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周五(25日)凌晨表示,鑑於當前烏克蘭國內局勢急劇惡化,在烏公民和中資企業處於較高安全風險。為準備分批包機接返有關事宜,現開始人員登記。

大使館稱,搭乘包機根據自願原則,包機派出時間根據飛行安全情況確定,屆時將提前通知。

大使館呼籲擬登記的中國公民,務必完整、仔細填寫表格,登記時間截止到當地時間下周日(27日)晚12點,登記人員須持有中國護照或旅行證(包括香港特區護照、澳門特區護照、台胞證,無護照人員須持有國內身份證)。後續安排請第一時間關注使館發布的通知。

在此期間,請有關人士做好安全和疫情防護,以保障人身安全為首要,並提前準備登機物品,以便陸續接到通知後迅速行動。


 

1.烏克蘭爆發戰火,俄羅斯總統普京凌晨,正式下令對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後,烏克蘭多處遭到炮轟。據報俄羅斯軍隊從三面攻擊,同時發動空襲。烏克蘭宣佈與俄羅斯斷交,指軍隊正頑強抵抗俄軍炮擊,造成約50名俄羅斯士兵死亡、摧毀6架戰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佈,全國進入戰時狀態、實施戒嚴,呼籲國民不要恐慌。外長庫列巴形容,俄羅斯已對烏克蘭展開「全面入侵」。俄軍稱,摧毀了烏克蘭的防空設施和空軍基地。歐美多國嚴厲讉責,表示將向俄羅斯駛出最嚴厲制裁,但未見作出軍事干預。

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講話,授權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執行特別軍事行動,聲稱是要回應烏克蘭威脅,目標並非佔領烏克蘭,而是「保護平民」。普京指,俄羅斯和烏克蘭軍隊衝突無可避免,只是時間問題,所有烏克蘭士兵如果放下武器,可以安全回家;警告如果外國企圖介入,俄羅斯會即時回應,帶來「前所未見」的後果;批評美國及其盟友無視俄方提出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要求。

話音剛落,烏克蘭首都基輔,先傳出爆炸聲,東北部軍工重鎮哈爾科夫、港口城市敖德薩亦有同樣情況。烏克蘭內政部指,基輔及哈爾科夫的軍事指揮中心遭到導彈攻擊。

外電報道,基輔的國際機場附近亦傳出槍聲,有設施起火。內地中央電視台引述消息,稱有俄軍登陸敖德薩。

網上有片段見到,大批基輔民眾駕車離開逃亡,公路出現長長的車龍。俄羅斯傳媒報道,烏克蘭全國各地的軍事設施,包括基輔的軍事指揮中心都受到導彈或火箭炮攻擊。

總統澤連斯基隨後宣佈與俄羅斯斷交,呼籲在俄仍然有良心的人士,挺身而出反對這場俄烏戰爭;又稱將向所有願意捍衞烏克蘭的任何人提供武器,準備好在市內廣場與俄軍作戰。他形容俄方的行動是走上邪惡之道,與二次大戰納粹德國進攻烏克蘭無異,但烏方將自衞及不會放棄其自由。

美國總統拜登譴責普京選擇開戰是早有預謀,將會造成無數的人命損失和災難,美國和盟友將會一致堅決回應,採取進一步措施對付俄羅斯。不過白宮早前已表明態度,任何情況下美國都不會派兵到烏克蘭。

北約強烈譴責俄羅斯的攻擊,侵犯烏克蘭主權和領土,敦促俄羅斯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北約將盡力保護所有盟友安全。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提醒當地的中國公民、中資企業和華僑等,高度注意安全,最好留在家中,遠離窗戶,切勿恐慌。如須長途駕車,可在車身明顯處貼上中國國旗,不要前往局勢不穩定區。

面對俄羅斯威脅,烏克蘭國會通過全國周四起進入緊急狀態,為期30天,容許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下,限制民眾行動及示威,禁止政黨和政治組織。

 

