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據報計劃出售其海底電訊電纜業務。路透社引述光學電訊網絡產品公司江蘇亨通光電送交上海證交所的申報文件,指已與華為子公司華為技術投資,在5月31日簽訂交易意向書,將以現金加股票收購後者持有的華為海洋網絡(香港)的51%股權。

申報文件中並沒有透過交易金額,而亨通光電是江蘇省民企,一向有海底通訊電纜業務。

華為海洋於2008年與英國Global Marine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鋪設海底通訊電纜。亨通光電已停牌,停牌時間預計不超過10個交易日。

華為年報顯示,2018年8月華為取得華為海洋多數投票權,Global Marine保留49%非控股權益。

今年3月,《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安全部門官員指,華為建造的海底通訊電纜,或容易受到中國政府的間諜活動影響。


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持續,香港交易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相信,中美貿易摩擦仍會維持一段時間,又指「解鈴還需繫鈴人」,稱兩國需要繼續就金錢、貿易行為和其他因素三方面談判,了解雙方需求,以達至協議。

李小加星期四(30日)出席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時致辭,指中國能輕易解決金錢問題,內地亦可以慢慢改變貿易上的「壞習慣」,不過,如果美國想干涉甚至監管中國其他事務則沒有必要,指一切跟美國無關,他又指,中美貿易戰可能使企業對業務發展前景作考慮,包括留守中國、香港或到美國。李小加強調,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香港亦有面向中國市場的優勢,他並以「家」比喻香港,指港交所隨時歡迎曾到外國發展的企業回流發展。


中美貿易談判未有進展,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指,中美貿易戰對所有國家均有影響,沒有人會因此受惠,希望中美兩國保持有建設性的對話,並盡快達成協議。他又提到,原先所有人都期望貿易戰能在五月前解決,但情況不如預期,希望各國能保持多邊貿易主義,而非貿易保護主義。

劉怡翔星期四(30日)出席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致辭時指出,中國現時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經濟增長6.6%,今年首季亦錄得6.4%增長,反映內地首四個月經濟仍然保持穩健,但他認為,貿易戰升溫影響全球經濟,更有可能在未來拉低全球經濟增長0.3%。

另外,他又提到,港府致力推動綠色金融,早前成功發售10億美元、為期五年的綠色債券,並獲超額認購三倍,反應不錯,當局將持續推動。


內地武漢市宜城區趙女士希望將自己的房子變賣後,將錢留給兩隻寵物狗「繼承」。不過,湖北三峽公證處回應稱,繼承人是以人為主體的,狗屬於動物,無法作為繼承的主體。相關的業界人士表示,仍可以慈善信託或民事協議方式處理。

隨著經濟社會和城市生活方式的發展轉變,寵物已然成為現代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經濟體中,圍繞著寵物的需求也日益形成一條分工日益細化的產業鏈,並且開始催生出一批上市公司。

事實上,寵物對於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參與度仍在不斷提高,比如在財產繼承領域,《湖北日報》5月21日報道,武漢市宜城區居民趙女士希望將自己的財產(中心城區一套房子)委託變賣後,將錢留給兩隻寵物狗「繼承」。不過,湖北三峽公證處回應稱,繼承人是以人為主體,狗屬於動物,無法作為繼承的主體。

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一方面,事件背後的獨居現象在當前社會上愈來愈普遍;另一方面,遺產繼承上,作為一個非富翁級別的普通居民,可以對自己的財產進行何種安排和處置?將遺產留給相依相伴的寵物是否可行?看似新奇,實則也是部分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雖然如三峽公證處人士所言,幾十年來第一次遇到要將財產繼承給愛犬這種訴求,不過可以預見,在財產安排方面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多樣化。

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懷濤表示,理論上,可以通過信託的方式提前對自己的財產,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進行安排。

