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周二(14日)決定向總值180億美元(約1404億港元)中國電動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等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渣打銀行預期,對短期經濟增長影響有限。

渣打指,中國電動車、集成電路及太陽能電池出口至美國的份額不足2%,加上新關稅上調只影響美國從中國進口180億美元商品,相當於中國每年對美出口總額4%左右,佔去年內地整體出口0.5%,指即使加徵關稅後,180億美元貨品出口額減少一半,亦只會令中國年度經濟增長減慢0.06個百分點。

渣打認為加徵有關關稅,不會導致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實質升級,但其他國家可能亦會擴大貿易限制,就可能會影響中國長期增長,主要因為歐元區和英國合計佔中國電動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的35%至53%, 而東協、日本和韓國則是中國集成電路及電池出口的主要市場。據經合組織數據對分析,貿易保護措施不太可能使全球任何特定地區受益。

前美國總統、11月將代表共和黨出戰總統大選的特朗普(Donald Trump)14日主張,應把對華關稅擴至更多車輛及產品。

 


電視廣播 (00511) 公布配售2874.38萬股新股,集資逾1億港元,新資金將被利用於與內地串流平台合拍劇。配股由大股東黎瑞剛旗下「邵氏兄弟」及新股東廣發証券 (01776) 全資附屬廣發全球認購,廣發入股1.87%、邵氏兄弟則增持2.93百分點至25.02%。

 

集團公布,分別向主要股東邵氏兄弟和廣發証券子公司配股,集資合共為1.09億元,用於一般企業用途,包括與內地串流平台合拍劇集的營運資金。

其中,向廣發証券配售874.38萬股,每股配股價3.36元,較該公司昨日收市價折讓9.92%,集資2937.93萬元。向邵氏兄弟則配售2000萬股,每股配股價4元,較該公司昨日收市價溢價7.24%,集資約8000萬元。

 


內地4月CPI按年升0.3%高於預期,港股低開59點後反覆向上,一度升134點見19,097點,恒生指數半天收報19052點,升88點,創今年新高,大市成交791億。國企指數6745點,升26點;恒生科技指數4002點,升40點。

大華繼顯報告近日指,內地推出多項刺激經濟及惠港措施後,港股成交明顯復甦,4月港股日均成交雖只按月增1%、按年跌11%至1,123億元,但下半月日均成交增長至1,317億元。恒指、港股總市值同月也分別升7.4%和3.4%。


美國早前公布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通脹數據,按年升3.5%,略高於預期的3.4%。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表示,當前美國在降低通脹進展未如預期,服務業通脹頑固,有機會要延至年尾才減息,可能影響今年企業營商信心,中小企擔憂現金流,特別是借貸成本高企的問題或要較長時間才能紓緩。

劉健恆指,目前聯儲局仍有機會在9月和12月各減息一次,但亦要關注減息窗口會否受到11月美國總統大選左右,特別是若美息維持高企更長時間,資金回流亞洲的時機變得更不確定。

他表示,倘美國推遲減息,香港市民跨境及外遊消費回流的時機更不確定,因為港元會繼續跟隨美元走強,但最近政府為樓市撤辣推動成交,股市亦有改善,預料有助提振本地消費氣氛。

劉健恆說,未來中小企或要進一步在大灣區尋找機遇,特別是廣州及深圳營商信心已早於香港反彈,而且資訊科技及創科行業有國策支持,相信有關行業已見谷底。


長期唱好中國的「大好友」摩根士丹利亞洲前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透過社交平台X發文指,與其他主要地方樓市相比,香港樓市更易出現盛衰周期。

羅奇指,香港難免受新冠疫情後的宿醉影響,以及在政治與經濟上的「中國衝擊」,並認為香港是次的周期有別於過往。

羅奇在今年2月於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論述香港股市表現不濟,分析香港內部、內地經濟及中美因素3方面難以改善,聲稱「香港已經玩完(Hong Kong is over)」。


香港金管局今年3月公布9項支持中小企措施,該局助理總裁(銀行監理)朱立翹在渣打中小企研討會上表示,首月受惠措施的中小企有超過3,000家,包括借錢更快、借錢金額增加、借錢成本減低。

朱立翹出席活動致辭時表示,超過六成主要銀行採用貸款科技(Lending Tech),配合商業數據通,優化審批流程,為中小企度身訂造更多信貸產品,毋須再過度依賴物業抵押,提升審批效率。金管局正在與業界商討繼續擴闊銀行同業賬戶數據共享。

