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0日,恆生指數全年累積跌5.19%,騰訊控股年內累計下跌幅度達8.67%。作為港股市場的「股王」,騰訊控股在一段時間裡跑輸大盤的情況極為罕見。

自港股通開通以來,內地資金持續青睞騰訊控股。但在過去四個月,內地資金出現較大金額撤出騰訊控股的情況,資金量達到253億港元。

在注重基本面情況的港股市場,特別是對騰訊這樣的藍籌股,公司業績直接影響了其股價走向。而8月15日,騰訊預計將公佈中期業績,將成為該公司今年的「關鍵時刻」。

最多下跌135港元

騰訊控股從此毫無疑問是牛股的代名詞。市值巨大的騰訊控股,以每年高速的增長率一次次讓市場震驚,股價屢破新高。然而就在今年初,事情急轉直下。

1月29日,騰訊控股盤中創下475.72港元的歷史新高後,股價開始向下,直到8月2日盤中最低的340.4港元,騰訊控股股價下跌高達135港元,最大下跌幅度也達到25 %左右。

香港南華金融高級分析師岑智勇早前表示,「對於騰訊控股早前的下跌,看低至350港元左右。」騰訊控股近期股價在下探至340港元後,又反彈至370港元。

今年3月,騰訊控股大股東(Naspers Limited)破天荒地減持約769億港元的股份。就在大股東減持後,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也在減持騰訊。今年4月13日至今,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持股騰訊控股的股份,從2.08億股減少至1.43億股,減持市值達到253億港元(根據統計區間均價進行估算)。

內地QDII基金投資騰訊控股的數量也在減少。基金報告統計,2017年的年報披露,有46間基金公司的59隻基金持有騰訊控股;而在2018年中報時,只有43間基金公司的52隻基金持有騰訊控股。

分析機構仍看好騰訊

雖然面臨股價縮水與投資者減持,但眾多海外大行仍看好騰訊控股。高盛、瑞銀、花旗、美銀美林等投行均給騰訊控股「買入」評級,目標價均在500港元上。其中,麥格理更給出560港元的最高目標價。

據阿斯達克財經網數據,在綜合19間投行券商的數據後,估計騰訊控股上半年非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在351.18億至388.13億人民幣,較去年上半年數據同比增長14.8%至26.8 %。而8月15日,騰訊控股將公佈上半年業績。

香港資深分析人士羅國森指出,騰訊控股早前並非沒有經歷過今年這樣的回撤。 2014年,當騰訊控股宣布「一拆五」的時候,其股價也曾經陷入低潮,由宣布分拆時的650港元左右,急速回落至最低的460港元左右。而此後,騰訊控股的股價通過一年反覆爬升,才升至早前的價位。

另外他還表示,從業績的角度,騰訊控股有幾年的業績也不算好,例如2015年的盈利只增長兩成。當時已有分析員認為,騰訊的高增長期已經結束,但結果是——2016年、2017年又再次大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分析員,低估騰訊手機遊戲業務的增長潛力。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