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航空母艦遼寧艦與山東艦編隊,首次在南海展開雙航母實戰演練。官媒央視刊文指,對突破「島鏈」封鎖有著重要意義,能有助於顯著提升打擊效果,並可執行海上阻隔、海上封鎖以及區域拒止等多種高強度任務,實現多樣化作戰效果,還能透過交替輪換配置,24小時不間斷作戰。

 

據官方發佈的照片,遼寧艦和山東艦組成的雙航母編隊除兩艘航母外,至少包括三艘055型萬噸大驅、五艘052D型驅逐艦、1艘054A型護衛艦以及兩艘901型綜合補給艦。艦艇涵蓋防空反導、反艦制海、反潛、後勤保障等各個方面,「形成較為完整的作戰體系」。

遼寧艦編隊在演練結束後,按既定計劃前往訓練海域,繼續編隊的協同和指揮訓練。目前遼寧艦編隊的遠海實戰化訓練已圓滿完成,安全順利返回青島母港。

央視旗下「玉淵譚天」刊文指,對突破「島鏈」封鎖有著重要意義,而雙航母作戰能力會呈現「1+1>2」的效果,護航艦防空、反潛的範圍更大,預警機數量的增加也提高了態勢感知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艦載機的生存率,讓航母編隊進行制空、制海作戰的能力大為增強。

具體作戰能力提升方面,軍事專家蘭順正指,透過雙航母編隊組成團體化作戰單元,可以將多種戰術力量統一集中至特定軍事行動中,進而達到集中力量、握緊拳頭的效果。在兵力和火力的配置上形成局部優勢,有助於顯著提升打擊效果。

蘭順正續指,其次雙航母可靈活運用「聲東擊西」和「攻其不備」的戰術,執行海上阻隔、海上封鎖以及區域拒止等多種高強度任務,實現多樣化作戰效果。此外,透過交替輪換配置,可在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作戰,持續對目標進行打擊,為作戰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文章指,「雙航母」才是航母作戰體系更高的層次,對大陸突破所謂「島鏈」封鎖有著重要意義。相比只有一艘航母,只能在封鎖中採取有限的防守攻勢,雙航母可以由一艘防守,另一艘靈活突進,協同作戰的同時分散敵方注意力,形成更具威懾力的打擊能力,也更容易突破封鎖。

文章並稱,編隊內的艦艇艦齡低,作戰能力也很突出,例如055型飛彈驅逐艦在編隊中擔任「帶刀護衛」的角色,搭載的雷達偵察預警範圍很廣,防空飛彈數量很多,可提供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901型綜合補給艦則能為航母編隊提供充足的彈藥、燃料和物資補給,支持航母編隊進行持續的遠洋作戰。

另外,官媒的演練畫面顯示,空中有12架殲-15B型戰鬥機。玉淵譚天在微博上另外刊發短影片指出,這12架戰鬥機應該都是從遼寧艦起飛,因為山東艦上18架戰機都還停著,而遼寧艦甲板上只停著2架戰機,說明雙航母一次最多可以出動32架戰機,「一次性升空艦載機的能力顯著增強」。另外,雙航母的距離最近僅3至5公里左右,顯示航母的訓練與運用已更加成熟。

文章並稱,隨著福建艦的海試,相信不久的將來,能看到三航母「同框」的畫面。

遼寧艦編隊今次訓練橫跨中秋、國慶等節日,期間在黃海、東海和南海等多個海域,展開實戰背景綜合演練,檢驗編隊體系作戰能力。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