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上季經濟表現11年來最好,遠勝市場預期。

政府統計處公布首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7.8%,結束連續六個季度收縮,亦是自2010年首季以來最好。經季節調整後,按季升幅擴大至5.3%,創17年半以來最好。

政府發言人指,內地和美國帶動的環球經濟復蘇,短期內應利好本港的貨物出口,服務輸出亦應有所改善,但世界多地疫情仍嚴峻,預計與旅遊相關活動的恢復會緩慢;亦要關注中美關係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風險。

若本地疫情持續受控,在政府多項紓緩措施和環球經濟情況好轉的支持下,營商及消費信心有望在今年較後時間更全面改善。

 

2.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3日)出席醫管局研討大會時透露,今個月稍後將就放寬引入海外醫生的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希望業界支持。

林鄭月娥感謝醫護人員在抗疫期間的貢獻,但批評有部分醫護人員將抗疫議題政治化,不斷散布失實資訊;亦有一小撮人,不斷打擊政府抗疫工作的努力,包括扭曲政府推行的全民檢測,又污衊「內地疫苗」。政府會保持高透明度,建立市民的信任,相信透過專業,可以克服疫情。

 

3.香港新增兩宗新冠病毒確診, 全部為輸入個案, 亦是本地連續第3天「零確診」。

 

4.印度最少11個邦和地區, 實施限制措施, 首都新德里將封城措施延長至5月10日。


私募發展 再下一城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許正宇

 

 

香港立法會剛在周三通過《2021年稅務(修訂)(附帶權益的稅務寬減)條例草案》,標誌香港在發展成為私募基金樞紐的進程中再下一城。如早前闡述,政府在這方面有「三步曲」策略,第一步是去年八月引入的有限合夥基金制度,在短短八個月內已吸引超過二百個基金註冊,足證香港金融基因和新制度的吸引力。這次通過的《條例草案》為第二步,將為合資格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即與投資表現掛鈎的積效分成,提供利得稅及薪俸稅寬免。我們亦已計劃了第三步,考慮推出制度及措施,吸引更多已在海外成立的基金「搬遷」到香港落戶。

龐大市場機遇

按一份近期行業研究報告統計,亞洲私募及創投基金已募集但未投放的資本(行業內稱為Dry Powder)創下新高,達4,700億美元,佔全球25%並超過了歐洲的份額(19%)。同時,最近一隻專注於亞太區投資的私募基金完成了達150億美元的融資,創下了同類型基金的新紀錄。種種數據預示,亞洲私募及創投基金的投融資活動將會愈趨活躍。要吸引有限合夥人投放資本,基金管理人需要持續拓展業務,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亦需要落實註冊及營運新基金的「大本營」。以資產管理規模計算,香港目前已經是亞洲區內第二大私募基金市場(管理1,730億美元),僅次於內地。這次通過的條例為合資格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提供稅務寬免,提升香港作為私募基金註冊及營運基地的吸引力,讓我們可以捕捉亞洲私募及創投基金龐大的市場機遇。

帶來「槓桿效應」

私募及創投基金在香港的蓬勃發展更可以帶來一連串的「槓桿效應」,既推動金融市場發展,亦創造經濟及社會效益。

壯大金融業上游產業鏈 : 眾所周知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活躍,過去12年中有7年排名全球第一,去年融資達4,001億港元,排名全球第二,金額比2019年上升27%。事實上,能夠進行IPO的公司大多已經進入業務較成熟的階段,有市場能夠理解的商業模式,屬金融產業鏈下游的部分。而投資於初創企業的私募及創投基金則屬於上游,在企業發展初期引入資本、人才和專業知識,協助它們成長至可獨立上市或售予其他投資者。進一步拓展私募及創投基金市場有助香港全面發展整條金融產業價值鏈,同時培育更多未來IPO生力軍。