王懷濤稱,生前財產規劃屬於信託公司作為民事信託的一項業務,可以通過成立民事信託,將財產轉至信託公司,同時對財產的具體安排進行約定,信託公司收取一定管理費,可將其後續具體事務管理部分委託給外部機構,如律師事務所、相關寵物管理機構等。

據目前的規定,寵物狗並不能作為財產信託的受益人,也就是說不能成立一個信託產品並在「受益人」處填上狗的名字。但並不妨礙有關人士過世後,用自己的遺產使自己的心愛的寵物狗得到照顧。「比如可以通過慈善信託的形式,這種信託受益人是不特定的,但可以做出後續的安排,以實現委託人的目的,這種形式目前較為流行,我們近期就作為委託人在萬向信託公司落地了一宗慈善信託。」王懷濤對記者說。

不過,這僅是理論上可行而已,實際操作中,又是另一碼事。

上海有信託機構公司人士承認,信託公司一般不可能接受這種業務,金額太少,得不償失。以趙女士為例,她希望自己兩隻愛犬獲繼承的財產,主要是其位於中心城區的一套約60平方米的房產,市場價值60萬人民幣左右。「相比於一個動輒幾十近百億的投融資類項目,相信沒有人願意接手,信託業務人員需要處理的事務、付出的時間精力大同小異。」

其中的一個大背景是,一直以來國內的信託公司均是依賴稀缺的牌照資源,作為「銀行小弟」存在,從事以放貸為主的融資業務,「看不上」金額小、管理瑣碎的事務類業務。後者以家族信託為代表,據了解,國內不少信託公司早已開始開展家族類信託相關業務,但是並不順利,上海地區某家信託公司家族信託業務部門人士此前告訴記者,公司在2016年前後設立這一部門,實際運作中幾經「坎坷」,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人員經歷多番流動,最後撤銷併入其他部門。

個別信託公司正拓展此類業務。其背景,一方面,資管新規的出台大大衝擊信託公司傳統的非標類業務,另一方面,市場自身的需求正逐漸爆發。信託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資訊顯示,截至2018年底,68間信託公司中33間開展家族信託業務,明確披露資訊的15間信託公司家族信託業務規模達838.57億人民幣。

另一名信託公司人士表示,即使如此,信託公司相關業務也主要是針對高淨值人群,所以多設有較高的門檻。比如1000萬人民幣起,即使當前從投入產出上考慮,可能並不能帶來多少利潤,但是公司會從維護客戶關係的角度去考慮,「一個能拿出1億人民幣資金成立家族信託的人,他背後可能帶來的其他相關業務會有多少?」

更多普通人的遺產繼承或者其他財產安排需求要如何解決呢?事件中欲把財產繼承給寵物狗的趙女士,相關人士說,信託公司確實不太可能願意接受此類業務。但可透過律師事務所等協力廠商機構均可以處理,即以民事協議的形式,約定好相關的內容。

國內目前在遺產繼承方面,常見的工具包括遺囑、信託、保險等,其中遺囑是最為常見和高效的方式。信託由於立法限制,主要針對現金,極少有關於房產、股票的財產形式,因為這些財產辦理過戶時涉及交易,需要繳納較高的稅收等問題,相比之下,信託制度完善的框架下,可將各種財產形式裝入信託產品池子中,因此這些地區的財產信託業務也較為發達。

王懷濤表示,國外對個人財產的處理方式更為多元化,比如較為流行的設立生前可撤銷的信託替代遺囑,還有很多信託並不是通過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信託財產也不一定是現金,比如具體針對一輛車、一棟房產的安排等等,都可以成立民事信託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分配,因此相關交易處理組織也較為發達。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美國政府將中國電訊設備生產商華為列入出入口管制黑名單後,據報正考慮將另外五間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包括監控設備供應商海康威視和大華技術。Google宣布,隨着美國商務部押後90天,實施限制華為購買美國產品的臨時許可,公司將與華為合作90天。不過,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華為自家作業系統(OS)最快今年秋天可能上市。

 