2.港新增8798宗新冠病毒確診, 3宗屬於輸入個案, 其餘都是本地感染,再創單日新高。再多50名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 年齡介乎52至97歲, 當中只有8人曾接種新冠疫苗。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 截至周三(23日), 本港第5波疫情錄得的陽性檢測個案, 已飆升至超過6萬宗, 根據港大的統計, 在上星期三(16日)的個案繁殖率約3.3, 顯示每個個案可傳播予3.3個新個案, 強調疫情仍十分嚴重, 蔓延趨勢未停, 政府已將現行社區距離措施延長14天, 同時收緊部分措施, 而即日起亦已經全面實施疫苗通行證。

另外,一名9歲男童在家昏迷,送往聯合醫院搶救,他患有遺傳病、沒有接種疫苗,病發前有點疲累、胃口差,但無上呼吸道感染病徵,送院時沒有心跳,情況持續惡化,最終死亡。他的新冠病毒測試呈陽性,個案將交死因庭跟進。

觀塘的安泰邨智泰樓及長沙灣麗翠苑麗棠閣完成圍封強檢,各發現超過100宗初步陽性個案。

至於公立醫院至今有逾1600名醫護及員工確診,醫管局承認人手緊張,染疫員工核酸測試陽性7天後,若快速測試陰性便要恢復上班,與現行其他患者14日的安排有別。衞生防護中心說,這是給予醫管局的特別安排;醫管局說已平衡風險。

另外,天水圍醫院周六(26日)起,全院300張病床將改為集中接收新冠患者,醫院專科及急症室服務會維持。

 

3.港府引用《緊急法》訂立新規例,容許政府應對疫情時,豁免包括內地醫護在內的某些人士或項目註冊,說是要更靈活善用內地的支援抗疫。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引用《緊急法》訂立新規例,賦權政務司司長可為預防或控制指明疾病的傳播,或治療指明疾病的病人,豁免某些人士或項目的相關許可、註冊、標準或規格等法定要求。

政府說規例為政府推行中央支援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籌建醫院及隔離設施等,提供法律基礎,又話疫情已超出特區政府的防控能力範圍,屬於《緊急法》下緊急及危害公眾安全的情況。

 

4.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妻子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聶德權快速測試及深喉唾液樣本對病毒呈陰性, 需與家人接受14天家居檢疫, 期間在家工作。

公務員事務局表示, 聶德權妻子24日早上接受快速檢測初步呈陽性, 經深喉唾液樣本檢測證實確診, 正等候送院或送隔離設施。

 

5.警方拘捕旺角一間台式飲品店兩人,涉及作出具煽動意圖行為。


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前在對俄羅斯民眾發表的特別講話中宣佈,在頓巴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俄軍隨即展開行動,俄媒報道,俄軍已從多個方向突破國境。

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軍已突破哈爾科夫州界。基輔與哈爾科夫烏軍指揮所遭火箭彈襲擊,有外媒記者在當地聽到巨大爆炸聲響。

另一方面,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高精度武器致烏克蘭空軍的軍事基礎設施、防空設備、軍用機場和航空隊失去戰鬥能力。俄國防部還指出,俄羅斯武裝力量不會對烏克蘭城市實施任何導彈、航空和火炮襲擊。

俄軍在海上亦有行動,俄媒消息稱,俄軍已登陸烏克蘭奧德薩。敖德薩位於黑海西北岸,是烏克蘭重要的各種物資集散地及重要貿易港口,該城市也是敖德薩州首府,人口超過100萬,大多以俄語為母語。

另據了解,俄航空署通知各航空公司關閉烏克蘭邊境附近的用於民航使用的俄羅斯領空。烏克蘭管理部門則宣布,關閉全國領空。

 

烏克蘭多處遇襲情況〉〉〉〉〉〉〉〉


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 在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 「保護」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平民。外電報道,烏克蘭首都基輔隨即傳出爆炸聲。北約官員表示,俄羅斯很大可能已經開始「入侵」烏克蘭。

普京發表電視講話, 指俄羅斯無意佔領烏克蘭, 行動目的是保護平民, 回應來自烏克蘭的威脅, 一旦發生流血事件, 責任在於烏克蘭。

普京指責美國和盟友, 漠視俄羅斯要求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 也無提供安全保證, 俄軍的行動目的是確保烏克蘭非軍事化, 烏克蘭政府軍只是放下武器, 就可以安全離開戰區, 又警告其他國家, 任何干預俄羅斯的行動, 會遭遇前所未見的後果。

 