朱立翹指,正與銀行業界商討進一步擴大銀行同業帳戶數據共享(IADS)安排,包括考慮擴大交換信貸資料文件的範圍、優化交換訊息安排和參與的機構數目等。她強調,銀行需要繼續支持中小企數碼轉型和優化產品,金融科技及數據的作用不可或缺。

另外,渣打香港宣布,與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聯易融合作,推出中小企電子商務融資方案,合資格中小企可獲最高100萬美元貸款額,無需提供銀行流水單和抵押品,協助企業升級轉型。

渣打香港中小企業銀行主管董美怡表示,市場預計今年度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6.3兆美元。


美團旗下KeeTa加盟香港成為外賣三大巨頭後,香港外賣市場出現新形勢,Keeta市場佔有率反超Foodpanda,成為全港第一大外賣平台。

市場調研機搆Measurable AI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按20243月訂單數量計,美團香港業務KeeTa的單量市佔比率達44%

Measurable AI數據,KeeTa 於20235月進入香港市場後,單量市佔份額按月持續快速提升,並在10個月內成功反超兩個競爭對手(來自德國的Foodpanda和來自英國的Deliveroo)。按訂單量計算,到20243月,KeeTa市場份額為44%Foodpanda35%Deliveroo21%

Measurable AI數據還指出,KeeTa作為香港外賣市場的新進入者,對刺激香港外賣市場的健康增長起到正面作用。數據顯示今年比起去年首季,香港市場線上食雜外賣需求取得明顯增長,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40%,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增長約22%

KeeTa在香港外賣市場率先解決起送價高、送外賣速度慢、及抽佣高等問題,快速融入香港市場。外賣傳統兩大巨頭FoodpandaDeliveroo也不甘示弱,相繼採取降低客單價、提高外賣員待遇、降低商家抽佣比例等措施應對。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由2023年第四季末的25,163宗,增至2024年第一季末的32,073宗,創20年新高。這些個案主要涉及銀行職員的住屋按揭貸款或按揭保險計劃的貸款,而這類貸款的按揭成數一般較高。

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涉及的金額由2023年第四季末的1,313億港元,增至2024年第一季末的1,653億港元。

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中無抵押部分的金額由2023年第四季末的73億港元,增加至2024年第一季末的112億港元。

2024年第一季末拖欠三個月以上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比率由2023年第四季末的0.03%,上升至2024年第一季末的0.06%。

調查所得數字僅涉及銀行提供並已知為負資產的一按貸款(即欠受訪機構的未償還貸款額超過按揭物業的當前市值),當中並不包括涉及二按。

 

 


香港虛擬銀行之一的眾安銀行(ZA Bank)推出活動,用戶只需完成兌換人民幣和兌換美元的任務,即可獲得7天人民幣定存加息券,享受18.1%的年利率,以及1個月美元定存加息券,年利率為6.5%

無獨有偶,為吸引高淨值內地投資客,渣打銀行也針對其私人理財客戶和白金外匯會員推出了高利率的短期定存產品,其中港元和美元的7天短期定存年利率均為10%,人民幣為11%,加幣、英鎊、澳元則可享受最高的13.8%利率。

官網顯示,渣打銀行「優先私人理財」開戶要求為,客戶在渣打銀行的每月存款與投資總額的日均餘額,須達到並持續維持在港幣800萬元(折合約人民幣740萬)或以上。

這並非高利率跨境存款產品首次引起關注。早在三月,新修訂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正式實施不久,多間香港銀行推出利率高達6%至10%的存款產品。如中銀香港推出的跨境理財通存款產品,1個月人民幣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6%3個月人民幣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5%;港幣和美元定期存款的利率也都很高。還有外資銀行推出的1個月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高達10%

當時,針對香港銀行推出的高利率產品,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個人數字金融部副總經理潘定曾分析道,「這些產品往往是港澳機搆的市場推廣行為,它是短期限的,針對新客的特別優惠產品。這種產品的好處是它能吸引客戶過來辦理業務,衕時為客戶提供快速體驗港澳市場、體驗跨境融資的機會。」

銀行人士補充道,在香港,對新產品、新客戶進行較大力度的推廣,給予較多的優惠,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營銷方式。

招聯首席研究員 董希淼認為,「跨境理財通」南向通推出超高利率存款產品,應該是相關銀行的短期促銷行為,不具有普遍性。他們的目的是通過存款吸引更多的內地客戶。

據悉,「跨境理財通」是指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和港澳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行體系建立的封閉式的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或者理財產品。這項業務開通於2021年,當時被稱作1.0版本,今年2月底,新修訂的「跨境理財通」2.0正式實施。其中,「跨境理財通」2.0對投資者准入條件、個人投資者額度、業務試點范圍等方面進行了優化。