帶動專業服務發展 : 更多私募基金落戶香港,除了為基金業(如資產管理、投資及諮詢服務)創造商機外,亦會帶動對相關專業服務(如法律顧問、稅務顧問、財務顧問、審計、公司秘書和註冊服務等)的需求。為確保合資格基金管理公司在港進行實質活動以符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最新國際稅務標準,我們將要求每家合資格基金管理公司須在相關課稅年度內(可自2020年4月1日起),在香港僱用稅務局局長認為足夠數目的全職合資格僱員(最少2名),並在香港承付稅務局局長認為足夠的營運開支(最少200萬港元)。

推動創科及新興產業 : 早在疫情發生前,亞洲私募基金就已經大力投資於互聯網及科技行業,相關交易金額連續五年在各行業中錄得最高增長。實體及面對面的經濟活動因疫情受阻,但同時為線上平台及業務帶來了龐大增長空間,吸引私募基金投放更多資本。按一份最近的行業研究報告指出,最受基金管理人青睞的業務包括電子商務、網上學習、數碼醫療、訂票及預約服務、網上娛樂、電子支付和金融科技等。吸引更多專注於互聯網及科技產業投資的私募基金落戶香港,將可推動我們的創科及新興產業發展,同時為本地初創企業帶來更多的潛在投資者,引入資金壯大業務。

總結: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增長新引擎

香港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業一向是個「聚寶盤」,管理資產規模達29萬億港元,約我們GDP的10倍。以「三步曲」策略強化香港的整體配套,將進一步擴大我們已有接近600家公司的私募基金生態圈,為資產及財富管理業注入增長新動力,同時讓香港更好地發揮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通過私募資本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及發展。


新疆一名7歲男童意外斷臂,急需到最大城市烏魯木齊緊急接受接駁手術,惟當天最後一班往烏魯木齊航班已準備起飛,此時男童父親趕往機場哀求,客機遂在機場人員、航空公司、機組人員等協調下折返登機閘口,讓男童得以趕及上機,順利抵達烏魯木齊醫院,並成功爭取黃金8小時展開手術,情況穩定。

事發在4月30日,居於和田市的男童,手臂不幸被拖拉機皮帶輪絞斷,當地醫院醫生指由於醫療資源及技術不足,必須前往烏魯木齊接受手術,而手術須在6小時內完成,否則斷臂會因細胞壞死而無法接回。

男童父親帶著他匆匆趕往和田機場,但當時已是晚上接近凌晨,當天最後一班飛往烏魯木齊的南方航空航班已經滑離登機閘,準備滑行起飛。男童父親在候機大廳焦急向工作人員詢問,「我們能不能乘坐這趟航班?」「能不能把飛機叫回來?」

南航和田營業處人員了解情況後,與機場控制塔回報情況,並取得機上101名乘客同意,南航下令機組員「滑回廊橋,二次開門。」

男童緊急登機後航班順利起飛,烏魯木齊的南航工作人員已知悉狀況,並與當地機場協調航班降落的時刻與停機位,成功讓航班降落在離出口更近的位置。

男童送到鳥魯木齊的醫院後,斷臂已成功接回,但有7天的危險期需要觀察。男孩父親感謝航班工作人員,表示「全家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莫將種族標籤為病毒源頭

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

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以來,在港少數族裔社群已多次成為評論甚至排斥的對象,這些針對他們的抨擊,絕大部份都是出於偏見或受到誤導。就我所接觸的居港少數族裔人士所見,他們一直與華人社群共同抗疫,遵守防疫措施。

新變種病毒流入本港,全城關注。當中涉及感染個案來自疫情較重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這又再度勾起我的憂慮,擔心有關報道會引發另一輪針對相關種族群體的惡意言論。

當然,傳媒報道疫情和確診個案時,提及感染人士的種族、年齡、職業、居住地區、行蹤等實屬正常,但亦必須客觀謹慎,避免以偏概全。在當下疫情仍然未能遏止的情況下,我們勢必將不停反覆面對相同情況,因此報道疫情時必須顧及可能造成的影響。