烏克蘭多處遇襲情況〉〉〉〉〉〉〉〉


烏克蘭緊張局勢持續升溫,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 會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後, 多個外國傳媒報道, 烏克蘭首都基輔傳出多下爆炸聲, 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

布蘭特期油升穿100美元水平,是2014年以來首次,紐約期油都升超過3%,現貨金亦升超過1%。

港股中午前跌幅擴大至800點,恒生指數跌穿兩萬三水平,最新報22857點, 跌802點。

亞太區股市亦急跌, 日本及南韓股市跌超過2%, 台灣股市跌超過1%, 澳紐股市跌3%及2%。


香港特區政府表示,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周三(23日)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通過訂立規例,為政府推行中央支援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籌建醫院及隔離設施等,提供法律基礎,並豁免包括醫護在內的某些人士或項目註冊,說是要更靈活善用內地的支援抗疫。條例周四(24日)刊憲生效。

發言人稱,香港目前的疫情形勢十分危急,可預見新增確診個案數目將繼續以幾何級數上升,已超出特區政府的防控能力範圍,香港的醫療系統、人力資源、抗疫設備及物資等,很快將不足以應付,屬於條例下緊急及危害公眾安全的情況。

《規例》賦權政務司司長可為預防、抵禦、阻延或以其他方式控制指明疾病的個案或傳播,或治療感染指明疾病的病人,在顧及各種在《規例》中訂明的因素後,以書面方式批予豁免,容許人士或項目無須符合成文法則的若干規定(包括牌照、權限、批准、豁免、許可證、註冊、標準或規格的規定)。

《規例》將為中央政府為香港更有效迅速地提供必要緊急支援的提供法律框架。特區政府會負起抗疫主體責任,用好中央政府的支持抗疫。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只要市民大眾齊心,香港定必能戰勝疫情。


香港機場管理局表示,為提升香港國際機場安全及保安,並參考港府「疫苗通行證」要求,會分三階段採取防疫措施。2月24日起,除持有效機票、登機證的離港或轉機旅客外,所有12歲或以上人士,須接種最少一劑疫苗才可進入客運大樓。

至4月30日起會進入第二階段,18歲或以上人士須已接種最少兩劑疫苗;12至17歲人士須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

6月30日起進入第三階段,18歲或以上人士須已接種兩劑疫苗,如已接種第二劑疫苗滿九個月,須接種第三劑疫苗; 12歲至17歲人士須已接種一劑疫苗,如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滿六個月,則須接種第二劑疫苗。

機管局表示,符合「疫苗通行證」例外情況人士亦可豁免。

 

 


Omicron變種病毒殺入香港社區,爆發大批傳播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預告,將再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港府周三(23日)晚發稿公佈細節,包括進行戶外運動或身處郊野公園範圍必須戴口罩、不再容許在公共交通工具及港鐵已付車費區域除口罩飲食。

社交距離措施再收緊

周四(24日)起,食肆方面,每枱人數收緊為兩人,並繼續禁止晚市堂食。「限聚令」在公眾地方維持兩人,私人地方則禁止兩戶以上聚集。

部分餐飲業及表列處所需繼續關閉,包括酒吧/酒館;表列處所即健身中心、理髮店/髮型屋、遊樂場所、電影院等公眾娛樂場所、派對房間、美容院、夜店/夜總會、卡拉OK場所、麻將天九耍樂處所、按摩院、體育處所、泳池、遊戲機中心、浴室、郵輪、活動場所、及宗教處所。新聞稿重申,有關措施會每14天延續至4月20日。

同日開始,港亦會全面實施「疫苗通行證」安排,進入商場、餐廳等處所必須最少接種一劑疫苗,其中食客進入食肆需主動出示證明。

業界代表料半數髮型屋結業

對於髮型屋隨時要關閉至4月20日,香港美髮美容業商會會長江樹林表示,業界一直期待疫苗通行證實施後復業,他相信會有一半髮型屋結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22日)公布,因應未來兩、三個月是抗疫關鍵時期,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將提前於三至四月放暑假,讓各界集中精力抗疫,並利用校舍進行全民強制檢測站,而本學年最後一個上課日將押後至8月12日。

 

 


 

