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  萬釗

7月2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66關口,日內跌超200點。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逼近6.65關口,日內跌近300點。一時關於人民幣貶值的憂慮彌漫在互聯網上,那麽,該如何理解這波人民幣匯率走勢呢?本文從經常項目的角度提供一個解讀。

前幾天,網絡上在廣泛傳播一張G7峰會的照片,照片中,德國總理默克爾怒氣衝衝面向(美國總統)特朗普,似在表達強烈抗議,而特朗普則抱著雙臂,一副「你們不能把我怎麽樣」的表情。

當時網絡上一片爲默克爾打CALL的呼聲,但是我們對應著看另一張圖,就會有不同的理解。

下圖是2017年主要國家和地區聯盟的經常項目的規模,最大的經常項目順差國是歐盟,2017年順差4439億美元,如果剔除歐盟這種地區聯盟,那麽最大的經常項目順差國是德國,2017年順差2971億美元,第二是日本,順差1958億美元,第三是中國大陸,順差1649億美元。第四是荷蘭,順差848億美元。第五是韓國,順差785億美元。

再看一下逆差方,從逆差的情況來看,最大的逆差國是美國,2017年逆差4662億美元,遙遙領先,其次是英國,逆差1065億美元。因此美國可以說是歐盟、德國、日本的獨一無二的唯一「金主」,那麽我們就會明白,默克爾的種種表現,僅僅是一種用於國內宣傳的政治姿態。就像乙方私下裏也會抱怨甲方,但是真等見了甲方,立馬會下跪叫爸爸。

經常項目 單位:百萬美元

通過這圖,我們也可以明白,中歐或者中日韓在撇開美國,談自由貿易區的一個核心難點,在於誰做逆差方?德國,中國,日本,韓國佔據全球前五名順差國的四個席位,大家都是賣家,誰是消費者?

我們具體來比較一下前三大經常項目順差國,德國、日本、中國的經常項目的結構,詳細數據如下:

橫向來看,2015年,德國經常項目順差最高,中國其次,而且與德國相差不多,中、德的順差明顯高於第三名的日本;2016年,德國仍是順差第一,而中國已經低於日本,但是與日本相差不大;2017年,德國第一,日本第二,且明顯高於第三的中國。

縱向來看,2015-2017年,德國的經常項目順差緩慢上升;日本2016年的順差較15年有明顯增長,17年保持穩定;中國過去三年順差逐年下降。

從結構上看,德國的經常項目以貨物爲主,投資收益爲輔,服務逆差很低;日本的經常項目以投資收益爲主,貨物爲輔,服務逆差也很低;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全部依賴於貨物,服務和投資收益都呈現逆差,中國經常項目下降的主因就在於貨物順差下降,而服務逆差增長。

我們再來看一下2018年中國月度經常項目的表現,2018年目前披露1至5月月度數據。從月度數據上看,剔除春節的波動,2018年的經常項目較前兩年出現明顯下滑,其中1月、4月、5月表現的更明顯。尤其是剛剛公布的5月單月的經常項目,出現了罕見的非春節月度逆差,經常項目已經出現明顯的惡化。

貨物項(藍柱)、服務項(紅柱)、合計(灰線)

2018年經常項目的下行,一方面是貨物順差的減少,另一方面是服務逆差的增加。貨物順差減少,源於隨著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的抬升,以及環保標凖的提高,使得勞動力密集型、高汙染型産業的外遷。而服務逆差增加,主因是旅遊項逆差的增加,旅遊逆差的增加,一方面是出國遊的增長,另一方面是海外代購的增長,這反映國內對海外高質量商品的需求。

但是消息並不都是悲觀,我們再來看一下金融賬戶中的直接投資科目。從2017年的直接投資的國際比較上看,中國仍吸引全球最大規模的直接投資,順差663億美元。第二名是巴西,順差641億美元,第三名是瑞士,順差557億美元。

那麽直接投資的投資方是誰呢?第一名是日本,對外淨投資1497億美元,第二名是英國,淨投資847億美元,第三名是美國,淨投資757億美元。

直接投資
單位:百萬美元

綜上所述,今年以來,中國的經常項目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部分原因是中國勞動力成本提升,勞動密集型産業被動外遷,部分原因是中國主動提高了環保標凖,高污染、高耗能産業被我們放棄。因此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中國經常項目的下滑,是中國主動去槓桿、調結構、促轉型,在經常項目上的一種「映射」。但考慮到經常項目是一個國家貨幣的最堅實和最穩定的支撐,因此隨中國經常項目的下滑,人民幣匯率自然出現貶值走勢,是人民幣跟著經濟基本面走的自然邏輯。那麽相應的,隨著中國去槓桿等政策的深入推進,短期內人民幣仍有繼續貶值的壓力和空間。

