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自殺未遂後,捐出80萬元予慈善基金支持癌病兒童的28歲癌末患者楊嘉驃(Gabriel),續在社交平台分享自身抗癌經歷,鼓勵公眾珍惜生命。

他日前再分享的文章主題關於「如何沒有胃也保持『為食』」。Gabriel指每個癌症病人的經歷也不同,他於2022年7月11日,因患末期胃癌及肝癌,於是進行了一個6小時的手術,切除全個胃部及疑似腫瘤部位的肝臟。手術後,他身上留下了一條橫跨肚皮的「T字疤痕」。「長期臥床後,要練習呼吸和行路。不過外傷遠不及內傷」。

楊嘉驃分享經歷切胃手術及長期臥床後重新學走路的舊照。

 

不少朋友關心問:「沒有胃怎樣消化」,Gabriel表示,原來消化功能主要是靠腸道,而胃部除了消化,主要是負責儲著食物。起初「食很少便飽,食太多便作嘔,而且食完直落腸道,曾經一日肚屙10次」,直至多個月後,Gabriel才慢慢適應身體狀況,可以吃少量正餐。至於往後如何「如何沒有胃也保持『為食』」,Gabriel卻賣了關子。

然而,胃切除手術至今仍是讓罹患胃癌的病人,有機會痊癒或長期存活的唯一有效方法。由於患者胃部被切除,食物會直接進入小腸,大量水分突然進入小腸,容易造成腹瀉。因此,病人在完成胃部切除手術後,醫生建議宜盡量以少食多餐形式進食,避免上吐下瀉。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