1.香港疫情嚴峻下,不少行業受影響,財政司長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宣佈派糖,提出向市民每人發一萬元的新一輪消費券,最快首批四月到手,其他措施與去年差不多,包括寬減最多一萬元個人薪俸稅及入息課稅,住宅用戶獲一千元電費補貼、綜援、高齡、長者或傷殘人士多半個月津貼,並首次提出住宅租金扣稅安排。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法會發表財政預算案,疫情嚴峻,他首次改以視像形式宣讀。他表示過去一個月的第五波疫情,為本港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他指去年香港經濟增長6.4%,扭轉過去兩年跌勢,但隨著疫情惡化,對今年首季經濟表現不樂觀,預料全年經濟實質增長2至3.5%。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圍繞四大重點,即︰全力抗擊戰勝疫情、為市民中小企業紓困、為下行經濟提供支撐,推動疫後經濟恢復、以及投資未來,部署經濟中長期的發展。

星斗市民最關心的個人派糖措施,陳茂波宣佈推出新一輪電子消費券計劃,透過上輪的四個儲值支付工具,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1萬元的電子消費券,預計措施可惠及約660萬人。[

當局會透過去年推出的消費券計劃所收集的登記資料,4月先向超過630萬名已成功登記的市民發放5000元消費券,餘額會跟新符合資格者的消費券一起在年中暑假分批發放。新一批達18歲資格的人也可領取,屆時可加入符合條件支付工具平台領取。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門檻會降至200元,陳茂波強調,計劃五月才開展,並非鼓勵人群聚集。

「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上限由每人2萬元增加至2.5萬元,並撤銷年齡上限。

政府首次提出住宅租金扣稅,以減輕「無殼族」租住私人物業的負擔,每個課稅年度的扣除上限為10萬元,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將有關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寬減住宅物業四季差餉,首兩季1500元,後兩季1000元。

支援企業方面, 會寬減利得稅及非住宅物業差餉, 寬免商業登記費、減收商用水費及排污費, 延長豁免或寬減34類政府收費等。

疫情下不少商店要暫停營業,政府會盡速立法,禁止業主終止欠租的指定行業租約或相關法律行動,讓處於水深火熱的企業有喘息空間,法例有效期最多半年。

預算案亦提出預留12.6億元支援和發展旅遊業,鼓勵業界開發文化古蹟及綠色本地遊,並在跨境旅遊重啟後,吸引旅客重返香港。當中6億元會設立為期三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鼓勵業界開發相關的旅遊產品,並支持綠色生活本地遊的計劃。另外的6億元會用作支持旅發局重振旅遊業,在跨境旅客逐步重啟後,再進行推廣吸引旅客。預算案亦提出增撥資源推動文化藝術,配合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的定位,建議撥款4200萬元,在兩年內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會」,將是一個大型藝術市集,展出本地、內地和外地表演藝術家的作品。

政府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盈餘189億元,財政儲備在三月底預計為9467億元,估計政府經營帳目在下年度將會轉盈為虧,有563億元赤字。但在2023/24年度可達致盈餘。

陳茂波又表示逆周期紓困措施總承擔額逾1700億元,希望對經濟帶來約3%的提振作用。

 

 

2.新一份預算案預留540億抗疫,加大檢測力量、買防疫物資、增購疫苗、興建抗疫設施等,但未有包括全民檢測。陳茂波說,政府會動用一切可動用的力量和資源去穩定疫情,有信心能打贏「抗疫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遇上第五波疫情,最大筆抗疫預算會用於向食物及衞生局增撥220億,以加大檢測力度,採購快速測試劑,並向醫管局提供額外資源。面對隔離檢疫措施不足,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120億興建抗疫設施。

衞生署撥款60億元增購疫苗,為市民注射加強劑;向各部門撥款近70億元,購買防疫物資及服務;食環署將分兩年獲撥款5億,加強街道清潔及垃圾收集,部門會加強執法,提高社區的衛生意識。政府亦另外預留200億,以備各項不同供防疫需要。

而為紓緩疫情及抗疫措施導致失業,政府早前在防疫抗疫基金預留了132億元,創造了約6萬個有時限職位,在新一輪基金注資會再預留66億元,再增設三萬個有時限職位。

陳茂波在預算案中表示,中央的關懷和指導,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無私支援,讓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團結、更堅定信心、更鬥志昂揚。特區政府會全方位、全速、全力抗擊疫情,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抗疫戰。政府會調撥一切可動用的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全力抗疫。