慶幸的是目前不少媒體皆以理性謹慎的手法處理這些報道,但仍有個別報道以頭版標題形式把感染人士的種族,聯繫上一些有違抗疫原則的行為和社區傳播危機。鑑於之前類似報道手法帶來整個群體遭受攻擊和歧視,因此我們期望有更多負責任的媒體,以審慎態度報道這類個案。其中一個值得參考的例子是以「來自某疫區/國家」的到港或在港人士去形容同類確診者,而非直述其種族,這做法可有效把「高危」的重點正確地放置在地區上,而非族群,對避免標籤某種族人士,尤其是本地少數族裔社群,相信會有一定效用。

為求報道全面,有時候或需披露感染人士的種族及原居地,這一點完全可以理解。然而,我們須考慮有關資訊是否與報道相關,以及包含有關資訊與否對報道完整性有何影響。更重要的是,媒體必須在有關資訊與報道的關連,以及可能對所牽涉群體及整體社會的影響之間,權衡兩者輕重。若在標題指明某族裔人士危害公眾健康,必定會引起公眾對該族裔的敵視,無論是有意或無意。這並不表示在報道中提及有關資訊不可接受,重點是撰稿時必須謹慎、理性和負責任,不應純為吸引讀者而忽略文章對社會的影響。

在目前疫情持續不滅下,人心虛怯。當不少人傾向尋找代罪羔羊時,傳媒的責任便更為重要。過往我們看到出現疫情爆發後,若干群體隨即遭到責難,引發公開歧視的行為。例如,外籍家庭傭工遭解僱、少數族裔建築工人被禁止進入建築工地,南亞裔外賣速遞員被拒送餐等。再加上一撮人在社交媒體煽風點火,不難激起對少數族裔人士的仇恨言論。

大部分歧視思想和行為,均源自固有的偏見和定型觀念,錯誤資訊、缺乏接觸和認識不足等都是偏見的源頭。偏頗的單一事件或新聞若反覆出現,最終會使人確信偏見便是「事實」,令整個群組或群體無故受牽連。這些以偏概全及定型觀念不只傷害目標群組,還會波及整個社會,歐美地區的種族緊張關係便足以證明這一點。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為一批煽動仇恨者提供機會以匿名身份散播仇恨,正因為此,傳統媒體更須以正確手法報道,保持不偏不倚。

我們需要各方支持協力抗疫,火上加油之舉只有百害而無一利,無助控制疫情。相信大家都明白,病毒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無論你是哪一個國家、有甚麼信仰,說哪一種語言,或是甚麼膚色,同樣可能受到感染。

我促請所有傳媒從業員,報道疫情提及種族時小心謹慎。文字擁有強大力量;而力量強大,亦即使用者責任重大。請善用文字的力量。


1.香港社區出現首宗源頭不明、帶有N501Y及E484K變種病毒株的本地個案,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表示,東涌映灣園悅濤軒第11座950名居民已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未發現確診個案。考慮到變種病毒株傳染性較高,陳肇始表示,要求全港所有外傭5月9日前接受強制檢測;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並相隔14天的外傭,以及星期五(30日)已接受檢測的外傭則可獲豁免。

陳肇始說,5月1日是公眾假期,呼籲外傭獲得檢測結果前,避免聚會、分享食物及其他社交活動,如要出席聚會,亦應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僱主亦要留意外傭身體狀況。

 

2.香港新增4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包括一宗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涉及一名39歲外傭,確診感染N501Y及E484K變種病毒株,與她同住的一名10個月大女嬰,同樣被驗出涉及該兩款變種病毒株。

患者居住的東涌映灣園悅濤軒第11座整座約400個單位的居民須撤離,接受21日檢疫。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涉及變種病毒的個案,相信與本港早前3宗涉及變種病毒個案,並沒有流行病學關連。

 

3.以色列大批猶太人慶祝宗教傳統節日期間發生人踩人意外,造成最少44人死亡、過百人受傷,總理內塔尼亞胡形容是嚴重災難。

當地傳媒報道,約十萬人周四(29日)晚到北部梅龍山,慶祝猶太教傳統節日篝火節。除禱告,還有唱歌和跳舞,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當地的大型集會之一。