2022年1月20日,香港中環街頭的「跨境理財通」廣告。 / 視覺中國

 

 

規實施一月,地投客新增2.43

據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網站消息,423日,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20243月跨境理財通業務情況。

數據顯示,3月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新增24288人,境內銀行通過資金閉環匯划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划20574筆,金額131.06億元。而2月時,新增個人投資者僅2391人,環比增長9.16倍。

其中,港澳地區新增1051人參與北向通,銀行辦理北向通資金跨境匯划業務454筆,跨境匯划金額0.18億元;內地新增23237人參與南向通,銀行辦理南向通資金跨境匯划業務20120筆,跨境匯划金額130.88億元。

20243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9.77萬人,包括港澳投資者4.74萬人,內地投資者5.03萬人,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划6.98萬筆,金額283.89億元。

數據顯示,在投資持倉產品方面,截至20243月末,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購買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164.41億元。其中,北向通項下,港澳個人投資者持有境內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2.01億元,包含理財產品1.22億元、基金產品0.79億元;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162.4億元,包含投資基金2.24億元、債券0.25億元、存款159.91億元。

匯丰中國副行長兼大灣區辦公室總經理陳慶耀在接受第一財經釆訪時表示,根據過去一年的觀察發現,客戶中「南向通」投資大多流向存款類資產,「北向通」投資則傾向選擇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等產品,分散投資本地市場的風險。

在當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人們的風險防范意識有所增強。越來越多高淨值客戶重新審視資產的安全性,理財態度和過去相比變得更偏穩健,希望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陳慶耀說。

家提醒:注意投資風險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長劉曉暉提醒,投資者購買產品前,要重點關注投資產品的風險等級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適配性,充分了解產品的投資風險。他也建議廣大投資者,務必選擇獲得業務試點資格的金融機搆,購買合資格的投資產品。

招聯首席研究員 董希淼補充道,內地和港澳地區金融市場、金融製度和金融產品差異較大。投資者應該更多了解跨境金融市場製度和產品的不衕,比如香港地區股市沒有漲跌幅限製,股票、基金等產品波動往往較大。投資者需要在了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投資能力、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通過「跨境理財通」等進行理性投資。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美聯物業董事陳光明表示,「撤辣」後新盤銷售情況熾熱,預期香港全月一手交投約4500宗,是自199811月以來新高。

香港新開售樓盤市場自「撤辣」後情況火熱,開發商與物業公司推出多項優惠促銷政策。

以恆基地產開發的「利奧坊」項目為例,美聯物業推出總價值約45000港幣的「出租物業保險優惠」,贈送給在購房後3個月內成功經美聯物業租出單位的業主,以提高樓盤的投資吸引力。

今年228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樓市全面「撤辣」,即取消購置住宅的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以及新住宅印花稅。自此,在香港推行14年之久、旨在打擊短期炒房、抑製投資需求的樓市「辣招」全面撤銷。

恆基物業代理董事及營業(二)部總經理韓家輝對新樓槃的銷售情況充滿信心,他指出計劃於本周五晚發售的「利奧坊」現在已吸引500名購房者預約認購。對恆基地產來說,銷售數據更加可觀,近期成交量已接近1000單。

在本輪樓市「小陽春」中,來自內地的「新香港人」群體獲得了市場的特別關注。近年來特區政府先後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高才通)」、「輸入內地人才(專才)」,「優秀人才入境(優才)」等多項計劃,共有超過10萬人獲批,其中大部分來自內地。

活躍的兩地交流推動香港樓市復蘇,韓家輝表示:「自香港全面復常之后,香港與內地交流密切,為樓市帶來機遇。預期『撤辣』后最初兩個月會有較多來自內地買家的成交。」

特區政府於2023年年底重啟「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並在202431日起開放申請,吸引「投資移民」來到香港。韓家輝預計,該計劃將帶來更多新買家。他指出,3000萬港幣的投資雖然不包括住宅投資,但大量的資金流入對香港房地產行業亦有正面作用。另外新來港居民的住房需求,也將對住宅銷售帶來提振作用。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除了投資目的的購房,香港本地以自住為目的的房產添購也有增多。「我相信未來幾個月的成交量都會維持高位,樓價也會趨於平穩。考慮到香港樓市的需求轉變以及經濟向好,下半年樓價預計將會有明顯增幅。」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