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 走紅:盲盒經濟現象級突破
與中國消費市場結構性變革
一方

一、現象級消費狂歡:Labubu 如何點燃全球市場
2025 年春夏之交,「Labubu」(拉布布)這個毛茸茸的 「安慰怪獸」 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全球。從香港蔣女士為女兒搶購《哪咤 2》卡牌的瘋狂,到洛杉磯消費者通宵排隊購買 Labubu 盲盒,從韓國因搶購引發安全事件導致停售,到「全球唯一」的薄荷Labubu初代雕塑,在北京拍出人民幣108 萬元高價,Labubu 的走紅已超越普通商品範疇,成為全球消費文化的標誌性事件。熱度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內地的知名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2025 年首季度營收同比激增 165%至170%,海外收入暴增 475%至480%,其中美洲市場增幅高達九倍,股價年內升幅超過兩倍,市值突破3500億港元。
Labubu 的爆發式增長源於多重經濟邏輯的疊加。其一,疫情後全球消費者對情感價值的需求激增,Labubu 「不完美的可愛」 恰好滿足這種心理代償。其二,泡泡瑪特通過選址高端商場開設門店(如毗鄰 LV名店)、明星效應(Lisa、貝克漢姆等)和限量銷售策略,將 Labubu 從 「塑料玩具」 升級為具備社交貨幣屬性的潮流符號。其三,盲盒模式的成癮性設計 —— 抽卡的不確定性、蔡格尼克效應驅動的收藏欲,以及二手市場 50 倍以上的溢價空間,形成獨特的消費閉環。
二、盲盒經濟經濟學解構:從邊際效用遞減到資本狂歡
盲盒經濟的核心在於打破傳統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當消費者持續購買同一類商品時,通常滿足感會逐漸降低,但盲盒通過稀缺性設計(如隱藏款概率僅 144分之一)、遊戲化機制(抽卡成癮性)和二手市場泡沫(Labubu 盲盒二手溢價達 50 倍),成功將消費行為轉化為 「心理博弈」。這種模式不僅讓泡泡瑪特毛利率從 2016 年的不足 50% 躍升至 2024 年的 71.3%,更催生了卡遊等企業 —— 其 2024 年營收突破 100 億元,凈利潤 44.66 億元,毛利率達 71.3%,印證了盲盒經濟的吸金能力。
資本市場對這一模式的認可尤為顯著。泡泡瑪特市值已超越日本三麗鷗(SANRIO)和萬代南夢宮,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財產權 IP 公司,而卡遊的上市申請更顯示資本對盲盒賽道的強烈信心。狂熱背後是資本對「情緒價值」的重新定價 ——Labubu 不再是單純玩具,而是承載著社交、收藏、投資多重屬性的金融化商品。
三、新消費範式:從 「中國製造」 到 「中國創造」 的文化突圍
Labubu 的走紅標誌著中國消費市場正在經歷結構性變革。其一,消費主體叠代:30 歲以下消費者佔比逾 70%,他們更注重個性化表達和情感共鳴,Labubu 的 「治癒 + 怪誕」 設計精準契合這需求。其二,渠道創新:泡泡瑪特通過 AI 自動販賣機、微信小程序社群運營和快閃店(如上海靜安大悅城 10 小時銷售額 268 萬元),重構線下消費場景。其三,全球化擴張:泡泡瑪特海外門店逾 130 間,覆蓋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營收佔比達 38.9%,而 Labubu 在在線零售「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的銷量增長,更帶動平台潮玩類目GMV上半年激增三倍。
這種變革的深層動力,是中國從 「製造大國」 向 「文化輸出者」 的轉型。泡泡瑪特通過與如龍家昇等設計師深度合作、跨界聯名(如珠寶品牌 popop)和賽事運營(如卡遊的卡牌競技),正在複製日本動漫 IP 的成功路徑。正如 iMpact 創始人克里斯・佩雷拉所言,中國文化出口已從消費電子轉向潮玩等新領域,Labubu 的全球走紅正是趨勢的縮影。
四、風險與挑戰:繁榮背後的隱憂
盡管 Labubu 現象展現中國消費市場的活力,但其可持續性仍面臨多重挑戰。政策風險:盲盒經濟的成癮性引發監管關注,部分國家已出台限制措施。市場飽和:2025 年中國谷子經濟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000億元,但過度依賴 IP 熱度可能導致同質化競爭。文化認同:Labubu 的成功帶有偶然性,如何避免成為 「曇花一現」 的網紅產品,需要持續的IP 內容開發。
更值得警惕的是資本泡沫。Labubu 盲盒在二手市場的瘋狂溢價(如某款從 599 元漲至 3.45 萬元),本質上是投機資本的擊鼓傳花。這種模式若缺乏實體價值支撐,可能重蹈「炒鞋」市場的覆轍 —— 當投機者退場,市場將面臨斷崖式下跌。
五、未來展望:從潮玩爆品到全球 IP 的進化路徑
Labubu 的現象級成功為中國消費市場提供新範式,但要實現從 「爆品」 到 「全球 IP」 的跨越,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內容深耕:泡泡瑪特需加強 IP 故事性,避免 Labubu 淪為 「無靈魂的潮流符號」。正如三麗鷗通過持續內容輸出讓 Hello Kitty 長盛不衰,Labubu 也需構建更完整的世界觀。
技術賦能:利用 AI 和區塊鏈技術(如數字盲盒、NFT),將 Labubu 從實體商品升級為虛實融合的數字資產,拓展消費場景。
合規運營:建立透明的抽卡機製,抑製二手市場投機,同時加強未成年人保護,避免盲盒成癮引發社會爭議。
全球化敘事:借鑒迪士尼的 IP 運營經驗,通過電影、動畫等內容形式,將 Labubu 打造成具有普世價值的全球文化符號。
Labubu 的走紅不僅是一個商業案例,更是中國消費市場從 「規模擴張」 向 「價值創造」 轉型的縮影。它揭示在 Z 世代主導的消費時代,情感價值、社交屬性和文化認同已成為驅動市場的核心要素。然而,這種轉型也伴隨著風險 —— 如何在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中國潮玩產業能否真正走向全球,成為繼日本動漫、美國漫威(Marvel)後的又一文化標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