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計劃修訂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準則。透過「高才通」等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來港人士的未成年子女,如要以受養人身分享有「本地生」資格,申請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必須在申請前已居港兩年。新修訂實施前設有過渡安排,申請2027/28學年入讀相關學位的居港規定設為一年,2028/29學年起才實行兩年的居港規定。

當局稱,相信受影響人士有合理時間自行作出規劃,並讓大學聯招處和各院校有足夠時間作相應安排。政府表明,相關修訂可以釐清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確保公帑用得其所,並已考慮海外做法和香港實際情況。

 


內地社交媒體充斥不少聲稱可代辦香港工作簽證或「高才通」的中介宣傳,香港入境處首次發現有犯罪集團,安排內地居民以虛假學歷申請「高才通」,以涉嫌虛假文書騙取入境許可罪拘捕18人,包括5名香港的集團成員及13名內地居民。

入境處表示,犯罪集團運作約一年半,最少安排22宗申請,初步推算每宗申請連同後續服務,收取高達250萬港元,涉及金額共5500萬港元。被捕的5名香港犯罪集團成員,包括一名主腦,年齡介乎42至56歲。被捕13名內地居民年齡介乎27至47歲。

入境處調查科助理首席入境事務主任許志堅稱,犯罪集團透過關注及追蹤內地社交平台上介紹香港資訊的帖文,主動私信有意來港居住人士,向他們推銷來港的「一條龍」服務套餐。其中包括偽造海外大學學歷、學生簽證及海外國家出入境印章並提供虛假工作證明協助提交申請。當申請人獲批「高才通」入境許可後,集團會再收取後續費用,並陪同申請人及其受養人入境香港、辦理香港居民身份證、安排在港租住房屋、製造香港虛假僱傭及薪酬紀錄等,直至申請人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資格。

許志堅強調入境處會嚴格審批每宗簽證及入境許可的申請,並會加強抽查。入境處提醒所有「高才通」申請人毋須透過中介辦理申請,有意來港居住人士不要盲目相信中介聲稱保證成功申請,申請人如向入境處提供虛假資料屬嚴重罪行,隨時要負上刑責。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成功實現「 粵車南下」 是局方下半年的一大工作目標,會密切監察落實情況,按各界體驗及反饋,再考慮進一步有序開放,期待社會各界善用政策,各行各業把握新商機。

陳美寶透過網誌表示,運輸署停車場營運商亦已在全港大部分轄下的停車場,安裝自動識別車牌裝置,及接受以不同類型電子支付工具繳費等,正積極籌備提升支援國標和歐標的充電設施。

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在電台節目指,「粵車南下」絕對會對香港的經濟有幫助,包括零售業、飲食業、酒店業等,政府以「 小步快走」 推進計劃,毋須擔心會有太多南下車輛,影響香港交通。


「港車北上」政策推出兩周年,當局計劃今年11月起接受「粵車南下」申請,獲批車輛准許駛入市內,保險業將配合政策,推出短期第三者風險保險,保費會根據日數調整,內地顧客可按需要購買,中國太平保險總經理陳沛良指,第三者風險保險的法律效力同樣適用於粵車,內地司機只要購買便會受到保障。

陳沛良在電台節目指,大部分保險公司一直與保險業監管局緊密溝通,已經準備好粵車南下的保險安排,相信調整保費並不困難。 他指,業界要與內地部門商討,加強針對粵車的保險宣傳,建議透過內地社交媒體宣傳,並開放官方網頁讓內地司機購買。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公布「粵車南下」政策框架,計劃於今年底啟動試行,容許廣東省私家車每日最多100輛進入香港市區,初步計劃每次可逗留三天,確實日數仍待定。

 

 

局長表示,粵港雙方已就管理辦法、系統對接、驗車程序、保險安排及宣傳工作展開協調,並將進行全流程演練。初期車輛須完成驗車及預約程序,並遵守香港交通法例。政府強調將以「小步快走」方式推進,視乎道路承載力與社會反應逐步調整配額。

機場管理局亦將於港珠澳大橋口岸自動化停車場提供1,800個泊車位,供粵車預約使用,便利旅客使用香港機場。

政府期望政策能吸引內地旅客留港消費,促進本地零售、餐飲及旅遊業發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共同家園,政府積極推動不同措施,協助新來港人士早日適應香港的生活,包括舉辦多元化的社區融入活動,例如適應課程、 社區參觀、 大使計劃和鄰里互助項目。

李家超以視像方式在一項活動致辭時指,政府全力推動青年發展,支持青年發揮所長、 規劃個人發展,通過今屆政府起動的「連青人網絡」,促進青年互相交流、 擴闊社交圈子,並且推動內地和海外交流實習活動,幫助青年累積經驗、 拓闊視野。

