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周二(26日)公布中期業績報告,受金價相對高位抑製終端需求及高基數等因素影響,業績整體繼續受壓。
周大福2024上半財年(4至9月)實現收入394.08億港元,同比下降20.43%,歸母凈利潤25.3億港元,同比下降44.4%。此外,周大福還公告今年10月1日至11月18日的經營數據,依舊處於下行空間整體零售值同比-15%。
大行花旗銀行發表研究報告指,對周大福2025至2027財年收入預測保持不變;淨利潤預測上調6%至12%,並將其目標價由9.4元上調至9.9元,相當於2025財年市盈率及收益率預測分別為14倍及5.3%,給予「買入」評級。
今年以來,各國央行加大購買力度,疊加投資者的避險需求持續增長,金價一路飆升,從年初的2063.75美元/盎司,上漲到11月27日的2643.33美元/盎司,上漲約三分之一。
而與此同時,黃金需求卻在一路下行。據中國黃金協會10月28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的第三季度,中國的黃金總需求同比下降22%至218噸。其中,金飾消費量同比下降29%至130噸,金條和金幣的消費量同比下降9%至69噸。今年前三個季度,黃金消費量總計同比下降了11%至742噸。
周大福是香港鄭氏家族旗下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作為香港老牌四大家族,鄭裕彤鄭氏家族旗下擁有周大福、新世界發展、新世界百貨中國、新創建集團四家港股上市公司,橫跨房地產、珠寶、酒店、基建、投資等諸多領域。
除了周大福外,房地產領域的新世界發展今年同樣面臨了業務的衰退,出現了20年來的首次虧損。新世界發展9月26日披露的業績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營收357.82億港元,同比減少34.42%;年度虧損達到171.26億港元。
因此,在發布業績報告的同時,新世界發展還公布一項人事任免,鄭志剛退出。公告顯示,鄭誌剛已提出辭任該公司行政總裁,同日辭任新世界百貨中國的董事會主席、周大福執行董事、新創建集團非執行董事。同時,新世界首席營運總監馬紹祥已獲委任為行政總裁。
鄭志剛在藝術文化領域非常資深,並一度把藝術與商業相結合,打造了首家購物藝術館K11。K11由於在當時的獨特定位,也曾一度輝煌。2009年底,首座K11 Art Mall在港開門營業,開業第一年就實現盈利,為當時高端商業地產的發展樹立了標桿。
從此次人事調整來看,鄭氏家族在產業面臨轉型之際選擇了任賢不唯親。新上任的行政總裁馬紹祥出身政界,並非鄭氏家族的成員。
鄭氏家族發跡於周大福,此後隨著業務擴張,不斷涉獵其他領域。周大福成立於1929年,原屬於鄭裕彤妻子周翠英的家族產業。1956年,鄭裕彤以女婿的身份繼承了周大福,並將其發展壯大。在七十年代,鄭裕彤成功押寶房地產行業,成立「新世界發展」集團,從而在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成功立足,也讓其躋身「香港四大家族」,與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家族並列。
盡管有部分收縮,但截至2024年9月30日,周大福珠寶集團依舊有7346個零售點,其中中國大陸有7191個。由於目前宏觀經濟周期帶來的壓力,以及行業原本積累的問題,鄭氏家族涉足的房地產和珠寶兩大主要產業依舊面臨較大壓力。
由於之前的快速擴張,新世紀發展集團面臨著較大的負債壓力。此外,物業發展收入也面臨銳減。9月26日,新世界發展公布的業績顯示,截至今年6月,新世界發展全年虧損196.83億港元,其中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虧損為118億港元,去年同期虧損4億港元。其中,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核心盈利為68.98億元,按年跌18%;收入357.82億元,同比下跌34.42%,主要由於中國香港及中國內地的物業發展入賬減少。
珠寶業務方面,周大福的轉型思路則是加快品牌轉型,轉變目前傳統金飾珠寶商的形象,提出了以品牌轉型為首的五大方針,通過優化產品和翻新門店來升級品牌定位。
至於門店方面,周大福依舊繼續關閉部分店鋪。財報顯示,今年周大福關閉了240間分店,但是也同時會採用數據主導的方式,因應行業趨勢選擇性地開設新店。
從業績來看,目前轉折點依舊沒有出現。上半財年周大福中國大陸市場營收同比下降18.8%,營收佔比83.8%,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5.4%。不過從產品結構看,聚焦品牌轉型和高工藝,附加值更高的定價黃金產品佔比提升,對零售值的貢獻比例增長一倍至14.2%。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