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香港彈丸之地,沒有戰略縱深空間。
一個多世紀前,英國人佔據著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南部。香港島面積約80平方公里,而他們佔據的九龍半島僅限於現今界限街以南的一小塊地方,大約十幾平方公里,大小跟現今佔地1255公頃的香港赤鱲角機場差不多。
地方太小,港九既發展不了農業,也發展不了工業。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大清國敗北,英國人趁火打劫,硬是在1898年6月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土地。
這是香港第一次展拓其縱深。這次展拓,擴大香港面積10倍左右,香港現有陸地面積1100多平方公里,其中約1000平方公里都來自這次展拓。
香港第二次「展拓」,就是中國政府建立深圳經濟特區,為香港創造了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
從特區建立到2007年,香港一直是深圳最大的貿易夥伴,深圳出口香港佔總出口的44.4%。2012年,深港口岸進出口貿易額超過2000億美元。2015年,深圳口岸對香港進出口總量為1.1萬億元人民幣。如今,港深之間每天有幾十萬人穿梭於兩城之間,其中香港市民前往深圳的頻次要大大高於深圳市民前往香港的頻次。
如今,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香港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三次「展拓」。
粵西,一直是廣東發展的短板。從珠海往北,中山、江門、佛山,往西,陽江、茂名、湛江,一蟹不如一蟹。
珠海跟深圳一樣都是經濟特區,但珠海的經濟實力卻遠遠不如深圳。原因很多,遠離香港是其一。香港的經濟實力、對外輻射力,根本不是澳門所能比。澳門這個「小摩打」,根本帶不動珠海,更不用講輻射到粵西其它地方。當年,中國同時建了4個經濟特區,毗鄰香港的深圳最成功,珠海、汕頭都差得遠,廈門因為是福建獨子,福建省傾全力打造,取得不錯成績,但跟深圳也沒得比。
香港帶動了深圳輻射到東莞,將來要帶動珠海輻射粵西。
10月10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在未來20年至30年的時間裡,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供70萬至110萬人居住。
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恰恰就坐落在大嶼山,它的西側就是香港國際機場。
不要看港珠澳大橋通車初期車少人稀,將來,這座大橋必定是連接港珠澳的大動脈。到時候,往來車輛和人員過關的時候,不要排長隊就好。
中國,正在粵港澳大灣區下一盤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