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vmtv.hk/wp-content/uploads/2018/10/20181010101307211.mp3
1.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三(10日)上午在香港立法會發表解釋港府來年主要工作方向的《2018施政報告》,主題為「堅定前行,燃點希望」,全長近六萬字,總字數比去年多兩成。其中以房屋土地的著墨較多,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會持之以恆開拓土地,並把七成新增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
2.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4年公布過,在香港離島大嶼山附近建人工島,開展「東大嶼都會發展計劃」,林鄭月娥在新施政報告中確定會推展「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決定馬上開展研究在大嶼山以東,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填海區將成為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政府又會爭取首階段在2025年動工,預計可以興建26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至110萬人居住,於新地興建的公屋最快2032年可入伙。
另外,林鄭月娥指,會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滿足短中期的房屋需求,即利用私人擁有土地,由政府與申請者共享新增住宅面積,當中最少六成用作興建公營房屋。
新界鄉郊地區內有工業活動的農地,俗稱「棕地」的土地,亦是土地供應選項之一,林鄭月娥表示會於今年內完成兩項「棕地」作業研究,以制訂政策及措施。政府亦會重啟工業大廈活化計劃,並容許經活化的工廈提供過渡性房屋。
3. 對於按香港《基本法》重啟普選特首的政改,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認為不能罔顧現實,隨便重啟政改,令社會難以聚焦發展。至於香港社會上關於港獨的議題,令人關注會否危害到國家安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重申絕不容忍港獨,會為《基本法》第23條,創造有利立法的環境,但未有提及具體時間表。
4.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新聞主編馬凱,被香港特區政府拒續工作簽證,英國外相侯俊偉指事件涉及政治動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時回應,指英國外交部在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每6個月便會發表一份有關香港情況的報告,每次都有一些批評,她歡迎侯俊偉未來訪港時,兩人會晤再討論。
5. 醫療衛生方面,為保障兒童及青少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應醫學界及教育界要求,決定將於今個立法年度提出修例,禁止電子煙及其他新型吸煙產品入口及出售,期望吸煙率由目前的10%,降至2025年的7.8%,以保障市民健康。此外,政府亦確立中醫藥在香港醫療服務的定位,將於規劃中的中醫醫院及18間中醫教研中心提供政府資助門診及住院,又會設立五億元專項基金,促進中醫藥研究發展。
6. 香港近年發生多宗嚴重升降機意外,施政報告提及推出25億元「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資助有需要業主維修舊升降機。勞資方面,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討論多年,同樣成為施政報其中一個關注焦點,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會在任內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並會在修例後兩年實施,政府會大幅增加對僱主的資助補貼承擔至293億,延長第二層資助期到25年,減少對中小微企影響。她在記者會上表示,有關方案已是終極,不容再拖,亦不會再妥協。林鄭月娥亦提出,延長法定產假至14星期,及盡快落實法定侍產假由3天增至5天
7. 旅遊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正積極落實各項措施,包括推廣地區深度遊,讓遊客體驗地道生活文化。繼深水埗區推出地區推廣項目後,政府亦會物適合適地區,發展旅遊項目,同時會提升主要行山徑及碼頭等設施,加強發展綠色及生態旅遊。
8. 施政報告多次提及的「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為香港帶來機遇。施政報告建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全面統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發掘發展機遇。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結語,提出三個「相信」,認為香港一定會看到希望。當中包括相信特區政府有能力建設好香港,相信香港各界會用好自身優勢、抓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相信國家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
9.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充分展現政府堅定前行,為國家社會帶來希望,敢於創新,決心、勇氣、有遠見一面,形容是「不平凡的《施政報告》,政府矢志會扭轉土地房屋供應不足的情況。
10.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宣布250項新措施, 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回應社會對各方面訴求。他又指會在財政資源上配合施政報告,讓各項措施能夠盡快展開,早日落實。對於中美貿易戰,他指會密切關注外圍政經環境。
11.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讚揚新一份《施政報告》,認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有決心處理香港長期的矛盾,但認為要解決,難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對於政府正著手研究在大嶼山以東,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他指填海方案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