但另一方面,從目前看,中國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直接投資流向國,尤其是中國現在又在大力推動對外開放,放寬外資投資限制,尤其是中國的短板,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可以預計,在未來隨著中國去槓桿、調結構、促轉型取得成功,人民幣也將重回升勢。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位於香港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鑼鼓喧天,近日正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家園主題展覽、龍獅匯演嘉年華」,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兩條大金龍和400隻舞龍來回巡遊,熱鬧非凡。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發展,在5.6萬平方公里的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7,000萬人口、經濟總量達10萬億元的龐大體量,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獨有的需要突破的體制機制障礙。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張學修喜歡用「一二三三三」來概括粵港澳大灣區的現狀: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三種貨幣、三個獨立關稅區、三個獨立的管理體制。這獨特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帶來機遇與多樣化,可以讓粵港澳三地發揮各自所長,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卻使得「要素自由流動」這一其他灣區的常態化特徵,在粵港澳大灣區成爲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依托國際一流灣區,粵港澳三地一道,能否以「二次創業「的智慧和勇氣,再創一次「奇迹」?

創新的前提
盛夏的陽光灑在灰白色的地面上,勾勒出各種光影。在聯結內地與澳門的珠海拱北口岸,潮水般的客流不斷湧入出入境大廳。

作爲全國最大的旅檢口岸,拱北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達35萬人次,高峰期達40萬人次,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人口在流動。

統計數據顯示,內地赴港、赴澳旅客人數從2003年的850萬人次、510萬人次,分別攀升至2017年的4,444萬人次、2,219萬人次,部分出入境口岸設計日通關能力已遠低於實際通關需求。

「按傳統的出入境管理程序,進出香港兩道關口、進出內地兩道關口,加起來就是四道關。」張學修說,香港2017年入境旅遊人數已超6,000萬人次,根據預測,未來幾年內將突破1億人次。「傳統通關模式和查驗技術如若再不改進,完全無法適應當前趨勢。」

張學修認爲,解決物流問題,提高貨物通關的便利性是關鍵。「一個是稅制問題,另一個是檢驗檢測標凖,如果這兩方面問題能解決,必然會爲大灣區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近年來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是個很好的開始。」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談到資金流的問題時說,希望跨境資金流通可以更加開放和便利。

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看來,無論是人流、物流還是資金流、信息流,其背後是産業鏈、物流鏈、價值鏈的全方位融合。「如果信息流不通,創新就無從談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又談何實現?」

建設需尋求新的發展路徑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蔡冠深聯合香港、廣東、澳門的近120名政協委員提交聯合提案,建言由中央政府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委員會」。

由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擔任主席的「與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今年5月4日已易名爲「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負責督導及統籌香港參與推進大灣區建設相關事宜。張建宗透露,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將盡快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統籌落實相關工作。

廣東省今年初也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機制創新專項小組,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建立合作機制,推動粵港澳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産業發展、貿易通關、營商和生活環境等重點領域深化合作。

「現代服務業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機場管理、酒店管理、精算師等中介服務水平居世界前列。」蔡冠深認爲,要做好與香港專業服務業的對接,迅速向全國輻射。2017年粵港服務進出口5,666.89億元,比增32.12%,佔全省比重達46.62%;粵澳服務進出口358.78億元,比增19.9%。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麗新集團主席林建嶽表示,珠三角已發展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大灣區要從更高起點、更高質量出發,發揮三地的互補優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創新科技産業鏈;同時,在現代服務業上展開深度合作,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現代服務業基地。

「你需要我我需要你」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一些變化已在悄然發生。廣深港高鐵香港段4月1日開始試運行。記者於試運行前夕進入香港西九龍站採訪,看到車站已基本竣工,正在進行最後的裝修。

香港立法會6月14日,三讀通過《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將實施「一地兩檢」的通關程序,意味乘客可在西九龍站站內一次性地完成清關、出入境及檢驗檢疫的手續,從香港通過高鐵一站直達內地18個站點。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主席馬時亨早前表示,對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今年第三季度通車有信心。他強調,香港段的26公里將連接總長超過25,000公里的國家高鐵鐵路網,有助於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的赤鱲角,三分四面積由填海而成的香港國際機場,已連續九年登上「世界十佳機場」榜首。2017年香港機場旅客吞吐量是7,290萬人次,其中從珠三角經各口岸來往香港機場的年旅客量超過1,405萬人次,佔香港機場旅客吞吐量的19.3%。

