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今天(8日)審議通過被形容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人民幣,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以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許宏才下午在新聞發布會上指,議案提出,為便於操作、盡早發揮政策效用,新增債務限額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三年實施。新安排下,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

許宏才表示,議案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國務院財政部門將按程序盡早下達分地區限額,地方政府將依法做好債券置換工作,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將依法做好監督工作。

化債工作思路作根本轉變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新增加的6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分三年安排,2024至2026年每年2萬億支持地方用於置換各類隱性債務。

藍佛安表示,當前一些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大、利息負擔重,不僅存在「爆雷」風險,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財力。在這種情況下,實施這樣一次大規模置換措施,意味著化債工作思路作出根本轉變: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範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於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並重轉變。從政策效應看,能夠發揮「一石二鳥」作用。 由於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於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

他又表示,近三年密集安排8.4萬億元,顯著降低了近幾年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規模,讓地方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同時,由於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於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估算5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

離岸人民幣跌幅擴大,一度跌穿7.18,最新報7.1760。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