他期望,新來港人士團體團結社會力量,支援新來港的青年和家庭,與當局攜手構建關愛共融的社會。


香港特區政府2022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首批簽證陸續到期。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今早(1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高才通」計劃至今有大約9萬宗申請獲批,估計約8萬人已經到港,不會預期所有申請者都繼續留港,強調當中亦不涉及領取任何政府福利,對香港無「蝕底」。

孫玉菡表示,大多數高才通的申請者都有意來港,而「高才通」只有一次機會,不可以重複申請。截至1月底,有300名高才的簽證到期,他對續簽結果感到相當滿意,預計到年中合共有1萬名高才簽證到期需要續簽。

如「拍拖」種種原因致「和平分手」
被問到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在社交平台指,有輸入人才計劃的來港人士,部份取得簽證後未有來港,或只有家人來港就學。孫玉菡回應指,「高才通」人士有一定收入或學歷,他們到港後會探索環境是否適合,期間要處理居住問題及消費,不會取得任何政府福利,相信不會所有人才最終都會留港。

他形容,就正如「拍拖」一樣,如果種種原因不合適就離開,亦是「和平分手」,即使純粹來港體驗亦可以,強調他們來港亦有不同花費,當中亦不涉及領取香港福利,一旦申請者未能續簽,並受養人簽證亦不能夠續期,對香港沒有「蝕底」。

孫玉菡又指,輸入一般勞工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自2023年9月優化後接受申請,推行一年半以來至上月底,已批出約5.1萬個名額,當中以飲食業職位最多,佔超過2萬人,其中廚師有約1萬人,侍應有8,500人和洗碗工約有2,500人。

至於發展局處理輸入建造業的特定行業計劃,主要由發展局處理,申請配額約有1.2萬個,已批核約9,000多個名額。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更新人才清單,涉及金融服務、創新科技、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以及航空及航運行業,涵蓋的本地人才短缺專業增至60項。

9項新增專業包括會計業專才、伊斯蘭金融專才、資深系統架構師、法律知識工程師,以及驗船師等。

勞福局發言人表示,更新人才清單時會確保新增專業,有助香港經濟高增值和多元化發展。清單上一次於2023年更新,其後接獲的人才來港申請,在不足兩年有超過1,100宗,但由於人才可以透過不同途徑來港,當局無就今次更新清單所吸引的申請數字訂立目標。

發言人又指,局方持續與不同業界溝通,但未有將飛機師、教育心理學家等納入清單,主要由於本地人才未見短缺,並可以透過本地培訓增加供應。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就指,當局著力構建發行伊斯蘭債券的平台,相關金融活動需要符合伊斯蘭律法,需要有相關專業認知的人才。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放寬有關淨資產審查及計算的規定,而且申請人透過全資擁有的合資格私人公司的投資,亦可計入合資格投資金額內,有關優化措施今年3月1日起生效。

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及投資推廣署公布的優化措施,申請人只須證明提出淨資產審查申請前6個月內擁有市值不少於3000萬港元淨值的淨資產或淨資本;於計算淨資產規定時,申請人與其家庭成員共同擁有的淨資產或淨資本當中,由申請人絕對實益擁有的份額會獲考慮。

另外,透過申請人全資擁有的合資格私人公司的投資,將可計入該計劃的合資格投資金額內,當局預料新措施將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與在港設立家族辦公室之間帶來協同效應。

當局數據顯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自去年3月1日起推行以來,首10個月已接獲申請逾800宗,當中已獲核實符合淨資產規定的申請733宗,已獲核實符合投資規定的申請240宗,料可為本港帶來的投資金額逾240億港元。

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新計劃於首10個月錄得的申請宗數已超出2003年推行的前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同期數字,反映投資者對香港充滿信心。劉凱旋稱,深信優化措施會令新計劃更具吸引力,當局將繼續與專業人士和服務提供者緊密合作,進一步向全球高淨值家族推廣。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下,交由其成立及管理的「投資組合」,公布具體運作細則。「新計劃」合資格申請人須投資最少3000萬港元於獲許投資資產,當中300萬港元將投放在「投資組合」。

港投公司說稱「新計劃」自今年3月開始接受申請,預計截至今年12月底,到帳並配置於「投資組合」的資金最少3億港元。資金預計在2025年首季啟動投資。

港投公司將按機制選定2至4名基金經理,為「投資組合」作出投資。有意參與的基金經理,須提出最少兩個能為香港科技或商用轉化帶來嶄新發展的新應用或新賽道,聚焦以香港市場為基礎進行探索和孵化;結合香港的優勢、定位和需要,並以推動科技應用的跨地域發展為長遠方向。

每支基金規模和安排不少於5000萬港元,於基金成立兩年內,因應相關賽道作出投資,而鎖定期由2025年1月1日起計的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