「香港機場近幾年中轉旅客數不斷躍升,這與香港機場背靠珠三角巨大市場這得天獨厚的優勢密不可分。」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業界協作總經理馬耀文說。

港澳珠大橋開通在即。今年4月港珠澳大橋順利完成收費系統聯調檢測,這表明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歷史性地實現粵、港、澳三地不停車收費系統的互聯互通。珠海和澳門也將在珠澳口岸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模式。

「過去的粵港澳合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下一階段要做的是『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大家實現錯位發展。」張學修說,而這需要的是更頂層的設計、更整體和全局的考慮,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美國國際鋼鐵協會(AIIS)聯同兩間會員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法庭提出訴訟,指總統特朗普對進口鋼産品加徵25%關稅所依據的「232條款」違反憲法,要求法院下令停止執行。

美國國際鋼鐵協會官方網站,當地時間6月27日發布公告,提出《1962年貿易擴張法案》第232條規定國會將立法權交給總統是違反憲法的訴訟,認為條例缺乏任何「清晰的原則」限制總統。「232條款」規定,如總統認爲有必要的話,可無限制地施加關稅或其他貿易壁壘,以確保「進口産品不會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國際鋼鐵協會起訴「232條款」。

「除允許總統『開放式』應對進口産品可能造成的威脅,『232條款』還允許總統將任何影響美國經濟的因素,都視爲『國家安全』的威脅,」該協會會長克里斯(Richard Chriss)說。

該協會稱,他們是美國鋼鐵供應鏈的代言人,也是華盛頓唯一捍衛鋼鐵自由貿易的發聲者。協會成員通過不同方式,依靠進口鋼材來發展生意。大多數成員(包括鐵路和其他運輸公司,港務局,本地工會,貿易商和物流公司)不直接支付加徵的關稅,但關稅增長使進口鋼鐵大幅減量,從而影響企業利潤、削減工人工時和工作崗位,令其企業和僱員受到傷害。

鋼鐵關稅還有許多額外的負面影響。 美國港口及其工人的業務吞吐量急劇下降。 此外,以鋼鐵爲原材料的製造商正遭遇鋼鐵價格升50%或以上的情況,並且無論是購買國內還是進口鋼材,都難以滿足需求。

原告首席律師莫里森(Alan Morrison)表示,「利用這個條款,總統簡單粗暴地把他對國際貿易的個人看法強加給美國人民,並且法律對此無計可施。」

新華社6月27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早前曾根據「232條款」、以國家安全爲由對進口鋼鋁産品加徵關稅,並對進口汽車及零配件啓動「232調查」,遭到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的廣泛反對。美國270多間全國性和地方性商業組織也發表聯名信,支持國會通過立法,限制總統基於國家安全徵收關稅的權力。

鋼鐵作爲重要的原材料,在工業生産中被廣泛應用。在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之下,大批美國國內企業正被烏雲籠罩。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月25日報道,博魯桑管道美國公司(Borusan Mannesmann Pipe US)的首席執行官約翰遜(Joel Johnson)稱,正努力使公司不要成爲特朗普政府貿易戰的犧牲品。

該公司位於得克薩斯州休斯頓東部,主要業務爲製造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所需的特殊管道。約翰遜表示,除非獲得美國商務部針對鋼鐵關稅的豁免,否則公司將面臨每年約三千萬美元的稅,這對一家計劃擴張的公司來說是一個沈重的打擊。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截圖。

特朗普稱,針對鋼鐵、鋁及其他産品的貿易保護政策可以逆轉全球化,使美國公司和工人的地位更穩固。然而他的政策似乎適得其反。美國商務部自該政策出台以來已收到兩萬間公司的豁免申請。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連跌七天,創下自去年一月以來最大跌幅。有分析人士指,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在一籃子匯率走勢和外匯市場供求兩個因素下,整體呈現雙向波動。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指,外匯市場不必對中美貿易爭端反應過度。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下,人民幣近日連續大幅貶值,市場憂慮匯率穩定的同時,美元資産表現出衆,在動蕩的市場中「一枝獨秀」。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連跌七天,6月28日報6.5569,較前一天下調391點子,是去年1月初以來最大跌幅,亦是逾6個月以來最低。