 

 

3.港新增8674宗新冠病毒確診, 3宗屬於輸入個案, 其餘都是本地感染, 再創本地疫情新高。周二(22日)呈報個案有7990宗。再多24名患者在公立醫院不治, 當中只有6人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 21個離世患者年齡大過65歲。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 為加快密切接觸者的調查及追蹤工作, 接獲確診短訊通知的人士, 須要填妥連結的電子表格, 申報密切接觸者的聯絡方法, 以便安排檢疫。

中心又指, 目前檢疫設施仍然供不應求, 呼籲市民諒解, 當局會優先安排高風險人士入院或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確診而需要留家的患者, 可以在檢測陽性第14日,自行進行快速檢測, 結果陰性便可解除隔離。

 

4.港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初步確診新冠病毒,成為首位「中招」的問責級官員。

創新及科技局兩名司機新冠病毒測試初步陽性後,創科局局長辦公室人員周二(22日)接受拭子採樣化驗,當中副局長鍾偉强檢測初步陽性。他在添馬政府總部西翼二十樓上班,最近一次上班是上周五(18日),工作時有戴口罩及遵守有關防疫措施,相關辦公室已徹底清潔消毒,並安排相關職員接受檢測。

另外,再有立法會議員中招,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周三(23日)表示,繼日前非同住家人快速測試呈初步陽性後,她早上進行快速測試時,結果呈初步陽性。

 

5.台灣領導人蔡英文,因應烏克蘭局勢,指示要強化台海軍事動態整備,大陸國台辦批評台方惡意炒作大陸的軍事威脅。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視像方式,宣讀今屆政府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次推出逆周期措施超過1700億元,包括發放一輪電子消費券,「加碼」至每人一萬元,分兩期發放;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額外多半個月;電費補貼上限一千元;納稅人將獲退稅,上限一萬元;亦新設租金開支扣稅,上限十萬元。

差餉繼續寬減,上限五千元,亦提出按「能者多付」原則徵收差餉。

抗擊疫情方面,司長預留540億元,亦建議立法「暫緩追租」,業主至少三個月內,不可以向欠租的指定行業租戶採取封舖等法律行動。

重點如下:

控疫防疫開支

220億加大檢測力及支援醫院管理局
70億增購防疫物資和服務、實施防疫措施
60億增購疫苗
5億加強環境衞生服務
120億建防疫抗疫設施
另預留200億元以備各項不同防疫抗疫需要

未列出全民檢測預算

 

紓解民困

發放電子消費券安排
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發放總額10,000 元的電子消費券
原已登記: 4月先發5,000元,餘額5,000 元年中分批發放
新符合資格人士:成功登記後,年中分批發放共10,000元

設住宅租金開支扣除
減輕並沒持有任何物業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租住私人物業的負擔
每個課稅年度的扣除上限100,000 元,由2022 /23課稅年度起生效

優化「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
申請期延長至2023年四月底
貸款額提升為在職時月薪的九倍,上限增至100,000元
最長還款期延至10年,還息不還本安排延至18個月

「公共交通費補貼」門檻降至200元,為期半年(5月至10月)
寬減2021/22課稅年度100%薪俸稅和個人入息稅,上限10,000元
寬減2022/23年度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每季上限1,500元,後兩季每季上限1,000元
補貼每個電力住宅用戶戶口1,000元
額外發放多半月的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在職家庭津貼亦作相若安排
為2023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
透過優質教育基金已預留的20億元,加強支援基層家庭學生網上學習
透過防疫抗疫基金,預留66億元開設30 000個有時限職位

 

支援企業

透過立法為指定行業商戶提供暫緩追討欠租安排
禁止業主對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法律行動
措施為期三個月,可按需要延長最多三個月;法例在六個月後自動失效
如有業主因而影響其還款能力,銀行將彈性處理
優化「百分百擔保企業特惠貸款」
延長申請期至2023年六月底
貸款額提高至27個月僱員薪金及租金的總和,上限增至900萬元
最長還款期延長至10年
企業可選擇用較長時間償還部份本金