去年的慶祝活動在新冠疫情底下被禁舉行,鑑於當地有超過一半人已經完成接種疫苗,當局早前放寬防疫措制,但預先警告大型集會有傳播病毒風險。

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社交網站發文,形容事件是嚴重災難,會為遇難者祈禱。

 

4. 印度過去一天新增新冠病毒確診個案超過38萬宗, 再創單日新高, 累計超過1870萬宗, 再多近3500人不治, 累計死亡個案超過20萬8000宗。

軍方高層和總理莫迪會面後, 同意開放軍方的醫院, 接收附近的患者, 並會協助運送由外國送到的氧氣罐, 不少民眾透過社交網站和應用程式, 尋求協助, 詢問藥物和氧氣供應, 以及醫院深切治療部床位。

當地傳媒報道, 北方邦有教師組織超過500名成員, 今個月協助地方選舉後感染新冠病毒死亡。

印度當局計劃5月1日起將疫苗接種計劃, 擴展至所有18歲及以上人士。


香港出現首宗染雙變種新冠病毒的本地確診個案,源頭不明。東涌映灣園悅濤軒第11座一位家庭傭工初步獲確診,基因篩查中發現帶有N501Y及E484K兩種變種病毒,同住最少3人已確診,全幢居民要撤離及接受隔離21天。衛生防護中心籲市民有任何病徵要馬上求醫。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星期四(29日)傍晚到東涌映灣園悅濤軒第11座視察時指,今次是第一宗的本地確診感染變種病毒個案,全幢居民都要撤離,檢疫隔離21天。他又指,患者過去曾到訪的地方,都會發出強制檢測令。他指出,病者出現病徵後幾天才求醫,故呼籲全港市民有任何病徵,都要立即求醫。

衛生防護中心歐家榮表示,確診外傭與僱主夫婦同住,並有一名嬰兒,該名嬰兒亦已確診,兩夫婦暫時呈陽性。患病外傭去過富東街市,潛伏期會去青衣聖多默宗徒堂早上參加祟拜,並會領唱詩班,所有同場人士都會檢疫隔離,已尋回同場14名詩班員。

該外傭亦去過東薈城叫外賣,亦去過映灣園的一家超市。僱主太太是名教師,在東涌靈糧堂秀德小學任教4B班,而丈夫任職心理學家。相關學校的學生、同事等,都可能要接受檢疫。聖多默宗徒堂、富東廣場、文東路公園、東薈城、及映灣園一家超市等,都會列入強制檢測公告。

歐家榮強調,染疫外傭2019年到港,沒有外遊紀錄,感染途徑是可能與她接觸過的人。


1.中國太空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天和核心艙早上11時23分,利用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約8分鐘後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至12時36分太陽能帆板兩翼順利展開。

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電,指建造空間站、 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發射入軌的首個艙段,中國將在5月和6月分別發射「天舟二號」和 「神舟十二號」飛船,將3名太空人和物資送到天和核心艙。而「問天號」和「夢天號」兩個實驗艙明年會陸續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對接組成太空站,成為國家太空實驗室。

 

 

2.香港出現首宗染雙變種新冠病毒的本地確診個案,源頭不明。

東涌映灣園悅濤軒第11座一位家庭傭工初步獲確診,基因篩查中發現帶有N501Y及E484K兩種變種病毒,同住最少3人已確診或初步確診,全幢居民要撤離及接受隔離21天。衛生防護中心籲市民有任何病徵要馬上求醫。

另外,食肆即日起,若所有員工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可將處所或部分範圍劃出,可獲放寬營業限制,包括容許最多六人一枱,堂食時間亦可至午夜。部分食肆選擇維持原有安排。

 

3.香港一名26歲男子四年前在巴士上層,以菜刀刺死女友,並刺傷自己後, 破窗跳車墮地。他早前被裁定謀殺罪成,星期四(29日)在高等法院被判處終身監禁。

被告吳欣鍵被控於2017年9月16日,在柴灣謀殺當時20歲女朋友。辯方在庭上讀出被告家人及中學老師的求情信,被告父親在信中向死者家人致歉,又承認過去忽視了被告的情感需要。

