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健身美容集團「舒適堡」上星期五宣布暫時全線結業,位於灣仔京城大廈的分店,今日(12日)聲稱易名為「HEALTHY」品牌接手營業,目前只招待「舒適堡」會員,會員要先簽授權書才能轉移會籍。「HEALTHY」在大廈地下門外用易拉架展示特別聲明,指該店只為「舒適堡」客戶免費提供餘下所有健身卡私人教練課堂及美容療程服務,強調舒適堡的所有財務或合約糾紛,一概與「HEALTHY」無關。有舊會員閱讀過新合約內容後拒絕簽署,擔憂會籍轉到「HEALTHY」後更難追討。
有「舒適堡」舊會員到場了解,根據「HEALTHY」發出的「申請取代舒適堡提供剩餘服務同意書」,上面列明「HEALTHY」將按「舒適堡」原定合約或協議,提供剩餘服務而毋須另付或加付費用,並授權「HEALTHY」收集、使用原有合約或協議及個人資料。同意書又列明「HEALTHY」有絕對酌情權,決定是否接受轉會申請,強調並非邀約,亦沒有向會員提供取代舒適堡剩餘服務的義務。
有會員了解後未有簽署同意書,表示除了有很多事不太清晰之外,同時由於已向海關提出舉報,希望從不同渠道取回金錢,因此沒有簽署,希望再「睇定些」。亦有人簽署後即時繼續享用灣仔分店健身室設施。
海關指截至今日(12日)下午4時接獲1,492宗「舒適堡」相關舉報,涉及預繳健身及美容金額約7,200萬港元; 而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截至傍晚6時接獲3,289宗投訴,涉款超過1億1,300萬港元,涉款最高的單一個案超過181萬元。
消委會總幹事黃鳯嫺在電台節目表示,消費者目前仍比較被動,雖然「舒適堡」灣仔分店有新投資者接手營運,但其餘14間分店是否由相同新投資者,或不同公司接手,仍有不明朗因素。
她指,不同公司的合約和服務,與「舒適堡」可能有不同,消費者應留意條款有否改變,並建議他們保留用信用卡簽帳的消費記錄,以便向發卡銀行申請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