截至6月27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報6.5950。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則接連跌破6.60、6.61,創下2017年12月17日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連續第10天下跌,為自2016年以來,最長時期連跌紀錄。

分析:美元走強 加上市場憂中美貿易摩擦升級

分析人士指,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在一籃子匯率走勢和外匯市場供求兩個因素下,整體呈現雙向波動。4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單邊弱勢,主要因爲美元指數持續走強,近期A股大幅調整,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外匯市場短期干擾因素增多,導致人民幣跌勢有所加劇。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訪問時表示,外匯供應一般來說相對穩定,主要是貿易下帶來的資金流入,影響外匯需求的因素較多,當中包括短期市場恐慌情緒,增加對外匯的需求,推動匯率變動加劇。

研究員料或屬匯市短期震蕩

人民幣加速貶值後,國內輿論有關「保匯率」還是「保外匯儲備」的聲音再起。曾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司長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撰文指,外匯市場不必對中美貿易爭端反應過度。他認爲,近期因中美貿易爭端走向的不確定性增加,引發匯市震蕩,屬典型的由突發性事件引起的市場超調反應,不足以作爲市場趨勢性變化的判斷依據。

他預計短期內市場看空情緒宣泄後,人民幣匯率走勢將回正軌。他指由市場情緒波動導致的人民幣匯率回調,屬正常波動,市場不必過於恐慌,境內外匯供求有望繼續保持基本平衡。

截至周三晚,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收復6.60關口,報6.5959元。


港府與東歐的格魯吉亞政府經過八個月談判,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內容涵蓋貨物協議、增加市場准入、格魯吉亞政府亦會開放96.6%的貨物免關稅等。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協議有助港商開拓格魯吉亞市場,有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商業和金融樞紐的地位,也有助本港應對中美貿易戰。他又認為香港堅持自由貿易能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施行貿易壁壘,非但無法保護該地區,雙方反而需付代價。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自貿協定》的涵蓋範圍全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及其他相關範疇,能為兩地提供有效平台,推動雙邊經貿關係進入一個新台階,有助港商開拓格魯吉亞和「一帶一路」倡議所涵蓋的高加索地區的市場。

服務貿易方面,《自貿協定》下的受惠行業包括金融服務、電訊服務、各種商業服務、批發及零售服務、仲裁服務、視聽服務、建造及相關工程服務、環境服務、各種運輸服務以及印刷和出版服務。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協議具策略性、重要和高標準,可以敞開大部份和格魯吉亞的貨物貿易,又指本港雖與當地實際貿易不多,但簽署具有長遠策略地位,是開發新的「橋頭堡」。他認為透過簽署協議,在面對全球貿易糾紛蔓延下,亦能釋出本港的主流仍是自由貿易的信息,強調拆除貿易壁壘,加強區域和全球經貿發展的重要性。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可通過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限制、防範中國及其他國家購買和竊取對美國的創新敏感技術。有當地傳媒認為,意味美國在阻止中資公司取得美國先進技術的態度有所軟化。

特朗普: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可阻止敏感技術被竊取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表示,美國擁有全世界最佳的技術,他認為有人有意竊取,美國不得不加以保護,可通過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CFIUS),評估外國投資是否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但未有再提及早前有報道所指,動用緊急法遏制中國收購美國知識產權資產。

特朗普最近在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一篇題為「一個糟糕的外泄……可能只是編造的」的文章,他稱除依靠CFIUS外,政府正計劃其他兩項措施,防止中國政府獲得先進的美國技術。

《華爾街日報》:特朗普或在向北京示好

有美國政府官員及消息人士周日表示,仍在推進限制中國在美投資的計劃,但特朗普尚未批准。《華爾街日報》認為,如特朗普維持決定,意味他可能有意向北京示好,在阻止中國取得美國科技的立場上態度有所軟化。

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家Eswar Prasad則稱,暗示美國在採取貿易和投資限制措施時可能恢復部分理性,但不一定意味著美國在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上有所軟化。

《路透社》早前引述美國政府官員報道,財政部正起草針對中國投資的政策,限制中資持股 25% 或以上企業收購美國核心科技公司。眾議院周二亦以壓倒性的四百票對兩票,通過擴大外來投資委員會的權力,容許審查美國企業佔少數股權的外國公司、針對可能洩漏敏感數據或關鍵基礎設施信息,例如電訊網絡等投資項目、收緊外國投資法例。

