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宣布把香港大學三幢一級歷史建築的外部,即馮平山樓、儀禮堂及梅堂列為法定古蹟。
馮平山樓原名馮平山圖書館,於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揭幕。

其中馮平山樓原名馮平山圖書館,為港大的中文圖書館,由已故的馮平山慷慨捐助興建,於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揭幕,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樓曾用作存放私人、學校及政府機構的藏書。

馮平山樓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樓高三層,立面以紅磚砌成,並以花崗石石雕作裝飾。屋頂有一大型玻璃穹頂,立面呈對稱設計。整體設計展示的建築特色,包括扇形的平面布局及中間弧形部分的設計等。立面以大型壁柱、窗框、三角楣飾、矮牆及帶飾線的簷口作裝飾,設計雅致。以實木精雕而成的舊門、窗戶及其原裝黃銅配件,至今大多尚存。
馮平山樓的正門近景,花崗石門圍上附有優美的古典飾邊。

儀禮堂及梅堂分別於一九一四年及一九一五年啟用,為第二及第三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兩者均以首幢由港大直接管理的學生宿舍盧嘉堂為設計原型,二樓及三樓為學生房間,至於食堂、休息室、校工宿舍及浴室則設於地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儀禮堂曾被徵用作臨時醫院,以支援瑪麗醫院,一九五六年一度闢作體育館。

儀禮堂面向月明泉的正立面,飾有粗面磚柱及造型精美的門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儀禮堂曾被徵用作臨時醫院,以支援瑪麗醫院,而大學職員和學生則大多住在梅堂。
梅堂的屋簷下有多個裝飾性的托架,其下方飾有簷楣。
儀禮堂和梅堂同由甸尼臣藍及刼士設計,樓高三層,以紅磚建造,立面設計雅致,加入豐富的建築元素,包括正門門口上方的弧形楣飾、粗面磚柱、多立克式柱頭、窗沿、簷楣和欄杆。立面牆身飾有中式陶製漏窗,與紅磚牆對比鮮明。中式金字屋頂鋪上雙層瓦片,具本地特色。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