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21日晚,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華為的OS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慧穿戴,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而華為OS還相容全部的Android(安卓)應用和所有的Web應用,相關安卓應用在華為OS上重新編譯後,運行性能提升將超過六成。

 

余承東上周五(17日)在微信朋友圈表示,華為早已開始研發自家作業系統。

 

《金融時報》提到,華為的作業系統並不是「臨急抱佛腳」,其研發已最少有7年。

2012年,華為在芬蘭赫爾辛基設立智慧手機研發中心,在競爭對手諾基亞的「老家」招募手機作業系統架構師等技術型人才。

當時華為該團隊只有20名工程師,隨後華為在芬蘭逐步在赫爾辛基、奧盧、坦佩雷三市擴大隊伍。報道形容,是華為在為「替代Android」做準備。

谷歌「突然翻臉」之前,餘承東在三月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已指,華為已經準備好自己的作業系統,一旦發生不能夠再使用這些(來自 Google 和微軟)作業系統的情況,「我們就會做好啟動B計劃的準備」。

華為P30系列國行發佈會上,華為發佈「方舟編譯器」,從安卓底層進行優化。華為方面介紹,方舟編譯器可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回應速度提升44%,協力廠商應用重新編譯後流暢度可提升60%。

 

華為消費業務總裁余承東稱,華為的作業系統並非「臨急抱佛腳」,已研發最少有7年。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21日上午時說,「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鈎。」他還說,「我們家人現在還在用蘋果手機,蘋果的生態很好,家人出國我還送他們蘋果電腦,不能狹隘地認為愛華為就愛華為手機」。

對此,餘承東說,「任總用這些話,是要表達我們不要狹隘的民族主義。」

「我們願意繼續使用谷歌和微軟,但沒有辦法,被逼上梁山啊!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餘承東說。同時他也透露,任正非本人目前正在使用華為Mate系列以及保時捷版手機,另外他還有一台華為M5 8英寸版的平板電腦。

餘承東說,「他和他夫人及兒子,從2012年之後,只用華為手機。他大女兒晚舟和小女兒有蘋果手機,但晚舟主用華為手機(她平常與我們一起工作,看得到),小女兒我平常見到她時,看到她拿的是華為手機,包括前年國慶日我去美國時在她校園裡見到她,看到她拿的還是華為手機。」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美國《福布斯》網站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國泰航空(00293)延遲向海南航繳付,首筆收購香港快運(HKExpress)的款項。

消息人士表示,國泰航空原訂需於5月8日或以前向海航支付12億元,但指因香港快運未能處置早前收購的波音747貨機,聲稱沒有義務支付。

報道引述國泰發言人指出,各方都在努力完成交易,國泰仍預期在今年底前完成收購,但拒絕對飛機的歷史作出評論。

國泰航空今年3月宣布,以49.3億元收購香港快運全部股權,其中22.5億元以現金支付,26.8億元透過發行及更替承兌貸款票據結付。


中美貿易談判未有進展,受消息拖累,華爾街股市星期五(10日)早段下跌。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最新報25633點, 跌191點, 跌幅百分之0.74;
標準普爾500指數最新報2845點, 跌24點, 跌幅百分之0.85;
納斯達克指數最新報7831點, 跌77點, 跌幅百分之0.98.


 

美國當地星期五(10日)起向2000億美元進口中國貨徵收兩成半關稅,香港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認為,美方加徵關稅,對香港進出口貿易的公司造成很大打擊,正付運赴美的商品亦會出現混亂,他又指倘中美貿易談判仍未有結果,料香港未來兩季的經濟生產總值可能變成負增長,對香港經濟會造成很大損害。


中美貿易戰升級,消息指在華盛頓的貿易談判近乎無進展,美國於香港時間星期五(10日)中午十二時起,正式將2000億美元中國製進口商品關稅,由10%上調至25%,中國商務部對此表示遺憾,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白宮發表聲明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欽與總統特朗普討論過「目前的對華貿易談判」後作加關稅的決定。關稅上調後,周五當地時間零時零分過後離開中國運往美國的商品,包括空運貨物將立即受到影響。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會開始準備文件,向餘下所有中國製商品加徵25%關稅稅率。兩國談判代表當地周五上午將繼續在貿易代表辦公室展開磋商。