延長「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至十月底,容許企業選擇較長時間償還部份本金
寬減2021/22課稅年度100%利得稅,上限10,000元
寬減2022/23年度非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每季上限5,000元,後兩季每季上限2,000元
寬免2022/23年度商業登記費
續寬減非住宅用戶75%水費/排污費8個月,每戶每月上限20,000元/12,500元
延長豁免/寬減現行34類政府收費12個月
繼續寬減合資格政府物業/短期租約及豁免書75%租金及費用6個月(如應政府要求而關閉可100%寬免)
加強支援出口融資和出口信用保險

疫情下,港澳碼頭所在的上環信德中心樓層變得十室九空。

 

產業發展

創新科技
增加「未來基金」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成立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用於投資對香港具有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及項目
預留100億元,進一步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
倍增資助額至4億4,000萬元,加強支持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研發工作
倍增「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的資助額至1,600萬元
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推動數字化經濟發展
預留6億元作全面的電子政府審計

金融
增加「未來基金」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成立50億元「大灣區投資基金」,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機會
計劃在下年度發行不少於150億元的通脹掛鈎債券、不少於350億元的銀色債券,及不少於100億元的零售綠色債券
研究優化發債章程規定,便利小投資者參與
研究修訂主板上市條件,配合科技企業的集資需求
籌備推出「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
探討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
建議就單一家族辦公室所管理的合資格家族投資管理實體提供稅務寬免
繼續發行總值約45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並優化「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
落實「基建融資證券化先導計劃」,發行總值4億5,000萬美元的基建融資證券化產品
撥款1,000萬元推出新一輪「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
研究為「商業數據通」引入更多商業數據源

文化藝術
撥款4,200萬元舉辦為表演藝術界而設的「香港演藝博覽會」
撥款4,000萬元推動藝術科技的應用和發展

旅遊
預留12億6,000萬元支援及發展旅遊業,包括鼓勵開發和推出旅遊產品、資助人員培訓、支持香港旅遊發展局重振旅遊業等工作

貿易
撥款1億3,500萬元予貿易發展局推出「內地發展支援計劃」,協助在內地的港人港商開拓內地商機

航空及海運
繼續推進香港機場與大灣區之間的「海空貨物聯運」
研究推動「智慧港口」發展的具體方案,並建議提供半稅優惠以吸引更多海運企業落戶香港

漁農業
注資共10億元推出先導計劃,資助本地漁農業應用新技術

投資推廣
為投資推廣署提供9,000萬元經常撥款,加強投資推廣工作
在香港籌辦高層次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邀請國際和內地金融機構負責人來港出席,親身了解香港的獨特優勢及投資環境

 

創造容量

開拓土地
北部都會區:從未來基金的累積收益中,預留1,000億元成立專款,以加快區內土地、房屋和交通基建項目的進程

培訓人才
醫療衞生:
視乎所需增4億元經常性撥款,加強醫療專業人員培訓
增500個修讀與醫療相關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資助名額
預留100億元,完成各項提升和增加大學醫療教學設施的工程,足以在容量上應付約900個額外醫療培訓學額

金融: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和「金融科技從業員培訓資助先導計劃」等,加強培訓相關人才

創科:繼續透過不同計劃和措施為青年提供實習和培訓機會、鼓勵或資助畢業生投身創科行業,和吸引/便利人才來港

文化藝術:為粵劇發展基金注資1億元加強從業員的培訓;撥款3,700萬元加強文物修復人員的培訓

建造業:向建造業議會撥款10億元,支持人力培訓工作

持續進修:提升持續進修基金資助上限至25,000元,並撤銷年齡上限

 

 

土地房屋

土地房屋
2022/23年度賣地計劃(共13幅住宅用地)、鐵路物業發展、私人發展和重建,及市區重建局項目的潛在住宅用地可提供約18 000個單位;另4幅商業用地預計可提供約3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
未來5年準備約103公頃私營房屋土地,可興建逾57 000個單位

公營房屋:已覓約350公頃土地建約33萬個單位,可滿足未來10年的需求

私營房屋:2022年起計5年內,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9 000個,較過去5年平均數增加14%。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達98 000伙,為近年新高

過渡性房屋:已覓得土地提供超過17 000個單位,預計在今年和明年分別約有4 200個及11 000個單位落成

「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12億元
推更多寬免措施,鼓勵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加快樓宇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