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否決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國的議案,美方此舉被指「不公義」,但美國強調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成員國,應是在以巴直接談判後取得的成果。另美媒調查指美國國務院無視以色列軍隊侵犯人權的情況,繼續援助以色列,有違美國法規及價值觀。
聯合國安理會早前就巴勒斯坦申請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國的議案進行表決,結果在美國否決,英國及瑞士棄權的情況下,議案未獲通過,巴勒斯坦只能繼續維持其聯合國觀察員身份,未能在聯合國擁有投票權。
美國此舉被中東國家轟為「不公平」,「不道德」及「不公義」;埃及對安理會未給予巴勒斯坦成員國身份表示遺憾;哈馬斯強烈譴責美國的決定。美國則堅稱今次否決非反對巴勒斯坦立國,相反美國一直支持以巴最終能達成兩國方案,今次決定只是反映美國認為巴勒斯坦立國必須是經以巴雙方直接談判後達致結果的立場,在表決中投棄權國的英國亦認同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成員國,應是以巴談判後的結果,而非談判的前提。
聯合國秘書長古塔雷斯向安理會表示,最近中東形勢惡化令尋求以色列與一個獨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國達致永久和平的方案,乃是當前的急迫任務,未能向兩國方案邁進,只會進一步令以巴更加動盪及當地數以億計的居民的生命繼續受到威脅。古特雷斯亦譴責以色列一方面承諾令更多援助物資進入加沙,另一方面卻透過種種限制及延誤,令承諾實際上無法兌現。
此外,美國媒體調查指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的一個特別小組,曾建議美國國務院拒絕再向以色列邊防軍及駐守加沙的警隊提供資助,原因為這些軍警人員涉及嚴重侵犯人權的行徑,當中包括一名被指掟石及燃燒彈的青年,最終在警方審問期間被虐待及強姦。迄今,國務院對該小組停援以色列的建議繼續置之不理。
美國政府堅稱現時仍對以色列提供軍援,是基於美國政府內部負責監察以巴衝突的機制,未有找到以色列違反國際人權法的情況。但有批評指美國當局透過不予足夠人手等方法,故意令這些內部監察機制難以有效運作,並就調查作出結論。
事實上,美國1997年通過的法例,規定美國不能對那些出現嚴重侵犯人權問題的外國軍方提供軍事援助,確保這些軍援不會違反美國的價值觀及國家利益。因此若國務院確實在無視有關報告下,繼續向以色列提供軍援,勢削弱美國會公正無私地執行人權法案承諾的公信性之餘,亦有違反美國法規及違反美國價值觀之嫌。
(來源:英國衛報/美聯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