法官認為被告是早有預謀,亦並非在嚴重精神問題困擾下犯案,指他明顯對社會構成風險,依例判處終身監禁。

 

4.香港警方下星期三(5月5日)起推出「行咇易」的手機應用程式,安裝在警員的公務手機,供前線警員核對截查人士的身份,市民一般不會在應用程式商店內找到。

程式透過光學字符識別技術,掃描身份證及車牌等身份證明文件後,能辨認證件上的文字,包括姓名及性別等,再連接警方內部資料庫作比對,即可確定受查人士是否通緝犯或失蹤人口。程式讀取資料需時約15秒; 而現時截查時要透過無線電向指揮及控制中心查核資料要4至5分鐘。

警方強調受查人士的個人資料,不會保存在公務電話上,有足夠措施保障市民私隱;亦有措施確保公務手機遺失後不會被盜用,手機外殼會刻上警徽圖案,令市民容易識別。警方會因應不同需求,搜購不同品牌的手機。

「行咇易」下周會先在部分總區的衝鋒隊及交通隊試行, 5月下旬擴展至所有總區, 安排1200名前線警員使用; 8月會推展至機動部隊及軍裝巡邏小隊。

 

5.印度單日新增近38萬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再創全球新高,再多三千幾人死亡。政府計劃周六(5月1日)起,開放讓所有成年國民接種新冠疫苗,接受登記首數小時已有八百萬人申請。

印度疫情嚴峻引起全球關注,英國首批醫療援助物資本星期內運抵新德里, 又提供3個「氧氣工廠」裝置, 每個大小相當於一個貨櫃, 每分鐘可製造500公升氧氣。

美國就向印度提供超過一億美元抗疫物資, 包括約60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

 

 


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被問及香港五大紀律部隊已改用中式步操時,發言人吳謙說,這是紀律部隊的一小步,更是香港邁向長治久安的一大步。

吳謙稱,自去年12月起,駐港部隊應邀為香港紀律部隊組織中式隊列訓練。駐港部隊儀仗隊骨幹分4批次協助香港警務處、入境事務處、海關、消防處、懲教署五大紀律部隊開展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吳謙指出,這次香港紀律部隊開展中式隊列訓練,有利於加強香港社會國家安全意識,有利於傳遞愛國愛港正能量,有利於增進民眾對國家的自豪感。也可以說,這是紀律部隊的一小步,更是香港邁向長治久安的一大步。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4月29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並參加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的各參研參試單位和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以下為全文: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並參加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的各參研參試單位和全體同志:

在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成功之際,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你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誌着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後續任務展開,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你們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強、創新超越、奪取空間站建造任務全面勝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

2021年4月29日


日本77歲富豪野崎幸助三年前被發現在家中暴斃,第一嫌疑犯是前AV女優、時年22歲的妻子須藤早貴。早前曾有消息稱,野崎幸助的死因是攝入過多興奮劑。死者身上沒有注射痕跡,被認為是被口服餵食,警方認為須藤早貴嫌疑重大,星期三(28日)將她逮捕。

野崎幸助是和歌山當地知名的紀州富豪。2018年2月野崎幸助迎娶須藤早貴,每個月給女方100萬日圓(約七萬元港元)。夫妻倆才新婚三個月,野崎就有外遇,還和身邊的朋友抱怨:「比起須藤,新女友更好。」並開始考慮離婚。

不料,沒多久野崎幸助就在家中暴斃,讓外界猜測這一切都是須藤早貴的布局。警方調查指出,野崎幸助的死因是攝入過多興奮劑,但由於身上沒有注射痕跡,因此認為他是口服興奮劑,且是被周遭的人餵食,而非自行服用,懷疑須藤早貴下的毒手。不過須藤早貴堅持否認犯案,強調「我每個月都覺得會拿到100萬,怎麼可能會是我做的。」

日媒報道稱,事發前一個月,野崎幸助的愛犬過世,警方之後將解剖狗的遺體,調查是否也有攝入興奮劑,以判斷是否為疑犯犯案前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