專家指特朗普態度轉變或與股市走下坡有關

有行業說客和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特朗普態度轉變,一方面是因為最近股市下跌,另一方面,在美國與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貿易衝突中,關稅舉措開始重創美國企業。

以美國財長姆欽為首、相對溫和的官員建議通過CFIUS審查外資,限制中國及其它國家的投資;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等強硬派別,則主張引用《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簡稱IEEPA),即把情況列為「特別威脅」來應付。


八達通宣布與PayPal合作,推出流動增值服務,客戶可以八達通「O!ePay好易畀」應用程式增值其PayPal帳戶,每日增值上限港幣7,999元。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表示,開通有關服務後,即使客戶未持有信用卡,亦能增值PayPal帳戶。

八達通用戶更新其O! ePay手機應用程式後,可使用PayPal轉帳功能。用戶登入應用程式後,可點擊「增值及轉脹」,輸入金額及收款人姓名後,再登入PayPal帳戶即可完成。增值服務現時只限O! ePay增值至PayPal帳戶,暫未提供PayPal增值至O! ePay帳戶的服務。

八達通:PayPal轉帳便利無信用卡用戶

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稱,PayPal現時支援全球1900萬個網上商戶,期望有關轉帳服務可以為沒有信用卡或不想使用信用卡於網上購物者提供便利,並為O! ePay加入更多應用功能,吸引用戶。

PayPal香港、韓國及台灣企業客戶及電子市集總監葉承浩表示,全球電子支付不斷增長,預計在未來兩年,全球電子支付市場將以按年平均10.9%的速度增長,並預料本港在2022年的電子商貿市場總額達58億美元(約452億港元),他期望今次推出O! ePay新增值服務,可為用戶提供更多流暢方便的電子支付選擇。

擁有共2.37億個活用戶的八達通近年不斷改革,於2016年推出「O! epay好易畀」的移動支付服務,功能與內地常用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十分相似,包括線上購物和P2P轉賬,用戶亦可選擇以二維碼,而非實體八達通機收付款。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規定,決定對部分原產自香港的商品實施零關稅,以深化內地與香港的經濟聯繫,新措施將七月一日起生效。

四項產品包括以其他方式製作或保存的菠蘿、其他含維生素或稅目29.36所列產品、鈦粉末及液壓馬達。

根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規定,相關產品都可獲零關稅,其中菠蘿進口關稅原為15%、液壓馬達原為10%稅率,維生素和鈦粉末關稅原為6%與3%。

 


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總統特朗普據報計劃在本周末前公布,對中國投資美國公司和對華技術出口設定新限制,包括禁止中資持股兩成五或以上的企業收購美國科技公司。

多間美國傳媒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有新計劃,禁止一眾中國公司投資美國科技公司,並對中國技術出口 設置新的限制,預計將於本周末前公布。

中資如以各方式奪美技術    美國政府可隨時叫停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商務部正制定加強出口管制的計劃,以阻止「中國製造2025」戰略列出的項目技術輸出至中國,措施包括阻止中資持股兩成半或以上的企業,收購白宮認為涉及「工業重要技術」的公司,至於兩成半的中資門檻比例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甚至只要美國當局認定,中資可以通過派人進入董事會,許可協議等方式獲取相關技術,亦可以介入限制交易。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的聲明稱,總統特朗普已表明保護美國技術,正評估所有能更好保護美國技術措施,包括潛在的出口管制政策的調整。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早前表示,美國耗資數萬億美元研發核心尖端技術,必須加以保護。


首隻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的本港股票,小米集團6月25日起公開招股。

小米高層:港先上市

小米集團一眾高層,包括始創人雷軍23日出席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會先在香港上市,待條件成熟再回到內地上市。他們又稱同股不同權是適應現代科技企業的一種方式,認為香港市場上的是國際投資者,中國市場主要為內地投資者,是兩個不同的市場。

對於小米延遲發行「中國預存託證券」(CDR),並聲稱內地會在合適時機上市,該公司高層表示目前沒有確切時間表,會先透過港股上市,在合適的時候到內地發行CDR,認為策略是成功發行 CDR 的重要因素。

周受資指應多面評估小米價值

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CFO)周受資,接受內地《證券時報》訪問時表示,從未就小米定下估值,他認為應該從三方面理解小米估值,包括小米是全方位、綜合性的新物種公司,不應歸納為純硬件或互聯網公司、小米產品在硬件或互聯網收入方面都保持高速發展,估值核心在於公司增長速度及持續增長、小米的利潤來自互聯網服務,生態鏈股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