成九,嗶哩嗶哩(09626)跌近兩成。

手機設備股亦是跌市重災區,高偉電子(01415)跌三成二,瑞聲科技(02018)跌兩成,丘鈦科技(01478)跌一成七。

汽車股捱沽,比亞迪(01211)跌一成六,小鵬(09868)跌兩成,吉利(00175)跌近兩成一,理想汽車(02015)跌一成七,蔚來(09866)跌一成四。

期油價格在亞洲市時段再跌百分之4,中海油(00883)及中石油(00857)跌一成半。

內地對部分稀土相關項目實施出口管制,以反擊美國關稅措施。 中國稀土(00769)跌百分之3,金力永磁(06680)跌兩成三。

中電(00002)及電能(00006)偏軟,成為跌幅最小的藍籌股。

國企指數收報7262點,跌1157點。


 

美國對全球180個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市場憂慮貿易衝突升級加劇並引發經濟衰退,港股跟隨亞洲區股市向下。恒生指數裂口低開逾2,100點,近中午時跌幅擴大至逾2,400點,中午收市報20,404點,跌2,445點,跌幅10.7%,接近半日低位收市,主板成交額急升至3,220億元。

其中科技指數報4571點,跌幅近14%;藍籌股幾乎全線下跌,近40隻跌幅達雙位數,醫藥和手機設備股沽壓較大,藥明生物(02269)跌近23%表現最差。 公司被大摩點名,是三十隻對等關稅中資重災股之一。

科技指數跌一成三。 小米(01810)跌一成半,阿里巴巴(09988)跌一成四。舜宇和比亞迪電子跌約17%和19%。

內地對部分稀土相關項目實施出口管制,以反擊美國關稅措施。 中國稀土(00769)及金力永磁(06680)逆市升半成。

日本方面,日經指數早盤交易一度大跌8.3%,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韓國KOSPI指數開盤下挫逾4%,一度暫停程式化賣單交易5分鐘。


內地官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中國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餘地,隨時可推出。

文章指,財政政策已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強調將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加快落實既定政策;亦會以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堅決穩住資本市場,穩定市場信心,相關預案政策將陸續公布,

文章又指,美國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動,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幾乎所有貿易夥伴,落實所謂的對等關稅,中國第一時間採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引發全球高度關注,表示,美國濫施關稅造成衝擊,但「天塌不下來」,當前內地經濟企穩向好,應對美國關稅衝擊有底氣、有信心。

文章表示, 美國加徵關稅,短期內不可避免地對中國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加大經濟下行壓力,但中國是超大規模經濟體,面對美國的「關稅霸凌」衝擊,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

文章指出,中國對美國出口佔全部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對美國出口下降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


中國針對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全面徵稅,宣布對所有美國商品徵新關稅後, 美國股票市場大幅低開。華爾街的主要「恐慌指標」 當地星期五(4日),升至八個月來新高。

以選擇權、衡量股票投資者對市場短期前景擔憂度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Cboe Volatility Index) , 一度上升多達15.54點至45.56點, 是自去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 目前該指數最新上升8.25點至38.27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