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前表示,期望很快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又透露收到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封「美妙」的來信,稱本周仍有可能與中國達成協議。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抵達美國後接受中央電視台及鳳凰衛視採訪時表示,今次赴美是頂着壓力,表示了中方最大的誠意。

據報,兩國代表目前爭論焦點在於中國是否會在貿易協議中承諾修改其法律,及美國能否被說服不提高關稅。

談判的美國官員表示,中方上周突通知華府,指不再打算就保障美國知識產權,作出具體及具法律約束力的承諾,又指北京在其他範疇撤回作出過的承諾,財長姆欽形容是北京方面的重大轉向。

市場反應分歧

有高級金融主管相信,特朗普有決心與中方簽訂協議,把事件完結後宣稱取得勝利,再處理其他事情,但有其他市場人士認為,中美雙方互信崩潰,情況嚴重,已難以在短時間內達成協議。

美國商界正密切關注貿易戰,擔心成本上升後要轉嫁消費者。

中美貿易衝突始於一年多前,當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系統性地向美國企業施壓,要求他們向競爭對手轉移技術,並以不當補貼和其他幫助偏袒中國國內企業。研究還表示,美國公司被禁止參與中國的金融和數碼市場,認為這種做法有失公允。

(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


中美兩國貿易代表團,即將展開新一輪談判,華爾街恐慌延續,美東時間星期四(5月8日),美股開市後先升後回,期間出現多次拉升回落,道指一度重回26000點,至尾市三大指數集體跳水,標普和納指更是連續三天下跌。

美股先揚後抑

道指收報25967.33點,升幅0.01%;納指收報7943.32點,跌幅0.26%;標普500指數收報2879.42點,跌幅為0.16%。

美國科技股和晶片股大部分下跌。奈飛收跌1.64%,Facebook收跌0.12%,亞馬遜收跌0.17%,谷歌收跌0.69%,只有蘋果微升0.02%。晶片股方面,英特爾收跌幅2.46%,高通收跌0.77%,微芯科技收跌2.77%,西部資料收跌1.08%。

至於中概股升跌不一。阿里巴巴收跌1.06%,京東收跌0.88%,百度收跌1.57%,新浪收跌0.78%,蔚來汽車收跌5.68%,第九城市收跌3.29%;華米科技升6.31%,雲集升3.36%,拼多多升1.62%。

個股方面,早前大熱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未能承接強勁表現,大跌近9%。網約車公司Lyft由於一季度出現巨額虧損,跌幅達11%。

回顧本周首三個交易日,道指共跌近540點,跌幅2.03%,納指下跌2.70%,標普500指數下跌2.25%。

華爾街恐慌延續

在北京,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星期四(8日)晚就美方擬升級關稅措施發表講話,指美方擬於5月10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批評升級貿易摩擦不符合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方對此深表遺憾,如果美方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目前投資者仍擔心在新關稅的威脅下,中美雙方無法在周五達成協議。

Bannockburn Global Forex 首席市場分析師Marc Chandler表示目前情況仍不明朗,料周四(9日)將是多變的一天。

Raymond James首席投資官Larry Adam認為如果對中國商品加收25%關稅,可能會開始影響美國公司的盈利增長和降低消費者的信心。「如果公司吸收增加的成本,這可能會阻礙收益增長。如果將其轉化到消費者身上,就像對其徵稅。這可能會阻礙一些消費者的信心,」Adam解釋。不過,Adam認為中美雙方最終將會達成協議。

QMA 首席投資戰略師Ed Keon表示,如果兩國本周能達成協議,市場有希望回到上周五的水平。「我們不是退避三舍,只是更謹慎,」他強調。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